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考古 》 跨世紀的問號:圖說秦始皇陵 》
第10節:地宮的結構及其秘藏
朱岩 Zhu Yan
其實,自1962年以來,對秦始皇陵的考古勘察工作就一直在進行,由於主要采用從地下取土樣來進行分析,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因此要進一步查明封土之下的情況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地宮的結構及其秘藏,是始皇陵最大的一個謎團。司馬遷在《史記》裏,已經對始皇陵作了簡略而籠統的記載,因為這段記載是我們解開秦始皇陵地宮之謎的鑰匙,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把它原文抄錄於下:
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衆。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重即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
雖然學術界對這條文獻的具體內容還存在不同的理解和爭議,但對其大意還是有共識的。那就是說:秦始皇即位後就開始興建驪山陵,兼併天下後,徵發70餘萬人來修築陵園。地宮挖得很深,穿透了多層(有人說就是三層)地下水,並灌註銅水來填堵棺槨的縫隙,地宮內隨葬有各類珍奇和罕見的寶物。內部還設置了能工巧匠製作的能自動發射的機弩,以防外人擅自闖入。墓室頂部描繪着天文圖像,地面模擬山川河流九州的地貌,以水銀澆灌成江河大海,用人魚膏作長明燈,照亮了整個地宮,經久不熄。始皇入葬後,殘忍的秦二世鬍亥將後宮無子女的妃嬪盡數從葬,為防止地宮內珍藏情況外泄,又下令關閉墓中神道之門,將瞭解地宮結構的工匠全部活埋。
那麽地宮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在始皇陵發掘以前,我們衹能通過科學來推斷。
袁仲一先生認為,地宮的結構,不能脫離當時的時代特徵,它應該同春秋戰國及秦漢時期的大型墓室結構相似,即應為多層臺階或近似方形的土壙墓形;而秦漢考古專傢王學理先生得出了更具體的數據,認為墓室由巨型竪井式壙穴構成,猶如一個倒置的"四棱臺體"。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則推測:地宮形狀為拱形,直徑約50米,地宮中有四條直徑為25米的青銅環狀物,總重量超過萬噸。這些大膽的歐洲人還提出了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數字,他們推斷地宮的深度在500米到1500米之間。對這個數據,大多數中國學者都很難接受。孫嘉春先生是陝西區域地質礦産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他發現,秦代墓壙中墓道的坡度約為10度左右,經計算,得出秦陵墓道長度約為200米,這樣地宮的深度就應是43.73米。最近,秦陵考古隊又有了新發現,他們找到了地宮防水大壩,並由此推斷出,地宮深度將低於30米,否則地下水將從高處滲入地宮。
對於司馬遷的描述,唯一可以驗證的,就是關於水銀的記載。研究人員對始皇陵園進行了汞含量測試,結果發現,在封土中心1.2萬平方米的範圍內,有一個強汞異常區。我們知道,封土中的汞異常,是由於地宮大量存在的水銀揮發造成的,其分佈呈有規律的幾何形。王學理先生甚至推斷出,如果秦始皇陵地宮中以水銀為百川、大海,估計至少要使用100噸以上的水銀。在我國古代,煉丹傢早已掌握了將硫化汞分解而得到水銀的方法。
秦始皇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單是為了營造恢宏的自然景觀,在地宮中彌漫的汞氣體還可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鮮不腐。汞是劇毒物質,大量吸入可以導致生命死亡,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毒殺盜墓者。
可是,這些數量巨大的汞礦是從哪裏來的呢?據考證,四川東南一帶是春秋戰國時期汞礦的主要産地。當時川東南一帶的汞礦,跨長江,溯嘉陵江而上,走巴山,過漢水,經過千裏棧道運到關中,其艱辛可想而知。
2002年3月19日上午10時30分,中煤航測遙感局在中飛通用航空公司租用了一架運-12飛機,從西安閻良機場起飛,20公裏外的秦始皇陵區上空飛去。在機身下,安裝了一臺相當於"相機鏡頭"的成像光譜儀,這個"鏡頭"在空中對陵區地面散發的光譜逐行掃描,這些數據最終將構成合成圖像。這次國內首次高光譜遙感探測,取得了異常豐碩的成果:在高光譜合成圖像上,可以看出封土堆下西墓道的存在;可以確認阻排水渠在封土堆東側和南側的控製範圍,以及它的阻水作用依然存在;通過對比,封土堆上出現的高熱異常分佈區與物探所得高磁異常矩形分佈區一致,說明了地宮的存在和範圍。
劉士毅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的物探專傢,此時承擔着國傢863計劃地球物理綜合探測考古秦始皇陵的課題項目。在"秦始皇陵考古遙感探測技術"863計劃立項論證會上,劉士毅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遙感衹能探測表面,達不到揭示秦陵地宮內部秘密的最終目的;而物理探測卻能深入地下幾百米。這個建議被科技部采納。2002年11月13日,補充增加的《考古遙感和地球物理綜合探測技術》子課題正式啓動。專傢們使用的具體方法有:地面彈性波法、磁法、地質雷達法、高密度電法、重力法和測汞法等。對於充滿神秘色彩的秦陵地宮,專傢們將利用三維推斷技術判定其存在依據(即參數依據),確定地宮的邊界、形狀、結構、埋藏深度、是否坍塌等信息,並將證實《史記》中記載的"穿三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等說法。這次勘測,是秦始皇陵考古探測中資金投入最多、技術水平最高的項目。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東方定律 | 第2節:強國夢 | 第3節: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圖) | 第4節:千古一帝 | 第5節:匈奴對秦的威脅 | 第6節:嬴政巡遊 | 第7節:《阿房宮賦》 | 第8節:驪山兀兮雲飛揚(圖) | 第9節:始皇陵上的修造 | 第10節:地宮的結構及其秘藏 | 第11節:佈局之謎已經解開(圖) | 第12節:群星璀燦捧北辰 | 第13節:再現帝都輝煌 | 第14節:寢建築的恢宏氣度 | 第15節:兵馬俑坑和馬廄坑(圖) | 第16節:最漫長的埋伏(圖) | 第17節:陰謀在韓國悄悄上演(圖) | 第18節:秦俑一號坑(圖) | 第19節:強弓勁弩的重要地位 | 第20節:他們是一支戰車部隊 | 第21節:陪葬坑中的宮廷生活 | 第22節:京師廄苑馬廄坑 | 第23節:皇傢園囿珍禽異獸坑 | 第24節:豐富多彩的宮廷娛樂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