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考古 图说北齐高洋墓   》 第10节:地下水出现了(图)      朱岩 Zhu Yan

  在墓道壁画中,除了卤簿仪仗的106个人物外,在仪仗队列上方的天空里,还奔翔着35个各种类型的翼禽翼兽,彩云、莲花、忍冬和宝珠等装饰类图案分布其间,渲染出天境的神奇与玄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类神兽,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产物,而莲花、忍冬和摩尼宝珠,又是佛教寺院中常见的装饰图案,它们在湾漳墓中的和谐组合,也显现出多种文化思想的交融,它是南北朝时期的时代风尚。
  湾漳壁画墓的发掘过程是复杂的,尤其是整个墓道壁画的清理过程异常艰难。
  单从墓道的一组数据,我们就可以想象出发掘现场的这份困难了。墓道上端开口的宽度只有4米,可墓道最深处将近9米,如果把37米长的墓道中的填土全部挖开,东西两壁就会由于支撑力不足而迅速垮塌。这不仅仅关系到文物的安全,也关系到发掘现场每一个人员的人身安全。
  当时,参加发掘工作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省市县的文物专业人员,共20余人,分为4个小组协调工作。这4个小组分别承担着发掘清理、照相录象、临摹绘图和揭取保护等工作。由于北京工作的原因,徐光冀先生没有亲临墓道发掘现场,现场总指挥就由刘观民先生代他负责;我具体负责发掘小组的工作,同时协助观民老师总协调各组工作进展。
  在进行发掘程序方案的讨论时,大家都为保证壁画资料的完整性而争论不已。每次讨论或调整工作预案的时候,我都会善意地对任何观点横挑鼻子竖挑眼。赵永洪是我北大的学弟,玩笑似的抬杠是我们间的家常便饭,由此打发着乡村生活的寂寞时光。每当这时,他总会不失时机地哂笑我一番,说我是一个典型的"杠头"。
  那是一个团结愉快的工作集体,每个参加者都在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安全完整地把壁画揭取下来。我们最后的决定是,将墓道中的填土发掘清理出1.5米以后,就依次进行照相、录象、临摹和揭取,然后再进行下面1.5米的工作,就这样不断重复着,直到墓道发掘全部清理完成。
  
  1湾漳墓(21):本书作者朱岩石先生在墓道中清理壁画
  然而,到了工作的后期,出现了一个更为困扰我们的难题--地下水出现了。
  当地的地下水面,距离地表不足7米,这就意味着墓道最下面3米多高的壁画,将完全处在地下水的淹泡之中!当发掘到距离地表4米左右的时候,为了降低地下水的影响,我们开始了24小时不间断地抽水作业。当时由于电力紧缺,停电的事时有发生,通过各种努力,我们最终得到了邯郸市和磁县政府的支持承诺,确保我们的电力供应。
  虽然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但紧张的电力供应也让他们捉襟见肘,意外的停电事件也时有发生。最终,湾漳墓墓道壁画并没能百分之百地揭取下来,这少量的损失也是由于供电的意外中断。
  1989年4月下旬的一天,墓道发掘进入到第二层。那日,我不得不离开发掘现场,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到外面办事,回来的时候发现,墓道西侧的壁画已被局部清理出2米多高,而且可以明显察觉到,由于壁面过高,壁画已经出现了不稳定的迹象。当时我的脑子轰的一声气往上冲,冲着现场的赵永洪他们大发雷霆:"你们怎么搞的?为什么不按照规定深度发掘?"
  
  1湾漳墓(22):工作人员正在对壁画进行临摹
  后来我才知道,负责照相的工程师为了把画面照得更漂亮些,执意要求加大发掘深度,使壁画的裸露面更完整一些。发掘清理组大多是资力尚浅的年轻人,来到考古所也不过三两年时间,明知不妥,却无法顶住压力。我知道,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希望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但这局部的尽善尽美可能对全局发生严重的影响。于是我吩咐临摹小组尽量抓紧时间工作,保护组也做好尽早开始揭取的准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重庆出版社
第1节:通往湾漳之路第2节:七十二疑冢第3节:北朝陵墓群调查第4节:最高大的坟丘天子冢(图)
第5节:开进湾漳村(图)第6节:初见帝王威仪(图)第7节:踏过莲花地毯的仪仗队(图)第8节:墓道壁画人物
第9节:两侧的仪仗队列第10节:地下水出现了(图)第11节:朱雀门中睡国宝(图)第12节:被侵扰的武士(图)
第13节:墓葬部分被盗掘(图)第14节:墓室顶部的天象图(图)第15节:锁定陵墓主人第16节:苍狼出世(图)
第17节: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第18节:双面皇帝第19节:既征伐四克,威振戎夏第20节:乍现盛世曙光(图)
第21节:华丽时代(图)第22节:色彩纷呈的时代(图)第23节:画家的线条老到纯熟第24节:迷雾重重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