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路遥十五年祭   》 第10节:第一辑历程(9)      Li Jianjun

  1970年的夏季,谷溪把发着陕北土音教玻颇莫佛普通话的小学教师路遥,用了路线教育积极分子的名额再抽调到通讯组进行培训,让路遥重新在县城端上饭碗。谷溪要去新胜古采访,就带了路遥。他背一个海鸥照相机,路遥背一个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黄挎包,两个人骑一个破自行车,没铃,没闸,没后衣架。一个骑车蹬车,一个坐前梁,下坡时蹬轮刹车,互相轮换,走到牛母原,就已又累又饿,浑身力竭。碰到一个老汉,坐在桃李子树下守着树卖桃李子。谷溪说要买一毛钱的桃李子吃,老汉立刻捧来了一大盆。那时谷溪三十岁,路遥二十二岁,走了半天山路的后生,饿得前脊梁贴了后脊梁,看见果子,就大吃大嚼起来。吃饱了,谷溪放下一毛钱给老汉,老汉又数了二十颗装到路遥的黄挎包里。谷溪说:"已经吃饱了,不好意思再装了。"
  老人说:"李子树下,吃的算白吃,哪还能算钱一毛钱应该买二十个,咋你们带上。"
  路过张家河,天已经全黑,路遥执意继续向前走。路窄,天黑,手电没电,结果把路走错了。扛起自行车,上山下山折腾了几个来回,直折腾到深夜十二点,吃过的桃李子早已化为乌有,要不是挎包里还有那二十个可以临时救急,怕是那一夜就饿得搁到山梁上硬挺了。
  那是一次十分富有浪漫色彩而深具生命意义的重大活动。路遥跟着谷溪学采访,学照相,又学吃苦耐劳刻苦奋斗。他们站在黄河畔的石崖上,背倚山石嶙峋的山峰,俯望滔滔不息的黄河,对人生和未来充满自信和向往。谷溪让路遥在一块石崖上站定,自己对好了焦距,把照相机放在对面一块石头上,自己快步走到路遥跟前,相机一闪,自动拍摄了一张二人合照,这张凝聚着生活艰辛而又堆溢着灿烂笑容的合照,既纪录了一个人生的瞬间画面,又记录了一对朋友的不灭友谊。随着时光的推移,那青春的笑容越加显得弥足珍贵。
  谷溪这一次的收获是在省报上发表了又一篇通栏标题的长篇通讯《手牵黄河水倒流》,热切歌颂了新胜古人引水上山的英雄业绩。那时候,搞通讯的人,一年能在省报上发一个豆腐块,就是不小的劳绩,而谷溪却把通栏标题整版文章的战绩视若平常了。路遥的业绩是把《革命文化》的那首小诗转载在新胜古的黑板报上,同时,乘胜追击,又写了一批新诗。那不但有就地取材写出的新诗,还有靠想象和回忆写出的《车过南京桥》与《塞上柳》:
  塞上狂风紧,
  黄沙滚滚流,
  却为何--
  你身杆长得这么壮,
  枝叶出得这么稠
  诗到最后是毅然决然的两句:
  风狂雨骤何所惧
  永做塞上一棵柳。
  这是当时通行的诗歌形态,但谁又能否认这诗所含有的作者自己的独特情怀与寄托谷溪读后,一边赞赏一边修改。他说:"路遥,我在文学路上摸了十年,走了许多弯路,你的聪明才智在我之上,我指导你读书,指导你写作,我做你铺路的石头,你踩着我的肩膀上,你一定能超过我。"
  路遥说:"现在写的这些小诗不行,我想写一首长的,写一首高原抒怀。"
  谷溪说:"你现在想得太大了,这样的诗你现在驾驭不了,诗不应该是泛泛之作,应该有形象思维。"谷溪用他知道的词儿教导路遥。
  谷溪和诗友们筹划了一张题名为《山花》的小报,是继《延安山花》诗集出版之后的又一件大事。谷溪自任主编,插旗招兵,不但把延川的一帮诗歌狂徒聚集麾下,而且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墨人骚客踊跃入伙。从此,延川县的《山花》常开不衰,而花团锦簇中路遥的那一朵,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鲜艳,格外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爱听鼓风机的喧闹,
  喜欢红火苗的欢笑,
  和钢铁打交道,
  这是你的嗜好。
  将意志赋于锤钳,
  把红心投入炉灶,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砧上一片火花飞爆……
  显然,这样写老锻工的诗句已经不全然停留在泛泛的歌颂上,开始有了某种思考后的寄托。路遥更不停留在一种形式里,开始写叙事诗、散文和小说,三百多行的叙事诗《桦树皮书包》,已开始显示了他运用诗的叙事才能;而小说《优胜红旗》,则进一步显示了他在跌宕起伏的叙事中开始了人物的塑造……作为老师的谷溪,看着弟子的这种前进步伐,不无骄傲,亦不无惊讶,更不无关切。他惦念着已经离开了路遥的林琼姑娘,不断地给她投寄每期出刊的《山花》小报,像放飞一只又一只信鸽一样报告着姑娘生活过的小城的最新消息。也许,他还不死心要她与路遥重续旧好。岂不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吃钢咬铁的路遥,既然结束了一场梦幻,就断然不续旧梦,他已进入另一个梦境,这却是谷溪后来才意识到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新世界出版社
第1节:人们为什么怀念路遥(代序)第2节:第一辑历程(1)第3节:第一辑历程(2)第4节:第一辑历程(3)
第5节:第一辑历程(4)第6节:第一辑历程(5)第7节:第一辑历程(6)第8节:第一辑历程(7)
第9节:第一辑历程(8)第10节:第一辑历程(9)第11节:第一辑历程(10)第12节:第一辑历程(11)
第13节:第一辑历程(12)第14节:第一辑历程(13)第15节:第一辑历程(14)第16节:第一辑历程(15)
第17节:第一辑历程(16)第18节:第一辑历程(17)第19节:第一辑历程(18)第20节:第一辑历程(19)
第21节:第一辑历程(20)第22节:第一辑历程(21)第23节:第一辑历程(22)第24节:第一辑历程(23)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