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原本大學微言   》 第九篇 西方文化與中國      南懷瑾 Na Huaijin

  六二、鳥瞰西方文化的演變
  我們從中國文化的立場說到西方文化,一般都會說到清朝道光十九年到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三九年至一八四二年)間的歷史事件,即林則徐在廣州虎門銷毀英商的鴉片煙土,中英爆發鴉片戰爭,以及中英簽訂南京條約,並由此刺激了中國人起而註重洋務,開始學習造輪船、造槍炮。到現在為止,大約前後經過一百六十多年來,都在討論中西文化或東西文化的問題。事實上,文化這個名詞,是包含很多方面內涵的統稱,如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法律、文學、藝術,乃至一個國傢、一個民族的生活習慣、語官文字等等的總和。東方和西方都有五千年來的文化歷史,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代號意識,就能隨便概括文化的全環。
  而且隨便說一聲西方文化這—個名詞,是指歐洲所有的那些國傢民族的文比,或是指在北美洲新興建國二百多年來的美國文化呢?這都需要弄清楚,嚴格地說,這都不可混為一談。因為講到正式的西方文化,當然要從歐洲方面上溯到幾千年前的事。但他們並不像中國一樣,已在公元前二二○五年開始,雖然氏族分封,但國土已經有統一規模,而且已經有夏、商、周一樣的類似統一朝代的傳承。如果說文化有衝突,也是表面的、暫時的現象。由所謂衝突而交流融會,構成人類世界的整體文明,應該是即將來臨的情況。歐洲在上古卻是各個民族獨立,王國自分,語言文字也各個相屬。例如公元的四○○至公元前二四六年之間,我們在周、秦之際,全國政權一統,文字統一的局面,相對歐洲來說,直到今天,從來也沒有出現過這種局面,而且從歐洲各國不同的文字語言來說,最早也衹能追溯到拉丁文的根源。
  我們為了簡略起見,姑且撇開埃及和印度文化,僅從西方文化開始最光榮稱道的斯巴達、雅典之希臘文化說起。而且濃縮文化一詞歸到學術思想的範圍來說,當在公元前六四○年,也就是中國東周襄王十二年的時期,在文化史上,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泰勒斯創立一元論的自然哲學。到公元前四七○年,也就是中國東周元王六年時期,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在世。到公元前四○三年,中國東周威烈王三十三年,雅典投降斯巴達以後,最為突出的便是雅典恢復民生政治,乃至第二年蘇格拉底受審,終於自盡。繼有相拉圖的著作《共和國》。乃至亞裏士多德的在世,馬其頓的名王亞歷山大在位等故事。這些希臘的輝煌歷史,都是發生在公元前三九九年(東周安王三年)到公元前三三七年(東周顯王二十二年)之間的事。
  過此以後,最為顯著的,就是羅馬帝國興亡史跡前後的故事,不必細說端詳,現在已有各種譯本的《羅馬興亡史》可供參考。這樣直到了中國西漢平帝元年,即王莽稱安漢公那年,就是相傳耶酥基督降生的第三年,也就是後世定為公元第一年的開始。到了中國東晉孝武帝年間(公元三九二年),羅馬定基督教為國教,直到中國南北朝時期,從蕭齊到梁武帝之間,也就是公元五○二年時期,歐洲自第五世紀羅馬帝國瓦解,新國紛紛迭興,戰爭相尋不止,人民生活困苦,文化低落,在西方歷史上,稱謂“黑暗時期”,長達五百年之久,直到第十世紀。接着而來的,便是西方歷史所稱的歐洲中世紀時代,整個文化,都以哲學即神學的思想,以基督教的教理為目的,一切文化,皆出於教上所集會的經院。這在西方文明歷史上,便稱謂“經院哲學時期”,又長達六百年之久,大約從第九世紀開始,直到第十五世紀為止。這樣由羅馬文明,轉到黑暗時期,又進入經院哲學時期,前前後後,歐洲的文化大約有一千兩百年之久,猶如《易經·屯卦·彖辭》所說:“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但對東西兩方的接觸來說,仍是漠不相關的事,正如我們當年背誦《幼學瓊林》所說的:“參商二星,其出沒不相見。”我們受西方歐洲文化影響的開始時期,都是在十六世紀以後,也就是明朝嘉靖以後。
  現在我們為了明白清楚起見,先由有關人類應用科學說起,同時並及人文文化,如社會科學,政治思想等等。
  明清之際的中西文化交流
  當十五世紀中葉到十六世紀之初,正是明朝景泰(景帝)到嘉靖(世宗)時期,即公元一四五—全一五三六年間,由西方的意大利和德國開始,發生震驚世界、開始改變東西方文明的大事,便是意大利人哥倫布,深信地球是圓形的觀念,在一四九二年得到西班牙國王斐迪南第五及其王後伊薩伯拉的贊助,率舟三艘(那時還沒有輪船的發明),越大西洋航行,終於在—五○二年到達北美巴哈馬群島。嗣後另有人繼續探航數次,陸續發現西印度諸島及南美沿岸等處。這便是後世所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歷史大事。從此開展了西方航海經商和殖民,攫取世界上落後民族土地財富的新時代。
  但在意大利本土,還正在動蕩不安,政治經濟衰落,教會又在挑撥製造事端。便有學者政治傢馬基雅維利(一四六九至一五二七年間),主張領導國傢的君主,應該深知謀略權變,運用權術,避免武力衝突而能統治國傢,因此著了一本《君主論》的名著,後世德、法各國所有自命不凡的英雄人物們受其影響極大,如法王路易十四、拿破侖、墨索裏尼、希特勒等。但如比起《春秋》、《左傳》、《戰國策》等書來說,未免有小巫見大巫的感覺,衹可惜我們自己不肯讀書,互作參考而已。
  接着,在一四七三全一五四三年間,使有德國天文學家兼數學家哥白尼,著《天體運行》一書,推翻嚮來所風行的托勒密的天文學說,而主張太陽恆靜不動,地球與其他行星繞之而行。這是近代天文學上地動學說的基礎,但當時也遭遇泥古不化的天文學家及教會的攻擊。而且在一四八八至一五四六年間,德國的馬丁·路德,也正在反對教會,發動宗教革命,建立新教。僅由哥倫布的探險地球,哥白尼的翻天覆地,馬基雅維利的教導君王用權術,馬丁·路德的宗教革命,這倒合了如《陰符經》所說:“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竜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編按:《陰符經》有多種版本。有的版本在“天發殺機”句下,為“星辰殞伏”;有的版本則逕接“竜蛇起陸”,而少掉“地發殺機”一項。)因此十六世紀以後的地球,當然就要翻天覆地,變化多端了。
