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王直方詩話   》 捲一      王直方 Wang Zhifang

王直方诗话 卷一
《王直方詩話》,原書久佚。曾慥《百傢類說》有節編本,錄存五十二條。《詩話總龜》前後集共稱引二百零三條,《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稱引一百零九條,《詩人玉屑》稱引四十六條,他如《竹莊詩話》、《詩林廣記》及《能改齋漫錄》等亦有稱引。郭紹虞、羅根澤均曾據以上各書輯其佚文,郭得三百零六條,羅得二百八十二條,略有出入。是書諸傢稱引用名頗不一致,有《歸叟詩話》、《蘭臺詩話》、《歸叟詩文發源》、《詩文發源》等異名;《郡齋讀書志》著錄於子部小說傢類,作《歸叟詩話》;《遂初堂書目》著錄於文史類,亦作《歸叟詩話》。《王直方詩話》,約成書於直方晚年退居城南之時。 《郡齋讀書志》稱:“元祐中,蘇子瞻及其門下士,以盛名居北門東觀。直方世居瀎儀,有別墅在城南,殊好事,以故諸公亟會其傢,由是得聞緒言餘論,因輯成此書。然其間多以己意有所抑揚,頗失是非之實。” 王直方曾為呂本中列入《江西詩社宗派圖》中,其評詩亦本諸江西詩派之尊杜,謂杜甫“才力富奬,“不行一萬裏,不讀萬卷書,不可看老杜詩”,作詩亦應如杜之“開廣”,“著意深遠”。論詩重在詩興,所謂“興來筆力千鈞重”(歐陽修語),“筆頭輓得數萬江起”(蘇軾語)。以好詩多得之自然,如詩人與可之詩,“非與可詩,世間原有此句,與可拾得耳”(歐陽修語),故可秀出衆人。反之,“但知有韻底是詩”,“以聲律作詩”,則必為詩之“末流”;“言工”而無“高緻”,或“至寶丹”之堆砌,亦非好詩。如賀鑄《望夫石》詩,“所得者漸磨之工,所失者太粘着皮骨”,楊蟠《蒓菜詩》,“可以言詠物,未可以語詩”,均屬著意不深,匱無詩興之作。 王直方論詩藝稱:“詩文必自成一傢”,“圓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於幹枯,不失於二者之間,可與古之作者並驅矣。”推許王安石用賈誼事之精,言其“可為詩法”。稱“作詩者容易有意思相犯,亦不必為病,但不可太甚”,而“遞相踵襲”,則為“詩之大患”。又言“詩不厭多改”,以王安石改劉攽句,蘇軾改己作《蝸牛》詩為範例。書中拈出衆多佳句,供讀者考較。是書援引歐陽修、蘇軾、黃庭堅、張耒諸傢集外論詩語,尤為珍貴。 王直方以詩為抒寫個人“胸次”之具,識見狹窄,所論多為前人所道;記事、考據且多失實,所錄他人語,亦間有訛誤。《苕溪漁隱叢話》、《石林詩話》、《能改齋漫錄》等書,均曾評其失。 哈哈兒據中華書局1980年9月版《宋詩話輯佚》錄校製作。
捲一 一、西池唱和 元祐中,秘閣①上巳日會西池,王仲至有②詩,文潛和之最工。雲:“翠③浪有聲黃傘④動,春風無力彩旌⑤垂。”〔至秦少遊即雲“簾幕千傢錦綉垂”。仲至讀之笑曰:“此語又待入小石調也。”然〕⑥少遊有“已煩逸少書陳跡,更屬相如賦上林”之句。⑦諸人亦以為難及。(《類說》本、《叢話》前五十一、《玉屑》十八) 案:此事亦見《孔氏談苑》捲四。 ---------------- ①《漁隱叢話》“秘閣”二字作“諸公以”三字。 ②《漁隱叢話》“有”下有“二”字,疑誤衍,說詳下。 ③《張右史集》二十六“翠”作“沸”。 ④《類說》“殺誤作“撒”,據《孔氏談苑》改。《右史集》及《叢話》、《玉屑》均作“帽”。 ⑤“旌”,《右史偤》作“旗”,《孔氏談苑》作“衫”。 ⑥《詩人玉屑》所引無“至秦少遊”雲雲數語,及此句“然”字。 ⑦案《淮海集》九《西城宴集詩》凡二首。據其自註,垂字韻者次王敏中少監韻,林字韻者次王仲至侍郎韻。《張右史集·次韻王敏仲至西池會飲詩》用垂字韻,《次韻王敏仲池上詩》用林字韻,又不言為王仲至作。 二、詩備四景 “手把寒梅撼雪英,婆娑暫見緑陰成。隔窗昨夜蕭蕭雨,已有秋風一葉聲”。歐公雲:“此詩備四時景。”(《類說》本) 三、顧屠 〔元祐中〕①顧子敦有顧屠之號,以其肥偉也。故東坡《送子敦奉使河朔詩》雲:“我友顧子敦,軀膽多雄②偉,〔便便十圍腹,不但貯書史。〕”③又云:“磨刀嚮豬羊,〔釃酒會鄰里。〕”④至于云“平生批敕手”,亦皆用屠傢語也。子敦讀之頗不樂。東坡遂和前篇末句云:“善保千金軀,前言戲之耳。”錢穆父眉宇秀整。東坡雲:“穆四莫亂呼它名字。”是時穆父已有九子,東坡遂以九子母丈夫呼之。