|
儒家类 》 傢範 》
捲十舅甥/舅姑/婦妾/乳母
司馬光 Sima Guang
嘴裏含飯,救活外甥
【原文】秦康公之母,晉獻公之女。文公遭驪姬之難,未反而秦姬卒。穆公納文公。康公時為太子,贈送文公於渭之陽,念母之不見也,曰:“我見舅氏,如母存焉!”故作渭陽之詩。
【譯述】秦康公的母親是晉獻公的女兒。文公遭遇驪姬之難,尚未回國,秦姬就死了。穆公收留了文公。當時康公為太子,把舅舅文公送到渭陽,他想到母親已死,就說:“我見到了舅舅,就好象看見了我的母親一樣。”因此還寫了渭陽之詩。
【原文】漢魏郡霍諝,有人誣諝舅宋光於大將軍梁商者,以為妄刊文章,坐係洛陽詔獄,掠考睏極。諝時年十五,奏記於商,為光訟冤,辭理明切。商高諝纔志,即為奏,原先罪,由是顯名。
【譯述】東漢魏郡有個人叫霍諝。有人在大將軍梁商那裏誣告霍諝的舅舅宋光。宋光以亂寫文章罪,被關進洛陽監獄,在嚴刑拷打之下,困苦不堪。當時霍諝年僅十五歲,就上書梁商,為舅舅喊冤,言辭意思明白懇切。
梁商器重霍諝有才能、有志氣,便為宋光嚮上邊說好話,寬恕了他的罪過。霍諝因此而出了名。
【原文】晉司空郄鑒,頰邊貯飯以活外甥周翼。鑒夢,翼為剡令,解職而歸,席苫心喪三年。此皆舅甥之有恩者也。
【譯述】晉司空郄鑒在饑荒年月靠嘴裏含一口飯救活了外甥周翼。郄鑒去世後,周翼正擔任剡縣縣令,他辭職回傢,為舅舅服喪三年。以上這些都是舅甥之間有恩情的典範。
舅姑孝順公婆如父母
【原文】晏子稱:“姑慈而從,婦聽而婉,禮之善物也。”
【譯述】晏子說:“婆婆慈祥而有威信,媳婦聽話而又溫婉,是禮法中最好的表現。”
【原文】《禮》:“子婦有勤勞之事,雖甚愛之,姑縱之而寧數休之。子婦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後怒之;不可怒,子放婦出而不表禮焉。”
【譯述】《禮記》說:“婆婆雖然疼愛兒媳,但還是要讓她去辛勤勞作,不能捨不得讓她幹活,實在不得已,可以讓她在幹活時多休息幾次,不要纍壞了身體就可以了。兒媳婦不孝敬公婆,公婆不要生氣,也不要怨恨,先教育她。如果教育不聽,然後再訓斥她。訓斥也不起作用,就讓兒子休掉她,但不表明她的失禮之罪。
【原文】季康子問於公父文伯之母曰:“主亦有以語肥也?”對曰:“吾聞之先姑曰:‘君子能勞,後世有繼。’子夏聞之,曰:‘善哉!’商聞之曰:‘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謂之不幸。’夫婦,學於舅姑者,禮也。”
【譯述】季康子問公父文伯的母親:“您有話要告訴我嗎?”回答說:“我聽我婆婆說:‘君子如果能任勞任怨,子孫後代就會興旺發達。’子夏聽後說:‘對啊!’商曾聽說:‘古代女子出嫁,如果沒有公婆,就是不幸。’所以,兒媳婦必須嚮公婆學習做人的道理,這是禮法所規定的。”
【原文】唐禮部尚書王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禮有婦見舅姑之儀,自近代,公主出降,此禮皆廢。珪曰:“今主上欽明,動循法製,吾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所以成國傢之美耳!”遂與其妻就席而坐,令公主親執笲,行盥饋之道,禮成而退。是後,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備婦禮,自珪始也。
