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山大川 》 登山途中的人生感悟:如果山知道 》
第10节:双子星与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对话(3)
谢弥青 Xie Miqing
于是,这两个日后在中国登山界声名赫赫的年轻人,在读大三的那年,偶然而又必然地开始了他们的登山生涯,他们登的第一座山是青海境内海拔6090米的阿尼玛卿II峰。
山登得并不算成功,他们最终到达的高度是6050米,第一次登山,他们首先学会的就是听从指挥,服从团体利益。在能听得见登顶人员在顶峰上对话的地方,李致新想我还能登得更高,可要登到8848米该是猴年马月的事了?不管怎么说,有机会我还会再来。
不久他俩真的重返了阿尼玛卿,同日本队联合攀登阿尼玛卿II峰,这次活动是他俩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当一名职业登山者的念头就在生平头一次遭遇雪崩的时候萌生了。
在这次活动中,他们幸运地在国家登山队的老队员曾曙生和陈建军的带领下登山;他们凭借书本中和听来的知识和李致新关键时刻的冷静和果断,将老曾和陈建军从雪崩之后的雪堆里救出;王勇峰初尝登顶的喜悦;而李致新则对自己良好的高山活动能力充满了信心。更重要的是,美丽而残酷的雪山,艰辛而琐碎的登山过程,老登山队员身上独有的个人魅力,使得两个年轻人对这个在常人看来几乎与死亡相伴的职业,产生了一种不可抑制的向往。
纳木那尼──幸运之神光顾了──最后时刻再次与之擦肩而过──比登顶更重要的事
1984年,尚未踏出校门的他俩,凭借在前两次登山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幸运地被选中作为中国登山队队员参加中日纳木那尼峰联合攀登。
"纳木那尼是我最严峻的一堂登山入门课",在两个人的回忆里,不约而同地给了这次活动一个完全相同的定位。
出发前的壮行会上,气氛显得很悲壮。领导讲话时说到在必要的时候要为登山事业牺牲,为中日友谊牺牲。但他俩是在距离顶峰很近的地方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的。
王勇峰是一个习惯于用无声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人,作为运输队员,他默默地一趟趟往返于营地间,为突击顶峰运送物资。那年路线上雪大,加上背负的东西沉,许多路段都接近爬行,从二号营地到突击营地,路几乎就是他用膝盖跪出来的。
突击顶峰的那天,天气好极了,出发赶往突击营地的路上,乐观主义者李致新在心里无数遍地拟着发给学校的报喜电报,而沉默的王勇峰在获准参加登顶后的心情,也如同4月里的阳光,按捺不住春天的和煦与热烈。
然而,在突击营地附近,李致新接到了大本营传来的命令:要他立刻放弃登顶,返回二号营地,护送急性高山病发作的日本队员下山。一个月的攀登在距离顶峰不足200米的地方功亏一篑,那种沮丧是令李致新迄今难忘的,他坦言自己一边下撤一边骂日本人病得不是时候。然而当回到大本营,日方队员抱着他们痛哭的时候,他忽然明白了登山的另一层含义:生命是最宝贵的,在关键时刻能放弃自己的名利,挽救他人的生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登山者的至高荣誉。
王勇峰也终于没有登顶,在距离顶峰很近的地方,在他用膝盖跪过的路上,为了怕登山经验不足的他拖了大家的后腿,一名老队员命令他独自下撤。感觉到奇耻大辱的王勇峰在坚持帮李致新他们将日本队员运回大本营之后,终于抑制不住心底的委屈哭得昏天黑地,他发誓今生一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登山家,并且要作一个永远不放弃同伴的登山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上海大学出版社 |
|
|
第1节:人与山相逢(1) | 第2节:人与山相逢(2) | 第3节:回首余纯顺(1) | 第4节:回首余纯顺(2) | 第5节:回首余纯顺(3) | 第6节:守望峰巅 | 第7节:祈祷梅里 | 第8节:双子星与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对话(1) | 第9节:双子星与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对话(2) | 第10节:双子星与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对话(3) | 第11节:双子星与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对话(4) | 第12节:双子星与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对话(5) | 第13节:双子星与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对话(6) | 第14节:双子星与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对话(7) | 第15节:双子星与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对话(8) | 第16节:双子星与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对话(9) | 第17节:双子星与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对话(10) | 第18节:天庭札记(1) | 第19节:天庭札记(2) | 第20节:天庭札记(3) | 第21节:喜马拉雅的金字塔(1) | 第22节:喜马拉雅的金字塔(2) | 第23节:夏天的哲思 | 第24节:走出喜马拉雅(1)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