有詩云:“九子羨君門戶壯,〔八州憐我往來頻。〕”⑤(《叢話》前三十九、《類說》本) 案:錢勰事亦見陸遊《老學庵筆記》。 ---------------- ①《類說》有此三字。 ②《類說》“多”作“兩”,《東坡集》同。又《東坡集》“雄”作“勘。 ③《類說》無“便便”二語。 ④《類說》無“釃酒”句。 ⑤《類說》無八州句。又《類說》先引《贈錢詩》,次引《送顧詩》。 四、長白山主 歐陽仲純夢道士持告身雲:“上帝命汝為長白山主。”既沒,東坡哭之雲:“死為長白主,名字書絳闕。”(《類說》本) 五、掃愁帚醒酒冰 〔東坡與孫巨源同會於王晉卿花園中。晉卿言都教喂飼了官員輩馬着。巨源雲:“‘都尉指揮都喂馬’,好一對。”適長主送茶來,東坡即雲:“大傢齊吃大傢茶。”蓋長公主呼大傢也。山𠔌嘗以“賣菜賣生菜”,對“磨刀磨剪刀”。〕①東坡以洞庭春色為掃愁帚,山𠔌以水晶膾為醒酒冰。〔餘為正好作一對。〕②(《類說》本、《叢話》前四十一) ---------------- ①《類說》無以上諸語,據《叢話》增。 ②《類說》無此句,據《叢話》增。 六、動人春色不須多 荊公作內相〔時〕,①翰苑中有石榴一叢,枝葉茂盛惟發一花。公詩云:“穠葉②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類說》本、《叢話》前三十四) ---------------- ①《叢話》“相”下有“時”字。 ②《叢話》“穠葉”作“濃緑”。案《遯齋閑覽》謂此荊公書唐人詩。 七、晁無咎時文 元豐中,晁無咎時文①有聲,無己以詩戲之曰“聞道新文能入樣,相州紅纈鄂州花”。〔蓋是時方尚相州纈、鄂州花也。晁堯民子損之雲。〕②(《類說》本、《總龜》前三十九) ---------------- ①《總龜》“時文”作“詩極”。 ②《總龜》有此數語。 八、陳無己詩啓 陳無已有《除官》一篇雲:“扶老①趨嚴詔,徐行及聖時。端能幾字正,②敢恨③十年遲。④肯着⑤金根謬,寧辭乳媼譏。嚮來憂畏斷,不盡鹿門期。”〔臨川饒推守雲:“此詩不作可也。〕⑥纔得一正字,亦未須雲趨嚴詔。”無己後作謝啓,復曰:“名雖文字⑦之選,實為將相之儲。”又云:“頭童齒豁,敢辭乳媼之譏;聞淺見輕,益⑧畏金根之謬。”(《類說》本、《總龜》前七、《叢話》前五十一、《詩林》四) ---------------- ①《為說》“老”誤作“者”,據《後山集》及《總龜》改。 ②《詩林廣記》作“正集字”。 ③《類說》“恨”作“限”,據《集》改。 ④《總龜》“遲”作“違”。 ⑤《叢話》“着”作“復”。 ⑥《類說》及《詩林》無“臨川饒推守雲,此詩不作可也”二語,作“或云”。 ⑦《後山集》十五“字”作“學”。 ⑧《後山集》十五“益”作“但”。 九、山𠔌論詩 山𠔌論詩文不可鑿空強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①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長篇須麯折三致意②乃③成章耳。(《類說》本、《修辭鑒衡》一引作《詩文發源》) 案:此則亦見《童蒙詩訓》35條。 ---------------- ①《修辭鑒衡》引至此。又《鑒衡》以下文為別一條。 ②《鑒衡》“意”下有“焉”字。 ③《鑒衡》“乃”下有“為”字。 一○、軟紅香塵 前輩①有西湖風月不如東華②軟紅香塵之語。故東坡〔和錢穆父、蔣穎叔《從駕景靈宮》〕③詩云:“半白不羞④垂頷⑤發,軟紅猶戀屬車塵。”(《類說》本、《總龜》前二十七、《叢話》前三十九、《說詩樂趣》十二) ---------------- ①《總龜》、《叢話》“前輩”下均有“戲語”二字。 ②《總龜》“華”作“洛”。 ③《總龜》及《叢話》均有此數字。《總龜》“穆父”作“穆公”、“宮”作“官”,均誤。 ④《總龜》及《叢話》“羞”作“嗟”。 ⑤《總龜》“頷”作“項”。 一一、書法詩格 東坡雲:“書之美者莫如顔魯公,然書法之壞自魯公始;詩之美者莫如韓退之,然詩格之變自退之始。”(《類說》本) 案:此即東坡《書黃子思詩集後》一文中意,惟詞句不同。《詩人玉屑》十五所引東坡語即此文。 一二、反舌有聲 山𠔌雲:“餘讀《周書·月令》雲:‘反舌有①聲,佞人在側’,乃解老杜《百舌》②‘過時如發口,君側有讒人’之句。”(《類說》本、《總龜》二、《樂趣》六) 案:此條出《山𠔌題跋》七,亦見陳師道《後山詩話》。