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趙林談文明衝突與文化演進   》 英雄時代的文明格局(2)      趙林 Zhao Lin

  如果說特洛伊戰爭是東方人與西方人之間的第一次衝突的話,那麽幾百年以後的希波戰爭就是東方人與西方人之間的第二次衝突,不過這一次卻是由東方人主動發起的。在希波戰爭之前,希臘城邦中的人們是愛好自由的,他們奉行分離主義原則,所謂分離主義,就是說每個城邦都恪守小國寡民的政治原則,把鄰邦的自由和獨立看作是自己城邦自由和獨立的保證,即使彼此之間發生了武力衝突,也絶不以剝奪對方的獨立存在作為自己的目標。那種建立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帝國的政治重要性,對於城邦時代的希臘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他們並不覺得建立一個大帝國有什麽必要性。但是經過希波戰爭之後,希臘人的觀念發生了改變,他們從波斯人那裏學會了“帝國主義”。隨着馬其頓王國的建立和希臘的統一,亞歷山大時代的希臘人就開始把“帝國主義”反過來加到東方人頭上。這樣就導致東方人與西方人之間的第三次衝突,即亞歷山大的東徵。如果說特洛伊戰爭是西方人第一次打東方人,希波戰爭是東方人第一次報復西方人的話,那麽亞歷山大的東徵就是西方人再一次入侵東方。後來羅馬帝國崛起之後,東西方之間的關係一直處於一種緊張的氛圍之中,雙方在美索不達米亞至亞美尼亞一綫陷入了長期的拉鋸戰。大傢都知道,羅馬帝國是富於侵略性的,它的鋒芒不斷地指嚮東方。但是在西亞,在已經滅亡的第一波斯帝國、即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國的基礎上,又出現了另一個王朝,這就是帕提亞王朝,這是一個比較野蠻的一個帝國,在我們中國的史書裏把它叫做安息帝國。這個帕提亞帝國也是非常強大的,所以當羅馬人嚮東擴張的時候,帕提亞帝國就構成了羅馬人東侵的一個有力障礙,因此雙方就在西亞展開了拉鋸戰。
  當時羅馬帝國所建立的版圖,確實令許多後世的政治野心傢魂牽夢縈,他們都想重現第一羅馬帝國的雄風,實現建立第二羅馬帝國或者第三羅馬帝國的夢想。當時羅馬帝國的版圖,嚮西已經打到了大西洋,把西班牙、高盧和不列顛都納於到羅馬帝國的版圖之中;嚮北打到了萊茵河、多瑙河一綫,萊茵河以北、多瑙河以東的廣大區域是日耳曼人生活的蠻荒草原,對於羅馬人來說缺乏吸引力;那麽嚮南呢,羅馬人已經把埃及和北非都占領了,再往南就是撒哈拉大沙漠了,也無利可圖了。所以羅馬人衹能嚮東方來謀求進一步的發展了。但是在東方卻碰上了一個剽悍野蠻的帕提亞帝國,羅馬人曾經兩次與帕提亞帝國交戰,一次是羅馬“前三頭同盟”之一的剋拉蘇帶兵侵入帕提亞,就是那個剿滅了斯巴達剋起義的剋拉蘇,結果卻是剋拉蘇戰敗被俘,帕提亞人知道剋拉蘇貪婪無比,就把黃金燒化了灌到剋蘇嘴裏,把他活活地燙死。第二次則是“後三頭同盟”的安東尼,就是大傢熟悉的那位迷戀埃及豔後剋麗奧佩特拉的安東尼,他曾經是愷撒的愛將,愷撒被刺以後他與渥大維、雷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被授予了西亞的統治權。這位能徵善戰的安東尼也與帕提亞人打了一仗,結果也是以失敗而告終。因此羅馬帝國在嚮東擴張的過程中,始終是不太順利的,先是與帕提亞帝國對峙,後來帕提亞帝國滅亡之後,又出現了一個第二波斯帝國,即薩珊王朝,它又接替了帕提亞帝國,再次構成了羅馬帝國嚮東入侵的有力障礙。後來羅馬帝國本身也日益衰弱了,分裂為東西兩個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蠻族的入侵浪潮中崩潰了,東羅馬帝國繼續與薩珊王朝的波斯帝國在小亞細亞和西亞一帶展開拉鋸戰。一直到公元7世紀,隨着伊斯蘭教的産生和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雙方兩敗俱傷,薩珊帝國滅亡了,東羅馬帝國也受到重創,可以說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漁翁”就是阿拉伯帝國。而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自從崛起之日起,就與西方的基督教文明處於激烈的衝突狀態之中,拉開了東方人與西方人之間第四次衝突的序幕。這是後話,暫時不談。由此可見,在英雄時代,在亞歐大陸的西部,兩大文明之間始終處於一種緊張的對抗關係中,雙方打得一塌糊塗,不可開交。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問題的由來人類最初的親代文明(1)
人類最初的親代文明(2)人類最初的親代文明(3)
遊牧世界與農耕世界衝突(1)遊牧世界與農耕世界衝突(2)
遊牧世界與農耕世界衝突(3)遊牧世界與農耕世界衝突(4)
英雄時代的文明格局(1)英雄時代的文明格局(2)
英雄時代的文明格局(3)遊牧民族對農耕世界的第二次大入侵
宗教時代的四大文明體係(1)宗教時代的四大文明體係(2)
遊牧民族對農耕世界的第三次大入侵殖民化浪潮的消退與文明分野的前景(1)
殖民化浪潮的消退與文明分野的前景(2)殖民化浪潮的消退與文明分野的前景(3)
希臘神話:神人同形同性(1)希臘神話:神人同形同性(2)
希臘神譜的啓示(1)希臘神譜的啓示(2)
希臘悲劇與命運主題(1)希臘悲劇與命運主題(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