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 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2)      赵林 Zhao Lin

  如果说特洛伊战争是东方人与西方人之间的第一次冲突的话,那么几百年以后的希波战争就是东方人与西方人之间的第二次冲突,不过这一次却是由东方人主动发起的。在希波战争之前,希腊城邦中的人们是爱好自由的,他们奉行分离主义原则,所谓分离主义,就是说每个城邦都恪守小国寡民的政治原则,把邻邦的自由和独立看作是自己城邦自由和独立的保证,即使彼此之间发生了武力冲突,也绝不以剥夺对方的独立存在作为自己的目标。那种建立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的政治重要性,对于城邦时代的希腊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他们并不觉得建立一个大帝国有什么必要性。但是经过希波战争之后,希腊人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他们从波斯人那里学会了“帝国主义”。随着马其顿王国的建立和希腊的统一,亚历山大时代的希腊人就开始把“帝国主义”反过来加到东方人头上。这样就导致东方人与西方人之间的第三次冲突,即亚历山大的东征。如果说特洛伊战争是西方人第一次打东方人,希波战争是东方人第一次报复西方人的话,那么亚历山大的东征就是西方人再一次入侵东方。后来罗马帝国崛起之后,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氛围之中,双方在美索不达米亚至亚美尼亚一线陷入了长期的拉锯战。大家都知道,罗马帝国是富于侵略性的,它的锋芒不断地指向东方。但是在西亚,在已经灭亡的第一波斯帝国、即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国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另一个王朝,这就是帕提亚王朝,这是一个比较野蛮的一个帝国,在我们中国的史书里把它叫做安息帝国。这个帕提亚帝国也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当罗马人向东扩张的时候,帕提亚帝国就构成了罗马人东侵的一个有力障碍,因此双方就在西亚展开了拉锯战。
  当时罗马帝国所建立的版图,确实令许多后世的政治野心家魂牵梦萦,他们都想重现第一罗马帝国的雄风,实现建立第二罗马帝国或者第三罗马帝国的梦想。当时罗马帝国的版图,向西已经打到了大西洋,把西班牙、高卢和不列颠都纳于到罗马帝国的版图之中;向北打到了莱茵河、多瑙河一线,莱茵河以北、多瑙河以东的广大区域是日耳曼人生活的蛮荒草原,对于罗马人来说缺乏吸引力;那么向南呢,罗马人已经把埃及和北非都占领了,再往南就是撒哈拉大沙漠了,也无利可图了。所以罗马人只能向东方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了。但是在东方却碰上了一个剽悍野蛮的帕提亚帝国,罗马人曾经两次与帕提亚帝国交战,一次是罗马“前三头同盟”之一的克拉苏带兵侵入帕提亚,就是那个剿灭了斯巴达克起义的克拉苏,结果却是克拉苏战败被俘,帕提亚人知道克拉苏贪婪无比,就把黄金烧化了灌到克苏嘴里,把他活活地烫死。第二次则是“后三头同盟”的安东尼,就是大家熟悉的那位迷恋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的安东尼,他曾经是恺撒的爱将,恺撒被刺以后他与渥大维、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被授予了西亚的统治权。这位能征善战的安东尼也与帕提亚人打了一仗,结果也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罗马帝国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始终是不太顺利的,先是与帕提亚帝国对峙,后来帕提亚帝国灭亡之后,又出现了一个第二波斯帝国,即萨珊王朝,它又接替了帕提亚帝国,再次构成了罗马帝国向东入侵的有力障碍。后来罗马帝国本身也日益衰弱了,分裂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蛮族的入侵浪潮中崩溃了,东罗马帝国继续与萨珊王朝的波斯帝国在小亚细亚和西亚一带展开拉锯战。一直到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双方两败俱伤,萨珊帝国灭亡了,东罗马帝国也受到重创,可以说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渔翁”就是阿拉伯帝国。而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自从崛起之日起,就与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处于激烈的冲突状态之中,拉开了东方人与西方人之间第四次冲突的序幕。这是后话,暂时不谈。由此可见,在英雄时代,在亚欧大陆的西部,两大文明之间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对抗关系中,双方打得一塌糊涂,不可开交。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百家讲坛
问题的由来人类最初的亲代文明(1)
人类最初的亲代文明(2)人类最初的亲代文明(3)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1)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2)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3)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4)
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1)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2)
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3)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二次大入侵
宗教时代的四大文明体系(1)宗教时代的四大文明体系(2)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三次大入侵殖民化浪潮的消退与文明分野的前景(1)
殖民化浪潮的消退与文明分野的前景(2)殖民化浪潮的消退与文明分野的前景(3)
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1)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2)
希腊神谱的启示(1)希腊神谱的启示(2)
希腊悲剧与命运主题(1)希腊悲剧与命运主题(2)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