《漁隱叢話》引此則亦衹言山𠔌雲,不言出《王直方詩話》。意山𠔌此語,《直方詩話》與《後山詩話》均引之。 ---------------- ①《總龜》及《樂趣》“有”作“無”。 ②《總龜》“舌”下有“詩”字。 一三、陶淵明詩 山𠔌雲,“寧律不諧,不可①使句弱,寧用字不工,不可使語澀,②此庾開府所長也。然有意於為詩也。至於淵明則所謂不煩繩削而自合者。〔雖然,巧於斧斤者多疑其拙,窘於檢括者輒病其放。孔子曰:‘寧武子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淵明之拙與放,豈可與不知者道哉?道人曰:‘如我按指,誨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說者曰:‘若以法眼觀,無俗不真;若以世眼觀,無真不俗。’淵明之詩,要當一邱一壑者共之耳。〕”③(《類說》本、《鑒衡》一引《詩文發源》) 案:此則出《山𠔌題跋》二《題意可詩後》。 ---------------- ①《鑒衡》“不可”作“而不”,下句同。 ②《鑒衡》及《山𠔌題跋》“澀”作“俗”。 ③《鑒衡》有此數語。 一四、鬼作人語人作鬼語 〔劉諷參軍宿山驛,月明,有數女子自屋後來,命酌庭中,歌曰:〕①“明月清風,良宵會同。星河易翻,歡娛不終。〔緑樽翠杓,為君斟酌。今夕不飲,何時歡樂。”〕②此《廣記》所載鬼詩也。山𠔌曰:“當是鬼中曹子建所作。”〔東坡亦以為然。〕③又有一篇雲:“〔玉戶金缸,願悟君王。〕④邯鄲宮中,金石絲簧。〔鄭女衛姬,左右成行。紈綺繽紛,翠眉紅妝。王歡轉眄,為王歌舞。願得君歡,長無災苦。”蘇公以為“邯鄲宮中,金石絲簧,”〕⑤此兩句不唯人少能⑥作,而知之者亦極難得耳。⑦張文潛〔見坡𠔌論說鬼神,忽〕⑧曰:“舊時鬼作人語,如今人作鬼語。”〔二公大笑。〕⑨(《類說》本、《總龜》前三十九、《叢話》前五十八) 案:此則亦見《總龜》後集四十二,文與《漁隱叢話》所引同。 ---------------- ①《類說》、《叢話》無以上數語,據《總龜》增。 ②《類說》無此四句,據《總龜》、《叢話》增。 ③《總龜》、《叢話》有此語。 ④《類說》無“玉戶金缸”二句,據《總龜》增。《叢話》“悟”作“陪”。 ⑤《類說》無此數語,據《總龜》、《叢話》增。 ⑥《叢話》無“能”字。 ⑦《總龜》、《叢話》此句後有“皆醉中為餘書此”七字。 ⑧《總龜》、《叢話》有此數字。《叢話》“神”作“詩”。 ⑨《總龜》、《叢話》有此四字。 一五、尋常百姓 丹陽陳輔每歲清明過金陵上塚,事畢,則過蔣山,謁湖陰先生,〔歲率為常。元豐辛酉、癸亥兩歲,訪之不遇,因題一絶於門,雲:〕①“北山鬆粉未飄花,白下風輕②麥腳斜。身似③舊時王謝燕,一年一度到君傢。”〔湖陰歸見其詩,吟賞久之,稱於荊公。〕④荊公笑曰:“此正戲君為尋常百姓耳。”〔湖陰亦大笑。蓋〕⑤古詩云“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類說》本、《叢話》前五十四) 案:湖陰先生為楊驥,字德逢,張邦基《墨莊漫錄》亦記此事。又案:吳坰《五總志》謂此為輔之謁荊公於定林,不值,留詩壁間,介甫見之,笑謂龔深之曰:“此郎復以我為尋常百姓矣。”與此所載不同。 ---------------- ①《類說》無此數語,作“嘗作詩云”,據《叢話》增改。 ②《五總志》“輕”作“高”。 ③《五總志》“身似”作“正是”。 ④《叢話》有此數語。 ⑤《叢話》有此六字。 一六、王逢原詩 王令逢原,〔廣陵人,既〕①見知於王荊公,②〔聲譽赫然,〕③一④時附麗之徒,〔望風伺侯,守牧冠蓋,〕⑤日滿其門,⑥〔進譽獻諂,初不及文字間也。〕⑦逢原厭之,大署其門雲:“紛紛閭巷士,看我復何為?來則⑧令我煩,去則我不思。”〔意有知恥者,而幹謁不衰。〕⑨(《類說》本、《四庫本》《類說》無此條、《總龜》前三十七、《叢話》前三十七) ---------------- ①《類說》、《叢話》無此四字,據《總龜》增。 ②《總龜》“王荊公”作“舒王”。 ③《類說》、《叢話》無此四字,據《總龜》增。 ④《總龜》無一字。 ⑤《類說》,《叢話》無此八字,據《總龜》增。 ⑥《類說》作“冠蓋滿門”。 ⑦《總龜》、《叢話》均有此二句。 ⑧《總龜》、《從話》“則”作“即”,下同。 ⑨《總龜》、《叢話》有此二句,《叢話》“意”下有“當”字。 