【譯述】唐代禮部尚書王珪的兒子王敬直娶南平公主為妻。從前禮法中本有媳婦拜見公婆的儀式,可是到了後來,公主出嫁後拜見公婆的禮節就廢止了。王敬直與南平公主結婚時,王珪說:“如今皇上英明,所有的事都依據法律,我接受公主的拜謁,並不是為了自己的虛榮,而是要成全國傢的美德。”於是王珪就與妻子坐在首席上,讓公主親自拿着笲,履行盥洗和獻飯等拜見公婆的儀式,公主行禮完畢後纔退下。此後,公主出嫁,衹要公婆健在,就要行拜見公婆的禮儀,這個禮儀的施行始於王珪。
婦不與公婆辯麯直
【原文】《內則》:婦事舅姑,與子事父母略同。
舅沒則姑老,塚婦所祭祀賓客,每事必請於姑,介婦請於塚婦。舅姑使塚婦,毋怠、不友、無禮於介婦。舅姑若使介婦,無敢敵耦於塚婦,不敢並行,不敢並命,不敢並坐。
凡婦不命運私室,不敢退。婦將有事,大小必請於舅姑。子婦無私貨,無私蓄,無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與。婦或賜之飲食、衣服、布帛、佩帨、芷蘭,則受而獻諸舅姑。舅姑受之則喜,如新受賜。若反賜之,則辭。不得命,如更受賜,藏以待乏。婦若有私親兄弟,將與之,則必復請其故,賜而後與之。
【譯述】《內則》說:媳婦侍奉公婆,跟兒子侍奉父母基本相同。公公死後,婆婆老了之後,婆婆不再管理傢事。接管傢政的長子媳婦,不論是舉行祭祀,還是招待賓客,大小事情都要嚮婆婆請示,介婦又要嚮長子媳婦請示。公婆教育長子媳婦不能怠慢介婦,不能對介婦無禮、不友好。公婆指使介婦,介婦更不能驕傲,不可跟長子媳婦相比,不敢和她一樣嚮別人發號施令,也不能和她坐在一起。
婆婆未叫媳婦回房,媳婦就不敢回房休息。媳婦若有私事,不論事情大小,都要報告公婆。媳婦不能有自己的錢財、積蓄、器物,不能嚮他人藉東西,也不能私自送給別人東西。有人送給媳婦飲食、衣服、布帛、佩帨、芷蘭等東西,媳婦接受後就要交給公婆。公婆得到後很高興,如同自己得到了饋贈一樣。如果公婆將那些東西再送給媳婦,媳婦就要拒絶接受。實在推辭不掉,就要像重新接受公婆賜物一樣,將它收藏起來,留待缺乏時再拿出來用。媳婦如果有親戚、兄弟,想把這些禮物送給親戚、兄弟,一定要重新請示公婆,公婆再次賞賜自己之後,才能去送。
【原文】曹大傢《女戒》曰:舅姑之意豈可失哉?固莫尚於麯從矣!姑雲不爾而是,固宜從命;姑雲爾而非,猶宜順命。勿得違戾是非,爭分麯直,此則所謂麯從矣。故《女憲》曰:“婦如影響,焉不可賞?”
【譯述】曹大傢《女戒》說:“公婆的意願怎麽能夠違拗呢?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麯從!婆婆說不要這樣,說對了,本當聽從;婆婆說這樣,但說錯了,也應當聽從。不要和公婆爭辯是非麯直,衹能一味地順從,這就是所謂的“麯從”。所以《女憲》說:“媳婦如果能夠順從公婆,怎麽不可以奬賞她呢?”
