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魔志怪 》 後西遊記 》
第九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
佚名 Yi Ming
天花才子 Tian Huacaizi
詩曰:
圈兒跳不出,索子自牽來。
始信無為法,為之何有哉?
又曰:
茫茫一團氣,幻出東西天。
天且為地限,於人何有焉?
話說孫小聖,為頭痛直尋見了唐半偈,說出真情,轉問唐半偈是何法號,咒語是誰人傳授。唐半偈因說道:“我法名大顛,今上皇帝賜號半偈。原是潮州人,衹因見佛教淪入邪魔,上表請正。前因未蒙聖旨,故居此庵待命;近因各寺奉講經之命,感得唐玄奘佛祖與你老祖親臨法壇,顯示神通,將三藏真經都封了,又明說,我佛真經,必須求我佛真解,方得宣明度世。故今上皇帝十分信心,命老僧親往靈山拜求真解,即日要行。又感得唐玄奘佛祖與你老祖憐我衹身難行,授此定心真言,叫我三時默誦,自有大神通的徒弟來幫助上西天。老僧奉旨,纔念得數日,早化得你來,一字不爽,豈非我佛有靈乎?”孫小聖聽了歡喜道:“原來卻是我老祖做成的圈套。他原說,不成正果,終屬野仙。他又說,他之前車,即我之後轍。今日求解,豈不與他求經一般,又是我的魔頭,又是我的正果。罷罷罷!衹得要幫扶老師父西天去走一遭了。”唐半偈道:“你果真心幫扶我西天求得真解來,這段功行卻也不小。”孫小聖道:“人皆贊說,心如金石,我的心是石頭裏生出來的,怎麽不真?我是個急性人,就此拜了師父吧。”隨趴在地下磕了八個頭,又說道:“既拜為師徒,就是一傢人了,那個真言卻是再不可念。”唐半偈道:“你既肯盡心奉佛,我念他作甚?但你既入我佛門,拜我為師,便是我佛傢弟子,我當與你摩頂受戒,喜得你頭髮不甚多,也不須披剃。你名孫履真,這‘履真’二字倒也合我佛門機旨,衹是名字外人不便呼喚,我再與你起個僧傢的俗號何如?”孫小聖道:“我原也有個俗號。”唐半偈道:“俗號什麽?”孫小聖道:“我老祖當年鬧天宮時,曾封齊天大聖,我欲繼其志,故又叫做齊天小聖。”唐半偈道:“此等狂妄之號,非我僧傢所宜。你老祖當時歸佛教時,也有個俗號叫做孫行者;你既是他一派,以後衹以小行者稱你何如?”孫小聖大喜道:“好好好!當時通臂仙原叫我起個俗號,我說,我又不求經,起他做甚?今既跟師父去西天求解,師父叫我做小行者,又不忘老祖,又不僭老祖,甚是合宜。”唐半偈見他說話爽直,也是喜歡,因問道:“佛傢第一戒是打誑語,你方纔說從東勝神洲花果山來,這東勝神洲到南瞻部洲相去半天,你怎麽來得這等快?莫非是打誑語!”小行者笑道:“那下八洞神仙尚誇嘴說:‘朝遊北海,暮宿蒼梧。’這幾步路兒打什麽緊,還要打誑語?”唐半偈聽了似信不信,又說道:“明日聖旨下了,就要起身去,你還有甚牽挂麽?”小行者笑道:“老師父也忒婆子氣,既做了你的徒弟,便死心塌地跟你,要去就去,還有什麽牽挂?”唐半偈聞言大喜,引他進去過了一夜。
到次日,憲宗差內臣賫了許多衣帽鞋襪、幹糧食物之類來賜他,又是中書寫的一路通關文碟、與如來求解表文並一路地方程途的册子,又着太僕寺選了一匹良馬,又在洪福寺選了兩個精壯僧人,以為隨從,又命欽天監選了吉日啓行。唐半偈謝了恩,將衣帽鞋襪帶得的受了一兩件,兩個隨從僧人退還,道:“昨日已收了一個徒弟了。拜佛求解本該步行,但恐山遙水遠,這匹馬是要用的。”就叫小行者去收管。一面托內臣回奏,依吉期即行,內臣去了。小行者將馬牽到唐半偈面前,說道:“這樣馬有甚用處?如何走得許多路到得西天?”唐半偈道:“方纔太僕官說是選來的良馬,怎說沒用?”小行者將手在馬脊上輕輕地一撳,那匹馬早伏倒在地,爬不起來。唐半偈着驚道:“似此如何去得?衹得再奏皇上,叫太僕另換。”小行者道:“凡間之馬,不過如此,就換也無用。”唐半偈忽想起來道:“我聞得八部天竜因變馬馱旃檀佛,求經有功,故後得歸真證果。這等看起來,這些凡馬果是去不得,又好拚着步行了。”