一七、上王正仲詩 有以長韻詩上王正仲,①其一聯雲,“狗監傳新賦,難林購近詩”。〔屬對頗工,②而終篇無若此者。言辭鄙陋,幾可絶倒。豈所謂寸有所長耶。〕③(《類說》本、《總龜》前十四、《叢話》前五十二) ---------------- ①《總龜》、《叢話》“正仲”均作“仲至”。 ②《叢話》引至此。 ③《總龜》有此數語。 一八、秦少遊詩讖 秦少遊,①以校勘出②為杭倅,方至楚泗間,有詩云:“平生逋欠僧房睡,準擬如今處處還。”詩成之明日,報責③監處州酒,好事者④以為詩讖。(《類說》本、《總龜》前三十二、《叢話》前四十) ---------------- ①《總龜》、《叢話》“少遊”下有“紹聖初請外”五字。 ②《總龜》、《叢話》均無“出”字。 ③《總龜》及《叢話》“報責”作“以言者落職”。 ④《總龜》“好事者”作“人”。 一九、至寶丹 王禹玉詩,〔世〕①號至寶丹,以〔其〕②多使珍寶,如黃金必以白玉為對。〔有人云:“詩能窮人,且試強作富貴語看如何?”其人數日搜索,方止得一聯〕:③“脛挺化為紅玳瑁,眼睛變作碧琉璃,”為之絶倒。④晏叔原小詞雲:“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晁無咎雲:“能作此語,定知不住三傢村也。”⑤(《類說》本、《叢話》前二十六、《詩林》四) 案:《詩話總龜》前集七引作《古今詩話》。前有“晁以道雲”四字。《說詩樂趣》十四引此則,又誤作《歐公詩話》。 ---------------- ①“世”字據《叢話》及《詩林》補。 ②“其”字據《叢話》及《詩林》補。 ③《類說》無以上諸語,作“有人強作富貴語”語。 ④《叢話》、《廣記》均引至此。 ⑤《類說》所舉“晏叔原小詞”雲雲,《總龜》及《玉屑》引作山𠔌語,今兩存之。 二○、酴醿詩 〔酴醿,本酒名也,世以其開花顔色似之,故以取名。①山𠔌所以有“名字因壺酒,風流付枕幃”之句。又云:“風流徹骨成春酒,夢寐宜人入枕囊。”〕②韓持國《絶句》雲:“平生為愛此香濃,仰面常③迎落絮④風。每⑤恐春歸有遺恨,典型元⑥在酒杯中。”(《類說本》、《總龜》前二十七、前十一,《叢話》前四十七) 案:此則《詩話總龜》析為二條。自“酴醿”至“夢寐宜人入枕囊”,見前集捲二十七;韓持國《絶句》雲雲,見前集捲十一。今從《漁隱叢話》並合之。又《類說》本於“典型元在酒杯中”句下有〔山𠔌最愛荊公“扶與度陽焰,窈窕一川花”,謂包含數意〕諸語。案:此為荊公《法雲詩》,與論酴醿不合,今亦刪去。 ---------------- ①《山𠔌詩註》於“世以其”二句,作世所開花本以其顔色似之,“故取其名”。 ②《類說》無以上諸語,據《叢話》增。 ③《總龜》、《叢話》“常”作“嘗”。 ④《南陽集》及《墨莊漫錄》九“絮”作“架”。 ⑤《總龜》、《叢話》及《集》“每”作“長”。 ⑥《總龜》、《叢話》及《集》“元”作“猶”。 二一、周文翰詩 東坡見周文翰①詩,雲:“不易吟得到個田地,此詩可作兩用。”(《類說》本) ---------------- ①葉德輝藏雲樓舊抄本作周文翰,《四庫本》作文周翰,案《張右史集》二十四有《文周翰惠酒以詩謝之》,而同書三十一又有《題周文翰郭熙山水》二首,不知究以何者為是。 二二、竹詩 〔(高愈主簿雲,)①東坡雲:“世間事勿②笑為易,惟讀王祈大夫詩,不笑為難。”祈嘗謂東坡雲:“有《竹詩》兩句,最為得意。”(因誦)③曰:〕④“葉垂千口劍,幹聳萬條槍。”坡雲:“〔好則極好,則是〕⑤十條竹竿,⑥一個葉兒也。”(《叢說》本、《總龜》前三十九、《叢話》前五十五) 案:《說詩樂趣》十四引此作《譚史》。 ---------------- ①《叢話》無此五字。 ②《叢話》“勿”作“忍”。 ③《叢話》有“因誦”二字。 ④《類說》無以上諸語,作“王郊竹詩云”,今據《總龜》、《叢話》增改。 ⑤《類說》無此六字,據《總龜》、《叢話》補。 ⑥《類說》“竿”下有“衹”字。 二三、兩拳風口 王禹錫〔行第十六〕,①與東坡有姻連,嘗作《賀〔知縣喜〕②雨詩》雲:“打葉雨拳隨手去,③吹涼風口逐人來”,〔自以為得意。〕④東坡見之曰:“十六郎作詩怎得如此不入規矩。”禹錫雲:“蓋是醉中所作。”異日又持一大軸呈坡。坡讀之雲:“爾復醉邪?”(《類說》本、《叢話》前五十五、《宋紀》三十) 案:此事亦見《永樂大典》八百二十一引《古今事通》。 ---------------- ①《叢話》有此四字。 ②《叢話》有此三字。 ③《叢話》、《宋紀》“去”作“重”。 ④《叢話》有此五字。 二四、老杜傢諱 老杜傢諱“閑”,而詩中有雲:“翩翩①戲蝶過閑②幔。”〔或云恐傳者謬。〕③又有《宴王使君宅詩》雲:“泛愛憐霜鬢,留歡卜④夜閑。”〔一作闌〕⑤餘以為當以閑為正,臨文恐自不以為避也。(《類說》本、《總龜》前二十九) 案:《侯鯖錄》雲:“王立方雲,老杜傢諱‘閑’而詩中有‘翩翩戲蝶過閑幔’,或云恐傳者謬。又有‘泛愛憐霜鬢,留歡卜夜閑,’餘以為皆當以‘閑’為正,臨文恐不自諱也。”迂叟李國老雲:“餘讀《新唐書》方知杜甫父名閑,檢杜詩果無‘閑’字。唯蜀本舊《杜詩》二十捲內《寒食詩》雲‘鄰傢閑不違’,後見王琪本作‘問不違’。”又云:“‘曾閃朱旗北斗閑’,後見趙仁鈞說薛嚮傢本作‘北斗殷’。由是言之,甫不用‘閑’字明矣。”考《蔡寬夫詩話》亦言唐人避傢諱之嚴,直方所云恐未必然。 ---------------- ①案此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翩翩”《集》作“娟娟”。 ②《總龜》“過閑”作“閑過”誤。 ③《類說》無此語,據《總龜》補。 ④《類說》“歡卜”作“顧一”,據《集》及《總龜》改。 ⑤《類說》有此三字。 二五、郭功父詩 〔郭祥正(字功父)①自梅聖俞贈詩有“采石月下聞②謫仙”,以為李白後身,緣此有名。又③有《金山行》雲:“鳥飛不盡暮天碧,漁歌忽斷蘆花風”,大為王荊公所賞。④秦少章嘗雲:〕⑤郭功父過杭州,出詩一軸示東坡,先自吟誦,聲振左右;既罷,謂坡曰:“祥正此詩幾分?”⑥坡曰:“十分詩⑦也。”祥正〔驚喜〕⑧問之。坡曰:“七分來是讀,三分來是詩,〔豈不是十分也。〕”⑨〔東坡又云:“郭祥正之徒但知有韻底是詩〕。”⑩(《類說》本,《總龜》前四,《叢話》前三十七,《玉屑》十八,《詩林》四,《樂趣》七、十五) ---------------- ①《叢話》有此三字。 ②《宛陵集》及《詩林廣記》“聞”作“訪”。 ③《叢話》“又”作“功父”。 ④《詩林》及《樂趣》七引至此。 ⑤《叢話》無“秦少章嘗雲”五字,又《類說》無以上諸語,據《總龜》增。 ⑥《叢話》“分”下有“來”字。 ⑦《叢話》“詩”作“來”。 ⑧《總龜》、《叢話》無此二字。 ⑨《類說》無此語,據《總龜》、《叢話》補。 ⑩《總龜》、《叢話》無此數語。 二六、蔡天啓詩 蔡天啓嘗和秦少遊詩云:“願同籍湜輩,終老韓公門。”(《類說》本) 二七、荊公詩句 荊公①和人詩②麯,〔有暖字韻一篇。俞清老雲:“更有一篇,衹記〕③一句云‘夕陽到處花偏暖’,及嘗代一小兒賦花糕詩一絶,恨不得見。”(《類說》本、《總龜》前十四) ---------------- ①《總龜》“荊公”作“舒王”。 ②《總龜》“詩”作“歌”。 ③《類說》無此十六字,據《總龜》增。 二八、林逋詠梅 〔田承君雲〕①王君②卿〔在揚州同孫巨源、蘇子瞻適相會。君卿置酒〕曰:③“‘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此林和靖梅花詩,然〔而為詠〕④杏與桃李皆可〔用也。〕”⑤東坡曰:“可則可,衹是⑥杏李花不敢承當。”〔一座大笑。〕⑦(《類說》本、《總龜》前九) 案:此則亦見《侯鯖錄》。 ---------------- ①《類說》無此四字,據《總龜》增。 ②《總龜》“君”作“居”,下同,當誤。 ③《類說》“曰”作“雲”。又《類說》無“在揚州”至“置酒”數語。 ④《類說》無此三字,據《總龜》增。 ⑤《總龜》無此二字。 ⑥《總龜》“衹是”作“但恐”。 ⑦《總龜》有此四字。 二九、蘇子由寄東坡詩 蘇子由奉使朔方,寄東坡雲:“誰將傢集寄①幽都,每②見鬍人問大蘇。莫把文章動蠻貊,恐妨談笑臥江湖。”(《類說》本) 案:《澠水燕談錄》七引張蕓叟詩亦有“誰題佳句到幽都,逢着相見同大蘇”之句。 ---------------- ①《欒城集》“寄”作“過”。 ②《集》“每”作“逢”。 三○、孟郊詩 〔歐公嘗謂聖俞曰:“世謂詩人多窮,非詩能窮人,殆窮而後工。”聖俞以為知言。〕①李希聲〔語餘〕②曰:“孟郊詩正如晁錯為人,不為不佳,所傷者峻直耳。”(《類說》本、《鑒衡》一引《詩文發源》) ---------------- ①《類說》無以上數語,據《鑒衡》增。 ②《鑒衡》有此二字。 三一、作詩如雜劇 山𠔌雲:“作詩正如作雜劇,初時佈置,臨了須打諢,方是出潮,①蓋是讀秦少章詩惡其終篇無所歸也。