【原文】漢廣漢薑詩妻,同郡龐盛之女也。詩事母至孝,妻奉順尤篤,母好飲江水,去捨六七裏,妻常沂流而汲。後值風,不時得還,母渴,詩責而遣之。妻乃寄止鄰捨,晝夜紡績,市珍羞,使鄰母以意自遺其姑。如是者久之。姑怪問鄰母,鄰母具對。姑感慚呼還,恩養愈謹。其子後因遠汲溺死,妻恐姑哀傷,不敢言,而托以行學不在。
【譯述】東漢時廣漢人薑詩的妻子,是同郡龐盛的女兒。薑詩侍奉母親非常孝順,妻子侍奉婆婆尤其溫順。薑母喜歡喝江水,但那條江離傢有六七裏遠,薑詩妻子常常去打江水。有一次薑妻去打水,遇到大風,沒有按時回來。薑母口渴,薑詩責備妻子並將她趕出傢門。薑妻便寄居附近的一戶人傢傢裏,晝夜紡紗織布,用掙來的錢購買珍貴的食物,讓鄰居老太太以自己的名義送給婆婆。這樣持續了很長時間,婆婆感到奇怪,就詢問鄰居老太太到底怎麽回事,鄰居老太太如實相告。婆婆聽後非常感動,而且覺得有些對不住她,就將薑妻接回了傢。薑妻贍養婆婆更加恭謹。她的兒子因為到遠處打水被水淹死,薑妻擔心婆婆為此哀傷,就不敢說出真情,謊稱他到外邊求學去了。
【原文】河南樂羊子,從學七年不反,妻常躬勤養姑。嘗有它捨雞謬入園中,姑盜殺而食之。妻對雞不餐而泣。姑怪,問其故。妻曰:“自傷居貧,使食它肉。”姑竟棄之。然則舅姑有過,婦亦可幾諫也。
【譯述】河南的樂羊子,到外邊求學,七年不回傢,妻子在傢辛勤地贍養婆婆。有一次別人傢的一隻雞誤入她傢的園中,婆婆悄悄將它殺掉燉了吃。樂羊子的妻子不吃雞肉,反而哭泣。婆婆感到奇怪,問她為什麽。她說:“我自慚傢裏貧窮,讓您吃他人的雞肉。”婆婆聽後就將雞丟棄了。如此說來,公婆如果有過錯,媳婦也可以勸諫。
【原文】後魏樂部郎鬍長命妻張氏,事姑王氏甚謹。太安中,京師禁酒,張以姑老且患,私為醖之,為有司所糾。王氏詣曹,自首由己私釀。張氏曰:“姑老抱患,張主傢事,姑不知釀。”主司不知所處。平原王陸麗以狀奏,文成義而赦之。
【譯述】後魏樂部郎鬍長命的妻子張氏,侍奉婆婆王氏非常恭謹。太安年間,京師規定不準賣酒。張氏因為婆婆上年紀了,而且有病,就悄悄在傢裏為婆婆釀酒,結果被官府抓獲。婆婆王氏親自到官府,說酒是她自己釀的,與媳婦沒關係。可媳婦張氏卻說:“我婆婆年老有病,是我主持傢事,婆婆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斷案的人竟不知該怎麽處置。平原王陸麗將這件事寫成奏章上奏,文成為她們婆媳之間的恩義之舉所感動,就赦免了她們。
【原文】唐鄭義宗妻廬氏,略涉書史,事舅姑甚得婦道。嘗夜有強盜數十人,持杖鼓噪,逾垣而入。傢人悉奔竄,唯有姑獨在堂。廬冒白刃,往至姑側,為賊捶擊,幾至於死。賊去後,傢人問,何獨不懼?廬氏曰:“人所以異禽獸者,以其有仁義也。鄰里有急,尚相赴救,況在於姑而可委棄?若萬一危禍,豈宜獨生!”其姑每雲:“古人稱,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吾今乃知廬新婦之心矣!”若廬氏者,可謂能知義矣。
