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诗歌文集 》  历代婉约词选     》
第十集
    
佚名 Yi Ming 
 燕山亭 (赵 佶)
 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①,轻叠数重,淡着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②。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③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④,和⑤梦也新来不做。
 【作者简介】
 赵佶即宋徽宗。在位25年。靖康二年,金人陷汴京,他与钦宗和宫室多人被掳北去,
 过了九年的俘虏生活而死去。他的诗、词、画都有名,又通音律。有《宋徽宗词》。
 【注释】
 ①冰绡:洁白的绸。
 ②蕊珠宫女:指仙女。
 ③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④无据:不可靠。
 ⑤和:连。
 【评解】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
 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下
 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词中以花喻人,抒写真情实感。
 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临江仙 (张孝祥)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①携壶。
 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②。
 谁擫③昭华④吹古调⑤,散花便满衣裾。
 只疑幽梦在清都⑥。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作者简介】
 张孝祥字安国,蜀简州(四川简阳)人,后卜居历阳(今安徽和县),遂被认为历
 阳人。宋高宗时,廷试进士第一。历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在建康留守任内,赞助张
 浚北伐,受到免职处分。著有《于湖居士乐府》,有《双照楼景刊宋元明词》本,凡四
 卷。他的词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是南宋初期词坛双璧。他追踪苏轼,词
 风豪放,然亦有婉约之作。
 【注释】
 ①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②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③擫:用手按捺。
 ④昭华:即玉管。
 ⑤古调:指笛曲《梅花落》。
 ⑥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评解】
 此词借赏梅抒写爱国情怀。上片写月夜对酒赏梅,是实景。下片写忽听《梅花落》,
 不禁梦绕清都,是虚景。张孝祥词以雄奇奔放称,风格近苏轼。但此词却清幽含蓄,虽
 婉约名家亦不能过;而寄意收复中原,情真调高。
 卜算子 (张孝祥)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①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
 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②雪。
 【注释】
 ①月底:月下。
 ②些儿:一点儿。
 【评解】
 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则光景清艳。惟三者难以一时兼备,故今岁与去岁相
 较,不能无憾。此词即景抒怀,貌似冲淡,却蕴含无限今昔之感。前人谓张孝祥词有
 “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诚然。
 西江月 --- 题栗阳三塔寺 (张孝祥)
 问讯湖①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②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释】
 ①湖:指三塔湖。
 ②寒光亭:在三塔寺内。
 【评解】
 此词系作者重来江南时所作。史称张孝祥“年少气锐”,至作此词时,已历尽宦海
 风波、熟谙世态炎凉,故触景有感,流露出一种淡然的闲适之情。末两句的意境,与晋
 代诗人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近。
 菩萨蛮 --- 回文 (张孝祥)
 堵莲红乱风翻雨。雨翻风乱红莲渚。
 深处宿幽禽。禽幽宿处深。
 淡妆秋水鉴①。鉴水秋妆淡。
 明月思人情。情人思月明。
 【注释】
 ①鉴:照。
 【评解】
 回文为倒顺、回环可读的一种诗体,虽涉文字游戏,亦颇可见巧思,非娴熟于语言
 艺术、驾驭自如者则不能为。诗中之回文体,魏晋已有;引入词中,此首是创例。全词
 八句,上下句均成回文,全词亦可回读,比通常回文诗只能全首回读者更为精巧。
 菩萨蛮 (张孝祥)
 [诸客往赴东邻之集]
 庭叶翻翻①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②。
 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③,唤客情应重。
 不醉且无归,醉时归途迷。
 【注释】
 ①翻翻:飘坠状。
 ②凉砧:指捣练之砧。催金剪:古代缝制寒衣,先捣练帛使柔熟,故句云“催金剪”。