(《類說》本、《鑒衡》一引作《詩文發源》) ---------------- ①《鑒衡》引至此。 三二、人鷗同一波 〔方時敏言:〕①荊公言鷗鳥不驚之類,如何作語則好?故山𠔌有雲:“人②鷗同一波。”(《類說》本、《總龜》前九、《史氏山𠔌外集詩註》十三) ---------------- ①《類說》無此四字,據《總龜》、《山𠔌外集詩註》增。 ②《總龜》“人”作“一”。《山𠔌外集詩註》“人”作“入”。《四庫本》、《類說》無“人”字。 三三、寂齋詩 〔山𠔌避暑城西李氏園,(題詩於壁雲:“荷氣竹風宜永日,冰壺涼簟不能回。)①題詩未有驚人句,會喚謫仙蘇二來。”少遊言於東坡曰:“以先生為蘇二,大似相保”〕②少遊極怨山𠔌《和〔寄〕③寂齋詩》〔雲“志④大略細謹”,言蔡州事少人知者〕⑤,〔因此⑥吹毛耳。〕⑦(《類說》本、《叢話》前五十、《詩林》二、《山𠔌詩註》十一、又《外集詩註》十六) 案:《叢話》所謂少遊極怨山𠔌雲雲,語意不甚明晰。考《詩林廣記》三謂少遊嘗教授蔡州,有宮妓婁婉及陶心兒者,與之甚密,少遊嘗贈以詞(見《高齋詩話》)。所謂蔡州事指此。其後山𠔌嘗次孫子實寄寂齋韻寄少遊雲:“纔難不易得,志大略細謹”,語含譏諷,故少遊怨之。 ---------------- ①《山𠔌外集詩註》無此數語,作“題二詩其一云”六字。 ②《類說》無以上諸語,據《叢話》增。《山𠔌外集詩註》此句後有“少章為予言”五字。又《山𠔌詩集外註》下句前有“秦少儀雲”四字。 ③“寄”字,據《山𠔌集》及《叢話》補。案《集》中有《題少章寄寂齋詩》及《寄少遊詩》均次孫子實韻。“志大略細謹”句,及《寄少遊詩》,非《題寄寂齋詩》。 ④《類說》“志”作“心”,據《集》及《叢話》改。 ⑤《類說》引至此。《詩林》無“雲”字至“知者”十四字。任淵《山𠔌詩註》此句後有“魯直詩語重,人既見此語”二句。 ⑥《山𠔌詩註》“因此”作“遂使”。又《叢話》“此”下有“句使人”三字。 ⑦《詩林》有此五字。 三四、表德皆連甫 熙寧初,荊公用事,一時字多以“甫”,押字多以圈。時詩云:“表德皆連甫,花書盡帶圈。”(《類說》本) 三五、獨樂園詩 東坡為溫公作《獨樂園詩》,衹從頭四句,便已都說荊雲:“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中有五畝園,花木①秀而野。”此便可以圖畫。(《類說》本、《總龜》前九) 案:《詩林廣記》三引此則作《古今詩話》。 ---------------- ①《總龜》“木”作“竹”。 三六、詩貴圓熟 謝脁〔嘗語瀋約曰〕①“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②故東坡〔《答王鞏》雲“新詩如彈丸”,及《送歐陽弼③雲,〕④“中有清員句,銅丸飛柘彈”。⑤蓋謂詩貴圓熟也。然⑥圓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幹枯。⑦不失於二者之間,可與古之作者並驅矣。⑧(《類說》本、《總龜》前九、《叢話》前三十八、《玉屑》十、《竹莊》一、《樂趣》二) 案:此說亦見《孔氏談苑》捲五。 ---------------- ①《類說》此五字作“雲”。 ②《竹莊詩話》引至此。 ③《叢話》作歐陽季弼,案季當改作叔,叔弼為歐陽棐之字。 ④《類說》無“答王鞏”至“歐陽弼”十六字,據《總龜》、《叢話》補。 ⑤《竹莊》又一則引至此。 ⑥《總龜》、《叢話》“然”字均作“餘以謂”三字。 ⑦《叢話》“幹枯”作“幹枯”。 ⑧《叢話》、《竹莊》“矣”作“耳”。《總龜》無“矣”字。 三七、謝師厚詩 山𠔌對餘言,謝師厚七言絶類老杜,〔但人少知之耳。〕①如“倒着衣裳②迎戶外,盡呼兒女拜燈前”,編之杜集無愧也。③〔師厚方為其女揮對,見庭堅詩,乃雲吾得婿如是足矣。庭堅因住求之。然庭堅之詩竟從謝公得句法。故嘗有詩曰:“自往見謝公,論詩得濠梁。”〕④(《類說》本,《叢話》前二十八,《總龜》前九、八,《宋紀》十六) 案:倒着衣裳一聯亦見《後山詩話》。後山謂謝師厚廢居於鄧,王左丞存,其妹婿也,奉使荊湖,枉道過之,夜至其傢,師厚固有此詩。《總龜》分此為二條,今從《叢話》合。 ---------------- ①《類說》無“但人少知之耳”六字,據《總龜》、《叢話》補。 ②《歷代》五十九引此“裳”作“冠”。 ③《類說》引至此。又以上《總龜》捲九引。《宋紀》無以上諸語。 ④以上《總龜》捲八引。 