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考古 圖說北齊高洋墓   》 第10節:地下水出現了(圖)      朱岩 Zhu Yan

  在墓道壁畫中,除了鹵簿儀仗的106個人物外,在儀仗隊列上方的天空裏,還奔翔着35個各種類型的翼禽翼獸,彩雲、蓮花、忍鼕和寶珠等裝飾類圖案分佈其間,渲染出天境的神奇與玄妙。青竜、白虎、朱雀、玄武這類神獸,是中國傳統思想的産物,而蓮花、忍鼕和摩尼寶珠,又是佛教寺院中常見的裝飾圖案,它們在灣漳墓中的和諧組合,也顯現出多種文化思想的交融,它是南北朝時期的時代風尚。
  灣漳壁畫墓的發掘過程是復雜的,尤其是整個墓道壁畫的清理過程異常艱難。
  單從墓道的一組數據,我們就可以想象出發掘現場的這份睏難了。墓道上端開口的寬度衹有4米,可墓道最深處將近9米,如果把37米長的墓道中的填土全部挖開,東西兩壁就會由於支撐力不足而迅速垮塌。這不僅僅關係到文物的安全,也關係到發掘現場每一個人員的人身安全。
  當時,參加發掘工作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省市縣的文物專業人員,共20餘人,分為4個小組協調工作。這4個小組分別承擔着發掘清理、照相錄象、臨摹繪圖和揭取保護等工作。由於北京工作的原因,徐光冀先生沒有親臨墓道發掘現場,現場總指揮就由劉觀民先生代他負責;我具體負責發掘小組的工作,同時協助觀民老師總協調各組工作進展。
  在進行發掘程序方案的討論時,大傢都為保證壁畫資料的完整性而爭論不已。每次討論或調整工作預案的時候,我都會善意地對任何觀點橫挑鼻子竪挑眼。趙永洪是我北大的學弟,玩笑似的擡杠是我們間的傢常便飯,由此打發着鄉村生活的寂寞時光。每當這時,他總會不失時機地哂笑我一番,說我是一個典型的"杠頭"。
  那是一個團结愉快的工作集體,每個參加者都在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想象力,大傢的目的衹有一個,那就是盡可能安全完整地把壁畫揭取下來。我們最後的决定是,將墓道中的填土發掘清理出1.5米以後,就依次進行照相、錄象、臨摹和揭取,然後再進行下面1.5米的工作,就這樣不斷重複着,直到墓道發掘全部清理完成。
  
  1灣漳墓(21):本書作者朱岩石先生在墓道中清理壁畫
  然而,到了工作的後期,出現了一個更為睏擾我們的難題--地下水出現了。
  當地的地下水面,距離地表不足7米,這就意味着墓道最下面3米多高的壁畫,將完全處在地下水的淹泡之中!當發掘到距離地表4米左右的時候,為了降低地下水的影響,我們開始了24小時不間斷地抽水作業。當時由於電力緊缺,停電的事時有發生,通過各種努力,我們最終得到了邯鄲市和磁縣政府的支持承諾,確保我們的電力供應。
  雖然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但緊張的電力供應也讓他們捉襟見肘,意外的停電事件也時有發生。最終,灣漳墓墓道壁畫並沒能百分之百地揭取下來,這少量的損失也是由於供電的意外中斷。
  1989年4月下旬的一天,墓道發掘進入到第二層。那日,我不得不離開發掘現場,花了整整一天時間到外面辦事,回來的時候發現,墓道西側的壁畫已被局部清理出2米多高,而且可以明顯察覺到,由於壁面過高,壁畫已經出現了不穩定的跡象。當時我的腦子轟的一聲氣往上衝,衝着現場的趙永洪他們大發雷霆:"你們怎麽搞的?為什麽不按照規定深度發掘?"
  
  1灣漳墓(22):工作人員正在對壁畫進行臨摹
  後來我纔知道,負責照相的工程師為了把畫面照得更漂亮些,執意要求加大發掘深度,使壁畫的裸露面更完整一些。發掘清理組大多是資力尚淺的年輕人,來到考古所也不過三兩年時間,明知不妥,卻無法頂住壓力。我知道,大傢的出發點都是希望把自己負責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但這局部的盡善盡美可能對全局發生嚴重的影響。於是我吩咐臨摹小組盡量抓緊時間工作,保護組也做好盡早開始揭取的準備。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第1節:通往灣漳之路第2節:七十二疑塚第3節:北朝陵墓群調查第4節:最高大的墳丘天子塚(圖)
第5節:開進灣漳村(圖)第6節:初見帝王威儀(圖)第7節:踏過蓮花地毯的儀仗隊(圖)第8節:墓道壁畫人物
第9節:兩側的儀仗隊列第10節:地下水出現了(圖)第11節:朱雀門中睡國寶(圖)第12節:被侵擾的武士(圖)
第13節:墓葬部分被盜掘(圖)第14節:墓室頂部的天象圖(圖)第15節:鎖定陵墓主人第16節:蒼狼出世(圖)
第17節:我是一隻來自北方的狼第18節:雙面皇帝第19節:既徵伐四剋,威振戎夏第20節:乍現盛世曙光(圖)
第21節:華麗時代(圖)第22節:色彩紛呈的時代(圖)第23節:畫傢的綫條老到純熟第24節:迷霧重重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