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花間一壺酒   》 第10節:校園目睹之怪現狀      李零 Li Ling

  當時的三聯負責人很負責,覺得"弊政"二字太紮眼,讓上峰看到不好辦,竟直接替我動手術,改為"問題"二字,但後面的"革除"卻原封不動,刊出的結果是,"我以為目前的高校,有許多問題亟待革除"。當然,這也就成了給我添堵的語病。
  當時,我批評的"弊政"有三條,一是"工程熱"(我叫"知識分子修長城"),二是"人越窮越分三六九等",三是廣大教師(不包括頭上戴着很多帽子的人),他們的待遇太低。
  此外,我還諷刺過學校裏的"托孤寄後"、"祖孫相繼",咱們中國統治術特別擅長的"二桃殺三士"(漢代畫像石的流行主題之一),以及當代的儒林外史--知識分子在這種境遇下的人格扭麯。雜志摘了我的一段話。
  印在題目下面。我說,"搞'大兵團會戰'不但造成金錢浪費,也造成人才浪費","與其這樣花錢打水飄,這樣給少數人'錦上添花',還不如'雪中送炭',給大傢解决點實際問題,就權當是希望工程吧"。因為在我看來,生活保障,安定團结,寬鬆自由的學術環境,這纔是我們最需要的東西。
  回想起來,話是一點都沒錯,但也一點都沒用。我猜,那時《生活》剛辦,遠不如現在這麽火,讀過我文章的人肯定不多。
  現在的事情,再往前追溯,我還記得80年代末的知識分子哭窮。我記得我們的一位校長(已故)跟國傢領導(已去職)吵架,問他"自謀生路"是什麽意思(那時,國傢還顧不上學校,基本上是像對農村和個體戶那樣),領導扔下四個字,叫"大勢所趨",讓他自己掂量。
  那時,正是"電子一條街"走火中關村,舉國皆言經商,世人爭說下海,掀起陣陣狂潮的時候(現在那裏蓋了很多高樓,而且出了很多"知本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說校園政治第2節:給不合理制度"火上澆油"第3節:"博導"是國際醜聞
第4節:給少數人"錦上添花"第5節:書不是白菜第6節:渾身都是寶
第7節:饑餓是最好的廚師第8節:"經典化"就是為擺脫危險第9節:學校不是養雞場
第10節:校園目睹之怪現狀第11節:放下筷子駡娘第12節:大人有錢你有命
第13節:清官上面有皇帝第14節:發展不是沒頭蒼蠅第15節:犧牲大傢的學術生命
第16節:不說人話專說鬼話第17節:沒有學問,光點鈔票第18節:大國不學外語
第19節:"愚兵投險"的禦兵之術第20節:知恥近乎勇第21節:改革就會有犧牲
第22節:用不着妄自菲薄第23節:要講兼容並包第24節:馬年說伯樂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