三八、木杪龜趺 〔趙德甫雲〕①東坡為程筠作《歸真亭詩》雲,“會看千字誄,②木杪見龜趺”,〔龜趺〕③是碑坐,不應見〔於〕④木抄也。(《類說》本、《總龜》前九、《叢話》前四十一、《春渚紀聞》七引作《王子直詩話》、《歷代》五十八) 案:《石林詩話》雲:“學者多議蘇子瞻‘木抄見龜趺’,以為語病,謂龜趺不當出木杪也。殊不思此題程筠先墓歸真亭也。東南多葬山上,碑亭往往在半山間,未必皆平地,則自下視之,龜趺出木杪,何足怪哉1又《春渚記聞》亦云:“杜子美《北徵詩》雲,‘我行已水濱,我僕猶木末’豈亦子美之僕留挂木末如猿猱耶?” ---------------- ①《類說》及《歷代》無此四字,據《總龜》、《叢話》補。 ②《總龜》“字誄”作“粟記”。 ③《叢話》、《春渚記聞》“龜趺”下更有“龜趺”二字。 ④《叢話》“見”下有“於”字。 三九、東坡謝御書詩 〔秦少章雲:“世上事絶有理會不得者,餘前日見〕①孫莘老大笑東坡《謝御賜書詩》,雲:有甚道理,後面更直說至陝西奏捷”。(《類說》本、《總龜》前九) ---------------- ①《類說》無以上諸語,據《總龜》增。 四○、譏米元章 東坡跋米元章所收書〔畫〕①雲:“畫地為餅未必似,要令癡兒出饞水”,又云:“錦囊玉軸來無趾。”山𠔌和之雲:“百傢傳本略相似,如月行天見諸水”,又云:“拙者竊鈎輒折②趾。”皆謂元章〔患淨(潔)③病,及〕④好奪取人書畫也。(《類說》本、《總龜》前九、《叢話》前三十九、《歷代》六十) ---------------- ①《叢話》及《歷代》,“書”下有“畫”字。 ②《總龜》“折”作“斬”。 ③《總龜》、《叢話》無“潔”字。 ④《歷代》無“患淨潔病及”五字。 四一、橄欖詩 東坡《橄欖詩》雲:“紛紛青子落紅????,〔氣①味森森苦且嚴。待得微甘回齒頰,已輸崖蜜十分甜。”範景仁言〕②橄欖木高大難采,以????擦木身,則其實自落,所以有落紅????之語。〔南人誇橄欖,河東人誇棗。〕③(《類說》本、《總龜》前二十一、《叢話》前四十一、《能改齋漫錄》十五) 案:鬍仔雲:“餘居嶺外七年,備見土人采橄欖,初未嘗以????擦樹身,亦衹以梯采之,或以杖擊之。而東坡落紅????之語,當自別出小說也。”又吳曾雲:“予按江鄰幾《嘉祐雜志》志橄欖木其花如樗,將采其實,剝其皮,以薑汁塗之,則盡落。範說乃爾,何耶?豈鹹辣皆可用歟?”是落紅????之說,人多緻疑。考陳鵠《耆舊續聞》捲二又稱此為徐師川語,且謂“世疑紅????二字以為別有故事,不知此即《本草》論????有數種,北海青,南海赤,橄欖生於南海,故用紅????”雲雲,是亦足備一解。又案此則亦見《說郛》本《潛溪詩眼》中,按其文殊不類範溫語,疑《說郛》誤收。 ---------------- ①《叢話》“氣”作“正”。 ②《類說》無“氣味森森”至“範景仁言”數語,據《總龜》、《叢話》補。 ③《漁隱叢話》無末二語。《類說》作“南人誇棗子,雲:比至你回味時,我以甜訖”。 四二、李公擇館中種竹 李公擇種竹館中,戲雲:①“後人指此竹必雲李文正所植。”貢父笑曰:“文正不獨能係筆,②亦知種竹耶?”時有筆工李文正,故云。③〔後劉貢父西省種竹。東坡有詩云“舊德終呼名字外,後生誰續④笑談餘”,謂此也。又一本雲,爾後貢父種竹,坡有詩云:“舊德言忘久,新材得再培。”〕(《類說》本、《總龜》前二十一) 案:此事亦見《孔氏談苑》捲二。 ---------------- ①《總龜》“戲雲”作“語同捨曰”。 ②“能係筆”,《總龜》誤作“繁華”。 ③《類說》引至此。以下諸語據《總龜》補。 ④“續”原作“讀”,據《東坡集》改。 四三、炮車雲 舟人占風,①若炮車雲起,輒急避之,乃大風候也。東坡有雲:“今日江頭天色惡,炮車雲起風欲作。”文潛有雲:“喜逢山色開眉黛,愁對江②雲起炮車。”(《類說》本、《總龜》前二十七、《叢話》前集捲五十一、《鑒衡》一引作《詩文發源》、《樂趣》六) ---------------- ①“風”原作“雲”,據《鑒衡》改。 ②“江”《類說》、《總龜》均誤作“山”,據《右史集》及《叢話》改。 四四、歐公詩 〔歐公〕①《寄江十學士詩》,雲:“白發垂兩鬢,黃金腰七鐶”,又有《當宿直詩》:“萬釘寶帶爛腰鐶。”劉貢父雲:“永叔這條腰帶幾次道着也。”(《類說》本、《叢話》前三十) ---------------- ①《叢話》無此二字。 四五、旱詩 〔張〕①文潛〔賦虎圖詩》末雲:“煩君衛吾寢,振此蓬蓽陋,坐令盜肉鼠,不敢窺白晝。”