【譯述】唐代鄭義宗的妻子廬氏,略通書史,她侍奉公婆,很符合婦道。有一天黑夜,幾十名強盜手持棍棒,喊叫着翻墻而入。傢裏人都逃走了,衹有婆婆一人在廳堂。廬氏冒着強盜的刀劍,跑到婆婆身邊,差點被賊寇打死。強盜退走,傢人問廬氏為什麽不怕?廬氏回答說:“人之所以不同於禽獸,是因為人懂得仁義道德。鄰居傢如果有危急情況,尚且能相救,況且是自己的婆婆,怎麽能丟下不管呢?如果她遭了什麽禍患,我有何臉面活下去呢?”她的婆婆常稱贊說:“古人說歲寒然後知鬆柏後凋,我現在知道媳婦廬氏對我的孝心了!”像廬氏這樣的媳婦,可以稱得上是知道禮義了。
【原文】《詩》:“何彼穠矣,美王姬也。雖則王姬,亦下嫁於諸侯,車服不係其夫,下王後一等,猶執婦道,以成肅雍之德。”
【譯述】《毛詩》說:“《何彼穠矣》這首詩,是贊美周王的女兒王姬的品德的。她雖然是王姬,卻下嫁給諸侯。她的車子和衣服都不以尊貴來壓她的夫傢,而是比王後低一個等級。她是周王的女兒,仍嚴守婦道,成全恭敬和順的美德。
【原文】舜妻,堯之二女。行婦道於虞氏。
【譯述】舜的妻子是堯的兩個女兒。她們侍奉舜的傢人,嚴格遵守婦道。
【原文】唐岐陽公主,憲宗之嫡女,穆宗之母妹,母懿安郭皇后,尚父子儀之孫也。適工部尚書杜悰,逮事舅姑。杜氏大族,其他宜為婦禮者,不翅數千人。主卑委怡煩,奉上撫下,終日惕惕,屏息拜起,一同傢人禮度。二十餘年,人未嘗以絲發間指為貴驕。承奉大族,時歲獻饋,吉兇賻助,必經親手。姑涼國太夫人寢疾,比喪及葬,主奉養,蚤夜不解帶,親自嘗藥,粥飯不經心手,一不以進。既而哭泣哀號,感動它人。彼天子之女,猶不敢失婦道,奈何臣民之女,乃敢恃其貴富以驕其舅姑?為婦若此,為夫者宜棄之,為有司者治其罪可也。
【譯述】唐代岐陽公主是唐憲宗的嫡女,唐穆宗的同母妹妹。她的母親懿安郭皇后,是郭子儀的孫女。岐陽公主嫁給工部尚書杜悰,開始侍奉公婆。杜傢是個大傢族,除了公婆,媳婦應該對其行婦禮的人還有幾千人。公主謙卑怡順,侍奉公婆,愛撫後代,整天忙忙碌碌,行施各種禮儀,一律與傢裏其他成員一樣。她在杜傢二十多年,人們沒有指責過她一絲一毫的驕貴。她侍奉大傢族,無論祭祀,還是操辦紅白喜事,都要親自動手。婆婆涼國夫人從臥病在床到死,公主親自侍奉,晝夜衣不解帶,親自為婆婆端湯送藥。等到婆婆死後,她哭泣哀號,感動他人。公主是皇帝的女兒,尚且不敢不守為婦之道,而平民的女兒,怎麽敢憑藉富貴而怠慢公婆呢?為人媳婦如果這樣不懂禮,丈夫應該將她拋棄,讓有關部門治她的罪。
妾之地位與奴婢同
【原文】《內則》:“雖婢妾,衣服飲食必後長者。”
【譯述】《內則》說:“即便是奴婢和妾,也要遵守禮法,飲食起居都要先禮讓長輩和年紀大的人,自己排在後面。”
【原文】妾事女君,猶臣事君也。尊卑殊絶,禮節宜明。是以“緑衣黃裳”,詩人所刺;慎夫人與竇後同席,袁盎引而卻之;董宏請尊丁傅,師丹劾奏其罪。皆所以防微杜漸,抑禍亂之原也。或者主母屈己以下之,猶當貶抑退避,謹守其分,況敢挾其主父與子之勢,陵慢其女君乎?
【譯述】妾侍奉嫡妻,和臣下侍奉君主是一個道理。她們的尊貴和卑下不同,禮節也要區別分明。所以“黃衣緑裳”是詩人所諷刺的;慎夫人與竇後同席而坐,袁盎就回避;董宏請尊丁傅,師丹就嚮皇上彈劾他的罪。這都是為了防微杜漸,不讓禍亂在微小的地方開始萌生。即便有的嫡妻主母主動降低自己的身份,也應當謙虛退讓,謹守自己的本分。更怎麽能依仗主父和兒子的勢力,欺凌和慢待正室呢?