 ③社瓮:社酒之瓮。社,指秋社,古代风俗,于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酬谢秋收。
 【评解】
 上片写时令,渲染出晚秋光景,“不堪频倚栏”一句用意深婉。下片写题意“赴东
 邻之集”,“不辞”两句,弥见主人邀客情重,设辞有味。
 浣溪沙 --- 书虞元翁画 (苏 庠)
 水榭①风微玉枕凉,牙床②角簟③藕花香。野塘烟雨罩鸳鸯。
 红蓼渡头青嶂远,绿蘋波上白鸥双。淋浪④淡墨水云乡。
 【作者简介】
 苏庠字养直,沣州(湖南沣县)人,伯固之子。初以病目,自号眚翁。后徒居丹阳
 (今属江苏)之后湖,更号后湖病民。绍兴间,居庐山。与徐俯同召不赴。卒年八十余。
 有《后湖集》。他一生淡于名利,故其词境亦极潇疏,有尘外之音。
 【注释】
 ①水榭:临水楼台。
 ②牙床:雕饰精致的小床。
 ③角簟:以角蒿编织的席子。
 ④淋浪:笔墨酣畅淋漓。
 【评解】
 这是一首题画小词。它以形象化的文字,再现了原画的色彩、布局和意境,使未睹
 其画的读者,犹如身临画前。末句点题,绾结入妙。
 鹧鸪天 (苏 庠)
 枫落河梁①野水秋,淡烟衰草接荒邱。
 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②,路悠悠③,钿筝④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蒲芙蕖⑤叶叶愁。
 【注释】
 ①河梁:桥梁。
 ②杳杳:深远幽暗貌。
 ③悠悠:遥远。
 ④钿筝:嵌金为饰之筝。
 ⑤芙蕖:荷花的别名。
 【评解】
 此词写秋景,抒离情。上片写秋风落叶,淡烟衰草,醉眠小店,梦倚高楼。下片写
 离别之后,天远路遥,钿筝歌扇,早已捐弃。惟见灞桥杨柳,年年牵恨,鸳浦芙蕖,叶
 叶含愁。
 全词情景交融,委婉含蓄。词中佳句深得唐人妙处,为宋词中罕见之作。
 昭君怨 (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①花信②。
 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
 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作者简介】
 万俟咏,号雅言,自号词隐。四川崇宁人。善词,充任大晟府乐制撰。与晁次膺按
 月律进词。著有《大声集》,周美成为之作序。黄山谷称赞万俟咏为一代词人。王灼记
 雅言行实云:“万俟咏雅言,元祐诗赋科老手也。”
 【注释】
 ①灯期:指元宵灯节期间。
 ②花信:指群花开放的消息。
 【评解】
 这首词描述闺中人春日怨情,也是作者借以自况之作。上片写春候,下片抒怨情,
 明写春信,暗抒怨情。春雪虽尽,春雨犹寒,花信已传,人事未动,所以倚栏悄然。而
 “怨”从“莫把”一语传出。倚栏一望,烟水重重,伊人何在?暮云霭霭,京华被遮,
 不言怨而怨自深。含蓄蕴藉,委曲细腻。
 减字木兰花 --- 题雄州① (蒋兴祖女)
 驿朝云横度,辘辘②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③,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作者简介】
 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能诗词。据《宋史·忠义传》载,钦宗靖康年间,
 金兵南侵时,蒋兴祖为阳武县令,在城被围时,坚持抗战,至死不屈,极为忠烈。他的
 妻、子均死于此。其女年轻貌美,被金兵虏去,押往金人京师——中都(今北京)。途
 经雄州驿,题《减字木兰花》词于壁。
 【注释】
 ①雄州:河北雄县。
 ②辘辘:车声。
 ③白草黄沙:指北方边远地区的荒凉景象。
 【评解】
 此词作者抒写亡国丧家、被虏北行的深哀巨痛。如泣如诉,感人至深。上片写被虏
 途中的情景,下片写“回首乡关”的悲痛心情。全词情景交融,凄楚哀婉,字字血泪,
 句句生悲。用语精当,化典自如。
 黄金缕 (秦 觏)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
 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①轻敲,唱彻黄金缕。
 梦里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
 【作者简介】
 秦觏,字少章,江苏高邮人。少游之弟。元祐六年进士。调临安主簿。工诗词,颇
 能继芳其兄,词风相近。无专集流传。
 【注释】
 ①檀板:即拍板。
 【评解】
 这首词把人与物、情与景融为一体。上片写梅雨时节的景色。下片写当年相聚的情
 景,微含惜别之情。全词轻柔婉约,含蓄蕴藉,抒情细腻,描景清丽。
 千秋岁 (谢 逸)
 楝①花飘砌,蔌蔌②清香细。
 梅雨过,蘋风③起。
 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④翠。
 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说。
 修竹畔,疏帘里。
 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作者简介】
 谢逸字无逸,北宋临川(今属江西)人,屡举不第,一生没有做官,以诗文自娱。
 有《溪堂词》。他的词远规“花间”,近逼温、韦。既具“花间”之浓艳,复得晏、欧
 之婉柔。他曾作蝴蝶诗三百多首,中多佳句,便被称为“谢蝴蝶”。现存词60余首。
 【注释】
 ①楝(liàn):落叶乔木,初夏开花。
 ②蔌蔌:形容楝花落下的声音。
 ③蘋风:微风。
 ④吴峰:浙江一带的山。湘水、吴峰:泛指遥远的山水。
 【评解】
 这首词通过江南景物的描绘,表现了夏日环境的清幽,隐含着怀人的幽思和闲逸的
 生活情趣。上片写环境的幽静,委婉地抒写了“梦绕吴峰,情随湘水”的情思。下片从
 往事的回忆写到眼前的情景。而诗人“密意”深藏,“幽恨”满怀,歌舞散后,惟见远
