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 》 國傢地理·神秘中國係列叢書:佛國懸疑探秘 》
壁畫背後的文明奇跡
佚名 Yi Ming
龜茲的石窟壁畫為什麽有如此非凡的魅力呢?這要從龜茲故國的歷史說起。
龜茲故國地處古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衝,漢唐兩代先後在此設立都護府,使其成為西域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印度、波斯、希臘、羅馬以及中原的漢唐文明在此交匯,北方草原遊牧民族文化和南方羌蕃文化也在此交融。龜茲成為文化的中轉站。
當時,佛教從印度次大陸先傳入新疆,形成 “西域佛教”後,再傳入中原。歷史上稱這個過程為“佛學東漸”。在此過程中,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龜茲成為“西域佛教”的一個中心,也成為佛教傳入中原的一個重要橋梁。石窟則是通過建築和壁畫來宣傳佛教教義的一種重要藝術形式。龜茲石窟群比較集中,壁畫內容豐富,不僅有表現佛教的“本生故事”、“佛傳故事”、“因緣故事”等內容的壁畫,還有大量表現世俗生活情景的壁畫。當年的僧人不管是否識字,衹要看着壁畫,就能明白佛教的教義,進行修行。石窟研究專傢指出,龜茲石窟是一部古龜茲文化的百科全書。
佛教傳入龜茲地區的確切時間,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魏晉時期即公元3世紀到4世紀,該地區佛教已經繁盛,寺院與石窟已遍及龜茲各地。其中,剋孜爾石窟是最早建造的,而庫木吐拉石窟則是漢文化色彩最濃的。
剋孜爾石窟壁畫中有許多伎樂圖,畫中人物衆多,表情細膩,樂器豐富,舞姿優美。剋孜爾石窟第38號窟中幸存的“天宮伎樂”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畫中的奏樂者有的屈肘聳肩,有的嘴唇微啓,有的單手彈撥,有的雙手重擊,還有的在俯聽音樂的節拍,千姿百態,嬌柔婀娜。這不僅僅是藝術的表達,也是一種信仰的流露。佛經上說,衆神常常擊着天鼓、奏着音樂、跳着舞蹈,將香花與伎樂獻給佛祖,作為對佛的供養。
壁畫中不僅表現了對佛的膜拜,也表現了人們對世俗生活的理解。自古以來,西域諸城邦國的音樂舞蹈藝術一直極為發達,龜茲樂、疏勒樂、高昌樂等都曾經風靡東方,今天我們仍能從這些壁畫中找到“西樂東漸”的痕跡。比如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古巴比倫一帶)的彈弦樂器竪琴和琉特,通過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和南亞次大陸的印度,進而經過西域,傳到中原。在中國,它們經過漢文化的洗禮,竪琴被叫做箜篌,琉特衍化成了琵琶。還有後來在中國司空見慣的吹奏樂嗩吶和敲擊樂器細腰鼓,也是波斯和印度使用已久的樂器。佛教善於利用音樂舞蹈的藝術手段來宣揚其深奧玄秘的教義,音樂又是佛教法事和供養的重要形式。佛教雖然將音樂藝術蒙上了神秘的面紗,但基本上仍然是現實生活的麯折反映,尤其是一些樂器的形象,大多不加任何改變地繪入了壁畫中。 除了樂器還有裸體拜佛的形象、鳥獸魚蟲等,它們各有各的風貌,各有各的意義。
在這些石窟壁畫中,人物的裸體形象也非常豐富。佛教傳自於印度,在那個熱帶、亞熱帶國傢,薄衣短袖甚至赤裸上身都是常見的現象,反映在佛教藝術中,寬衣短衫也就成了佛的基本服飾。裸體人像也成了壁畫中常出現的人物形象。