小行者道:“老師父你雖存佛性,尚未具神通,如何走得這許多路?”唐半偈道:“我也自知難走,但世間哪有竜馬?”一面說早不覺雙眉緊蹙。小行者道:“老師父且莫愁,要竜馬也不打緊。”唐半偈道:“就是長安豪俠以千金買駿,一時也不能有,何況竜馬?怎說不打緊!”小行者道:“若在他人果是甚難,衹因四海竜王都與我相好,等我去問他有多的竜討一條來,變匹馬與師父乘坐,就當我拜師父的贄見禮可好麽?”唐半偈變了臉道:“此乃拜佛求解的大事,又是帝王敕命,你怎敢說此戲話取笑!”小行者道:“我履真志志誠誠為師父算計,怎麽說是戲話?師父不信,等我去討了來,方見我老實。”說罷,將身一縱,早已不知去嚮。唐半偈看見,又驚又喜。正是:
秋水難言海,冰蟲但語寒,
不知天上士,猶作世人看。
卻說小行者將身一縱,竟至東海。他是熟路,捏着避水訣竟分波逐浪而來,看見巡海夜叉,大叫道:“快去通報!說我齊天小聖孫履真來拜望你大王。”巡海夜叉聽了,忙跑入水晶宮稟知老竜王敖廣道:“大王,不好了!那尖嘴毛臉的孫小聖又來到宮門外了,要見大王。”老竜王着驚道:“他又來做什麽?”忙迎入宮中坐下,因問道:“一嚮聞得小聖受了老大聖之教,收心在山中靜養,不知今日為何有閑情到此?”小行者笑道:“我收心靜養,老鱗長為何也知道?”老竜王道:“忝在鄰比,怎不知道?”小行者道:“正為收心,收出不好來了。”老竜王笑道:“小聖又來取笑了。收放心乃聖賢美事,怎麽倒不好?”小行者道:“一嚮心未收時,要上天便上天,要入地便入地,無拘無束,好不自在。自受了老大聖之教,要成什麽正果,如今倒弄得有管頭了。”老竜王道:“要成正果,有了管頭,莫非也象老大聖取經的故事麽?”小行者道:“老鱗長忒也聰明,一猜就猜着了。衹因我老大聖與唐佛師求來的三藏真經被世人解差了,墮入邪魔。唐佛師不勝憤恨,近已現身顯靈將經封了。說我佛尚有真解,必要遣人求得真解來,方許解真經。故憲宗皇帝特差唐半偈師父去求,我老大聖又愁他獨身難行,故用術法將我小孫送與他做個徒弟,所以說有管頭。”老竜王道:“這等說來,小聖恭喜!入了佛教有師父了。既有師父,就該隨師西行,為何有閑工夫到我這東海來耍子?”小行者道:“哪有閑工夫來耍子?衹因靈山路遠,師父徒步難行,必須要個腳力。你想,國中凡馬如何到得靈山?故特特來求老鱗長,有好馬藉一匹與我師父騎,上靈山求了真解回來,即當送還,决不食言。”老竜王道:“小聖差矣!馬乃陸産之物,如何到我海中來要?”小行者道:“因為陸産之馬無用,故到海中來要。”老竜王道:“海中哪得有馬?”小行者道:“老鱗長怎又不聰明了?馬雖沒有,竜卻是有的。有多餘的竜,衹消藉我一條,叫他變做馬就是了。”老竜王道:“小聖又差了!就是一個人,稍有志氣便要為善,不肯墮落去變驢變馬;難道我的竜種反不如人,叫他去變馬與人騎坐!”小行者笑道:“老鱗長莫要怪我,此乃你們自己做壞的例子。”老竜王驚問道:“怎麽是我們自己做壞的例子?”小行者又笑道:“直要我說出來,當年馱唐佛師西天求經的那匹白馬,豈不是你北海竜王敖順的兒子麽?”老竜王道:“那是他縱火燒壞了殿上明珠,被父親告了忤逆,玉帝吊在空中要誅他,虧得觀世音菩薩救了性命,故罰他變馬馱經,以消罪孽。我的竜子竜孫盡皆孝順,又不犯法,怎麽教他去變馬?”小行者笑道:“這叫不好的帶纍了好的。既有了變馬馱經的例子,管他孝順不孝順,忤逆不忤逆,隨便於子侄中撿一條與我去便罷。”老竜玉道:“親生子任,豈是容易捨得的?”小行者道:“既捨不得子侄,便請老鱗長自去走一遭,以成全勝事。”老竜王道:“我忝為八河都總管司雨大竜神,就是玉帝敕命差遣,也沒個叫我變馬之理。”小行者道:“好好求你不肯去,衹得告過罪要動粗了。”一頭說,一頭在耳朵中取出金箍棒來,指着老竜玉說道:“我欲待奉承你一棒,爭奈這條棒原是你的故物,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也罷,留些情衹鎖了你去吧!”叫聲:“變!”遂將金箍棒變了一條大鐵索,豁喇一聲竟套在老竜王頸項之上。嚇得老竜王魂膽俱無,忙懇求道:“小聖請息怒!凡事從容商量。”小行者道:“要從容還可用情,若要商量卻無甚商量。”老竜王擺布不開,衹得叫蝦將鱉帥忙撞鐘擂鼓,聚集南海竜王敖欽、西海竜王效閏、北海竜王敖順來救應。