  事實上,十六世紀的中葉(一五三五至一五五六),中國和日本,以及葡萄牙已經發生三邊的衝突,這個時候,日本正是豐臣秀吉操縱王政,意圖侵占朝鮮和中國,也就是明朝嘉靖時代的名將俞大猷、戚繼光抗倭戰爭的時期。葡萄牙入侵福建漳州,占領澳門。同時又出沒在日本海岸的種子島。日本在我們明末清初時期,公元一六三九年,由江戶幕府發佈了鎖國令,因此,清朝兩百年間,海疆幸少東來的邊患。後來日本受美國的壓力纔重新開放,那已是一八五三年的事。
  但很遺憾,大傢註意東西方的文明衝突,忘記了早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八十年前,正當中國明朝永樂到宣德初年,十五世紀前期(一四○五至一四三○年間),明朝的三保太監鄭和,已經奉命比使南洋,由江蘇、浙江、福建南歷南洋群島,乃至非洲東岸,及印
  度、波斯等東海岸,前後出使七次,歷經三十餘國。雖然他是奉有特別任務,衹做試探性的航行,但他志在宣揚國威,施加德化,既不想占有別人的土地,更沒有貪圖他國的財貨而做貿易,反而代表明朝,賞賜安撫那些弱小民族的國傢,所以直到如今,印尼邊境地區,還存有土人們為鄭和修造的神廟來紀念他。關於鄭和下南洋的事,還有人寫作小說,變成傢喻戶曉的故事。但冷靜沉思,和哥倫布等發現新大陸相比較,問題並不一樣,這就是代表了中華民族素來愛好和平,不貪圖不仁不義財富的習性。也可以說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上的深根固蒂,並不能認為是不懂商業利益,或是民族性的弱點。當鄭和第七次出使的時期,也正是法國的聖女貞德,為愛國戰爭而犧牲的時期。
  接着由明末天啓間到清初順治時期,德國的天主教徒湯若望來中國傳教,並教明朝製造大炮,傳西洋歷法。明亡入清,出任欽天監正之職,掌管天文。跟着,又有比利時耶酥會教士南懷仁來華,由順治到康熙時期,教習數理,任欽天監副職,後擢監正。康熙嚮他們學習天文及數學,並完成天文歷法上兩大巨著,即《新製靈臺儀象志》十六捲,及《康熙永年歷法》三十二捲。同時又有意大利神甫兼藝術傢郎世寧,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任職畫院,傳授西洋畫法,又學習中國畫法,使兩者融會一體,為中國的宮廷院畫,建立風規。這都是東西文化初期的交流,沒省挾帶火藥味的一點往事。
  在公元一六四五至一七一六年間,順治、康熙時代,德國的哲學家兼數學家萊布尼茲發明微積分數學,主張先天學說,以唯心論與英國唯物論、經驗論哲學相抗衡。甚至有人稱他為亞裏士多德以後的第一人。但他自稱發明微積分的學理,是受中國《易經圖說》的啓發。他遺憾自己沒有見到“易圖”全書。他最得力的名著,便是《人間悟性新論》、《神惡論》、《單子論》等書。他與湯若望、南懷仁是先後同時的人,他說的《易經圖說》,也許是由他們手裏流傳過去的。當時世界隔於重洋,東西文化的交流史跡,是很難考證清楚的。
  清初以來西方國傢的重大變革
  總之,當清初順治在位十八年的時期,公元一六四六至一六六一年,也就是世人慣稱的十七世紀的年代,南明四鎮還未平定,清朝的政權還未完全統一,但歐洲方面也差不多。如一六四六年,英國內亂終止,查理第一出奔蘇格蘭。一六四八年,威斯特法利亞條約成立(三十年戰爭結束)查理國王被處死。宣告共和製(清教徒革命)。承認荷蘭、瑞士獨立。一六五四年,荷蘭承認英航海條約,英國從此雄霸海上。俄國派使節來中國。一六六○年。英國王政復古,查理第二即位。一六六一年,法國路易十四親政。
  但正當歐洲英、法、德國際政局處在動亂之秋,而在人文與科學方面,都有別開生面的啓發,時在順治初期,公大一六四九年間,法國的哲學家兼數理學家笛卡兒,發明解析幾何,首創坐標公式,打開數學的新紀元。同時又著有重演繹法的《方法論》、《沉思錄》、《哲學原理》等書,主張心物二元論,但特別註重理性,影響此後西方思想至為深遠。但今天西方已有學者對此思潮提出反思與批判。在西方的哲學史上,還有一位比他早期的英國哲學家培根,是主張歸納法的鼻祖,這項方法成為日後科學方法的重要基石,也影響甚為深遠。因此,笛卡兒與培根都有近代哲學之父的尊稱。
  十七世紀——順治時期:順治二年(一六四六年),英國內亂終止,查理第一出奔蘇格蘭。朱舜水(之瑜)乞師日本,日人從學經術,禮而師之,但不出兵,以致終老日本。鄭成功嚮日本乞師援助,被日本幕府拒絶。五年(一六四八年),西發裏亞條約成立(三十年戰爭結束)查理第一國王被處死。宣告共和製(清教徒革命)。承認荷蘭、瑞土獨立。十一年(一六五四年),荷蘭承認英航海條約,英國從此雄霸海上。俄國派使節來中國。十七年(一六六○年),英國王政復古,查理第二即位。十八年(一六六一年),鄭成功據臺灣逐荷蘭人。法國路易十四親玫。
  十七世紀——康熙時期:康熙三年(—六六四年),英國占領荷蘭人的據地阿姆斯特丹,改稱紐約。七年(一六六八年),法國和英國、荷蘭、瑞典三國同盟,西班牙承認葡萄牙獨立。二一年(一六八二年),俄羅斯彼得大帝與其兄伊凡並立,其姊索非亞攝政。二三年(一六八四年),英國牛頓發明萬有引力說。二四年(一六八五年),清軍敗俄人於雅剋薩。英王詹姆士二世即位。二五年(一六八六年),英國建加爾各答府於印度。二六年(一六八七年),俄國侵占中國黑竜江地,旋即請和。二七年(一六八八年),英國光榮革命。法國路易十四第三次侵略戰爭。廿八年(一六八九年),中、俄國界劃定,尼布楚條約成立。英國權利宣言發佈。俄國彼得大帝親政。
  十八世紀——康熙時期:康熙四十年(一七○一年),普魯士改稱王國。英國國會通過王位繼承條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清朝宮廷亦起太子承繼問題)。四十三年(一七○四年),繼培根之後,英國經驗學派哲學家、民主學說的創始人洛剋約翰卒,著有《悟性論》、《政府論》、《教育雜感》等書。英國取直領羅陀。四十六年(一七○七年),英格蘭、蘇格蘭合一,稱大不列額。
