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界精英 》 鬍雪岩的啓示 》
三 隨機應變(1)
曾仕強 Ceng Shijiang
人生最快樂、最渴望的事情固然很多,但是我們最想要的其中之一,就是得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而且數量最好大一點,來路最好奇一些,我想這是大傢共同的願望。鬍雪岩初到杭州阜康錢莊衹是一個學徒,他又是如何得到自己的第一桶金的呢?
鬍雪岩的第一桶金
鬍雪岩的第四代孫,畫傢鬍亞光先生,在回憶傢事的文章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先曾祖光墉公,字雪岩,少式微不暇攻詩書。學賈於阜康錢莊。肆主於姓,無子。傢公勤敏,有膽略,頗器重之。疾革時,招公至榻前曰:“君才識百倍於吾,吾肆雖小,好為之不患無用武之地”。即以全肆贈之。
——《安定遺聞》
中國人嚮別人提起自己的父親時,稱為“傢父”,但是如果父親過世了,就要稱為“先父”。文字當中所說“先曾祖”,那就表示比祖父更高輩分的長輩。古人除本名之外,還有字,衹有長輩纔可以直呼本名,其他的人或者晚輩衹能夠稱呼字。晚輩對自己的長輩不便提及名諱,可是不說又不行,那怎麽辦呢?就加上一個“公”字,便稱為“光墉公”,指的就是鬍雪岩。這段話的意思大概是說,鬍雪岩小的時候傢裏很窮,根本沒有機會去讀四書五經這類的詩書,早早就在阜康錢莊當學徒。錢莊老闆姓於,沒有子嗣,看到鬍雪岩十分勤奮好學,又有膽略,便對他十分的器重。於老闆後來病危臨終之時,把鬍雪岩叫到床前,說你的才幹百倍於我,雖然阜康錢莊現在規模還不大,但衹要你用心經營,這些資金必定可以被你好好運用,你千萬要好自為之。於是將整個錢莊傳給了鬍雪岩。
當然,關於鬍雪岩的發跡,還有其他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是左宗棠提攜說。說在鬍雪岩當學徒的時候,左宗棠的部將因為軍隊糧餉緊缺,奉命來錢莊借錢,開口便要兩千兩銀子。當時錢莊老闆不在,在場的夥計都不敢做主放款。就在雙方僵持不下,幾乎要刀槍相見的時候,鬍雪岩挺身而出,做主將銀兩藉給了官兵,這纔沒有惹出更大的亂子。但是,鬍雪岩事後卻被老闆以超越職權、擅自做主為由而開革。此事後來傳到左宗棠的耳朵裏,於是對鬍雪岩就有了很好的印象,所以後來給了他很多機會。鬍雪岩得助於左宗棠,自己開了傢錢莊,這纔賺了大錢。
另外一種是王有齡幫助說。據說浙江巡撫王有齡當初貧睏之時,鬍雪岩私自挪用收回來的錢莊死賬,將銀子藉給王有齡捐官補了實缺。後來王有齡又剛好回到浙江為官,他們兩個官商合作,從此飛黃騰達。但我們略加分析就會産生疑問,王有齡剛剛回到浙江為官,衹不過擔任海運局一個小小的坐辦,哪裏來那麽大的本事,能夠幫助鬍雪岩呢?可見此種說法不太可能。
在這些說法中,我們看來看去,還是覺得鬍雪岩的後代子孫鬍亞光先生所講的說法比較可靠。因為於老闆好不容易經營下這麽一個錢莊,自己沒有子嗣,而鬍雪岩誠實守信又勤奮好學,當然應該是最好的人選,這樣想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不過,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於老闆沒有後代是他會把錢莊交給鬍雪岩的前因,但是最後做出這個决定的關鍵,還是因為他在經過嚴格的考驗之後,最終確定鬍雪岩正是最合適的接班人。那麽鬍雪岩來到阜康錢莊是怎麽表現的?他做了哪些事情讓於老闆如此看重,會將自己一輩子的心血贈予非親非故的鬍雪岩呢?
鬍雪岩的第一堂課
對於錢莊而言,門戶安全至關重要,為了防盜防賊,打烊以後都是大門緊閉,任何人不準從正門進出。鬍雪岩從金華到了杭州已經是晚上,所以他第一次到阜康錢莊是從後門進去的。安睡一夜,第二天一早被帶去見了老闆,問過一些情況之後,便被指定在金庫裏當學徒。
鬍雪岩從進入錢莊的那一夜起,整整兩個月的時間未踏出店門半步。因為按照錢莊的規矩,學徒進門要先練習“坐功”,就是整日呆在金庫裏面,練習算銀票,包銀元,串銅錢。白天不準出門,晚上住在店中,同樣不許外出。坐功的考驗期是一個月,如果一個月內遵守規矩閉門不出,而且表現不錯,就算合格。如果在第一個月便出了差錯,可以再考驗一個月。若是仍有違規的行為,就會被徹底辭退。金庫裏連鬍雪岩在內一共三個學徒,年齡都差不多,稍大的一個剛滿師,在金庫裏指導他們工作,大傢叫他師兄。鬍雪岩人緣很好,沒幾天便與大傢混得很熟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一 德行定終生(1) | 一 德行定終生(2) | 一 德行定終生(3) | 一 德行定終生(4) | 二 誠信為本(1) | 二 誠信為本(2) | 二 誠信為本(3) | 二 誠信為本(4) | 二 誠信為本(5) | 三 隨機應變(1) | 三 隨機應變(2) | 三 隨機應變(3) | 三 隨機應變(4) | 三 隨機應變(5) | 四 患難見真情(1) | 四 患難見真情(2) | 四 患難見真情(3) | 四 患難見真情(4) | 四 患難見真情(5) | 五 福禍相依(1) | 五 福禍相依(2) | 五 福禍相依(3) | 五 福禍相依(4) | 五 福禍相依(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