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成竜畫傳   》 第10節:成竜,望子成竜      何躍青 He Yueqing

  成竜聽得熱血沸騰,他當即表示,一定要盡最大努力,拍好影片,為公司效力!成竜忠心耿耿,從這天起,他時刻都記牢是陳自強與羅維的公司,在他一事無成、心灰意冷的落魄時候,是他們對他施以援手,成為他人生轉折的關鍵人物,是他命中的貴人。
  他與陳自強日後成為形影不離的事業搭檔,陳自強多年來一直是他的經紀人。兩人相知甚深,彼此的優缺點都了如指掌,談起自己和對方來更是妙趣橫生。
  成竜與羅維公司,雖一度關係緊張,最終分道揚鑣,但後來成竜對老年的羅維很關照,曾多次在經濟上資助羅維。
  那時,這位叫陳元竜的年輕人,還沒有超越李小竜的"野心"。李小竜長他14歲,無論從年齡還是知名度來說,大名鼎鼎的功夫影帝都是成竜的兄長。與李小竜在影壇上一比高低,以平常心去看待彼此的成就,還要藉歲月的歷練之功與自身的成長與成就。
  羅維思忖道:要給陳元竜起個響亮的藝名,嗯,要易聽易記,一炮打響!
  1976年3月8日,羅維執導的《新精武門》在臺灣正式開拍。也在這一天,主演該片的陳元竜正式改藝名為後來響徹影壇,紅透了半邊天的——"成竜"!
  該名當然是羅維的佳作。身為老牌導演的羅維,舉止行為雖頗"老派",但他深諳觀衆心理,不失為一位出色的導演。鄒文懷曾對同是"邵氏"名導演的張徹說過一句話:"你其實不夠通俗,羅維比你通俗!"說此話時,鄒文懷仍在"邵氏"主政。此二人當時都在他的麾下,以精明著稱的鄒文懷當然不會走眼。而名重一時、影響極大的張徹是一位文氣十足,理論、文化底藴十分豐厚的導演,但在"通俗"上,似要遜於羅維一籌。
  羅維解釋起這個名字,有幾層含意:一、取名成竜,他希望陳元竜成為一條竜;二來該名與"李小竜"、"陳元竜",皆有一"竜"字相同,中國人素喜這種傳說中可上天入地的祥瑞的動物;三來,成竜暗合成語"望子成竜",叫起來上口、易記。
  這個名字的確不錯。現在的孩子看到成竜做的小霸王中英文電腦學習機的廣告"望子成竜……"都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哇,成竜、成竜,望子成竜!
  《精武門》是李小竜繼《唐山大兄》後回港主演的第二部電影。《精武門》的主要內容是:大俠霍元甲突然去世,他的高足、精武門的首領陳真趕回去,為師父奔喪。喪禮上,一名日本武士道的代表,送來一塊寫着"東亞病夫"的匾牌。這深深激怒了陳真,也使他懷疑日本人與他師傅之死的關係。全片敘述了陳真如何追查師傅的死因,以及最終為師傅報仇、為中國人雪恥的故事。
  李小竜在片中飾演陳真。該劇本的編劇仍是倪匡與羅維合作。倪匡拿出文學劇本,羅維再處理成電影腳本。但此片李小竜已爭得了更大的權力,嘉禾允諾了李小竜的要求,使他在拍攝中享有了更多的自由和發言權。
  《精武門》開始體現出了李小竜的個人風格,他初步實現了他的理想——拍出一部"外行看熱鬧,內行看功力的影片"。《精武門》有精絶的武打場面。李小竜還在片中展示了他的雙節棍。他精湛的棍術,令觀衆眼界大開,莫不嘆為觀止。
  此片公映後引起了強烈的轟動,也可以說是盛況空前,影片上映最初兩周票房收入便達400萬港幣。在東南亞、美國與日本,也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以至於香港的報紙稱:"這些影迷簡直就是瘋了!"
  緊接着,李小竜迅速竄紅,在電影界如同颳起了一陣旋風。後有人分析說,李小竜成功最根本的一條,是基於他高超的武功和演技。他精湛的武功、精彩的演技以及獨特的鋒芒畢露、嫉惡如仇的氣質,是他風靡天下,成為功夫影帝的最直接的原因。
  李小竜雖然早逝,但他不是曇花一現的人物。他並非藉助於人們的嘆惋而不朽,相反,倘若天加以時日,也許他能夠創造出更輝煌的業績。而在當時李小竜的魅力,李小竜的成就已成為難以逾越的豐碑。
  但羅維偏不信這個邪。他要拍《新精武門》,他要捧紅另一顆武打明星。羅維是功夫影片著名的大導演,也許他與李小竜的那些過節,使他不能清晰的分析局勢。也許他想藉《精武門》的餘威,為該片先聲奪人地招徠觀衆,不過這倒也是影壇上常用的"藉屍還魂"的招術。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金城出版社
第1節:執拗的童年第2節:愛打架的"壞孩子"第3節:永遠的一年級第4節:勇闖影視圈
第5節:風花雪月的替身生涯第6節:第一次拍電影票房慘敗第7節:曾經與電影一刀兩斷第8節:成竜的"黃金夢"
第9節:兩個《精武門》的較量第10節:成竜,望子成竜第11節:"藉屍還魂"的招術第12節:從李小竜的陰影中走出
第13節:一個重要的突破第14節:電影界的“奪竜”大戰第15節:搭上嘉禾的大船第16節:意外的經歷改變了他
第17節:事業的尖峰時刻第18節:初徵好萊塢第19節:千萬巨片的誕生第20節:美國的三個"成竜日"
第21節:閉門羹和冷板凳的滋味第22節:《紅番區》功不可莫第23節:與甜歌王後的歡樂時光第24節:鄧麗君九段愛情之一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