  十八世紀——雍正時期: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年),准許英國等來中國互市。西班牙割宜布羅陀與英國。十一年(一七三三年),喬治亞殖民地設立,形成北美十三州。英國凱伊發明織布飛梭。
  十八世紀——乾隆時期: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年),查理七世當選為德帝。八年(一七四三年),英國奪取法國在美洲的殖民地。十年(一七四五年),英、法爭取殖民地權利,在印度交戰。十三年(一七四八年),法國思想傢孟德斯鳩所著《法意》出版。十六年(一七五一年),法國《百科全書》出版。十七年(一七五二年),富蘭剋林證明電光電氣是同一物體。二○年(一七五五年),法國和英國在美洲殖民地起戰爭。二四年(一七五九年),英軍占領魁北剋,英國統治加拿大。二七年(一七六二年),俄國彼得三世即帝位,其後葉卡特琳娜廢之而自立。法國人盧騷(梭)所著《民約論》出版。二八年(一七六三年),英、法殖民戰爭終止,巴黎和約成立。二九年(一七六四年),英國人瓦特發明蒸汽機。三○年(一七六五年),印度莫臥兒帝割孟加拉等地給英國東印度公司。英人公佈印花稅條例。美殖民地不服。三二年(一七六七年),英國人哈格裏甫發明紡紗機器,一輪十八綫,兒童亦能運用。三三年(一七六八年),俄國、土耳其開戰。三七年(一七七二年),科剋發現太平洋群島。波蘭第一次瓜分。三八年(一七七三年),法國路易十六即位。俄、土講和。
  乾隆四一年(一七七六年),北美十三州發表獨立宣言。英人亞當·斯密《原富》出版,開創重商政治經濟學的傑作。北美大陸議會通過並發佈《獨立宣言》,製訂邦聯條規。四三年(一七七八年),法國、西班牙承認美國獨立。科剋發見夏威夷群島。四四年(一七七九年),英國發生八萬人搗毀機器的運動,從此時起,應稱為工業革命之開端。四八年(一七八三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五二年(一七八七年),北美製定新憲法。俄、土宣戰。五三年(一七八八年),美國開第一屆國會。英國開始殖民澳洲。
  乾隆五四年(一七八九年),華盛頓被選為美國第一任大總統(第二年建都稱華盛頓)。法國資産階級大革命開始。製憲會議發表《人權宣言》。德國哲學家康德的《調和經驗論》與《理性論》等著作,以及詩人兼小說傢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憫》,人稱厭世主義或悲觀仁義的叔本華之《意志與表象之世界》等書,均在此時出版行世。五六年(一七九一年),法國立法議會開會。五七年(一七九二年),推翻君主制度,法國國民大會開會,第一次共和政治成立。第一次歐洲對法大同盟戰爭,五八年(一七九三年),法王路易十六被處死刑。波蘭第二次瓜分。六○年(一七九五年),英國取好型角。波蘭第三次瓜分,國亡。
  十八世紀——嘉慶時期: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年),法國拿破侖第一次徵意戰役(到一七九七年)。二年(一七九七年),法國滅威尼斯共和國。三年(一七九八年),拿破侖徵埃及。英將納爾遜破法海軍於尼羅河口。四年(一七九九年),乾隆崩。和珅死。英結第二次歐洲對法大同盟戰爭(到一八○二年)。拿破侖回法國,推翻督政政府,被舉為第一執政官。五年(一八○○年),法第二次徵意戰役。北意大利歸法。
  十九世紀——嘉慶時期:嘉慶六年(一八○一年),英與愛爾蘭合併。八年(一八○三年),拿破侖占領瑞士。美國由拿破侖手上購得路易斯安那。美國黑船航抵日本長崎要求通商。九年(一八○四年),法國拿破侖《法典》頒布,登皇帝位。莫臥兒帝國受英保護。十一年(一八○六年),第四次歐洲對法大同盟。神聖羅馬帝國亡。拿破侖公佈大陸封鎖令。
  嘉慶十二年(一八○七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輪船。德國哲學家費希特,因法軍下柏林,發表《告德意志國民書》,提倡國傢主義之教育。為後來啓發希待勒等國傢主義的有力之作。十五年(一八一○年),法吞併荷蘭。拿破侖極盛時代。十七年(一八一二年),英與美戰。拿破侖進攻莫斯科旋即撤退。十八年(一八一三年),英結合第五次歐洲大同盟攻法,大敗法軍。十九年(一八一四年),清廷限製英商船,並查禁鴉片。歐洲同盟軍攻陷巴黎,放逐拿破侖於厄爾匹島(拿破侖的戰伐功業,僅有十九年的歷程)。英人史蒂文森發山火車。二○年(一八一五年),拿破侖逃回法國,復戰同盟軍,大敗於滑鐵盧(拿破侖死於次年)。德國將軍剋勞塞維茨著《戰爭論》。二一年(一八一六年),英采用金本位製。二三年(一八一八年),德國絶對哲學的唯心論哲學家黑格爾所著《法理哲學》、《美學》、《宗教哲學》等書問世。
  十九世紀——道光時期: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美國發表《門羅主義宣言》。墨西哥共和國成立。英國詩人拜倫死。十年(一八三○年),法國七月革命。十一年(一八在一年),馬志尼領導建立“青年意大利黨”。法國裏昂工人起義。美國弗吉尼亞黑人起義。中國廣東黎人、瑤人起義。十三年(一八三三年),英國法拉第發明發電機。十五年(一八三五年),美國人摩爾斯發明電報。十七年(一八三七年),英女皇維多利亞即位(二十三年後,清廷慈禧垂簾聽政)。英國發生工業危機。因機械技術發明之變革,亦稱産業革命或實業革命。最初發生在英國,後漸及於世界各國。其特徵為:一、手工業多變為機械工業;二、家庭工業製變為工廠工業製;三、鄉村人門減少,城市人口增加。
  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年),清廷派林則徐駐廣東查辦海口禁煙事件。輪船始航渡大西洋。法人發明照相術。廿年庚子(一八四○年),中、英鴉片戰爭起。英國統一上下加拿大。二二年(一八四二年),鴉片戰爭終,中英訂立南京條約。二七年(一八四七年)。馬剋思、恩格斯合著《共産黨宣言》。因德國革命,馬剋思返故國。旋走巴黎,著《資本論》名著。二八年(一八四八年),法國二月革命,第二次共和政治成立。三○年(一八五○年),洪秀全太平天國起事。林則徐卒。
