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病隙碎筆 》
第10節:病隙碎筆1(10)
史鐵生 Shi Tiesheng
我常想,這兩衹狗一定知道它們懷念的是什麽,雖然它們說不出,抑或衹因為我們聽不懂。不過可以猜想:衹身活在異類當中,周圍全是語言難通的兩足動物,孤獨還能教它們懷念什麽呢?衹是我未及註意它們的性別,不知那是否僅僅出於性欲。
四十一
不管怎麽說,給愛下定義是要惹上帝發笑的。不如先繞開它,換個角度,這樣問:什麽時候,你第一次感到了愛?或者是在什麽樣的時候,你感到了需要愛?
我常回想那是在什麽時候?什麽樣的時候?
那大約要追溯到上小學的時候。有個女孩兒,與我同年,她長得漂亮嗎?但是我的目光總被她吸引,衹要她在,我的註意力就總是去圍繞她。最初發現她是在一次"六一"兒童節的慶祝會上,她朗誦一首詩,關於一個窮苦的黑人孩子的詩……會場中先還有些喧鬧,但忽然喧鬧聲沉落下去,衹剩下她的聲音在會場中飄蕩,清純、稚氣,但卻微微地哽咽,燈光全部聚嚮她時,我看見她的眼邊有淚光……從那以後我總想去接近她,但又總是遠遠地看她並不敢走去近前,甚至跟她說話也有自慚形穢之感,甚至連她的住處也讓我想象疊出覺得神聖不可及。這是愛的嗎,愛的萌動?但這與性有多少關係呢?那女孩兒,現在想來真的不能算漂亮,身上一點女人的跡象也還沒有。是什麽觸動了我呢?
四十二
如果那一次觸動中其實有着懵懂的性因素,可同樣的觸動也曾來自一個男孩兒,他住在一座不同尋常的房子裏,我在《 務虛筆記 》中寫過那座房子,在《 務虛筆記 》中我藉助對一個女孩兒的眺望,寫過,我怎樣走進了那座漂亮的房子,看見了裏面的生活。那是一座在我當時看去不可思議的房子,和一種我想象不到的生活,在《 務虛筆記 》中我寫到了我當時的感受。在走不盡的灰暗小街的纏纏繞繞之中,在寂寞的鼕天的早晨,朦朧的陽光之下,那座房子明朗、清潔、幽靜,仿佛置身世外。那裏面的布設和主人們的舉止,都高雅得讓我驚詫,讓我羨慕,讓一個欲念初萌的孩子從頭到腳彌漫開沉沉的自卑。我很快就感覺到了一種冷淡,和冷淡的威脅。不錯,是自卑,我永遠都看見那一刻,那一刻永不磨滅。那兒的人是否傲慢地說了什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自卑與生俱來,重要的是那冷淡的威脅其實是由自卑構築,即使那兒的人沒有任何傲慢的表示我也早就想逃跑了。《 務虛筆記 》中寫的是:我想回傢。我跑出了那座美麗的房子,我走在回傢的路上,但是傢--那一嚮等待着我的溫暖之中,忽然摻進了一縷黯然。傢,由於另一種生活的襯照,由於冷淡的威脅,竟也變得孤獨堪憐。在《 務虛筆記 》中,我藉助於畫傢Z的形象去看過我自己那時的心情……
四十三
自卑,歷來送給人間兩樣東西:愛的期盼,與怨憤的積纍。
我想,畫傢Z曾經得到的是後一種。我呢?我之所以能夠想象他,想象他就是在那次回傢的路上走進了怨憤,料必因為Z是我的一部分,至少曾經是這樣。要徵服那冷淡,要以某種姿態抵擋乃至壓倒那冷淡的威脅,自卑於是積纍起怨憤,怨憤再加倍地繁衍自卑--這就是畫傢Z。相反,若是夢想着世間不再有那樣的冷淡,夢想着,被那冷淡雕鑄的怨憤終於消散,所有失望過和傲慢過的心靈都能夠相互貼近,那就是愛的期盼。甚至純真的心從不多看那冷淡一眼,唯熱盼着與另外的心靈溝通,不屈不撓地等待,走遍一生去尋找,那就是愛的路程。在《 務虛筆記 》中,我藉助詩人L、女教師O和F醫生的身影,走進這樣的夢想,藉助於對他們的理解看見了我的另一種心情。
這兩種心情似乎都是與生俱來,盤根錯節同時都在我心裏,此起彼伏,鋪設成我的心路。別人也都是這樣嗎?我衹知道,兼具這兩種心情的我纔是真實的我。我站在Z的腳印上,翹望L、O和F的方向。我體會着Z的自卑,而神往於L、O和F癡心不改的步伐。而且,越是Z的消息沉重,越是L、O和F的消息明媚動人。我知道了,愛,原就是自卑棄暗投明的時刻。自卑,或者在自卑的洞穴裏步步深陷,或者轉身,在愛的路途上迎候解放。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
|
第1節:病隙碎筆1(1) | 第2節:病隙碎筆1(2) | 第3節:病隙碎筆1(3) | 第4節:病隙碎筆1(4) | 第5節:病隙碎筆1(5) | 第6節:病隙碎筆1(6) | 第7節:病隙碎筆1(7) | 第8節:病隙碎筆1(8) | 第9節:病隙碎筆1(9) | 第10節:病隙碎筆1(10) | 第11節:病隙碎筆1(11) | 第12節:病隙碎筆1(12) | 第13節:病隙碎筆1(13) | 第14節:病隙碎筆2(1) | 第15節:病隙碎筆2(2) | 第16節:病隙碎筆2(3) | 第17節:病隙碎筆2(4) | 第18節:病隙碎筆2(5) | 第19節:病隙碎筆2(6) | 第20節:病隙碎筆2(7) | 第21節:病隙碎筆2(8) | 第22節:病隙碎筆2(9) | 第23節:病隙碎筆2(10) | 第24節:病隙碎筆2(1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