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老子新解:何新全新詮釋古代經典 》
序(9)
何新 He Xin
老子其人的存在曾被認為是個謎。但綜括分析關於老子及其學術各種歧異矛盾的傳說,大體可以理出以下一種脈絡。
《史記》老子傳記謂: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麯仁裏人也①。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方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纍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按《史記·周本紀》記:“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後幽王得褒姒,愛之……周太史伯陽讀史記曰:‘周亡矣。’”此預言西周將滅之太史伯陽(伯陽父),似即“見周之衰乃遂去”之老子。老子為尹喜所傳之書,即《道德經》。但值得註意者,此書乃有韻之格言歌謠體,顯然經過精心編纂和潤色。其理論實出自作為史官世傢的老彭傢族世傳之學也。而近年於荊門出土的《老子》古簡,則尚保持着較樸素的色彩,其篇幅、內容及體例與今本之《老子》多所不同。由此可知,老學的形成和傳承,似乎並非衹存在一個單一的係統。《史記》記:
“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由此可見,到太史公司馬遷的時代,關於老子的真相即已為一團迷霧。傳承不同,遂有諸多異說。司馬遷本着“多聞闕疑”的態度,以周老子即太史伯陽(李耳)為傳主,同時兼記了太史儋的傳說。太史儋,即老聃。聃、儋音通,又皆為周之太史,實亦老彭一族之後裔。所以太史公又疑老子(聃)與太史儋實即一人,長壽達二百餘歲。後世甚至更有傳說老子壽達一千歲者。
老彭至老儋,長壽千歲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能的解釋是,老氏之族世為太史(主天道之官),傳承在千年以上。則老子並非一人之名。換句話說,所謂“老子”與其認為是一個人,不如認為是一個老氏群體,一個世族,也是一個學派。由此我們也就可以解釋《老子》古經何以版本歧出,以及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戰國古竹簡本、漢初帛書本以及流傳於世的通行本,形態為什麽多所不同。我國臺灣學者周次吉說:
“老子者,學派名也。以其修道而養壽,故曰‘老’。其學之者多未之顯始名於後也,其偶見其名者,或曰耳,或曰儋、曰商氏、曰萊子云雲,亦未詳其本也,蓋隱君子焉。史公特就較可稽考之李耳,為本傳之骨幹,參以文學奇特之筆,見隱逸之士縹緲之致。”
此說較之對太史公時代即已縹緲難稽的傳說人物老子,根據種種不實之說,而硬要予以考實的一些妄議,應當是更為平實而獨具見地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
|
|
新版序 | 序(1) | 序(2) | 序(3) | 序(4) | 序(5) | 序(6) | 序(7) | 序(8) | 序(9) | 序(10) | 序(11) | 第1節 | 第2節 | 第3節 | 第4節 | 第5節 | 第6節 | 第7節 | 第8節 | 第9節 | 第10節 | 第11節 | 第12節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