這些出現在壁畫中的裸體人像或跪或立,恭恭敬敬地守在釋迦牟尼佛的身邊,接受他的教導,表現出了皈依佛門的虔誠願望。建造於公元7世紀的剋孜爾第178窟,裸體的庵摩羅女在聽佛說法。躺在佛前的裸女,也是表示摒棄奢靡,清心皈依。佛另一側的裸女,嚮佛表示悔悟,决心皈依。不管是要用赤裸表達一無所有,以示虔誠,還是極盡妖媚,表達世俗的誘惑,裸體人像都以最簡潔又最本真的手法傳達着宗教思想。
在這些琳琅滿目的石窟壁畫中,那些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也作為一種符號表達着神秘的宗教意境。在佛教的思想領域,鳥獸魚蟲被視為與人同源同類,有着和人一樣的智慧和靈性。人們藉動物與人、動物和動物之間的故事說因緣、說禪定,佛教經典通過生動活潑的動物形象將教義展現在人們的面前,既直觀明了,又耐人尋味。
剋孜爾的第14號窟有一幅畫,畫上有一隻猴子,它坐在地上,似乎也在修煉。猴子的頭上頂着一片荷葉,那一本正經的神態與滑稽可笑的裝扮,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增加了整幅畫的意趣。
剋孜爾第38號窟有一幅畫叫做“獼猴王捨身救群猴”。群猴到禦苑采果尋食被發現,國王下令追捕。群猴逃至河邊,沒有橋不能過河,獼猴王捨身抱住對岸的樹,以身作橋,群猴從猴王身上踏過,得以逃脫。而猴王卻因體力耗盡、墜河身亡。
還有一幅叫做“獼猴騎鹿”的壁畫也很有趣。獼猴騎在鹿背上,用手緊緊地抓着鹿的耳朵;鹿似乎要用劇烈的奔跑來擺脫獼猴討厭的糾纏,整幅畫面充滿了戲劇性。
這些壁畫中所反映的智慧叫人忍俊不禁。笑過之後,細細回味,人們會從中體會到深刻的佛學的教義。
如果說剋孜爾壁畫表現的是西方文化特色,那麽在庫木吐拉石窟中則到處可見漢文化的痕跡。
在封建社會,戰爭是文化的另外一種傳承方式,在進攻退守、守業安邦的過程中,一次次文化上的退和進,都成為一種溝通和融會。唐朝中央政府不僅在龜茲設立安西都護府作為其管轄整個西域地區的中心,而且還派出了三萬名漢兵鎮守龜茲。庫木吐拉石窟地處安西都護府附近,因此成為由漢人開鑿且漢僧住持最多的一處石窟。如今,在庫木吐拉石窟漢文題記中出現的漢僧名字就有惠增、法超、戒明等三十餘個。不僅如此,庫木吐拉石窟中還有很多羅漢窟,這些埋葬漢族高僧的石窟是龜茲與中原地區密切交往的産物。另外,在龜茲石窟壁畫中還融入了大量的中原繪畫風格。其中最常見的是菱格畫,在一幅菱格畫中畫出一個本生故事或因緣故事,其背景多為山林樹木。而這些樹木的畫法,往往體現中原六朝繪畫風格,很多樹木被畫成一隻伸出的手臂或張開的手指,這在龜茲石窟的早期壁畫中幾乎隨處可見。
這些壁畫深刻地反映了人們的現實生活和整個文明發展的脈絡,然而,經歷了人為的破壞和自然的侵蝕之後,壁畫已經變得殘缺不全了。如果這些壁畫沒有遭到過破壞,那麽它們所反映的內容會更加豐富。
《神秘中国》创作组 編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吉林文史出版社 |
|
|
觀音顯聖撥雲見日 | 救人性命的觀音小白花 | “活大殿”傳奇(1) | “活大殿”傳奇(2) | 從達摩祖師到六祖惠能 | 佛祖衣鉢落入誰傢 | 此袈裟非彼袈裟(1) | 此袈裟非彼袈裟(2) | 千佛洞中的秘密 | 壁畫背後的文明奇跡 | 鳩摩羅什發現的“世界” | 雀離大寺的故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