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文集 一个人的KTV A person's KTV   》 国片不景气      刘若英 Liu Reying

  “国片不景气”这个名词,好像也可以算是台湾九○年代的一个文化产物。但是身为演员的我对这个说法,可以说是痛恨到了极点。我们一点一滴的揣摩与创造,如果没有一定的观众与知音,那我们的工作有什么终极的价值呢?
  99年十月底,“征婚启事”在香港上片。我应当地发行片商的邀请,去参加首映及座谈。当戏院灯光暗下,我正准备逃离现场时,观众突然笑了起来,我一看荧幕,是的,那正是我认为这部电影的第一个笑点。我半信半疑地坐了回去,与戏院里的每一个人分享着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段心情。甚至有时候,当初我自己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观众也给予热烈的回应。电影结束时,观众不吝啬地鼓着掌。你一定不相信,我多幺希望拿着摄影机把这个场面拍下,给所有参与的工作人员分享。因为我知道,这样的回应不是因为这是场首映,更不是因为他们的礼貌,而是因为他们懂得!我们努力铺造出来的一条特别信道跟观众连接上了。我带着满满信心回到台湾,跟大家分享当时的情景,而我得到的,还是那一句话:”那可能是香港观众特别捧场,但是在台湾,国片已经死了!”
  终于有一天,接到一通电影公司的电话,问我接下来行程的状况。说是“征婚启事”准备要上映了。我心里对上片虽然期待已久,但是第一个感觉却是害怕,因为“国片到谷底”了啊!如果还没上片,起码不用面对事实,一上片,结果可能就是无法抹灭的伤痕了。
  在我还没把担忧表明之前,公司对我说明了一下这次宣传及售票的方法。我听完,真想起立鼓掌。因为我突然感觉到一股力量,一股不服输、不再只是任“国片不景气”几个字眼摆布而善罢干休的力量。接下来的一两个月,我看到工作小组运用着微薄的宣传资源,从什么都没有到海报的完成(海报上你看到所有的男人,都是人情请来的),售票通路的建立(工作人员自己亲自发送预售票到每一家金石堂),寄发广告传单(要寄给哪一种族群?他们在哪里?地址呢?)
  三月一日,台湾电影首次采用预售票的方式正式开始。我心里忐忑了一天,还逼了几个朋友一定得去买票捧场。当天晚上传来消息说,第一天卖了一千多张票,我虽然高兴,但又怕这只是前期的虚张声势。然后接着第二天、第三天……销售稳定地成长。那种感觉,只怕不是现在的文字所能形容。
  上片第一天,早场八成满,接下来是场场爆满,还有人因为划不到位置而抗议不走。接下来每一天七点场放映后,导演和演员在观众掌声中进场,我看到一张张或者满足、或者微笑或者坚定不悔的脸时,我想,我终于也享受到做一个电影演员的满足感了。
  当然,我知道,“征婚启事”能得到观众的支持,绝对不是一、两件事形成的。我也更清楚,一部片子的卖座对于“国片不景气”这个已经陷入恶性循环的生态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我很感谢那些懂得的朋友,因为你们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去证明,我们对高标准的坚持是对的。
  最后,想给那些老给我做“心理建设”的朋友一句话:“嘿!‘国片不景气’这句话已经落伍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作家出版社
一个人的KTV三十元的秘密今年桂花不飘香Magic hour in Canada
回忆傍晚她三岁,她的骨头是软的候机室
坎城1997国片不景气落叶
鲑鱼头信一封妈妈的旧照片那些片段
忘了?!玫瑰天空多余
说话墨镜蒲公英刘若英PROFIL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