 天如水,新月如钩。以景结情,不露痕迹。
 全词淡淡着笔,轻轻点染,抒情细腻,清新婉丽。
 蝶恋花 (谢 逸)
 豆蔻①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②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蝶儿颤。
 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③平如剪。
 【注释】
 ①豆蔻:植物名,春日开花。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②步摇:古代妇女首饰。以下三句皆写妇女的首饰。
 ③烟草:形容草色如烟。
 【评解】
 这首词明写春景,暗抒怀人之情。上片写景。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画楼双燕,帘
 幕高卷。下片写人。凝妆登楼,倚阑远望,惟见“一川烟草如剪”。全词含蓄、宛转,
 余意不尽。
 卜算子 (杜安世)
 尊前①一曲歌,歌里千重意。
 才欲歌时泪已流,恨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浑如醉。
 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作者简介】
 杜安世字寿域,北宋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亦是当年一位慢词作家,且能自度新
 曲。词集有《寿域词》一卷。
 【注释】
 ①尊前:在酒尊之前。
 【评解】
 这首词描述一次宴会上的情景,表现了难以诉说的哀愁。
 上片写歌者的悲凄。尊前一曲,含意千重。未歌而泪先流。下片写听者的深切同情。
 此情此景,令人不忍闻问。全词通篇抒情,深沉哀婉,含蓄细腻。隐含着离愁别恨。
 如梦令 (王之道)
 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
 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
 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作者简介】
 王之道字彦猷,濡须(今安徽合肥)人,宣和进士,历任朝奉大夫。词集有《彊村
 丛书》本《相山居士词》二卷。以《如梦令》为最清隽幽倩。
 【评解】
 这首抒情小词,着意人物心理和情态的刻画,语言精妙,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离惜
 别之情。全词融情于景,清新淡雅,平易自然。
 如梦令 (曹 组)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①,行到碧梧金井②。
 人静,人静,风动一枝花影。
 【作者简介】
 曹组字元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宣和三年,登进士第。以阁门宣赞舍人为睿
 思殿应制,敏于应对。工诗文,每出长短句,脍炙人口。有《箕颍集》。乐府雅词录其
 词31首。
 【注释】
 ①不胜情:此谓禁不住为情思所扰。
 ②金井:指装饰华美的井台。
 【评解】
 浓阴匝道,黄鹏啭林,点染出一片初夏景象;睡起慵懒,情不自胜,庭前漫步,俨
 然有一段心事萦绕心头。午后人静,风动花影,愈见环境之幽隐静谧。词人触景有所追
 忆?或有所期待?不自言明,留予读者以无限想象天地。
 点绛唇 (曹 组)
 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
 暮山无数,归雁愁边去。
 十里平芜①,花远重重树。
 空凝伫②,故人何处,可惜春将暮。
 【注释】
 ①平芜:平旷的原野。
 ②凝伫:有所思虑、期待而立着不动。
 【评解】
 这首词通过春景的描写,抒发作者怀人的情思。上片写景。斜阳穿窗,暮山归雁,
 已经是黄昏的时候了。下片写惜春怀人之情。平芜远望,树木重重,春色将暮,故人何
 在?宛转细腻地透露了无限怀念之情。全词清新幽雅,委婉多姿。
 忆少年 (曹 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
 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评解】
 这首伤春词,实抒念旧怀人之情。上片从“清明又近”,抒写对往事的回忆,不胜
 今昔之感。开头三句,连用三个“年时”,加重了感情色彩。下片写韶华易逝,光阴难
 再,往事如过眼云烟,尽成陈迹。无言登楼,益增惆怅;满怀心事,向谁诉说!全词语
 言平易精炼,意境清幽。于淡雅中抒浓郁真挚之情。深沉哀婉,情韵悠长。
 人月圆 (李持正)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
 年年乐事,华灯①竞处,人月圆时。
 禁②街萧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
 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作者简介】
 李持正字季秉,宋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历知德庆、南剑、潮阳三郡,以朝请大夫终。
 他的词仍有北宋初期自然的情调。
 【注释】
 ①华灯:彩饰华美的灯。
 ②禁:古时称皇帝居住的地方。禁街:即御街。
 【评解】
 东风轻柔,春上桃枝,元宵灯节又到了。仕女们罗衣新试,携手同游,华灯辉映。
 这首词的上片写观灯的盛况,下片写节日的欢腾与喜悦。全词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生
 动地表现了节日气氛。
 小重山 (何大圭)
 绿树莺啼春正浓,钗头青杏小,绿成丛。
 玉船风动酒鳞红。歌声咽,相见几时重①?
