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從星空到心靈——易中天於丹演講對話錄   》 第10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9)      易中天 Yi Zhongtian    於丹 Yu Dan

  "其情可憫"是感情的判斷,同情,無比的同情;"其罪可誅"是一個歷史的和法律的判斷,他就是犯罪,就是該殺。
  這樣的故事,能在人心中撕扯出千絲萬縷的疼痛,是最恆久的。
  一個電影的時長總是有限的,九十分鐘也罷,一百二十分鐘也罷,電影的最大效率不是影院燈光亮起的時候,不是滿堂掌聲或者哄堂而散,而是唏噓不已、意猶未盡的心理共鳴;這樣一種惆悵可能在心裏映照到了自己的生活。
  易老師講的"三國"為什麽大傢會喜歡呢?就是這裏面有太多的經驗跟我們的現實生活和內心世界相關。
  敘事學上有一個規則,什麽樣的故事最恆久,它要符合兩點:第一,它在我們現有的經驗係統之外,是人們陌生的情景;第二,它能在現有的經驗係統中喚起深刻的共鳴,那就是熟悉的情趣,這種情趣我們都曾經體會過。
  極其陌生的情節和極其熟悉的情趣,在他人的故事裏演繹自己的悲歡,在他人的起承轉合裏面流着自己的眼淚。
  這就是道德和歷史的衝突,任何一個歷史故事的解讀都是當下的解讀。
  我覺得"三國"是一個很好的個案,直至今天還遠遠沒有拍透。
  民間情感的固化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
  我們說到關公的時候,是一個多麽高大的形象,但我們說到曹操的時候,一提曹操就是一張大白臉。
  其實沒有幾個人真正去讀《三國志》,以歷史理性去看他的出身、地位和功績。
  不用說去讀整部《曹操集》,就說讀一讀曹操的詩,讀一讀他那種幽燕老將的情懷,讀一讀他"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詩句,看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日月穿行,古今蒼生那樣一種襟懷,看一看"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時節他那種悠悠的情懷。
  他在招募天下賢士的時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這些東西大傢都很少去讀,讀的是什麽呢?其實大傢記住的是,從他對華佗到對楊修,他那種疑神疑鬼的性格,猜忌之下的濫殺無辜,甚至殺自己的功臣。
  這一路下來,曹操的這張臉是被民間情感的記憶一筆一筆給塗白的。
  關公這張臉也是一筆一筆給塗紅的,所以今天一提到關公,就是面如"重棗",這顔色是不可能再改了。
  民間情感的這種固化,有可能把歷史上的人物讀成兩張面孔,這種歷史與道德的衝突,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實際上完全沒有衝突的也可能這樣。
  比如說李隆基這個人,在歷史上一個是作為唐明皇的形象,一個是作為唐玄宗的形象。
  如果我們去讀正史,那起碼的開元盛世,那樣的"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尤藏萬傢室",歷經四十年的輝煌治世,這是唐玄宗的一個大的功業,青史留名。
  衹不過是天寶十四年以後出了"安史之亂",但是造成安史之亂的最重要原因--藩鎮割據,也不是到他這裏纔出現的。
  所以你會看到,李隆基在歷史上是個有做為的皇帝。
  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唐明皇是什麽樣的?紅顔誤國,唐明皇就是一個多情天子,今天說起來,就是"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就是那樣一種"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絶期"。
  這都是文學上的描述。
  但有一點,民衆情感的血脈,最主要的是來自文學而不是歷史。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在道德與歷史的評價之間,在文學的演繹、情感的延伸與所謂"秉筆直書"、"不虛美,不隱惡"這樣一種史傢筆法之間,其實是存在着巨大的斷層。
  人人都要有不較勁的心態易中天我老老實實、規規矩矩按照《三國志》的記載講"三國",怎麽挨那麽多駡呢?因為我顛覆了太多人固有的想法了。
  大傢的想法都是文學的想法,都是《三國演義》的想法。
  這樣一來,一個歷史人物就有了三種形象:第一個是我講的歷史形象,第二個是文學形象,還有一個是民間形象,就是廟裏供着的那個關公。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言第2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
第3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2)第4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3)
第5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4)第6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5)
第7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6)第8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7)
第9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8)第10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9)
第11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0)第12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1)
第13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2)第14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3)
第15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1)第16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2)
第17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3)第18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4)
第19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5)第20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6)
第21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7)第22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8)
第23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9)第24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