或云②此卻是貓兒詩也。又〕③《大旱》詩云:“天邊趙盾益可畏,水底武侯方熟④眠”,時人以為幾於湯燖右軍也。(《類說》本、《總龜》後三十七、《叢話》前五十一、《玉屑》十一、《樂趣》十五) 案:此條見《總龜》前集捲八者為論《賦虎圖》一詩,見前集捲三十七者為論湯燖右軍事。今據《漁隱叢話》及《總龜》後集所引並合之。 ---------------- ①《總龜》、《叢話》無“張”字。 ②《總龜》前八“或云”作“潘邠老雲”。 ③《類說》及《樂趣》無以上諸語。 ④《總龜》、《叢話》“熟”作“醉”。 四六、東坡論文 〔晁以道言:近見〕①東坡說,凡人作文字,須是筆頭上輓得數萬斤起,可以言文字已。〔餘謂〕歐公〔豈不〕②雲:“興來筆力千鈞重。”(《類說》本、《總龜》前九、《仕學規範》三十四、《樂趣》二) ---------------- ①《類說》無此六字,據《總龜》及《仕學規範》增。 ②《類說》無“餘謂”“豈不”諸字,據《總龜》增。《仕學規範》作“余曰,豈非興來筆力千鈞重乎”。案:此為歐公《馬上默誦聖俞詩有感》詩。 四七、沙詩 郭功父方與荊公坐,有一人展刺雲:①“詩人竜太初。”〔功父勃然曰:“相公前敢稱詩人,其不識去就如此”。荊公曰:“且請來相見。”既坐。功父曰:“賢道能作詩,能為我賦乎?”(太初曰:“甚好。”功父曰:“衹從相公請個詩題。”)〕②時方有一老兵,以沙擦銅器,荊公曰:“可作沙詩。”太初不頃刻間,誦曰:“茫茫黃出塞,漠漠③白鋪停鳥過④風平篆,潮回日射星。”⑤〔功父閣筆,太初緣此名聞東南。⑥餘後於喬希聖傢,見太初詩一軸,皆不及前所作。〕⑦(《類說》本、《總龜》前十一、《叢話》前三十六、《玉屑》十、《宋紀》二十九) 案:吳坰《五總志》謂此詩為僧義了所作。吳氏所記每與《直方詩話》所載互有出入。 ---------------- ①以上十四字,《類說》作“有人展刺見荊公雲”。 ②《類說》無“功父勃然”起至此數語,《宋紀》無“太初日”至此數語。 ③《叢話》“漠漠”作“渺渺”。 ④《總龜》“過”作“去”。 ⑤《類說》引至此。 ⑥《叢話》、《玉屑》、《宋紀》引至此。 ⑦此數語據《總龜》增。 四八、嘲王禹玉詩 〔王〕禹玉既亡,有無名子作詩嘲之雲①:“太師因被子孫煎,身後無名衹有錢。喏喏咥②翻王介甫,奇奇噷動③宋昭宜。嘗④言井口難為戲,獨坐中書不計⑤年。東府近⑥來無土地,便應正授不須權。”其傢經府,指言是張山人作。府中追張山人至,曰:“你怎生作詩嘲他大臣。”張山人曰:“某自來多作十七十六字詩,〔似恁〕⑦着題詩某吟不得。”府尹笑而遣之。(《類說》本、《叢話》前二十八、《宋紀》九十六) ---------------- ①《叢話》無“雲”字。 ②《叢話》“咥”作“佞”。 ③《叢話》“噷動”作“歆殺”。 ④《叢話》“嘗”作“常”。 ⑤《宋紀》“計”作“記”。 ⑥《叢話》、《宋紀》“近”作“自”。 ⑦《叢話》無此二字。 四九、東坡表與山𠔌詩 東坡《謝金帶鞍馬》乃表四六中《送窮文》;山𠔌《猩猩毛筆》乃篇章中《毛穎傳》。(《類說》本、《竹莊》十) 五○、潘邠老詩 〔潘大臨字邠老,有登《漢陽江①樓詩》曰:“兩屐上層樓,一目略千裏。”說者以為着屐豈可登樓。②又嘗賦《潘庭之清逸樓詩》有雲“歸來陶隱居,拄頰西山雲”。或謂既已休官,安得手板而拄之也。③洪氏勌④殼軒,邠老作詩云:“封鬍羯末謝,龜駒玉鴻洪。千載望四謝,四洪天壤同。”謂龜父、駒父、玉父、鴻父也。時人以為急口令。⑤又寄人詩,有“思君帶移孔”之句。惟和張文潛痛字韻詩,頗有佳語。其雲“文章邇來氣焰低,聖經頗遭餘子弄。公歸除荊舒,之說徵應痛”。蓋王介甫始封於舒,後封於荊,故邠老雲耳。〕⑥邠老作詩,多犯老杜,⑦為之不已,老杜亦難為存活。使老杜復生,則須共潘十廝炒。(《類說》本,《叢話》前五十二,《總龜》前十五、七、《玉屑》十一) ---------------- ①《玉屑》“江”作“高”。 ②《總龜》前十五引至此。 ③《玉屑》引至此。 ④《總龜》“勌”作“勵”。 ⑤洪氏雲雲至此見《總龜》前七。 ⑥《類說》無以上諸語,據《叢話》補。 ⑦《叢話》“老杜”下有“或若邠老”四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捲一捲二捲三捲四
捲五捲六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