不一時,三竜王齊至,看見老竜王被鎖,驚問其故。老竜王忙將要竜變馬之事細說一遍。三竜王俱面面相覷道:“這個實難從命。”小行者聽見說實難從命,便不管好歹,扯着老竜王就往外走。慌得三竜王齊聲勸道:“小聖來意不過是要一匹竜馬,何必這等凌辱傢兄,等我們商量一匹送你。”小行者道:“不是我凌辱他,是他自取凌辱耳。我來時再三求他,他衹是不肯;若肯早說送我一匹,我去久矣,誰耐煩與他拉拉扯扯!”南海竜王對老竜王說道:“事到如此,吝惜不得了。”老竜王道:“哪個吝惜?若要寶貝,便送他些值什麽。他要竜子竜孫去變馬,豈不壞盡了竜宮的體面。”敖欽道:“不消自傢子孫去變,何不將伏羲時負河圖出水的那匹竜馬送了他吧。”老竜王聽了歡喜道:“我倒忘了。這匹馬衹因有功聖門,不忍騎坐,白白的養了這幾千年;今日,將他來救我性命,也可準折了。衹是他是個開儒教的功臣,至今頌贊又明都指竜馬負圖為證據;今為我貪生怕死,將他去馱和尚,陷入異端,未免做個壞教的罪人。”西海竜王敖閏說道:“賢兄,你又來迂闊了!近日的文人墨士哪一個不磕頭拜禮去奉承和尚?何況畜生!”敖欽、敖順都贊道:“說得是。”遂一齊對小行者說道:“有一匹竜馬送你了,請快放了傢兄。”小行者道:“既有馬,快牽來便罷。”將手一抖,那條鐵索早已變做個綉花針,藏入耳朵中去了。
老竜王脫了身體,便分付管海苑的鯿大使牽了那匹負河圖的竜馬出來。不一時牽到面前。小行者定睛一看,果然好匹竜馬。但見:
和鑾安節體雍容,鞭影何勞在後從。
竹耳鐵蹄雖是馬,金鱗玉翼宛然竜。。
長嘶猶吐文明氣,遠駕還留太昊蹤,
道喪久無圖可賀,流歸佛法上靈峰。
小行者看見,十分歡喜道:“早牽出來,豈不省了許多氣力!馬倒罷了,衹是少副鞍轡,一發並求見惠。”老竜王道:“馬既送了,何惜鞍轡。但衹是我們海中波濤往來,從不騎馬,哪有鞍轡?”小行者笑道:“老賢王太不徑直,起初說海中無馬,若是果然無馬,我倒也罷了;如今既有了馬,再說沒有鞍轡,我如何肯信?”南海竜王效欽說道:“小聖不必動怒,小竜有一副上好的送與小聖吧。”小行者笑道:“何如,怎麽又存了?”老竜王驚問道:“賢弟,你是哪裏來的?”敖欽道:“此乃周時昭王南徵,被楚人詐獻膠舟將昭王溺死,連這匹御馬俱沉於江漢,御馬便死了。巡海夜叉撿得這副鞍轡,知是禦物貴美,不敢藏匿,獻上於我,故此得有。”小行者道:“不消閑文,快取出來。”敖欽忙命去取了來,送與小行者。果然好副鞍轡,怎見得?但見:
雙鐙珠鑲玉嵌,一鞍銀縷金雕。層層襯屜軟隨腰,綉帶絨繩奇巧。
環嚼彩光豔豔,障泥錦色飄飄。絲繮滴滴紫蒲桃,真個是駕馭竜駒至寶。
右調〔西江月〕
小行者看了甚喜,一一鞴在馬上,恰似特特做的一般,愈加歡喜,方拱手道:“蒙四位賢王照顧,我師父有了腳力了。容取解歸來,送還竜馬,再來相謝。”說罷,竟將竜馬牽出水晶宮外,四海竜王殷勤相送。小行者跨上竜馬,道一聲:“去也!”馬能行水,人會騰雲,衹聽得呼呼風響,早分開波浪,踏碎亂雲。不一時到了長安,竟奔半偈庵來。
唐半偈因小行者說不明白,竟自去了,心下疑疑惑惑,不知是真是假,正在庵前張望。忽見小行者騎着匹馬飛也似奔來,看見唐半偈,慌忙跳下來說道:“師父,你看,這纔是一匹竜馬,方馱得師父上靈山見佛!”唐半偈細看那馬,蹄高腕蹩,氣吐虹霓,與那些凡馬迥然不同。滿心歡喜道:“徒弟,你去不多時,哪裏就尋這匹好馬來?”小行者道:“師父面前,怎敢戲言?實實是問四海竜王要的。”唐半偈道:“竜宮俱係水族,如何有此良馬?”小行者道:“說起來話長,此馬實非等閑,乃伏羲時負河圖出孟河開文字之始的一匹竜馬。因他有功聖門,閑養在竜宮。老竜被我擺布急了,無可奈何,衹得牽出來相送。”