【原文】衛宗二順者,衛宗室靈王之夫人及其傅妾也。秦滅衛君,乃封靈王世傢,使奉其祀。靈王死,夫人無子而守寡,傅妾有子代後。傅妾事夫人,八年不衰,供養愈謹。夫人謂傅妾曰:“孺子養我甚謹,子奉祀而妾事我,我不願也。且吾聞,主君之母不妾事人,今我無子,於禮斥絀之人也,而得留以盡節,是我幸也。今又煩孺子不改故節,我甚內慚!
吾願出居外,以時相見,我甚便之。”傅妾泣而對曰:“夫人欲使靈氏受三不祥耶?公不幸早終,是一不祥也;夫人無子而婢妾有子,是二不祥也;夫人欲居外,使婢妾居內,是三不祥也。妾聞忠臣事君,無時懈倦;孝子養親,患無日也。妾豈敢以少貴之故,變妾之節哉?供養,固妾之職也,夫人又何勤乎?”夫人曰:“無子之人,而辱主君之母,雖子歇爾,衆人謂我不知禮也。吾終願居外而已。”傅妾退而謂其子曰:“吾聞君子處順,奉上下之儀,修先古之禮,此順道也。今夫人難我,將欲居外,使我處內,逆也。處逆而生,豈若守順而死哉?”遂欲自殺。其子泣而守之,不聽。夫人聞之,懼,遂許傅妾留,終年供養不衰。
【譯述】衛宗二順是衛國宗室靈王的夫人和他的傅妾。秦國滅掉衛國國君後,封衛國宗室的靈王,讓他繼承衛君宗族的香火。靈王去世後,他的夫人守寡又沒有兒子,但他的傅妾有兒子,為靈王傳宗接代。傅妾侍奉夫人整整八年毫不懈怠,而且供養更加謹慎。夫人對傅妾說:“你贍養我非常恭謹,你為靈王延續了香火,還要以妾的身份來侍奉我,我不願意這樣。現在你的兒子是咱傢的主君,我聽說主君的母親不能以妾的身份去侍奉人,我沒有給靈王留下子嗣,按照禮法是應當被冷落廢黜的人,然而還能夠留在衛傢,已經是我的幸運了。現在又得讓你遵守過去的禮節,我的心裏很感慚愧!我願意到外邊去另外居住,我們時間長了互相見個面,我覺得這樣對我很便當。”傅妾聽後哭着說:“夫人你莫非想讓靈王傢貪上三件不好的事情嗎?靈王不幸早死,這是第一件不好的事;夫人沒有子嗣而奴婢傅妾卻有兒子,這是第二件不好的事;夫人想住在外邊,反讓奴婢傅妾住在傢裏,這是第三件不好的事。我聽說忠臣侍奉君主沒有懈怠和厭倦的時候;孝順的子女供養父母親,生怕父母親早離開人世。我又怎麽敢因為身份稍微有點變化就改變節操呢?供養夫人本來就是我的職責,夫人又哪裏用得着多心呢?”夫人說:“我是個沒有子嗣的人,而有辱主君的母親,雖然你一片好意,願意這樣侍奉我,但世人還以為我不懂得禮呢。我還是决定要到外邊去居住。”傅妾出來對他的兒子說:“我聽說君子應當處順,行為都要符合禮義,這就叫做順。
現在夫人給我出了一道難題,她要到外邊去居住,讓我住在傢裏,這是大逆不道。與其頂着大逆不道的罪名活着,還不如遵守禮法去死!”於是她想自殺。她的兒子哭泣着看守在她身邊,並勸說她,可她不聽。夫人聽說後,很害怕,於是答應傅妾留下來。而傅妾還像以往那樣,長年供養夫人,毫不懈怠。
【原文】後唐莊宗不知禮,尊其所生為太後,而以嫡母為太妃。太妃不以慍,太後不敢自尊,二人相好,終始不衰,是亦近世所難。
【譯述】後唐的莊宗不懂得禮法,將他的生母尊為太後,而封嫡母為太妃。
但是太妃並沒有因此而懷恨,太後也不敢自尊自大。兩個人自始自終和睦相處,這也是現在一件難能可貴的事。
乳母保母義重如山
【原文】《內則》:“異為孺子室於宮中,擇於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其次為慈母,其次為保母。皆居於室,他人無事不往。”
