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文字還能感人的時代 The era of the text but also touching 》
第10節:入禪的境界
劉紹銘 Liu Shaoming
入禪的境界
“先生,你可知道,一個人要是知道自己兩星期後就要問吊時,腦筋特別清楚。”約翰生博士說。
6月2日《新聞周刊》一篇報道,腦筋特別清楚的時刻,倒不一定要等到人之將死。職業運動傢、外科醫生、藝術傢或其他需要在工作時全神貫註的行業,都可以讓人每天體驗到東方人“入禪的境界”。除了頭腦特別清醒外,生命的意義也會在投入的時刻變得具體化。
象棋高手比賽,乾坤浩蕩,俗慮頓消。作麯傢按着琴鍵,不會聽到電話聲。外科醫生動手術,大功告成時看看壁鐘,纔知道在手術臺上似乎彈指間的事,已消耗了世上三四小時。
“這是靠近入禪的境界”,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米哈伊·奇剋森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教授說。這種境界,用他們的行話講,就是the flow state。
要入這種禪境不必打坐,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可體驗出來。原來這套理論說來也簡單不過——要在工作中把人的潛力發揮得淋漓盡致,那麽這差事的性質得與那人的才華旗鼓相當。工作要求的能力比你具備的高,結果不但不能入禪,反害得你惶惶然不可終日。反過來講,以驊騮之才去耕田,悶死了千裏馬固不必說,最後恐怕連秧也插不成。
若是工作的性質所需與個人能力不相伯仲,那就有得瞧了。凡人都有好勝心,套用一句時髦話說,那就是“自我挑戰”的習慣。奇剋森特米哈伊教授舉了實例。一個製造電影放映機工廠的工人,負責調整機器的音量,通常轉動那口“音量蠃絲”需要的時間是四十二秒,這差事幹了七年後,他終於悟出道理來,把慣例的調整時間減少一半:二十一秒。
奇剋森特米哈伊教授說:“我想,在美國開業的醫生,沒有幾個會享受到這小子在工作上取得突破後的快樂。”
“棋逢敵手”可以引出the flow state,但對手的功力比自己差一段,那就沒什麽看頭了。奇剋森特米哈伊教授有這麽一個建議:單拳對雙掌。讓對方一馬一炮吧;或者,讓他在明,自己下盲棋。
過去心理學家多用“物質報酬”解釋人類或動物的行為動機。譬如說,拿糖果來“引誘”小孩子解答數學難題,用𠔌粒去訓練通信鴿。但奇剋森特米哈伊教授認為像那位在音量調整上取得突破的工人,他能夠“超值生産”,其動機絶非金錢上的酬勞,而是the flow state本身給予他的無窮樂趣。
我下棋無耐性,對音樂一竅不通,唯一讓我接近禪境的作業是看書和寫文章。先師濟安先生告訴過我他寫英文小說和論文的經驗,我相信過來人看了,會有同感。他說文章是否為經國之大業,他不敢說,可是要想寫一篇自己日後看了不會臉紅的文字,真折磨人哪。思路一入佳境,端的要六親不認。因此文人作傢是無可奈何的自私人物。自私行為,損人利己,但為了“入禪”,卻又情非得已。
在濟安師告訴我的寫作甘苦談中,最饒有趣味的是這一則。有一天他寫英文小說,渾忘時間,也不覺得肚子餓,寫呀寫呀,最後發覺自己的英文詞彙都擠光了。心中越急,腦袋越膨脹,像一具跑了千餘裏沒有停下來休息過的汽車引擎。情急之下,用毛巾包了些冰塊壓在頭上“退熱”。但熱度依然不減。最後找到一個水盆,註了冷水,脫了襪子,雙腳泡在水裏,頓聞“吱吱”之聲不絶。
咳,這一下果然開了竅!一直想不出來的詞句靈光一閃,得心應手。
濟安師與熟人聊天,妙語連珠。這則故事容或有誇張之處,但文體傢一“詞”之立,旬月躑躅之苦,可見一斑。
這篇小說,就是後來以頭條篇幅刊在Partisan Review的The Jesuit?s Tale。濟安師那時的身份是臺大教授,寫小說是興之所至而已。由此可知芝加哥大學奇剋森特米哈伊教授之“入禪”說有理。一個人能體驗到the flow state的樂趣,這本身就是莫大的報酬。
1986年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蘇教育出版社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文學細胞 | 第3節:詩的功用 | 第4節:成語與文字 | 第5節:有關文化的聯想 | 第6節:“支那人的機會” | 第7節:認同與執著 | 第8節:同事·朋友 | 第9節:金漆屁股 | 第10節:入禪的境界 | 第11節:輕薄文學(1) | 第12節:輕薄文學(2) | 第13節:階級與民族 | 第14節:通人言獸語的年紀 | 第15節:謝師宴 | 第16節:Mea Culpa | 第17節:英倫名士錄 | 第18節:去中國的方法 | 第19節:忽然天國 | 第20節:大散文識小 | 第21節:可讀 bility | 第22節:我的第一步(1) | 第23節:我的第一步(2) | 第24節:童年今昔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