  十九世紀——鹹豐時期:鹹豐元年(一八五一年),英、法開始電信交通。三年(一八五三年),日本開放海禁,美艦到浦賀。俄國對土耳其宣戰,東方戰爭開始。德意志重建關稅同盟(太平天國定都南京。福建、上海小刀會起義。雲南彝族起義。捻軍起義)。四年(一八五四年),英、法對俄宣戰。美國堪薩斯州發生內戰。清廷始用外國人為稅務司。七年(一八五七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一八六○年),俘去兩廣總督葉名琛。歐洲和美國經濟危機。
  鹹豐八年(一八五八年),法國侵略越南。英國東印度公司取消,印度歸英國政府直轄。英國首倡“進化論”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發佈《人之世係》、《人與動物之情緒》等書。其學說“物竟天擇,適者生存”的主張,以及英國生物學家及哲學家赫胥黎著《科學與教育》、《進化與倫理》等書,更為進化論大張旗鼓,從此影響世界人文至深且巨。在此時期,尚有英國哲學家兼綜合科學家,開進化主義的先河者斯賓塞著《綜合哲學提要》、《社會靜學》、《教育論》等數十種書出版,自成一傢之言。在德國則有哲學家黑格爾、恩格斯、馬剋思等震世學說,都是改變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註重唯物哲學的思想傢與社會學家。但對今後演變的整體人類文化來說,其得失是非,尚在未可遽下定論的階段。九年(一八五九年),馬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出版。蘇伊士運河工程開始。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美國約翰·布朗反對奴隸制度的起義。十年(一八六○年),林肯當選美國總統。美國南部發生獨立運動。英、法聯軍侵略中國,再度攻陷天津,進攻北京,焚掠圓明園。中國開始洋務運動(一八九四年)。日本還在“尊王攘夷”的末期。十一年(一八六一年),美國南北戰爭開始。慈禧當政。
  十九世紀——同治時期: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法國控製越南南部,越、法簽訂條約。俾斯麥就任普魯士首相。二年(一八六三年),美國總統林肯頒布釋奴令。四年(一八六五年),美國政府軍勝利,南北戰爭結束,林肯被刺。日本開海禁。英人侵入不丹。五年(一八六六年),歐、美經濟危機(一八六七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黃色炸藥,使人類結束了黑色炸藥的時代。六年(一八六七年),馬剋思《資本論》第一捲出版。德國人奧托製造了世界第一臺內燃機(引擎)。美國嚮俄國購得阿拉斯加。清廷設立同文館。七年(一八六八年),中、美加簽天津條約。日本王政復古,明治維新開始。德國哲學家尼采,從叔本華生活意志的理論,達到解脫理想目的之轉變,而認為權力與意志為人間至高原理,也為一切價值之源,存於自我,努力與世奮鬥,滿足本能,為人生之目的。人為動物進化,更進便為超人。故超人之說,即由此起。後來墨索裏尼、希特勒的法西斯思想,受尼采哲學思想的影響很深。七年(一八六九年),蘇伊士運河開始通航。十年(一八七一年)巴黎無産階級革命,成立巴黎公社(三至五月)。
  十九世紀——光緒時期:光緒二年(一八七六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皇宣佈兼印度皇帝。清廷收回英商所築吳淞鐵路,毀之。英國人貝爾發明電話機。三年(一八七七年),美國愛迪生發明留聲機。五年(一八七九年),愛迪生改造電燈泡成功。六年(一八八○
  年),列強開始瓜分非洲。俄國出現“虛無黨”。俄國的思想傢大文豪托爾斯泰發表《安娜·卡列尼娜》及《懺悔錄》、《復活》、《主與僕》、《黑暗的權勢》等名著。十年(一八八四年),定格林威治子午綫為萬國基本子午綫。德始在歐洲及非洲殖民。日本派伊藤博文到中國,談判朝鮮問題。十一年(一八八五年),馬剋思《資本論》第二捲出版。十四年(一八八八年),德帝威廉二世即位。鐵血宰相俾斯麥在職。十六年(一八九○年),歐洲經濟危機(一八九三年)。十九年(一八九三年),夏威夷廢王政,建共和。德國議會通過擴張軍備。
  光緒二○年(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開始。孫中山先生創興中會於檀香山。馬剋思《資本論》第三捲出版。二一年(一八九五年),美國侵略夏威夷。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明X光綫。廿三年(一八九七年),日本實施金本位製。意大利馬可尼發明無綫電報。二四年(一八九八年),英、俄、法、日強製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清廷嚮英、德續藉款一千六百萬英鎊。清廷殺譚嗣同等六人,戊戌變法失敗,康有為、梁啓超逃亡國外。夏威夷與美合併。二五年(一八九九年),美國提出強迫中國門戶開放宣吉。第一次萬國和平會議開會於海牙。世界經濟危機。
  二十世紀——光緒時期:光緒二六年(一九○○年),義和團抵抗外國侵略聯軍。八國聯軍攻占天津、北京。慈禧太後和光緒逃到西安。美國采行金本位製。三○年(一九○四年),日、俄在中國領土上戰爭,清廷宣佈中立。法國人居裏夫婦發明鐳。三十三年(一九○七年),世界經濟危機。中國改良派在各省設立籌備立究機構。
  宣統二年(一九一○年),三八國際婦女節開始舉行。三年辛亥革命,清朝結束。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德國數學家兼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相對論》問世。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俄國社會主義十月革命成功。蘇维埃政府成立。
