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我親歷的巴金往事   》 “我一生的責任編輯”(2)      吳泰昌 Wu Taichang

  1978年2月24日,巴金來北京出席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5日巴金在出席預備會議上見到葉老,這是他倆“文革”後第一次匆忙相見,巴金在當天的日記中記着:“遇見葉聖陶,他緊緊握着我的手,很感謝他。”巴金計劃3月8日會議結束後,叫小林來京,陪他去看望一些老朋友。10日上午,巴金先去葉傢看望葉老。葉老愛喝黃酒,巴金特地從上海帶來一瓶陳年花雕送給他。至善還為他倆拍了合影。葉老將這次拍的照片寄給了巴金,他在給巴金的信中說:“從技術言,此殊平常,唯留為紀念有意義耳。”
  1981年6月16日,中央批準由中國作協負責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10月13日成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籌備委員會。1982年4月,北京市批准將萬壽寺西院移交給現代文學館作為臨時館址。正在文學館館址移交手續辦理過程中,有天,籌委會主任羅蓀找我,叫我為文學館去辦件事。羅蓀當時又是《文藝報》主編。他說,文學館總算有了個地方,不管是不是臨時的,具體事要一件一件抓緊做起來。巴老考慮周到,說請葉聖老題寫館名。這事你去辦一下,嚮葉老說明這是巴金的意思。羅蓀叫我快辦,我懂他的意思,葉老畢竟是80多高齡的老人了。我當晚去了葉傢,嚮葉老轉達了巴金的這個希望,葉老欣然同意。沒過兩天,葉老傢裏人電話叫我去。我一到客廳,葉老說你的任務完成了。他橫竪寫了兩條中國現代文學館館名。次日,我將葉老寫的館名交給羅蓀,羅蓀看了很興奮,並說當晚給巴老去電話。巴金在1982年8月寫的《再說現代文學館》中,又為盡快落實館址呼籲,他說:“首先是房子,至今還沒有落實,文學館的招牌早已由八十八歲老人葉聖陶同志寫好,就是找不到地方挂出來。”1985年3月26日,巴金去萬壽寺出席中國現代文學館開館典禮,他抵達時,特意在館大門口駐足仔細看了懸挂着的葉老題寫的館名。
  1982年5月24日傍晚,我去葉傢。因我剛從上海回來,葉老問起巴金的近況。我告訴他巴金右背長了囊腫,已動手術。葉老在當天日記中寫着:“傍晚吳泰昌來閑談。彼近從上海回來,言巴金背部生瘡,開刀治療已愈,而精神不甚健旺。”葉老囑我與小林通電話時,替他問候,並說,這不是大病,但折磨人。要照顧好。
  1983年1月,巴金給葉老寄贈了《真話集》,這段時間他倆均在病中,沒有直接聯繫。葉老收到書後當即給巴金寫信,為他身體逐漸康復欣慰:“巴兄惠鑒:昨日收到寄贈的《真話集》,簽名處說明寫於病床,觀此手跡,遙念不已。七八年夏秋間,我以割膽結石臥床三個多月,以後起身,履地,舉步,都像幼兒似的重新學習,漸漸恢復原有能力。此中亦有趣味,不覺得如何難堪。您用牽引法治療,須臥床六周,想亦不以為甚煩惱。見病床上能題字,且能撰發言稿,殊感心慰。書此伸謝,並請 痊安。葉聖陶 八三年一月六日”。
  1984年春天,有一次葉聖老在他自家庭院裏散步,欣賞綴滿枝頭的海棠花,他突然問起:“巴金從國外回來了沒有?”他很想念巴金。他已經很久沒跟這位好朋友敘會了。他說巴金每次來北京,再忙都要來看他;實在沒有時間,也總來個電話問好。現在,既不見人,又沒有電話,巴金在哪兒呢?他知道巴金因公務出了國,但不知道他回來了沒有。
  1984年初夏,葉聖老患膽囊炎要動手術。巴金在病中聽到這個消息,叫小林挂電話到北京,托我代他送一束鮮花給葉聖老。葉聖老收到了花之後很高興,連忙叫護理人員替他找花瓶插上,葉老當時對我說:“我自己感覺還好,院長大夫治療精心,請您叫小林轉告巴金,釋念。”我告訴他:“巴老正在為準備五月赴日本參加在東京舉行的第四十七屆國際筆會的事忙着哩!”葉聖老開心地說:“巴金還年輕,身體健康恢復得快。叫他走路千萬小心,再不要摔跤了。”
  葉老動手術後不久十分認真地寫了一首七言詩贈巴金,以酬謝他送花問病的好意。那詩說:“巴金聞我居病房,選贈鮮花煩泰昌;蒼蘭馬蹄蓮共囊,插瓶紅裝兼素裝。對花感深何日忘?道謝莫表中心藏。知君五月飛扶桑,敬頌此行樂且康。筆會群彥聚一堂,壽君八十尚南強。歸來將降京機場,迎候高軒蓬門旁。——巴金托吳泰昌攜花問疾作此酬之 1984年4月12日北京醫院”。90歲體衰力弱的葉老輕易不再動筆,現在竟然寫出完整的七言專贈巴老,不能不說是他們之間濃厚友誼的體現。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文匯出版社
初看巴金四次文代會期間(1)四次文代會期間(2)四次文代會期間(3)
懷念老捨(1)懷念老捨(2)懷念老捨(3)在寓所驚悉茅盾逝世
“我一生的責任編輯”(1)“我一生的責任編輯”(2)“我一生的責任編輯”(3)冰心:巴金這個人……(1)
冰心:巴金這個人……(2)冰心:巴金這個人……(3)冰心:巴金這個人……(4)與瀋從文最後晤面(1)
與瀋從文最後晤面(2)與瀋從文最後晤面(3)巴金與《文藝報》(1)巴金與《文藝報》(2)
巴金與《文藝報》(3)巴金與《文藝報》(4)巴金與《文藝報》(5)《收穫》在京座談會(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