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傳記女作傢張雅文傳奇人生:生命的吶喊   》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4)      張雅文 Zhang Yawen

  我的到來使錢氏傢族大為震驚和感動。錢秀玲老人的大兒子米加醫生,侄子錢憲人先生、錢為強先生,都跑來看望我。錢憲人先生還在陸嘉興先生的餐館裏,為我舉行了小型宴會。
  餐桌上,大傢興致勃勃地談論起《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這部作品的名字,錢媽媽還說了一句笑話:“蓋世太保並沒有拿槍逼着我,我不認識他們。”
  米加醫生問我:“我不明白,你為什麽見到我母親那麽激動?可我並不覺得有什麽可激動的。母親衹是做了她應該做的事,沒什麽可值得寫的。我不理解,你為什麽花很多錢專程跑來采訪她?”米加是典型的歐洲人,不會講一句中國話。我們的交談由錢憲人先生當翻譯。
  我說:“錢媽媽是中國人,歐洲的戰爭跟她本人、跟中華民族都沒有關係。但她卻冒着生命危險拯救了許多比利時人的生命。她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及國際主義精神,非常令人敬佩。”
  米加先生卻說:“二戰期間,許多人都是這麽做的。我母親跟他們沒什麽區別。你為什麽偏偏要寫她,就因為她是你們中國人嗎?”
  “是的,她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比利時人的驕傲!”
  叼着煙斗的米加先生,搖搖頭,聳聳肩,還是不理解。
  當然,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絶非幾句話所能闡釋清楚的。在中國,有人大老遠地跑來采訪,子孫三代都會覺得臉上有光。在這裏卻恰恰相反,兒子不理解,孫女說祖母的榮譽是祖母的,跟其他人沒有關係。不過,米加先生對我的來訪卻很支持,他從他傢裏拿出比利時政府授予錢秀玲老人的英雄勳章,以及法根豪森將軍1966年去世時將軍妻子寫給錢秀玲老人的信給我看……
  當然,對我支持最大的是錢憲人夫婦。錢先生看我住的地方實在可憐,就讓我搬到他傢裏去住,這給我的采訪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錢先生夫人杜大姐負責照顧錢秀玲老人。早晨,我跟着杜大姐來到錢秀玲老人傢裏,跟老人聊天,陪老人散步,中午在她傢共進午餐。老人像西方人一樣,每天要化妝,戴胸罩,穿裙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幫她畫眉毛,她嫌我畫得不理想,自己擦去重畫。畫完,我倆衝着鏡子哈哈大笑……
  老人年事已高,患有健忘癥,好多事情都忘了,靠我一點點啓發,多方引導,她那沉睡半個多世紀的記憶纔慢慢地蘇醒過來,有的卻永遠也醒不過來了。
  隨着老人時斷時續、時而清晰時而模糊的記憶,我跟隨她走回遙遠的過去,走進她鮮為人知的家庭及人生……
  六
  錢秀玲出生在江蘇宜興王婆橋錢居村——一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文化底藴豐厚的名門望族家庭,父親是恩澤四方的鄉長。錢傢出過錢卓倫、錢憲章兩位國民黨將軍,出過錢秀玲、錢卓儒、錢憲人等八位博士。
  1934年,蔣介石從德國請來一名高級軍事顧問亞歷山大·馮·法根豪森將軍,錢秀玲堂兄錢卓倫將軍負責顧問的聯絡工作。正因為有這段淵源所以纔引出後來的故事。
  在宜興電視臺徐風臺長的陪同下,我曾去尋覓過錢傢的舊居,但因時間久遠,錢傢衹留下一處老屋的殘破臺階,一塊林木蔥鬱的老宅地,一張1988年錢秀玲最後一次回國時給村裏姐妹們拍的照片……
  徐臺長告訴我,宜興是紫砂之都。這裏山清水秀,地傑人靈,自古就崇尚文化,盛行讀書之風。宜興曾出過十名狀元,十名宰相,二十名院士,七千多名教授,兩位清華、北大校長,兩位大陸、臺灣的教育部長。蔣南翔、周培源、徐悲鴻、吳冠中、潘漢年等許多名人都出自宜興。
  這個文化底藴豐厚的環境對錢秀玲一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錢傢為人善良,自辦學堂,全村幾十個孩子都分文不取到錢傢來讀書。錢秀玲在六個子女中排行老四,從小聰慧過人,三歲會背誦《百傢姓》、《木蘭詩》,十一歲考入蘇州女子師範學校附中,沒等念完又跳到上海大同大學讀預科,專攻化學,一心想當中國的“居裏夫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書評目錄
第一章 “絶筆”作品  (1)第一章 “絶筆”作品  (2)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2)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3)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4)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5)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6)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7)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8)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9)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0)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1)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2)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3)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4)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5)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1)
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2)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3)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