  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巴黎和會開幕。意大利法西斯蒂團成立。民國南北政府各派代表議和於上海。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兼教育傢杜威在五四運動前期,到中國任北京大學哲學教授,及北京高師教育研究科教育學教授。一九二一年返國。杜威倡導實用主義及
  工具主義。認為經驗即生活;生活即應付環境;於應付環境中思想最重要,故思想即為應付環境的工具。應放棄研究虛玄的哲學,而以解决人生實際問題為主旨。其重要著作有《學校與兒童》、《思維術》、《平民主義與教育》、《試驗倫理學》、《自由與文化》。他影響本世紀的美國及中國教育很大。美國人註重現實生活,就是杜威哲學教育的結果。從表面來講,重實踐與經驗,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有相同之處。但並不盡然。杜威主義衹是當時教育上一副治標不治本的藥劑,得失是非及其流弊,尚須另作研究,並非人道教育的大經大法。
  民國九年(一九二○年),英國哲學家及數學家羅素來中國講學,當時頗得好感。一九五○年獲諾貝爾奬。他在哲學上主張心實在論。在政治上極端重視個人。重要著作有《政治思想》、《心之分析》、《社會改革原理》、《哲學中之科學方法》。民國廿五年(一九三六年),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出版其名著《就業利息與貨幣之一般理論》,轟動一時,有二十世紀凱因斯經濟革命時代之稱。因他特別提出政府應衡量而對抗經濟的萎縮,一反歐洲古典學派認為政府不應干涉經濟事業的理論。其學說的主旨:一、以流動性的偏好,代替貨幣數量。二、以所得决定儲蓄投資,代替利率决定儲蓄與投資。三、貨幣與工資的伸縮,决不能保證充分就業。確認貨幣因素、價位,為經濟動態的决定者。重視貨幣政策,為其經濟政策的特徵。一般工商界所謂的消費刺激生産的口頭話,也就是從凱因斯經濟理論所産生的一般見解,流弊不淺,後患可慮,實須值得檢討。
  但正當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時期,在西方歐洲文化中,影響人群社會較大的兩種學說:
  一是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學說,亦有稱之謂“析心術”的。他認為夢境與精神病的起源,都由於平時受抑製的願望和情緒的反映。尤其以來自天然性愛的欲求更為普遍突出。因此而為現代心理學的主流學理之一。同時,有以弗洛伊德的理論與蘇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條件反射(替換反射)的理論混為一談,影響當代人文思想極為巨大。
  二是由丹麥思想傢剋爾凱戈爾在十九世紀開始的“存在主義”。到了二次世界大戰後,流行於法國、德國以及美國各地,由小說與戲劇的闡揚,就風行一時,成為時髦。這是對人生生命存在的懷疑與探討。認為人是生存在無目的之宇宙中的一個個體,應當掌握現有個體的真正自我,反對盲從,而註意內在的自由意志。但個人又須負自由行動所生後果的責任。我們親眼所見二次大戰以後美國、日本等地,受到存在主義所影響的“嬉皮”,酗酒、吸食麻醉藥品,浪漫而頽喪的青年,到處皆是。二十世紀後期,漸已改變,由於股票和金融市場等的刺激,轉入新興少年資本傢典型的“雅皮”了。
  公元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一九一五年,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出版《海陸起源》。一九二八年,英國弗來明發現青黴素、抗生素。一九三○年,英國恰剋威發現了中子。美國人米吉萊發表《有機氟化物汽媒》的論文,從此以後冰箱、空調進入家庭,纔逐漸成為事實。一九三二至一九三五年三大有機合成技術:塑膠、人工合成纖維、合成橡膠興起。一九三六年,美國卓利金發明全電子式的電視機。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開始,日本在盧溝橋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繼而占領上海、南京,國民政府退往重慶。一九四五年七月十六日,原子彈爆炸獲得成功。第二次大戰結束。一九四六年,第一臺電腦問世。一九五○年初,英國布倫建造世界上第一臺錄放影機。一九五七年,前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一九六○年初,像神經網絡式的集成電路問世。美國科學家梅曼製成世界第一臺鐳射光器,開創鐳射光技術的光河。一九六九年,美國發射宇宙飛船,首先試送人類登上月球!
  上面簡略而濃縮地列舉三百年來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大要,使同學們知道所謂西方文化以及科技文明獻發展。是包涵了什麽內容。同時也應反思中國在這三百年來是如何形成積弱的原因。
  美國文化與美式霸主
  但中華民族在十八世紀以後,遭遇人類歷史風暴的巨變,她憑什麽依然能夠在這種洪濤駭浪中幸存而屹立不倒?所謂中國的、或是東方的文化力量,究竟是一種什麽力量?而且更不要忘記我們仍然還正在艱危憂患之中,不要就自以為是,閉戶稱尊。我經常引用古代禪師們一首白話詞說:“昨夜雨滂澎,打倒葡萄棚。知事普請,行者出力(管事的請大傢出力)。拄的拄,撐的撐,撐撐拄拄到天明,依舊可憐生。”事實上,我們的國傢民族,需要切實明白,自己還處在這麽一種情況中,豈衹“居安思危”而已。
  至於一般人誤解了美國的文化就是代表了西方的全部文化,尤其是美國人經常把美式的民主自由,誇耀世界,及至要求國際各國,都要嚮她的美式民主方式改製。當我十多年前,旅居美國的時候,和他們的學人們閑談到這個問題,一說到民主共和,他們就眉飛色舞大談雅典和希臘的文化,認為那便是他們“祖述希臘”的光榮。我總是對他們說,你不如說十七世紀以來,法國的文明,盧梭時代的文化,以及法國人幫助你們打垮英國,纔得形成美利堅的光榮。你們的確是西方多國文化混合所生的驕子,但並不一定就可算已經建立了人類文化的坐標。至於美式民主的來源,那是因為最初到北美新大陸的移民,是形形色色,從歐洲各地陸續而來的墾荒者,都是唯先來的英國清教徒的馬首是瞻,所以纔形成了美式的民主。基本上,你最初的來源,並不是從一個固有統一的文化,和固有統一民族而來的,所以纔有現在的架構。直到如今,我看你們本身潛在的問題,還很多。我是外國人,也是外行人,不好多說什麽。
