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青文革 》 折腾十年 》
第10节:不是闹着玩儿的
清秋子 Qing Qiuzi
但是老于头却默默地忍受了,在那个年代,他没有抗议的权利。第二天上午,他的儿子、回乡知青于胜军来给他送饭。猛地看见老父亲左眼上的淤青和伤痕,小于内心显然极度震惊。他悄悄扫了我和小迷糊一眼,跨上一步,想细看伤口。
老于头在儿子面前还是有威严的,只低低说了一句:"把饭撂那儿,回家去吧!"
于胜军完全明白了,喊了一声:"爹!"
老于头又喝道:"回去!"
于胜军眼睛里泪花直转,但又不敢让它流出来,怕我们说他为富农老爹叫屈,只得忍着,说了一句:"爹,你趁热吃啊。"说罢,一扭头跑了。
于胜军曾经是吉林市一中的学生,比我们大。1965年初,念到高二就辍学回家劳动了。在生产队里,算是一个比较有文化的人。他送饭走后,我把从他家抄来的书籍拿出来看。他家的书,都是些没什么价值的东西,高中课本、农业技术、历书,还有一本翻烂了的《新华字典》。我拿起一本过去的高中课本慢慢地翻着,忽然书里掉出来一张纸,落在了地上。
是变天账?
我赶忙捡起来看,原来是用钢笔写的一首新诗。我随意看了一眼。不料,却一下子进入了那诗的境界。30多年过去了,我还依稀记得那首诗的内容--
美丽的松花江啊,你静静地流,
浓浓的晨雾为江城披上了锦绣,
我在你身边徘徊,不愿意离去,
明天,我就要告别你,何时回首?
松花江啊,你静静地流吧,
你把我最美的青春岁月带走,
琅琅的书声,灿烂的笑容,
在你身边我度过了学校的春秋。
再见了,美丽的松花江,
山里的儿子走了,谁也没法挽留,
我会永远记住你夏天的早晨,
记住你给予我的无限温柔……
诗倒不是什么绝唱,还欠斟酌,但充满了少年人的真挚。我内心一根最柔软的弦,忽然就被触动了。我知道,像于胜军这样家庭出身的学生,就是念完了高三也没什么用,大学的门不会为他敞开,他终究是要回到这山沟里来,当一辈子老农民的。我当年已经是个初级的文学爱好者,把从学校图书馆窃来的书读了个七七八八。这首诗说的是什么我完全明白。一个少年,要永远地告别城市和校园了,那种绝望感,"轰"的一声,就引起了我的内心共鸣。
我忽然想到了这样一个逻辑,能写出这样纯洁的诗的人,不可能是个恶人;能培养出这样的儿子的老爹,同样也不可能是恶人。
我看看木然地蹲在墙角反省的老于头,忽然起了怜悯心,觉得自己昨晚打的这一皮带,实在没有必要。想到这儿,就对他说:"你起来,坐在炕上吧。"
老于头抬头望望我,不相信地迟疑着。
我又说了一遍,他才颤巍巍地爬上了炕,继而又把头深深低下。
我抡了老于头一皮带的事,很快在屯子里传开。后来我知道,这件事实际是有违乡俗的。乡亲之间,如果不是搞破鞋、当王八的问题,一般不会下这样的毒手。骂,可以;鄙视,可以;但打不可以。打人,这是我们知青来了以后才有的荒谬事情。农民们心里感到震恐,知道刘队长这少壮派可不是个猪头,这回动用了小盖世太保,用铜头皮带说话,那就不是闹着玩儿的。
刘队长知道了我打人的事情,也没说什么。他知道,震慑作用已经起到了。于是把老于头又关了两天,他发了话,就放了。
这个风波就这么过去了,像水洒进了旱地里,无影无踪了。后来老于头在队里负责看仓库,干活的时候经常能遇到他。每次见到我,他都是很客气地打个招呼,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这多少减少了我一些负疚感。只是,我从来不敢去看他眉毛上那个很深的疤痕。
我们给阎王当了一回小鬼,按现在的利益交换规律,自然会得到回报。那个时候其实也一样。刘队长早年当过兵,见过一点儿世面,不蠢。他明白,知青是个有来头的新事物,一登场,就将我们收为了御林军,逼退了王队长势力的反扑。刘队长和我们,从此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蜜月期,说实在话,他也确实给过我们不少照顾。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序幕 | 第2节:那场大折腾 | 第3节:恋爱意识在萌动 | 第4节:被上帝选中了 | 第5节:水灵灵的小丫头 | 第6节:高举伟大旗帜 | 第7节:农村第一夜 | 第8节:生活其乐无穷 | 第9节:清理阶级队伍 | 第10节:不是闹着玩儿的 | 第11节:天上掉馅儿饼 | 第12节:为生活所迫 | 第13节:连火都不敢生 | 第14节:给自己壮胆儿 | 第15节:山神爷保佑 | 第16节:文明的冲突 | 第17节:全场笑倒一片 | 第18节:与时俱进派 | 第19节:不要太肮脏 | 第20节:革命化的春节 | 第21节:英雄救美 | 第22节:祸从口出 | 第23节:早晚恶有恶报 | 第24节:好男不和女斗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