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盐与文明   》 2.穿井取卤(2)      王仁湘 Wang Renxiang

  关于盐井的选址,自贡有一个这样的传说。说有一口井已经开凿了多年,虽然已经打到很深了,可一直不见期望中汩汩冒出的卤水。盐主眼见已经血本无归,绝望中卖掉井场的一盘大石磨,准备请工人吃一顿“散伙饭”。工人们被感动了,决定饭后再干一阵子,结果恰恰是这最后一下,竟然奇迹般的钻出了卤水和天然气,成为“古今第一大火井”。
  因为这眼井的开凿成功与那盘石磨有关,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好记的名字,叫“磨子井”。
  自贡过去的盐井,现在还能看到保存较好的有三口井。
  它们是海井、达德井和东源井,这三口井是自贡的骄傲。
  海井坐落在阮家坝山下长堰塘一侧,这是一眼同时拥有黄卤、黑卤、岩盐和天然气的井,开采数百年不衰,在自贡井盐开采史上创下了纪录。
  海井开钻于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历时3年。看上去整套钻井设备好像比较简单,由碓架子、踩板、吊环、鞭棒和扶手构成。运用杠杆原理,由数人站在碓架上,他们是固定的碓工,一脚一脚蹬踩冲击打井的木碓架,钻具依靠重力冲击井底岩石,一直钻到卤水或天然气为止。
  在钻凿海井过程中,自贡盐场逐步制作出完整的顿钻工具群。当时凿井工序分为确定井位、开井口、下石圈、凿大口、下木柱、凿小眼六个流程,为适应穿凿不同岩层的钻头达20余种,加上修井设备,数量达数百种之多。这些形式、规格、功能各不相同的器具,在自贡盐工的口语中叫“锉子”、“掏耳”“偏肩”等等。
  海井采用了石圈和木柱固井,木柱下伸深度为64米,井径在距离井口125米以上段为114毫米,以下至井底均为106.7毫米。井深1001.42米。这口井既产卤水,又产天然气,同时解决了煮盐燃料的问题。
  海井竣工之日,曾出现了令人激动的井喷现象,场面十分壮观。当时卤水自喷量每日约14立方米,日产4800~8000立方米天然气,可煎盐14吨。海井灶曾经几度更名,先为元昌灶、荣华灶、干元灶、四义灶,后改名过益记德新灶、新记同森灶、君记同森灶、益记同森灶、金和德星灶、福记同益灶、建记同森灶7个灶名。最后定名为海井,是因为井中天然气产量突出,取之不尽。
  海井的成功开凿,开启了深井钻凿的历史,自此以后,超千米的深井陆续出现。由此自贡盐市大兴,海井周围盐井蜂拥而起。在周围1平方多公里的地方,先后钻井198口,呈现出一派天车林立、锅灶密布、枧管纵横的兴盛景象。
  在海井井口的右面建有一座有16架大车的车房,圆柱形的大车用硬木绑制,直径达4.5米,高2.5米,用于提捞卤水。用牛推卤是盐场的一大传统特色,赶牛的人叫“打牛脚杆的”。在牛的牵引下,大车百年旋转不止。
  距今已170多年的海井,到后来卤水量逐渐减少,可天然气却源源不断,现在仍然日产8500立方米。现在每班有几位盐工操作,一个班出产原盐2吨左右。
  在不久前的一个浓雾笼罩的秋日,我特意去参观了海井。这海井现在已是身处自贡城中,高高的井架依然耸立在那里,一看就让人觉得有一种沧桑感。虽然只有我一个旅客,现场的工作人员还特地为我进行了提卤表演。所有的提卤工具都是古风的再现,唯有动力改作电机牵引,所以我没能看到水牛们用力推车的身影。看到从深井提出的卤水,我感到非常惊讶,眼前的这座古迹,居然还焕发着它顽强的生命力。进到了产盐的灶房,我看到了冒着蒸汽的大烧锅,看到了产出的白花花的盐粒。
  川人爱泡菜,一般泡菜用盐,均要选用深井卤水按传统生产工艺制作生产的盐。这种盐有粒度大、色度好等特点。按照当地民间的说法,只有海井的盐才是泡菜的最理想品种,用它泡菜不臭,不生花。
  我不是川人,但也爱泡菜酸酸的滋味。那一次没有吃到海井盐做的泡菜,也不知道是否曾经在某个餐馆吃到过这样的泡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1.玄滋素液(1)1.玄滋素液(2)1.玄滋素液(3)1.玄滋素液(4)
1.玄滋素液(5)1.玄滋素液(6)1.玄滋素液(7)1.玄滋素液(8)
2.穿井取卤(1)2.穿井取卤(2)2.穿井取卤(3)2.穿井取卤(4)
2.穿井取卤(5)2.穿井取卤(6)2.穿井取卤(7)2.穿井取卤(8)
2.穿井取卤(9)3.煮海熬波(1)3.煮海熬波(2)3.煮海熬波(3)
4.阳光产品(1)4.阳光产品(2)4.阳光产品(3)5.造盐者:盐丁(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