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成就你的君子风范:礼乐人生   》 第10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9)      彭林 Peng Lin

  我们并不是要恢复繁琐的古礼,恰恰相反,是主张在保留传统祭典精神的原则下,删繁就简。礼仪并非形式越繁琐越好,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可见孔子主张形式要节俭,内心要诚敬。但孔子是说要“俭”,而不是说要“无”,最核心的形式必须保留,否则就不成其礼。《论语?八佾》说,子贡准备废除告朔仪式中用的饩羊,孔子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如果连饩羊也废除了,那么,告朔之礼就连起码的形式也没有了,可见孔子对于涉及到礼的存亡的仪式是坚守的。
  历代帝王深明于此,据《册府元龟》记载,开元十二年(724)十一月庚午,唐太宗幸东都,“敕有司,所经自古帝王陵,精意致祭,以酒脯时果,用代牲牢”。这显然是一种简化的方式,但“酒脯时果”依然有“告朔之饩羊”的意义。
  我们揣度,祭祀黄帝典礼的设计者之所以没有安排敬献供品的仪节,可能是觉得向黄帝献牛、羊、豕太过时,或者是嫌麻烦,不如献花篮来得时髦和简便。如果真是这样,也并非不可,只是仪式的名称应该改作“追思会”或者“纪念会”。时下北京、广州等地纪念孙中山、毛泽东的仪式都是采用敬献花篮的方式,只是这些仪式都没有一个是叫“祭祀”的。顺便要说一句,献花篮是西方的仪式,而祭祀黄帝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有特殊的文化意义,用西式的花篮献给黄帝是否合适,值得推敲。
  笔者认为,仪式的名称至关重要,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既然是祭祖,就应该用符合其基本定义的形式,不要冒其名而无其实。前些年,四川某地利用国际会议之机举行祭孔典礼,由于没有文化底蕴作基础,形同儿戏,引起海外学者反感,媒体多有讥评,损害了我国的文化形象,应该引为鉴戒。
  关于九鼎八簋
  2004年祭祀黄帝大典之前,媒体突出宣传说,此次祭祀规格西周? “师酉”铜簋是九鼎八簋(ɡuǐ),是天子的等级云云。
  将九鼎八簋作为天子等级的说法,始见于《公羊传》。关于用鼎的数目,《仪礼?少牢馈食礼》明确说到用五鼎,少牢馈食礼是大夫之礼,《仪礼》没有提到诸侯、大夫之礼,所以有人按照等差向上推测诸侯用七鼎、天子用九鼎。
  西周?“大盂”铜鼎
  簋是盛黍稷类主食的器皿,《说文》说是“黍稷方器”。其数目也是根据文献推测出来的,《礼记?郊特牲》说“鼎俎奇而笾(biān)豆偶”,意思是鼎俎都是奇数,笾豆都是偶数,因此说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是七鼎六簋、大夫是五鼎四簋。九鼎八簋之类的器物组合,在先秦墓葬中曾经发现过。但它们在祭祀中的具体作用和位置,却很少有人深究。
  鼎原本是炊器,后来演变为盛放牲体的器具。古人煮牲用镬(相当于后世的锅子),陈设在庙门之外。牲煮熟之后要取出来,盛在鼎中,然后和以五味。鼎也是陈设在庙门之外,而且是靠近镬,例如《少牢馈食礼》说到五个鼎的位置是“三鼎在羊镬之西,二鼎在豕镬之西”,就是说为了取牲的方便,三个盛羊牲的鼎放在煮羊牲的锅子旁边,两个盛豕牲的鼎放在煮豕牲的锅子旁边。接着,要用匕首将鼎中的牲肉取出来,放在俎之上,俎类似于长方形的案板,下面一般有腿。俎与鼎配套使用,所以两者的数量总是相等的。将牲肉从鼎中取出放到俎上的地点有两个:一是在庙门外的陈鼎处就近取放;二是先将鼎抬到门内的堂下,然后取放,决没有将鼎抬到堂上去的。原因是,食用者是从俎上而不是从鼎中取用牲肉的。即使是祭天,也是用俎盛牛羊豕,决没有将鼎供奉在神主前的。好比私家祭祀,绝不会把锅子直接端到木主前面供奉,而是要将锅子里的肉先盛到碗里,这是常识范围内的事。
  因此,文献记载提及祭祀历代先王的礼器,都没有涉及鼎,而只有具体的盛食器。例如《开元礼》的记载,每位先王的祭器为:“尊六、笾十、豆十、簠(fǔ)二、簋二、铏(xínɡ)三、俎三。”尊是酒器,笾豆盛菜肴,簠簋为黍稷之器,铏盛汤,俎陈牲肉。在这套祭器组合中没有鼎,簋也只有两个,证明古代祭祀黄帝并非用九鼎八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第1节:礼乐人生前言第2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第3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2)
第4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3)第5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4)第6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5)
第7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6)第8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7)第9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8)
第10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9)第11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0)第12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1)
第13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2)第14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3)第15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4)
第16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5)第17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6)第18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7)
第19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8)第20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9)第21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20)
第22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1)第23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2)第24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3)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