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票 經濟危機,你準備好了嗎?:大蕭條時代   》 第10節:新的生活設計(1)      狄剋遜·韋剋特 Dixon Wecter

  2 新的生活設計
  這次最嚴重、最漫長的大蕭條,對日常生活的衝擊無處不在。普通婦女燒茶做飯、縫補漿洗、操持傢務的世界,比普通男人的世界受到的損害要小,也就是說,衹要有米可炊,有衣可補,頭頂上有爿屋頂可以遮風避雨,她們的日子就一如平常。然而,在1930年,五個女人當中有一個女人——總數將近1,100萬——在家庭之外工作。自1890年以來,她們的人數增長了6倍。這樣的女人容易受到就業危機的直接傷害,儘管剛開始她們的處境往往相對要好一些,因為她們的工資較低,而且通常也更聽話,從而受到雇主的青睞。
  隨着大蕭條的繼續,以及勞動力過剩,導致工作時間和工作報酬對所有人來說都嚴重不足,女性的這種優勢也就穩步縮小。那些在失業的回潮中失去立足之地的女人發現,再找工作已經很難了,為了戰勝“容顔漸老、韶華不再”的障礙,一場女性主義運動打出了“永遠28歲”的歡快口號,強烈要求女性雇主們雇傭女同胞當中更老的成員,以平衡男性雇主對年輕、美麗的偏愛。
  即使是在教師的職業中,她們也遭遇了越來越多的歧視。1931年,全國教育協會報告,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城市雇傭已婚女性。這一政策意味着更迅速的逆轉。推遲結婚,以及把很多心係孩子的母親趕出教室,常常幫助她們在職業上取得成功。女性工人(無論在哪個行業)被認為是為了零花錢或貼補傢用而竊取男性養傢者的工作。
  在傢裏,艱難時期導致很多城市女性迅速放棄了傢務。在小鎮和鄉村地區,逆境的襲擊有時候使得女人不得不重新撿起早已忘得差不多的古老手藝,從而給已經忙碌不堪的妻子們增加了額外的負擔。這些手藝多半是老祖母教的,很多家庭開始製肥皂、烘幹水果、腌製泡菜、烤面包、做蜜餞、在熏製室加工食品並儲藏在地窖裏、用藥草製藥、染色和製衣。1931年,玻璃缸的銷售超過了此前11年中的任何一年,而對罐裝食品的需求卻逐漸減少。
  但這種復興是短命的,連最短缺的時期也幾乎沒有始終持續,因為即使是鄉村家庭,也很少能長時間地維持對那些依然被歐洲農民所珍視的手藝的興趣。收入的銳減,使得貧睏家庭無緣於那些令人愉快的事物,比如報紙、雜志、電影,常常還有像衛生紙、咖啡、茶和糖之類的日用品。觀察者們往往輕鬆愉快地說到“居傢過日子運動”;很少幻想的農民家庭辛酸地稱之為“木屐”。妻子們常常接一些諸如洗熨縫紉之類的活,烤蛋糕和餡餅拿到集市去買,或者為搭夥人、旅行者提供膳宿,以此貼補傢用,而代價卻是犧牲自己的精力。小本經營的個體戶可以開設駕車旅行營地、路邊售貨亭、美容廳、小商品店。
  工業企業傾瀉到美國家庭中的小器具的洪流——電烤箱、攪蛋器、烤架、烘餅烤模、咖啡滲濾壺、洗衣機、電爐——連同傢具和縫紉機的銷售,在1930年代初期突然間放緩了。另一方面,電冰箱以它們新的功效和方便迎合了依然沒有滿足的市場,繼續紅紅火火地賣着。煉乳、人造纖維和收音機是另外一些公衆拒絶放棄的商品。汽油和汽車配件的銷售也在堅持,但新車的購買量卻像自由落體一樣垂直下降,如今,開去年流行的車型不再是一件丟臉的事。曼哈頓的出租車司機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收入從每天7美元下降到了2到3美元。
  紐約市更能說明問題的縮減指標是:1930~1931年間減少了大約4萬部電話,兒童餐廳提供的廉價午餐數量增長了4倍。1917~1918年間因戰爭緊張而導致銷量激增的香煙,被證明對30年代的大蕭條過敏癥也同樣是一種安慰,其産量從1930年的1,230億支,增長到了1936年的1,580億支。吸煙上的單一標準繼續大行其道,一個典型的中等城鎮上為婦女服務的餐館,如今也放上了煙灰缸。
  中等城鎮的情況為我們提供了特寫鏡頭。1929~1933年間,汽車加油站的數量將近翻了一倍,與此同時,銷售額也僅僅衹下降了4%,因為大多數家庭都把汽車看做是不可或缺的。在另一端,珠寶店卻顯示出了關稅的巨額下降,減少了其美元額的84%。木材和建築材料的生意下降了幾乎一樣多,而傢具店和糖果店損失了其70%的主顧。商業飲食行業眼瞅着它們的生意減少了63%,家庭放棄了“上館子換換口味”的奢侈。然而,或許應該補充一點:這並不是永久性的逆轉,因為,隨着好日子的最早徵兆的出現,人們重新走出傢門,出外享用美食,在20世紀30年代結束之前,餐館的數量比家庭的數量增加得還要快。
  在任何一個地方,服裝都為經濟提供了一個天然的領域。男人的服裝比女人的更容易受到大蕭條的傷害,因為,哪怕是具有最起碼的騎士精神的感覺,你也會承認,時尚對妻子女兒來說是頭等重要的大事。早在1930年,儘管女裝和童裝的産量衹比上一年下降了13%,但男裝的産量卻比1929年的水平下降了25%,第二年下降了32%。既是為了經濟,也是為了方便,更多的男性開始放棄僵硬的衣領、帽子、吊襪帶和浴衣的上部。
  就女人的衣服而言,上個世紀30年代初期出現了以更廉價的材料和做工大規模地模仿時髦的上衣。而且,在需要的壓力下,平常人傢的女孩子也傾嚮於自己動手,縫衣製帽,這是此前從未有過的。1930年9月的一份時尚報告,談到了更長的裙子和更女性化的樣式開始否定爵士時代輕佻女郎男孩子氣的棱角分明,並預言“一次對更莊重的道德和舉止的伴隨性回歸”。褶邊、蝴蝶結、豐滿的綫條,宣告了1931年末對歐仁妮皇后的帽子和其他款式的重新發現。小成本的虛張聲勢,在描畫得閃閃發亮的手指甲上得到了表達,這種時尚是1929年在巴黎流行起來的,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裏,便從派剋大街蔓延到了推銷女郎和打字員。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世界出版社
第1節:從富足到寒酸(1)第2節:從富足到寒酸(2)第3節:從富足到寒酸(3)第4節:從富足到寒酸(4)
第5節:從富足到寒酸(5)第6節:從富足到寒酸(6)第7節:從富足到寒酸(7)第8節:從富足到寒酸(8)
第9節:從富足到寒酸(9)第10節:新的生活設計(1)第11節:新的生活設計(2)第12節:新的生活設計(3)
第13節:新的生活設計(4)第14節:新的生活設計(5)第15節:百日新政(1)第16節:百日新政(2)
第17節:百日新政(3)第18節:百日新政(4)第19節:百日新政(5)第20節:百日新政(6)
第21節:百日新政(7)第22節:百日新政(8)第23節:公民及其政府(1)第24節:公民及其政府(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