【譯述】《內則》說:“應當為嫡子在宮中另闢一室居住,挑選性情寬厚、仁慈賢惠、溫順賢良、謙恭禮敬、謹慎寡言的人來做嫡子的教師、慈母和保姆,他們和嫡子住在一起,負責嫡子的教育,照顧他的生活,其他人沒有事情不能隨意進出嫡子的房間。”
【原文】魯孝公義保臧氏。初,孝公父武公與其二子——長子括、中子戲——朝周宣王。宣王立戲為魯太子。武公薨,戲立,是為懿公。孝公時號公子稱,最少。義保與其子俱入宮養公子稱。括之子曰伯禦,與魯人作亂,攻殺懿公而自立,求公子稱於宮中,入殺之。義保聞伯禦將殺稱,衣其子以稱之衣,臥於稱之處,伯禦殺之。義保遂抱稱以出,遇稱之舅魯大夫於外。舅問:“稱死乎?”義保曰:“不死,在此。”舅曰:“何以得免?”義保曰:“以吾子代之。”義保遂抱以逃。十一年,魯大夫皆知稱之在保,於是請周天子殺伯禦,立稱,為孝公。
【譯述】魯孝公的義保臧氏。最初,孝公的父親武公與他的兩個兒子——長子括、中子戲——朝見周宣王,周宣王立戲為魯太子。武公死後,戲繼位,這就是懿公。其時孝公號公子稱,年齡最小。義保帶着兒子進入宮中撫養公子稱。括的兒子名叫伯禦,與魯人發動叛亂,殺死懿公而自立,又到宮中尋找公子稱,想殺死他。義保聽說伯禦要殺公子稱,就把稱的衣服穿在自己兒子的身上,讓兒子睡在公子稱的床上,結果被伯禦殺死。義保抱起稱出宮,在宮外遇到稱的舅舅魯大夫,舅舅問:“稱死了嗎?”義保說:“沒有死,在這裏。”舅舅問:“稱怎麽免於一死的?”義保回答說:“用我的兒子代替了稱。”於是義保抱着稱逃了出去。十一年,魯大夫都知道稱在義保那裏,就請求周天子殺掉伯禦,立稱為諸侯,是為孝公。
【原文】秦攻魏,破之,殺魏王,誅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國曰:“得公子者,賜金千鎰;匿之者,罪至夷。”公子乳母與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見乳母,識之,曰:“乳母固無恙乎?”乳母曰:“嗟乎!吾奈公子何。”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聞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賜金千鎰;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儻知其處乎?而言之,則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則昆弟無類矣!”乳母曰:“籲!我不知公子之處。”故臣曰:“我聞公子與乳母俱逃。”曰:“吾雖知之,亦終不可以言。”故臣曰:“今魏國已破亡,族已滅矣!子匿之,尚誰為乎?”母曰:“籲!夫見利而反上者逆,畏死而棄義者,亂也。今持逆亂而以求利,吾不為也。且夫凡為人養子者,務生之,非為殺之也,豈可以利賞畏誅之故,廢正義而行逆節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矣!”乳母遂抱公子逃於深澤之中。故臣以告秦軍,追見,爭射之。乳母以身為公子蔽矢,矢著身者數十,與公子俱死。秦君聞之,貴其能守忠死義,乃以卿禮葬之,祠以太牢,寵其兄為五大夫,賜金百鎰。
