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正說魯迅 》
第10節:棄醫從文(2)
孔慶東 Kong Qingdong
1912年魯迅來到了北京,在教育部任職,直到1919年11月,魯迅都居住在北京的紹興會館,這一時期,正是中國社會劇烈動蕩的時期:1915年袁世凱登基,蔡鍔發動護國戰爭;1916年護國戰爭節節勝利,各省紛紛獨立、1917年張勳扶持溥儀復闢失敗,段祺瑞、孫中山開始發動護法戰爭;1918年護法戰爭失敗,剛剛推翻封建君主製的中國,又一次陷入了連年的動亂中。這一時期的魯迅過着什麽樣的生活,他的思想又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魯迅當時住在北京的紹興會館,後來住在旁邊的一個叫補樹書屋的地方,院子裏有一棵槐樹,據說吊死過一個女人。魯迅就喜歡這種鬼氣森森的地方,魯迅是不怕鬼的,什麽地方越恐怖就越住在哪裏,所以他不害怕12。他住在那裏,日常生活怎麽過?一個單身男人,把自己的傢屬都留在紹興,一個單身的三十多歲的男人怎麽過?他周圍的同事每天都吃喝嫖賭,北京是一個消費城市,人們有很多打發自己時間的辦法,魯迅消磨時間的辦法則是收集古董、抄寫碑帖,另外讀一讀佛經13。但是對他這樣雄心壯志的先覺者來說,這不是上策,畢竟他心裏懷着一份寂寞,一份說不出的苦澀的滋味,沒有人可以交流,也不知道時代怎麽變化。所以魯迅寫他那段時間,夏天的晚上坐在院子裏,一個人,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星星,槐樹的毛毛蟲掉到他的脖子裏,冰涼的,魯迅就是這樣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夜晚,用這樣的方式,魯迅消磨着自己的生命,消磨來消磨去14,到1918年,這位周樹人先生已經37歲了,但這時他還不是魯迅,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周樹人,魯迅是他寫作品的筆名,他平時叫周樹人。這個周樹人先生從小經歷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又學習了古今中外的知識,參加過革命,經過改朝換代、世態炎涼,熟讀典籍,經史子集全裝在心中。就像武俠小說寫的那些練成了絶世武功的大俠一樣,在山上修道,功夫特別高。可你功夫那麽高有什麽用,一出手確實打下十幾個人,可是下山一看,山下全部都是機關槍了。時代發生變化,魯迅這種人,到了這個時候,有這種感覺--渾身的本事,沒有用武之地。所以我們想,如果中國沒有發生新文化運動,如果上天不給他一次機會,這位周樹人先生可能就這麽沉默過一輩子,抄抄古籍,讀讀佛經,買點古董玩一玩。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你想閑着,上天讓你出來做事,上天要你出來做事,你是躲不過去的,姜子牙都躲到80多歲了,還是給周文王請出來打工。周樹人起初想算了,可是在他不想幹的時候,一場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一場文學革命已經在中國開始了。
目睹了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失敗,魯迅越發對中國的前景,感到迷惘甚至絶望,這一時期魯迅靠抄錄佛學典經,研究古碑拓片來打發百無聊賴的日子,藉此來麻醉自己的靈魂,讓自己遠離喧囂動蕩的城市。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又將給過着隱士生活的魯迅帶來什麽樣的影響?
1915年的時候,有一個革命志士叫陳獨秀,他創辦了一種青年雜志,叫《青年》,這個《青年》雜志,很快改了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叫《新青年》15。這是中國20世紀以來最重要的刊物,這個刊物所發揮的作用是無以倫比的。《新青年》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隨後到1917年又開展了文學革命16 ,因為文學是裝載着道德的,要改道德、改思想,就要改文學工具。可是這個文學革命在理論上搞得轟轟烈烈,比如說要打倒陳詞濫調,要寫人的文學,平民的文學17,不寫帝王將相,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有很多好的說法。但是這些故事講得不好聽,你說要講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講了半天,還沒有過去講得好,所以文學革命在創作實踐上缺乏紮實的作品來支撐,好像蓋大樓,衹有漂亮的圖紙,沒有具體的建築。你說大樓蓋好了怎麽樣怎麽樣,可是到今天還沒有蓋起來。我們今天學習歷史,把新文化運動想得轟轟烈烈,其實不是這樣,一開始的文學革命沒人理你,一堆搞新文化運動的年輕人,都比魯迅小得多18,好多20多歲的這些年輕人轟轟烈烈地在做,好像在胡闹一樣。飽學之士、社會的中堅力量不理他們,說讓這些小孩子瞎胡闹,過一段時間自生自滅。鬧了一段時間,大有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光景,這些熱情的小夥子大多熱情有餘,經驗不足,慢慢地撐不足勁了。但是新文化運動又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是歷史賦予重任的一場運動,這種運動還需要有一位深刻的、睿智的、成熟的、革命高手來幫助它、指導它,成為它的中堅力量,這些先覺者,這些奮鬥者,他們也在尋找着這樣的人。後來他們發現有一個高手還沒有出山,還隱藏着,這個人就叫周樹人,於是他們就像當年劉玄德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一樣,决心動員這位大哥出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我們為什麽需要魯迅(1) | 第2節:我們為什麽需要魯迅(2) | 第3節:愛恨情仇(1) | 第4節:愛恨情仇(2) | 第5節:母親娶媳婦"(1) | 第6節:母親娶媳婦"(2) | 第7節:手足失和,相煎何急(1) | 第8節:手足失和,相煎何急(2) | 第9節:棄醫從文(1) | 第10節:棄醫從文(2) | 第11節:鐵屋中的吶喊(1) | 第12節:鐵屋中的吶喊(2) | 第13節:吟罷低眉無寫處 | 第14節:陣營內的矛盾 | 第15節:改造民族魂(1) | 第16節:改造民族魂(2) | 第17節:改造民族魂(3) | 第18節:革命與金錢(1) | 第19節:革命與金錢(2) | 第20節:戰士"鬥智不鬥力"(1) | 第21節:戰士"鬥智不鬥力"(2) | 第22節:懂得休閑,懂得放鬆 | 第23節:人生觀與生存哲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