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张其成讲读《老子》:大道之门   》 第10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10)      Zhang Jicheng

  第二宝是"俭",就是节俭、俭约、俭朴,老子还用了另外一个同义词"啬"。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俭"和"啬"是为人的基本原则,人生三大法宝之一。老子要人们爱惜精神智慧,要克制自己的私欲,不要为满足欲望而浪费财物、耗费精力。当然老子并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并不完全否定私欲,而是反对过分沉湎于私欲之中,老子说: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四十四章)
  认为"不知足",不知节俭是造成一切灾祸的根源;反之,"俭,故能广"。"俭"不仅是为人谋事、养生修身的法宝,而且也是爱国治民的法宝。诸葛亮告诫自己的孩子说:
  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司马光说: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训诫示康》)
  可见"俭"是修德之本。
  第三宝是"不敢为天下先",如果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后"。这是要我们为人处世不要处处争先,要退后、谦虚、忍让、居下、不争。万事万物中只有"水"具有这一美德,所以老子十分推崇"水":
  上善若水。(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第七十八章)
  人要像水一样居下、不争、柔弱、谦让,要低姿态、高境界。实际人生能做到像水一样,反而可以无往而不胜、无坚而不摧。老子还要人们:
  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第二十八章)
  就是要后退、守弱,这并不是要人自甘堕落、不思进取。恰恰相反,是为了保全自身、发展壮大、攻强克刚。这就是"进道若退"。看似后退,其实恰恰是前进,是最有智慧的人生之道。正如《尚书》中所说:"满招损,谦受益。"毛泽东也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老子在说到"后"的作用时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谦虚、退让才能成为众人尊敬、信服、遵从的人。
  可见,老子"三宝"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如果抛弃它,是非常危险的: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第六十七章)
  老子将人生的最高品德称为"玄德",将人生的最高境界称为"玄同"。"玄同"就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第五十六章)达到这个境界的人,消除一切锋芒和纷扰,没有丝毫争强好胜之心,和尘世之人完全相同,与天地万物齐同。只有在这个境界中,人才能和"道"合一,物我无别,才能成为宁静、逍遥自在、长生久视的"玄德"之人。
  《老子》感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1)第2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2)第3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3)
第4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4)第5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5)第6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6)
第7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7)第8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8)第9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9)
第10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10)第11节: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1)第12节: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2)
第13节: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3)第14节: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4)第15节: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1)
第16节: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2)第17节:第三章 不尚贤第18节:第四章 道沖不盈
第19节:第五章 天地不仁第20节:第六章 谷神不死第21节: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22节:第八章 上善若水(1)第23节:第八章 上善若水(2)第24节:第九章 功成身退(1)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