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解析秦可卿   》 第10节:第三章秦可卿的身世及隐喻(2)      Huo Guoling

  秦可卿的原型是谁呢? 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前面已说,所有十二钗都是历史人物竺香玉的分身。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看第七回回前的题诗: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何名氏,家住江南姓本秦。"十二花容"指什么?同回,在"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处,戚序本有夹批曰: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金钗。从此批语可知,"十二花容"照应十二金钗。这首回前诗的前两句,从诗表面看,指的是宫花,但其背面的隐意则指向十二金钗。其意为:这 十二钗的容貌、品格都是最好的,谁来爱惜她们呢?最后一句"家住江南姓本秦"。"秦"从小说来看,当然是指秦可卿。但小说中的秦可卿 并不是"家住江南",这又是"误谬"。但从其背后隐意来看,则完全正确,即实指竺香玉,她恰恰是来自江南(苏州)。
  从这首诗可知秦可卿的原型,实际上与其他十一钗,特别是主要分身林黛玉的原型相同--都是竺香玉。只是她们每人所隐写的侧重面有所不 同。
  因而,竺香玉的出身,也就是秦可卿背后所隐写之历史人物的出身。那么竺香玉是什么出身呢?她的出身主要体现在香菱(英莲)身上。香菱 原籍苏州,三岁被拐走。(第一回)"这种拐子单管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然后伺机卖掉。(第四回)香菱被拐走时三岁。
  第七回写了这样一段: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问,都摇头说:"记不得了 。"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叹息伤感一回。这就是说,香菱长大后,对于家里的事,父母的情况一概都不记得了。
  上述所隐写的恰是竺香玉的出身。她对于自己的出身一无所知。这种情况恰如养生堂抱养的。正因如此,作者在写秦可卿出身的时候,便写出 了抱自养生堂。
  第三节秦业隐喻着曹頫 在"他父秦业"处,甲戌本有夹批曰:妙名。业者,"孽"也,盖云"情因孽而生"也。脂批云"秦业"是"妙名"。妙在何处呢? 第七回,在"方知他学名叫秦钟"处,戚序本有夹批曰:"设云情种。"说明"秦"可谐音"情"。由此来看,说"秦业"是妙名,是说此二 字均有谐音字:"秦"谐音"情";"业"谐音"孽";合之则为"情孽"。
  在"现任营缮郎"处,甲戌本有夹批曰:……设云"因情孽而缮此一书"之意。可将前面的"情因孽而生"与这里的"因情孽而缮此一书"结合起来理解。
  "情因孽而生",意即由于情而造了孽。这可以说是一种"情孽"。"因情孽而缮此一书",意即:这部书正是因为"情孽"才写出的。
  现在所要研究的是"情孽"指什么? 我们在《红楼梦里的情案》一文中,写了一组贾环与彩云的情案。第六十一、六十二回发现王夫人房中丢失了玫瑰露,造成了贾环与彩云之间 的矛盾。第七十二回,彩云(有的版本为彩霞)被强迫嫁给了来旺的小儿子。来旺的小儿子是什么人呢?此人"容颜丑陋,一技不知","吃 酒赌钱","无所不为"。这两件事隐喻着雪芹和香玉之间曾有过一次争吵,之后香玉被迫进入清宫,因而造成他们的终身遗憾。第五回在" 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处,戚序本有夹批曰:八字定评,有趣。不独宝玉、黛玉二人,亦为古今人天下亲密者作当头棒喝。"八字"指的是"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甲戌本亦有眉批曰:八字为二玉一生文字之纲。雪芹对香玉因爱之至极,也就求全至极,结果却毁于求全。一时产生矛盾,造成终身悔恨。
  他们为什么会产生"不虞之隙"呢? 第五回,探春的判词是: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也有四句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对于这首判词,我们曾在《二玉与四春》一文该文载于《红楼解梦》第二集。中作了解释: 因为画面是"大海",判词却是"江",在此处,我们只能理解为探春乘船进入水中。这页的画面与判词间存在着矛盾,意即"误谬"。"误 谬"背后必有隐事。什么隐事?甲戌本第十四回回前批云:"清,属水。"说明"水"可隐"清"。即隐着"清宫"。探春是十二钗之一,是 竺香玉的分身。探春进入"水"中,背后的隐事便是竺香玉进入清宫。
  现在的问题是:竺香玉进入清宫的原因是什么呢?画面中的"两人放风筝"提示了我们。两人同时放风筝,所争的是风。"风"有一解为"雌 雄相诱"。即两人为情而争。"风筝"之"筝"带有竹字头,可隐喻"竺"("竺"同"竹")姓之人(竺香玉)。哪两人在争竺香玉呢? 香玉,原是天祐(雪芹)的丫环,当时两个人已产生朦胧爱情。曹頫夫人王氏却在此时将香玉要来做自己的丫环。此事在小说中体现在第二十 七回,王熙凤从宝玉那里,把红玉要来做了自己的丫环。在此事中,王熙凤同曹頫夫人一样,都是王氏,都是二奶奶(二太太)。此处,可以 将王熙凤理解为隐写着曹頫之妻王氏。宝玉则隐写着天祐(雪芹),林红玉隐写着竺红玉。在竺红玉做曹頫夫人的丫环时,其子棠村与竺红玉 接触较多。棠村对竺红玉产生好感,三人之间发生感情纠葛,于是天祐对红玉产生误解。但竺红玉喜欢的仍是天祐(雪芹)。这时曹頫夫人看 到自己的儿子不可能得到竺红玉,便说服曹頫同意让竺红玉代替李大姑娘(李煦的孙女,天祐祖母的侄孙女,来到曹家后,曹頫夫妇认做女儿 ;小说人物史湘云的原型)冒名曹香玉见《曹雪芹祖母的侄孙女--李大姑娘》,载于《红楼解梦》第五集。进宫参选。在竺香玉进宫前,曹 頫夫妇便认她为女儿,以便让竺香玉以自己女儿的身份进宫。也就是说曹頫夫妇在谁进宫问题上,搞了个"调包计"。这就是在书中秦业(隐 写着曹頫)是秦可卿(隐写着香玉)养父的原因。
  竺香玉的进宫造成天祐与竺香玉一生的痛苦。--所谓"情孽",指的便是:曹頫夫妇因拆散曹天祐与竺香玉这对千载难逢的好姻缘,实为造 孽。
  作者仅用了秦业这个名字,以及为他而写的一条批语--"情因孽而生",便告知了读者:正是秦业的原型曹頫夫妇的原因,才使得香玉被迫 进了皇宫,造成了雪芹(即天祐)和香玉一生的不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红楼一春梦
第1节:第一章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谜"(1)第2节:第一章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谜"(2)
第3节:第一章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谜"(3)第4节:第一章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谜"(4)
第5节:第二章研究与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1)第6节:第二章研究与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2)
第7节:第二章研究与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3)第8节:第二章研究与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4)
第9节:第三章秦可卿的身世及隐喻(1)第10节:第三章秦可卿的身世及隐喻(2)
第11节:第四章秦可卿的身份隐写着竺香玉皇后(1)第12节:第四章秦可卿的身份隐写着竺香玉皇后(2)
第13节:第四章秦可卿的身份隐写着竺香玉皇后(3)第14节:第四章秦可卿的身份隐写着竺香玉皇后(4)
第15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1)第16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2)
第17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3)第18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4)
第19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5)第20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6)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