  現在我們衹需將北美開始移民的歷史資料,略作介紹,便可知道美國社會民主文化形成的基因了。一六一九年(七月三十日),也就是明朝神宗萬歷四十七年,北美弗吉尼亞每一移民區,選出兩名代表,同總督的參事會一起在詹姆土的教堂舉行會議。這是第一次弗吉尼亞議會,為北美洲第一個民主性代議製的機構。一六二○年,倫敦“五月花”號船到達美國東北部,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殖民者在船上討論,通過《“五月花”號公約》。公約中的民主思想與一八一九年弗吉尼亞議會方式,便是後來美國形成民主制度的兩塊基石。
  以下是一個已故老朋友給我的資料,說明美國初期的情形,緬懷故人,並此致敬致谢。
  十八世紀的一七七六年,北美洲的英國殖民地,展開獨立運動。經過七年的奮鬥,美洲合衆國出現於人類歷史的舞臺。這個新大陸的共和國,所有的領土,衹是密西西比河東岸的土地,人口也不過區區百萬人,內中以英人的血統占優勢。到了十九世紀起初,她開始改換自己的面目。首先是一八○三年,由拿破侖手上購買路易斯安那,擴地於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八一五年,她擁有人口九百萬,內雜有法蘭西人、德意志人和黑人。一八一九年,她嚮西班牙購買佛羅裏達,伸手於南方的墨西哥灣,一八二三年,她宣佈門羅主義。一八四六至一八四八年,為要完成西進,她與墨西哥戰爭,勝利後,取得得剋薩斯和加利福尼亞。這時候,她成為太平洋東岸的大國。
  為合西進的需求,一八六七年,她以一百四十五萬鎊,嚮沙俄購阿拉斯加。一八七五年,她並吞了夏威夷。一八七八年,她的人口增至五千萬人,歐洲諸國,除了沙俄,無一超過她。這個新生的大國,是古老歐洲文化的産兒,雖然在十九世紀間不能東顧,與英、法爭逐歐洲的霸權,卻有西進的機會。依記載,一七八四年,她的“皇后”號貿易艙已西航至中國,用海豹皮交換廣州的茶葉和別的物品。一七九一年,美國人在南美智利附近發現抹香鯨巢。這刺激捕魚業,她的捕鯨船因之不斷出沒於太平洋。一八二○至一八二一年間,美船可望見日本的,有三十艘之多,但還沒有對日貿易的企圖。
  一到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情況大大不同。一方面,大陸上有成群西進的幂車,另一方面在太平洋上有增多的捕鯨船與貿易船。依統計,一八四七年間,太平洋上各國九百艘捕鯨船中,美占八百艘。計投資二千萬美元。每年捕鯨價值一千三百萬美元。至於美國的貿易船,多受荷蘭人的雇用,航行長崎各地,在廣州的初有五艘,到一八三二至一八三三年間,增至六十艘。這麽多船衹,就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航海技術而言,長途的航行,需要停泊所和煤水的補給站。打開地圖一看,理想的停泊所和補給站,自然是琉球與日本。
  為着那一原因,美國希望日本開國。這一希望,又因對華貿易的激增,愈感迫切。我們要知道,在一八三四年(清道光十四年),美國對中國廣州一地的貿易額,已達一千七百萬美元。早在一八三二年,關心太平洋方面利益的美國總統傑剋遜,曾派羅勃調查印度洋的貿易,和日本對荷、華貿易的實況。同年,國務卿李文斯頓也綜合各方的報告,請總統代表團赴日,要求日本皇帝開放門戶。不久,中國發生鴉片戰爭。美人與清廷所訂的條約(鴉片戰爭的第一次不平等條約,訂於一八四二年),或為至一八六○年止,成為外國人與中國交涉的樣本。自然,美人希望將它應用於日本。一八四五年,國會議員蒲拉特要求政府采取確定的方針,與日本、朝鮮發生通商的關係。
  一八三二年,美與暹邏(泰國)訂約,派羅勃前往,帶有與日通商的訓令。羅勃以日本情況特殊,不能進行所負的使命。後兩年,為交換上述條約的批準書,重派羅勃前往,攜有總統緻將軍的漢文和拉丁文書簡,並訓令赴江戶(東京)談判。羅勃曾購一萬美金的贈品出發,一八三六年,因客死澳門,不剋傳達總統的訓令。
  一九○○年,美國在八國聯軍進攻天津、北京之中,順手牽羊占了便宜。開始實行金本位製。從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到一九四一年日本襲擊珍珠港的二十多年間。她除本身擴充海陸空三軍的裝備以外,又乘機擔當同際爭端的兵工廠。世界上最奢侈的浪費莫過於戰爭,但這個遠處在北美新大陸的龐大兵工廠,由於各個落後國傢內戰和抵抗侵略的需求,正好大發其橫財。並且因軍工的發達,碰上科技文明發展的迅速,她首光把原子彈製造成功。一九四五年,她嚮日本投下原子彈,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此使她睥睨國際,自行登上世界盟主的寶座,儼然以製約各國民主體製的霸主自居,號令天下而叱咤風雲了。其餘大傢可以讀《美國史》和《世界通史》一類的書,便可大概瞭解兩百多年來美式民主文明和文化發展的大要。
  六三、反思檢討三大問題
  我們在前面非常簡略地述說由十五世紀開始,所謂代表西方文化的英、法、德、意等文明大國,以及荷蘭、西班牙、美國等文明發展史的情況,雖然簡化再簡化,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僅對於其他相關的歐洲等國傢的史跡,以及最重要的軍事武器的發展方面,都還沒有談到。但也衹好略去不講了,個然,又不知要花多少時間了。
  我們現在衹需要瞭解這些歷史發展的大要,便可反思檢討幾個重點問題。
  一、有關國際形勢問題
