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 刹那樱花:1个中国白领的日本印象   》 第10节:岛国文明与大陆文明(2)      林桦 Lin Hua

  本案的深刻启示就在于,日本虽然实行西方民主政治体制多年,而且日本也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日本社会并没有真正吸收西方民主社会的精华和实质。
  从表面上看,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有背井离乡到海外谋生的习惯和传统。但两国人到了国外却在行为和生活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人到了南洋之后,很快就进入当地社会,同当地人做生意、结婚生子,甚至为了彻底融入当地社会,干脆连名字也改成当地名字,如南亚某国总统的祖先就是福建人,某国总理的先辈是潮州人,活跃在东南亚商界和政界的华裔就更是数不胜数了。由于华人华裔聪明能干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他们在当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些成功人士在当地很少以华人或华裔自居,他们都在公开场合说自己是当地人。某华裔富商在法国经营食品超市成功后,在被问及其国籍时意味深长地说:"我是100%的中国人,也是100%的法国人。"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和生活习性差别很大,人们习惯以出身和居住的地区和城市作为其文化归属,互相之间如果不讲普通话的话,交流都很困难。在海外的中国人经常是以同乡会的形式组织活动,如温州同乡会、潮州同乡会等。
  日本人则不同,日本国土狭小,民族单一。虽然在日本本土上也有关东人和关西人互相瞧不起或互相取笑的现象,但一旦到了国外或面对外国人时,日本人则会表现出强烈的一致性。在国外,他们到了哪儿都喜欢群居,尽量不与当地人往来。在中国的日本公司大多数喜欢在一起办公,公司职员也喜欢住在一起。在中、南美洲地区的日本移民大都集中在日本人建的庄园内,讲日语、上日本学校、吃日餐,更别说融入当地社会了。以前,日本人要是一个星期喝不到"味噌汁"(酱油汤)就会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在欧洲和美洲的日本人,买日常用品都要到日本人开的商场去。而中国人只是偶尔才到唐人街去玩玩,国外的唐人街大多数是为当地人开的,其中的中餐也大多为了适应当地人的口味而早已"偏离"了正宗的中餐口味。而在国外的日本商店和餐厅大部分是为日本人开的,而且由于日本货的价格原因,外国人也很难经常光顾。
  日本人的认真与中国人的"将就"
  中国人和日本人相比,自古以来总是不甘于寂寞、不顺从,总是想有机会自己也要做一次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历代中国的朝代更换都是农民被逼急了起义造反,"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而日本人则是"万世一系",从来没有人对皇帝的宝座异想天开,就连四处征战的军阀也没有这种幻想。这种忠君和正统的思想体现在其他地方就变成了对上司和兄长的崇拜和绝对服从。在目前,日本企业中也常常是以"位居第二"、"甘居中游"的思想为导向,这是一种"回避风险、以稳求实"文化模式的具体体现。
  日本人与中国人相比也有许多长处:追求完美无缺、崇尚极致,从生活、工作到享受,最后到死亡无不如此。比如,日本将许多源于中国并在中国早已失传的文化和习俗都保留起来,加以完善和发展。他们把喝茶上升为茶道、将插花提炼成为花道、把摔跤进化成为柔道,另外还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武士道,等等。他们认为"道"不同于"术",不是简单的工艺和技术的重复,而是一种完美和崇高的境界以及毕生的追求,是心灵的艺术和自我提高与进步的途径。因此,日本人将中国人所叫的"书法"称为"书道",把舞剑发展成为了剑道 。
  与此相反,中国人几千年来习惯于"顺其自然"、"逆来顺受",凡事只要"差不多"就行了,不追求认真和完美。如中国人的"好死不如歹活着"与日本人动不动就自杀的习性就形成鲜明的对比。日本许多人都梦想"自杀",并靠"自杀"成名,其中不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等著名作家。中国人对自杀的人总是抱着批评的态度,将其归于"自绝于人民"的不光彩行列,而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和动机。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著名小说《失乐园》中的男女主人公,在深受爱与现实的痛苦折磨之后,最后也是选择了自杀,并引来许多人模仿。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信出版社
第1节:自 序第2节:两个差别最大的邻居(1)第3节:两个差别最大的邻居(2)
第4节:两个差别最大的邻居(3)第5节:两个差别最大的邻居(4)第6节:两个差别最大的邻居(5)
第7节:两个差别最大的邻居(6)第8节:两个差别最大的邻居(7)第9节:岛国文明与大陆文明(1)
第10节:岛国文明与大陆文明(2)第11节:岛国文明与大陆文明(3)第12节:日本男人的悲哀(1)
第13节:日本男人的悲哀(2)第14节:日本男人的悲哀(3)第15节:日本男人的悲哀(4)
第16节:日本人的群体性(1)第17节:日本人的群体性(2)第18节:日本人的群体性(3)
第19节:日本人的群体性(4)第20节:日本人的群体性(5)第21节:日本人的群体性(6)
第22节:巴黎综合征(1)第23节:巴黎综合征(2)第24节:巴黎综合征(3)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