 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恨无穷。
 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
 【作者简介】
 何大圭,字晋之,广德(属安徽)人。宋徽宗宣和八年,进士及第。仕为秘书省著
 作郎。工诗词。他的小重山词,极为临邛高耻庵所赞许。
 【注释】
 ①相见几时重:几时重相见。
 【评解】
 这首词抒发伤离惜别之情。上片写暮春送别,莺啼、歌咽,无限眷恋。下片写别后
 相思。芳草路远,幽恨无穷。月照小楼,撩人相思。全词以景衬情,思绪绵绵。造语婉
 妙,余味悠长。
 更漏子 (赵长卿)
 烛消红,窗送白,冷落一衾寒色。
 鸦唤起,马驮行,月来衣上明。
 酒香唇,妆印臂,忆共个人春睡。
 魂蝶乱,梦鸾孤,知他睡也无?
 【作者简介】
 赵长卿,自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
 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著有《惜香乐府》。其词仿张先、柳永,颇得其
 神。故能在艳冶中复具清幽之致。生平作品颇多,为柳派一大作家。
 【评解】
 这首词写离景,抒别情。上片写“一衾冷落”,“月下登程”的凄凉况味。下片写
 别后的相思相忆。“知他睡也无”,含蕴无限眷恋之情。全词着意抒情而以景相衬,情
 思缠绵,意境幽凄。
 潇湘夜雨 (赵长卿)
 斜点银釭①,高擎莲炬②,夜深不耐微风。
 重重帘幕卷堂中。
 香渐远、长烟袅穟③,光不定、寒影摇红。
 偏奇处、当庭月暗,吐焰为虹。
 红裳呈艳④,丽娥一见,无奈狂踪⑤。
 试烦他纤手,卷上纱笼。
 开正好、银花照夜,堆不尽、金粟⑥凝空。
 丁宁语⑦、频将好事,来报主人公。
 【注释】
 ①银釭:银灯。
 ②莲炬:指莲花灯。
 ③袅:烟篆缭绕上腾貌。穟:同“穗”,本为禾穗,这里借指灯烛芯。
 ④红裳呈艳:形容灯燃得好。
 ⑤“丽娥”两句:指飞娥狂扑灯火。
 ⑥金粟:指灯花呈金黄色颗粒状。
 ⑦丁宁语:结灯花时,有小爆炸声,好象丁宁语。
 【评解】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油灯点燃的情景。写出了华灯初张、灯火照明、光焰正旺
 等情况。下片写灯花结彩。飞蛾扑焰,银花黑夜。末以“丁宁语”两句,借俗传喜兆作
 结。全词语言形象,对仗工丽,描写细腻,意境优美。
 柳梢青 (赵长卿)
 [过何郎石见早梅]
 云暗天低。枫林凋翠,寒雁声悲。
 茅店儿前,竹篱笆后,初见横枝。
 盈盈粉面香肌。记月榭、当年见伊。
 有恨难传,无肠可断,立马多时。
 【注释】
 ①何郎石:何郎即梁代诗人何逊,其《咏早梅》诗极有名:石在何处不详。
 【评解】
 这首词借咏梅而抒怀旧之情。天气渐冷,枫林凋翠,寒雁声悲。而茅店外,竹篱边,
 出现了梅花的倩影。上片写“初见横枝”的情景。下片所咏,似花似人,亦花亦人,朦
 胧得妙。“无肠可断”句,命意颖秀,言久已肠断,今则无可复断矣。续以“立马多时”,
 更见踟蹰怅惘,难以言宣。
 如梦令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著画难成,雪霁乱山无数。且住。且住。
 数遍溪南烟树。
 【评解】
 冬日汉江上本极静谧,忽然船桨击水,寒鹭惊飞,与积雪的远山相映,平添不少江
 山生趣,这景色实难描画,遂使诗人留连忘返。末句“数遍溪南烟树”,状不忍遽去之
 情宛然。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 | 第一集 | 第二集 | 第三集 | 第四集 | 第五集 | 第六集 | 第七集 | 第八集 |  | 第九集 | 第十集 | 第十一集 | 第十二集 | 第十三集 | 第十四集 | 第十五集 | 第十六集 |  | 第十七集 | 第十八集 | 第十九集 | 第二十集 | 第二十一集 | 第二十二集 | 第二十三集 | 第二十四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