  所謂西方各國,截斷世紀前三千多年遠古史而不談,衹從公元紀年前八百多年並始,就是我們有信史可徵的周朝〔西周〕實行共和政體時期,也正當希臘紀元的開始,第一屆奧林匹剋賽會的時期算起。再到公元二四九年,我們已由東周時期的春秋、戰國階段,也就是文化史上所謂的諸子百傢爭鳴的時代,轉進為秦始皇時代所創的“廢封建、改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的全國統—局面。雖然經過漢、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改換,但所謂中國文化,和江山一統的格局,經歷兩千多年,依然如故,並無過份重大的差異。但在西方的歐洲呢?就從十六世紀文藝復興運動以後,直到現在,仍然處在文字語言並非同文,各個國土地區,隨時隨地存在有種族問題、國界問題,乃至國際間的利害衝突等種種問題的矛盾。昨天是英、法百年戰爭,明天又是英、法聯盟。今天是德、意同盟,後天又是德、法和議。完全猶如我們兩千年前春秋戰國時代的縱橫捭闔,機變百出,爾詐我虞,誰也不服誰,誰也信不過誰。
  一到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之間,各國的強手,便轉嚮於東方的印度、日本和中國,乃至澳洲、新西蘭和東南亞各地,互爭雄長,猶如列子所說的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當衆伸手攫取市面上的金人,毫無顧忌。美國雖然是西方文化混血初生的嬌女,比較含蓄,但那種欲取還休的驕縱之氣,也正在成長,她也許正想試着學習十九世紀中的英國,要把美國的國旗,安插在整個地球上面,使它永遠沒有日落的時刻。這就是西方文化國際間的現勢。假如我們現在要想自強不息,號稱嚮西方先進文化去學習,不知道我們要學西方哪一個國傢,哪一種榜樣,纔算是真正做到先進的“野人”呢?(孔子說的,先進於禮樂,野人也。)這是值得深思反省的第一問題。
  二、西方的文化和文明
  講到西方的文化和文明,毫無疑問的,便是我們在十七世紀以來最欠缺的自然科學,和科學所發展的精密日用等科技。但那是包括所有歐洲各國,以及新興美國的科學文化和文明,並非是衹限於西方的某一國傢。但需要特別小心的,就是我們要迎頭趕上科學文明的發展,為自己、為人類帶來在生活上過去所沒有的便利,卻絶不一定會為自己、為人類帶來永遠長治久安的幸福。現在世界上的有識之士,早已知道科學的最後作用,必須要與哲學碰頭會面,重新為人類的人文和人生的真諦,做出定論和歸結纔行。
  科技發展的最高目的,不是專為經濟價值,或市場競爭做工具的。我們對這個課題,先要瞭然於胸,纔有資格可說“迎頭趕上”這四個寧。所謂迎頭,就是別人已經走過的道路,不必要再去花力氣,衹需要撿用他們已經走過的經驗,站在時代的前頭,先跑一步趕過去,這樣纔叫迎頭。
  不過,我默默地觀察了幾十年,我們的青年學子,的確已有這種能力。這倒要感謝上輩的人,把政治鬥爭搞得太過、太久了,這些青年學子們,畏懼而且厭煩,幹脆避開現實,决心在學習的本科上潛心研究,所以纔有這種默默無聞的成就。衹是可惜一般高唱科學論調的人,其實並不懂得科學的內涵精神,還沒有充分發揮和培植這一代青年科學工作者的才華。而且更沒有高贍遠見去設計,如何把科學與科技的教育,跟哲學與人文文化匯流,做出一番前無古人的大事業,為人類做一重大的貢獻。不然,科學發展如一頭無羈的野馬,它會給人類本身帶來毀滅性的禍害。
  三、有關人文文化與政治社會
  我們從鴉片戰爭以後,清廷纔開始警覺,註重洋務運動。到了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開設同文館,翻譯西書,同時也派遣少數滿、漢人員,到歐洲去考察和學習。
  先從日本說起:日本也在這個時期,派留學生到歐洲學習。這個區區東洋三島的國傢,在公元一八六七年,也就是清同治六年,就有王政復古,開始明治維新的變革,一躍而登為東方強國之先哪!在這以前,日本不是正在大聲疾呼,提倡“尊王攘夷”的高調,極力反對西方歐、美文化的東來嗎?他們怎麽這樣快速改變“尊王攘夷”,做到明治維新的局面呢?我們必須先要瞭解這個問題,纔有所藉鑒而反思其中的道理。而有關這個問題,最好大傢先要研究日本的歷史。我們現在衹取日本史簡單而直接的中心來講,大傢需要知道日本自古至今,他們真正的信仰,是他本土的“神道”,並非是把佛教做為國教。日本所謂萬世天皇一係的皇傢世係。本來就是神人不分,也可說是天人一體的天皇就是大神的象徵。這與中國上古文化有關,所謂皇帝就稱天子一樣。但在日本史上,約從我們的宋、元以後,天皇的政權旁落,在明治維新以前的五六百年,天皇衹是虛設的象徵,所有治國和軍政的大權,統統落在日本式的藩鎮,先後遞興的所謂“幕府”手裏。其至其中有幾代的天皇和宮廷,由“幕府”拔給他們的生活費都不夠用,也無着落。迫得那些徒有虛名、虛位的可憐的天皇靠賣字維生。自己寫些字,蓋上天皇的圖印,叫宮女們拿到外面去賣了以維持生活。曾經也有一代皇室被迫反抗而失敗,由皇后帶着年少的天皇和玉璽寶劍,跳海自殺了事。
  但在公元一六四四年前後,也就是順治初年時期,中國一位前朝的忠貞遺老朱舜水,為了反清復明而到日本乞師,兩次往返,達不到目的,便永遠留在日本,受日本朝野的尊敬,傳授儒傢學理。從此而使日本文化的中心,幾乎盡成儒傢學術的天下。後來他們又接受了明儒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學說,更加尊重儒學。所以遇到西方歐、美文明東來,要日本打破鎖國主義,敞開貿易的大門,他們就以“春秋”大義的精神,全國知識分子,憤怒而起,提倡“尊王攘夷”的主張,為抵抗西洋外夷的侵略而自強。
  但在這個時候,恰好碰到日本最後一個幕府權勢的沒落,也就是日本最有名的德川傢康所創。江戶幕府的主人德川慶喜,他被日本的一般救國志士所激發,便自己嚮天皇提出“奏請歸政”。這樣便促成明治維新,明治天皇真正成為日本的天皇。而且全國上下,也知道“攘夷”是不可能,幹脆一變而反之,就成為“尊王師夷”,派留學生到歐洲學習,如派伊藤博文等去研究憲政,回國以後,他們采用奧地利政製的模式,建立君主立憲的國體,改革內政而整軍強武。不久,到了公元一八九四年(光緒二十年甲午),因朝鮮的事故,與清廷一戰而勝。清廷的海陸軍皆敗,從此為之氣餒,而不敢輕攖其鋒。他們又於公元一八九七年(光緒二十三年),學步英、美,采用金本位幣製。再到公元一九○四年,日本和俄羅斯在中國東北的領土上戰爭獲勝,從此更不可一世,成為東亞強國,更加跋扈而驕橫了。