【譯述】秦國攻破魏國,殺掉魏王,還殺掉了魏王的幾個公子,但是有一個公子沒有找到,於是秦國就在魏國傳令:“找到公子的,賞賜千鎰金子;有隱藏公子的,就要殺掉他的全族。”這個公子的乳母與公子一起逃亡。魏國的一個舊臣看到乳母,認出了她,就說:“乳母別來無恙?”乳母說:“唉呀,我不知公子怎麽辦。”舊臣說:“公子現在在哪裏?我聽說秦國下了令,誰找到公子,賞賜千鎰金子;誰隱藏公子,就誅滅全家。乳母知道公子的住處嗎?如果說出來,可以得到千鎰金子;如果你知道不說出來,你的兄弟就活不成了!”乳母說:“籲!我不知道公子在哪兒。”老臣說:“我聽說公子是和你一起逃走的。”乳母說:“我即便知道,也不說出來。”舊臣說:“現在魏國已經滅亡,魏王宗族也被消滅,你隱藏公子,為的是誰呢?”乳母說:“唉!見利就上的人大逆不道,怕死而棄義的人就是亂臣賊子。現在持逆作亂以圖利,是我所不願意的,況且為人撫養孩子,為的是讓他生存下去,並非是為了殺死他,我怎麽能因為求利、怕死而去拋棄正義、為非作亂呢?我不能為了自己活命就讓公子被人捉去!”乳母就抱着公子逃到深山裏面。舊臣將公子的行蹤報告給秦軍,秦軍追上去,爭着用箭射他們。乳母用身體為公子擋箭,射到身上的箭多達幾十支,最後她與公子一起被射死。秦國國王聽說了這件事,非常欣賞乳母能夠竭忠盡義,就下令按照卿的規格埋葬了她,而且用太牢祭祀她,還封她的哥哥為五大夫,並賞賜百鎰金子。
【原文】唐初,王世充之臣獨孤武都謀叛歸唐,事覺誅死。子師仁始三歲,世充憐其幼,不殺,命禁掌之。其乳母王蘭英求自髡鉗,入保養師仁,世充許之。蘭英鞠育備至。時喪亂兇饑,人多餓死,蘭英乞丐捃拾,每有所得,輒歸哺師仁,自惟啖土飲水而已。久之,詐為捃拾,竊抱師仁奔長安。高祖嘉其義,下詔曰:“師仁乳母王氏,慈惠有聞,撫育無倦,提攜遺幼,背逆歸朝,宜有褒隆,以錫其號,可封壽永郡君。”
【譯述】唐朝初年,王世充的大臣獨孤武都密謀叛變王世充,歸順唐朝,事情敗露而被殺。他的兒子師仁僅三歲,世充可憐他幼小,沒有殺,命令放在宮中撫養。師仁的乳母王蘭英自願受髡鉗,入宮撫養師仁,王世充答應了她。蘭英撫養師仁,無微不至。這時由於戰亂和饑荒,很多人餓死了,蘭英到處乞討,撿拾,衹要得到一點吃的,就拿回去喂師仁,而她自己衹是吃點土、喝點水而已。過了很長時間,她謊稱撿拾𠔌子,悄悄地抱着師仁跑到長安。唐高祖嘉奬她的仁義,下詔說:“師仁的乳母王氏,以慈惠而聞名,撫育別人的遺孤,不知疲倦,而且背逆歸朝,應該給以褒奬,以宣揚她的名聲,可以封她為壽永郡君。”
【原文】五代漢鳳翔節度使侯益入朝,右衛大將軍王景崇叛於鳳翔,有怨於益,盡殺其傢屬七十餘人。益孫延廣尚襁褓,乳母劉氏以己子易之,拖延廣而逃,乞食於路,以達大梁,歸於益傢。嗚呼!人無貴賤,顧其為善何如耳!觀此乳保,忘身殉義,字人之孤,名流後世,雖古烈士,何以過哉!
【譯述】五代後漢鳳翔節度使侯益入朝謁見皇上,右衛大將軍王景崇在鳳翔反叛,他跟侯益有仇,就殺死侯益的傢屬七十多人。侯益的孫子延廣還在襁褓之中,乳母劉氏用自己的兒子換了延廣,抱着延廣逃跑,沿路乞討,終於到了大梁,回到侯益的傢中。嗚呼,人沒有貴賤之分,關鍵是看他做沒做好事。看這些乳母,捨身取義,替別人撫養孤兒,名傳後世,即便是古代那此堅貞不屈的剛強之士,也未必超過她們。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捲一治傢 | 捲二祖 | 捲三父母/父/母 | 捲四子上 | 捲五子下 | 捲六女/孫/伯叔父/侄 | 捲七兄/弟/姑姊妹/夫 | 捲八妻上 | 捲九妻下 | 捲十舅甥/舅姑/婦妾/乳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