唐半偈又細細一看道:“既是上古竜馬,又不與人騎坐,如何有此人間精巧華麗的鞍轡?”小行者點點頭笑道:“師父倒也有眼力識貨,這鞍轡真不是一處來的,乃是周昭王南徵,被楚人膠舟淹死,連御馬都沉在江中,故竜王收得這副鞍轡,果是人間帝王之物。”唐半偈聽見是真,忙倒身嚮天拜謝道:“大顛一介凡僧,怎敢乘坐大聖人的竜馬、古帝王的鞍轡?衹因奉旨上靈山拜求真解,道路遙遠,凡馬不能驅馳,不得已受竜王之惠,實非本心。望上天鑒赦我僭妄之罪。”小行者在旁笑道:“馬乃畜生,騎馬若是有罪,要人擡轎一發該死了。”唐半偈道:“不是這等說。六道雖有人獸之別,一心卻無彼此之分。”小行者又笑道:“依老師父這等說來,我佛就不該坐獅坐象了。”唐半偈道:“佛坐獅象,獅象沾佛惠也;我騎竜馬,竜馬為我勞耳。”小行者聽了,方贊嘆道:“師父言言俱是真解,何必又上西天去求佛祖?”唐半偈嘆息道:“汝為此言,正東土之為東土,而西天我佛不可不往求也。”小行者道:“既是這等,我們早些去吧,不要又耽擱了。”唐半偈聽了歡喜道:“徒弟呀,似你這般猛勇精進,真是我佛門之器。”一面收拾行李,小行者看見木棒,又問道:“這東西要他做甚?”唐半偈道:“此木棒不可輕視,乃是我佛之寶。若遇邪魔外道,衹消一喝便退。”小行者笑道:“我說這東西打人不痛,衹好喝鬼。”一面進朝拜辭憲宗。憲宗要御驾餞行,又要敕文武百官並各寺僧人香花遠送。唐半偈俱一概辭以並非佛門清淨之道,憲宗感悅其言而止。他師徒二人回庵,別了懶雲。小行者扶唐半偈上了竜馬,自己挑着一肩行李,踽踽涼涼出了長安城,往西而進。正是:
未聞我佛真如解,先見高僧清淨風。
師徒二人此去不知又作何狀,且聽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西遊記 |
|
|
序 | 第一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 | 第二回 旁參無正道 歸來得真師 | 第三回 力降竜虎 道伏鬼神 | 第四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 | 第五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 | 第六回 匡君失賢臣遭貶 明佛教高僧出山 | 第七回 大顛僧盡心護法 唐三藏顯聖封經 | 第八回 大顛僧承恩求解 唐祖師傳咒收心 | 第九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 | 第十回 心明清淨法 棒喝野狐禪 | 第十一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傢 | 第十二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 | 第十三回 缺陷留連 葛藤挂礙 | 第十四回 金有氣填平缺陷 默無言斬斷葛藤 | 第十五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 | 第十六回 弄陰風熱心欲死 灑聖血枯骨回春 | 第十七回 小行者力打截腰坑 老魔王密鋪情欲塹 | 第十八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 | 第十九回 唐長老坐睏火雲樓 小行者大鬧五莊觀 | 第二十回 黑風吹鬼國 狹路遇冤傢 | 第二十一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 | 第二十二回 唐長老逢迂儒絶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 | 第二十三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