  民國初期階段:清廷最初所派到歐洲留學的人,主要目的,是學習海軍與陸軍的軍備,並不註意政治體製和司法行政方面的事。對於其他的科技,更少留意。因為清室朝廷,以慈禧太後為主,始終仍夜郎自大,認為皇基永固,絶對不會滅亡。後來因甲午之戰,屈辱於日本之後,到了光緒時期,纔再派留學生到德、日去學習憲政,以備變法維新。但主要的,是想學日本君主立憲的體製,以保有大清的皇位為目的。尤其由李鴻章時代開始,開建北洋海軍和武備學堂等,所謂整軍建武,以圖自強。同時清廷又派張佩綸在福建馬尾建立南洋的海軍,也是聘請外國教習,擔任師資。但是無論北洋和南洋的海軍,都在很短期間,因清廷的倒臺而解散。
  可是北洋海陸不的學生們,自然就自己團结成為一個體係,互相聯繫,影響推翻清朝以後的政局,有舉足輕重之勢。尤其是海軍所剩的幾艘兵艦,嚮南靠攏國民革命,或是擁護北洋,便使南北勝負之分,立見效果。而且陸軍方面,由北洋武備學堂以後,又繼辦有“保定軍官學校”,自行培養實力,準備逐鹿中原稱王稱帝。因此在民國初年到民國三十七年之間(一九一二至一九四八年),無論是北洋政府或國民政府,最高上層的舊軍閥、舊官僚,或新軍閥、新官僚,大體上,還都是保定軍官一係的天下。換言之,都是德、日派軍國主義的糟粕遺風。至於在清末以前,各省所辦的講武堂,或陸軍小學等,都成了保定軍官一係的附庸,並不能起重大團结力量的作用。
  至於人文方面,由光緒時期的戊戌政變失敗,乃至康有為、梁啓超的流亡國外,接上清末民初的階段,大傢想要建立新中國,首先最需要的,就是政治、司法和新教育的人才。因此,在民國初年,最為吃香的學校和學生,並不是留學西洋或東洋的留學生,更不是由北洋京師大學堂改製的北京大學的學生,最時髦的,便是法政學校和各地師範學校的學生。畢業了,或即任職政府,或擔任新辦學校的校長。至於清華、燕京、南開等大學,還是後來的事。但無論法政學校或師範學校,初期所接受的西方文化,以及自然科學方面,大多都是從日本留學回國的學生,加上前清遺老或遺少們來擔任師資。因此,所接受新式的西方文化,也都是先由日本轉譯過來的二手貨,並非是由英、德、法等原文直接而來。
  這個時候.新譯西書,最吃香的、最突出的名人,便是南洋海軍學校出身,後來留學英國的嚴復(字幾道),以及自費留學的辜鴻銘。至於請人口語翻譯、意會而譯成中文的,便是林琴南的譯本,例如《茶花女》等書,也算是風行一時的新學新知。至於嚴復所譯斯賓塞的《群學肄言》,更被大傢視為西學寶典。但很奇怪的一部書,早在民國初年,已經風行一時的,便是《福爾摩斯的偵探案》。這本書,幾乎是所有國共兩黨的革命先輩都曾經讀過的新知小說,它所影響的負面作用也很大,那就是在民初的革命和黨爭中,造成不擇手段暗殺的風氣,實在不足為法的敗筆。
  講到這裏,接着便要很客觀地討論中國八九十年來的現代史,和現代中西文化的演變史。但我忽然覺得心裏上報悲感,真有“毀桀譽堯終未是,有身贏得臥深雲”之慨。而且這個問題很大、也很復雜,牽涉到我所認識交往的許多老少前輩、同輩,以及後輩的功過是非,實在無法講下去。並且手邊現存的資料,足以供我所知、所見、所聞做參考查證的也不夠。我上面所講第三點一段,也衹是憑現場偶然的一點記憶來說,或者多有錯誤的地方,也希望你們給我指正。
  六四、結語:中國希望和平共存的世界
  我最後要講的,是在民國初年到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的時期,我們國傢民族自己本身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因為時代的撞激、社會的演變、教育政策的錯誤,幾乎已到了一息僅存,命如懸絲的情況。固有傳統文化打倒了、革命了,新興的文化,根本沒有建立起一個基礎,就碰到日本人的侵略,全民起來從事抗日戰爭。有關中華文化的重建,和中西文化交流融會的工作,就根本無法起步了。
  總之,由民國初年到一九三七年的階段,所謂西學東漸的主流,大概來說,還都在德、日派留學的學人,及德、日派的舊軍閥和新軍閥的主導階段。到了八年抗日戰爭將要結束的時期,纔轉嚮於英、美派留學的學人所輸入的西方文化的學術思想。尤其以哲學思想,影響政治思想方面的如:康德、黑格爾、叔本華、尼采、馬剋思、恩格斯等等學說,以及我們在前面,對照中西年代所列十六世紀以來的西方重點名著,乃至經濟、政治等書籍,纔比較流行。至於蘇聯學派輸入的文化思想和政治意識的大量學術,都是一九三七年以後的事。其他由法國留學派的影響,都是社會政治革命的實行者,不在本題討論的範圍。
  我現在對你們重新提出中國儒傢孔子一係的《大學》,對照歷代歷史的現實演變來講,是要大傢明白,我們的國傢幾千年來,是仁義博厚,恪守寬容忍讓,希望天下人類,真能達到和平共存的世界,既沒有侵占其他國傢的利益,更沒有壓迫其他民族的野心,同時也沒有自認為是天下第一的狂心。我們具有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忍辱負重的文化根基,也絶不甘願接受不合理的侵略和壓迫,雖然在極度的艱苦危難中,也必然自強奮發,終於做到以德化人,以禮讓相安為志。
  總之,這次講述《大學》一書,引論比較龐雜,其中的原因,主要的是以三千年的中國文化來印證中國歷史的發展,說明內聖(明)和外王(用)之道,也就是孟子所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之道。它是做人之學的重要綱領,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做好一個人之所以為人,以及如何齊傢之道;至於治國、平大下不過是聖人的餘事,內聖(明)的發揮而已。我希望通過這次原本《大學》的講述,還它本來的面目,也希望中國人瞭解本國的文化精神,開拓未來要走的道路,並正告一些存有成見、偏見,或居心叵測的外國人士,能夠知道中國文化的精神,以及我們的民族性。如果能夠有助於這個地球上各國傢、各民族的互相瞭解,減少誤解,而互相交流融會,促進人類的和平與進步繁榮,這正是這次講述原本《大學》,也是我數十年來所禱祝的心願。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導讀第一篇 開宗明義第二篇 七證的修養功夫第三篇 內明之學
第四篇 外用之學第五篇 內外兼修之道第六篇 齊傢治國第七篇 治國平天下
第八篇 儒學演化與國傢發展第九篇 西方文化與中國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