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论语正解   》 第10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3)      刘德江 Liu Dejiang

  他只好在渡口边走来走去以消磨时间,耐心等待着开船的时间。就在他在渡口的岸边走来走去的时候,被一件东西挡住了脚步。他拨开草丛,发现是一个重重的包裹。他摸了摸,似乎硬硬的,打开一看,原来里面有许多白银,还有一封公函。他顿时感到这件事的重要性,丢失包裹的人一定十分焦急。可是渡船马上就要起锚了,他想了想,君子要急人所难,于是他决定在此等候。
  整个上午过去了,仍没有人来寻找包裹。他看着渡口开往县城的船一艘一艘地离去又回来。到了下午,最后一班渡船也起锚开走了,仍不见有人来寻找丢失的包裹。他觉得有些失望,不但自己的事情没办成,也没能将包裹归还给失主,他一边想着一边打算往回走,明天再来等待失主。就在这时,他发现渡口的不远处来了一个人,那人在岸边的草丛中好像在找什么东西,可是一无所获,于是有些泄气。那个人望着河水,显得有些失望,就向河中走去,看样子想投河自杀。阮湘圃匆忙把他叫住,问他怎么这么想不开。对方回答说,自己是个差役,替上司送一封极为重要的信函到省城,没想到一时不慎,将装有路费和信函的包裹丢失在途中,估计是遗失在渡口,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他觉得这样不仅连累了自己,还连累了上司,不如死了算了。阮湘圃把捡到的包裹给他看,那差役看着包裹,禁不住流下眼泪,不知怎么感谢阮湘圃。阮湘圃只是简单地叮嘱差役要小心一些,不要再遗失了包裹,便踱着方步回家去了。
  后来阮湘圃的儿子阮元中了进士当了大官,一次督学浙中,巡察各地,来到了家乡附近,驻扎在绍兴。就在这时,有一位本地的商人老朋友来拜访阮湘圃,阮湘圃以礼相待。朋友见面,寒暄叙旧过后,来人仿佛不经意地问:"你还是那么清贫吗?"阮湘圃哈哈一笑,豁然答道:"我家本来就很贫寒嘛。"老乡就势拿出两张纸说:"这两张契约价值千金,就送给你老先生。贤侄已经在京中任职,怎么也不可以……"还没等那人说完,阮湘圃愤怒地说:"我平生就是以不义之财为耻,所以才一辈子贫穷,你为何不吝千金,无故酬谢我?这是对我的羞辱!如果你有什么事要求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受朝廷的恩惠,清正廉洁,还不能报答万分之一,你能用这种手段来玷污他吗?你如果以礼相访,我以礼相待;你如果以贿赂而来,你今天恐怕出不了我的门槛。"那个人只好低着头,很没颜面地匆匆告辞。
  从阮湘圃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他能坚守清贫,并以此为乐。其中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正如孔子所言:"君子固穷,小人斯滥矣。"因为他能以"仁"坚守其道,可以做到坐怀不乱,见不义之财而不取。在生活中,虽说我们不能达到孔子所希望的那种"仁"的境界,但是我们应该时时要求自己向"仁"靠近。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篇第四》),就是指一个人如果立志去行仁,那么就不会做坏事。一个人虽然不是仁者,但如果他能立志行仁,内心就会有一股向善的自律力量,一旦有了坏念头,这股向善的力量就会使人弃恶向善。这并不是说志于"仁"的人就没有过错,而是有了过错能自觉改之。"志"是人之所向,如果志立于仁,则使人心灵有主,这也就有了推动人为了达到自己的志向理想而向前的动力了。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成功者,他们也许不能做到尽善尽美的"仁",但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仁者"的品质。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的人,还有那些没有"仁德"的人,终究不会走得太远,他将会输给自己"无仁"的人生。人若做到心中有"仁",时时行仁,就能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在社会上有所建树。
  为人居仁
  现在很多人都在感慨,历史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正人君子的时代,芸芸众生尽是些见利忘义、巧取豪夺、丧尽天良的小人。看看那些小商小贩,卖猪肉的往猪肉里注水,卖辣椒的往辣椒面里掺玉米皮儿,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用硫磺熏蒸木耳,等等。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什么缺德的坏招损招应有尽有。那些卖服装的,更是连蒙带唬,明明卖一二百块钱就有的赚,却千儿八百地要价,蒙住了一个人就狠狠地宰一刀,蒙不住就少挣点。都说是正当经营,公平交易,上哪儿去找啊!那些搞建筑的包工头儿们,有几个不是偷工减料的?若是按照标准施工,他们哪里能挣到那么多钱!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序言第2节:第一节 何为仁(1)
第3节:第一节 何为仁(2)第4节:第一节 何为仁(3)
第5节:第一节 何为仁(4)第6节:第一节 何为仁(5)
第7节:第一节 何为仁(6)第8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1)
第9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2)第10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3)
第11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4)第12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1)
第13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2)第14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3)
第15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4)第16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5)
第17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6)第18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7)
第19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8)第20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1)
第21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2)第22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3)
第23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4)第24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5)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