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传记 》 梁啓超傳記 》
逋逃日本
落榜生5 La Bangsheng
21日夜近深更,梁啓超巧妙躲過密探追捕,進了日本使館,尋求日本庇護。林權助將梁啓超請求保護和幫助的要求報告給伊藤博文,伊藤博文深思熟慮後,對林權助說:“梁啓超是中國罕見的高潔之士,是個非凡的傢夥,對於中國來說是珍貴的靈魂呀,就讓他到日本去吧。”
此時,梁啓超在日本使館,心情極為緊張。使館外面,人聲糟雜,不時傳來吆喝聲和哀號的慘叫聲,聽了讓人毛骨悚然。22日上午,譚嗣同來到日公使館,說明北京情勢危急,勸梁啓超趕快離開北京。梁啓超勸說譚嗣同大勢已去,不必作無謂犧牲。然則,譚嗣同已經置生死於度外,决心以死報主,他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聖主。”“我既然參與新政,入了軍機,重任在肩,豈可臨難脫逃,惟有一死,以酬皇上。我倆今世訣別了,願你平安脫險,見到康先生,代我問好。”二人語不成聲,緊緊相抱,揮淚而別。
24日,清政府捕手開始在日使館周圍活動,隨即,林權助决定在麻煩還未出現前,讓梁啓超離開北京。經過周密的佈置,林權助請在北京辦事的天津領事館領事鄭永昌護送梁啓超登上停靠在塘沽的日艦“大島”號上。25日,梁啓超等化裝成“獵人”和一群日本人坐上馬車哄哄嚷嚷地駛嚮北京正陽門火車站,登上了開往天津的列車。
當列車到達天津後,車站周圍捕手密佈,戒備森嚴。梁啓超在人群中行走,忽然發現有熟人跟蹤,於是和鄭永昌隱藏在人群中,迅速接近日本領事館,隨後巧妙甩掉跟梢者,順利進入領事館。夜12時,梁啓超等人趁暗探不備,逃出領事館,下白河逃往塘沽,駛嚮停在上遊的軍艦“大島”號。
海上一片夜色,方向難辨。不久,梁啓超等人發現後面有汽艇疾駛過來,吆喝聲震天,應該是清廷捕手。梁啓超等人焦急萬分,然而就在這時,小汽艇卻掉頭駛嚮下遊停泊的日本商船舷側,等待捉拿梁啓超。這時,梁啓超等急速駛嚮“大島”號,搖動手帕,打出暗號,“大島”號艦長見暗號和電報相符,便放下小舟,把他們拉上了軍艦。
梁啓超登上軍艦的消息傳到天津之後,聶士成暴跳如雷,表示一定要上船抓人。但由於其他官員害怕引起衝突,引出外交糾紛等麻煩,聶士成衹好回稟榮祿。隨後,榮祿派人前往日本軍艦交涉,要求放人,被拒絶。
第二天,王照也由日使館送上“大島”號,梁啓超、王照死裏逃生,在日艦上相遇,難免唉嘆命運的不公,心情低落悲涼。當梁啓超聽到譚嗣同等七人已經革職拿辦,性命恐不久矣,想到維新大業毀在旦夕,無力輓救祖國危機,不禁痛哭不已。
“大島”號軍艦在10天後纔奉命換防,起航返回日本。軍艦航行在黃海之上,梁啓超了望蔚藍的天空,深藍的海水,不禁凄涼悲哀,撫今追昔,檢討自己的過失,展望未來。想到光緒仍被監禁,康有為也不知所蹤,譚嗣同等人性命難保,傢人不知現在如何,自己又逃亡日本,這時的梁啓超早沒有了原先的壯志雄心,頓覺天空如此狹校海面如此遼闊,自己置身其中,卻又是那麽的渺小,微不足道。悲憤、哀傷彙聚成氣勢磅礴的《去國行》:
嗚呼!齊艱乏力兮,儒冠容容。佞頭不斬兮,俠劍無功。君恩友仇兩未報,死於賊手毋乃非英雄?割慈忍淚出國門,掉頭不顧吾其東。
梁啓超思索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經驗,反省自己失敗的原因。他認為,中日同文同種,日政府必能相助,與中國患難與共,幻想藉日本之力來助光緒復位,拯救中國於水深火熱當中。他呼籲中國兒女學習日本明治志士,捨身報國,慷慨激呼:
籲嗟乎!男兒三十無奇功,誓把區區七尺還天公。
“瀟瀟風雨滿天地”,“坐待春回終當有東風”。
他堅信,嚴鼕必將過去,勝利一定會來到。
在廣東新會茶坑,梁寶瑛和傢人們卻沒能逃脫清政府的魔爪,傢屬不幸被捕,傢中搜查時被橫掃一空。後來由於知縣陳伯謙的暗中保護,傢人未遭大禍,不久被釋放。梁寶瑛隨後偕全家避居澳門,梁啓超的妻女也在不久被梁寶瑛和麥夢華從上海接到澳門,與傢人團聚。
到澳門不久,李惠仙接到了梁啓超從日本寄來的傢書,信中說明自己不能照顧傢人,勞累妻子,對妻子充滿敬意,稱呼妻子為“閨中良友”。隨後,夫妻二人通過書信開始了長期的情感之旅,愛意、憐惜、敬意充溢其中。從他們的書信中仍然可以看出梁啓超關心傢事,孝父愛妻,但更加關心國事及窮究學理。雖然梁啓超的戀情是由結婚纔開始的,但他與惠仙是患難之交,互相體貼關懷,戀情日益深厚。
1899年,在父親梁寶瑛的護送下,李惠仙母女和王桂荃來到東京,結束了長期分居、寂寞孤獨的生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 | 幸福的童年 | 漫漫科舉路 | 修弟子禮,事南海先生 | “灰姑娘”的浪漫愛情故事 | 千百書生掀學潮——公車上書 | 百日維新 | 報界先驅 | 時務學堂激風雲 | 逋逃日本 | 流浪東瀛 | 夏威夷之遊 | 邂逅心中的“小鹿” | 武裝勤王運動 | 澳洲之遊 | 重返報界顯雄風 | 引領思想啓蒙運動 | 康梁筆戰言論界 | 轟轟烈烈的論戰 | 考察美式共和 | 預備立憲的背景 | 預備立憲 | 創辦政聞社 | 國會請願運動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