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于丹演讲对话录   》 第10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9)      Yi Zhongtian    Yu Dan

  "其情可悯"是感情的判断,同情,无比的同情;"其罪可诛"是一个历史的和法律的判断,他就是犯罪,就是该杀。
  这样的故事,能在人心中撕扯出千丝万缕的疼痛,是最恒久的。
  一个电影的时长总是有限的,九十分钟也罢,一百二十分钟也罢,电影的最大效率不是影院灯光亮起的时候,不是满堂掌声或者哄堂而散,而是唏嘘不已、意犹未尽的心理共鸣;这样一种惆怅可能在心里映照到了自己的生活。
  易老师讲的"三国"为什么大家会喜欢呢?就是这里面有太多的经验跟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相关。
  叙事学上有一个规则,什么样的故事最恒久,它要符合两点:第一,它在我们现有的经验系统之外,是人们陌生的情景;第二,它能在现有的经验系统中唤起深刻的共鸣,那就是熟悉的情趣,这种情趣我们都曾经体会过。
  极其陌生的情节和极其熟悉的情趣,在他人的故事里演绎自己的悲欢,在他人的起承转合里面流着自己的眼泪。
  这就是道德和历史的冲突,任何一个历史故事的解读都是当下的解读。
  我觉得"三国"是一个很好的个案,直至今天还远远没有拍透。
  民间情感的固化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我们说到关公的时候,是一个多么高大的形象,但我们说到曹操的时候,一提曹操就是一张大白脸。
  其实没有几个人真正去读《三国志》,以历史理性去看他的出身、地位和功绩。
  不用说去读整部《曹操集》,就说读一读曹操的诗,读一读他那种幽燕老将的情怀,读一读他"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诗句,看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穿行,古今苍生那样一种襟怀,看一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时节他那种悠悠的情怀。
  他在招募天下贤士的时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些东西大家都很少去读,读的是什么呢?其实大家记住的是,从他对华佗到对杨修,他那种疑神疑鬼的性格,猜忌之下的滥杀无辜,甚至杀自己的功臣。
  这一路下来,曹操的这张脸是被民间情感的记忆一笔一笔给涂白的。
  关公这张脸也是一笔一笔给涂红的,所以今天一提到关公,就是面如"重枣",这颜色是不可能再改了。
  民间情感的这种固化,有可能把历史上的人物读成两张面孔,这种历史与道德的冲突,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实际上完全没有冲突的也可能这样。
  比如说李隆基这个人,在历史上一个是作为唐明皇的形象,一个是作为唐玄宗的形象。
  如果我们去读正史,那起码的开元盛世,那样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历经四十年的辉煌治世,这是唐玄宗的一个大的功业,青史留名。
  只不过是天宝十四年以后出了"安史之乱",但是造成安史之乱的最重要原因--藩镇割据,也不是到他这里才出现的。
  所以你会看到,李隆基在历史上是个有做为的皇帝。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唐明皇是什么样的?红颜误国,唐明皇就是一个多情天子,今天说起来,就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就是那样一种"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都是文学上的描述。
  但有一点,民众情感的血脉,最主要的是来自文学而不是历史。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道德与历史的评价之间,在文学的演绎、情感的延伸与所谓"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这样一种史家笔法之间,其实是存在着巨大的断层。
  人人都要有不较劲的心态易中天我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讲"三国",怎么挨那么多骂呢?因为我颠覆了太多人固有的想法了。
  大家的想法都是文学的想法,都是《三国演义》的想法。
  这样一来,一个历史人物就有了三种形象:第一个是我讲的历史形象,第二个是文学形象,还有一个是民间形象,就是庙里供着的那个关公。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序言第2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1)
第3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2)第4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3)
第5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4)第6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5)
第7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6)第8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7)
第9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8)第10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9)
第11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10)第12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11)
第13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12)第14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13)
第15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1)第16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2)
第17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3)第18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4)
第19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5)第20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6)
第21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7)第22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8)
第23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9)第24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10)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