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diǎn cáng bǎi yáng · zá wén: bǎi yáng miào yǔ 》
tán zhèng zhì( 1)
bǎi yáng Bai Yang
本书乃柏杨的夫人、台湾著名诗人张香华女士所编,它从柏杨所创作的杂文中提炼而出,以语录形式表达了柏杨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人生存状况方方面面的深刻揭露,内容涵盖了政治、社会、人生、男女四个方面。它深入浅出,寻常中见崎岖;言近旨远,借古人以讽今,使人领悟后顿觉妙不可言。在嬉笑怒骂背后,我们始终看到柏杨一颗温暖的心和一张含泪的脸。
谈政治(1)
帝王之死 帝王之死,不比你我小民之死,而帝王复又死于非命,那就更他妈的严重。你我小民死啦,就是死啦,即令被人在黑巷子里暗下毒手,或“被一位年轻丈夫一枪打死”,报纸上能刊出“无名男尸”新闻,就很体面矣。而帝王也者,如果也上演这种节目,恐怕就势如山崩,丝毫不爽地引起百千万人头落地。所以,帝王死于非命,不仅关系他一个人,也关系百千万人,甚至关系他身家所系的王朝或政权。
可怕的掘墓人
小民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旦得罪了尾大不掉之辈,就人人得而“诛”之。帝王老爷不然,他们像一个严重的传染病患者,生活在刀枪剑戟构成的严密保护罩之下,不要说照他御肚上捅刀子,纵是见他一面,都难如上天。结果竟然势同猪狗,被杀被宰,其中一定有非凡的奥秘。这奥秘探讨起来也稀松平常,盖任何人都没有力量干掉一个帝王,有力量干掉帝王的,只有帝王自己,也只有他才有资格充当可怕的掘墓人——掘他自己性命的墓,掘他自己王朝政权的墓,掘百千万别人的墓。当他阁下掘得起劲时,兴高采烈,意气轩昂,谁都阻挡不住。胆敢有人阻挡,劝他两句,谏他两声:“老哥,别掘啦!”景观可是大银幕的,他会立刻翻脸,口中念念有词,嗖的一声,铁帽祭出。于是,忠臣义士,入狱的入狱,杀头的杀头。
枷锁
在政治挂帅下,中国史书成为诈欺大本营。遇到帝王老爷们哎哟哎哟,端不起嘴脸,栽倒在地时,总是“讳”个没完。或语焉不详,或根本成了没嘴葫芦,把人气得吐血。呜呼,要想中国现代化成功,第一件事应该是砸碎政治挂帅的枷锁,先使史迹显示出来真正面目。
尊重事实
孙观汉先生说:“尊重事实。”中国人必须有能力、有胆量说真心话、说老实话,洗清涂抹在事实头上身上的任何东西,不管它是污垢,或是脂粉。
千挑万选
考据这玩艺,在中国历史上占重要地位。自从十七世纪清王朝屡次大兴文字狱,杀人如麻,血流成河之后,文化人心胆俱裂。写吧,随时有被干掉的危险;不写吧,文化人除了写之外,还能干啥?不但心痒,手也很痒;千挑万选,终于发现钻到故纸堆里最为安全。
二流货色
我们并不是看不起考据,但专门搞考据的却只能算二流货色,只会在文字资料里翻斤斗打滚。没有一个历史学家不懂考据,盖考据就是判断史料真伪。可是仅只搞考据,却并不是史学。犹如仅只会挖散兵坑,不见得会指挥大军作战一样。
麻风病
死鬼头目越来越多,太庙像春雨后的狗屎苔一样,林林总总。如果不加以特别标识,就分不清谁是张三,谁是李四,谁是王二麻子。于是乎,到了公元前十三世纪的商王朝第二十三任帝子武丁先生挺尸之后,就在他的太庙门框上,挂起“高宗”招牌。这是一个创举,不久就像麻风病一样,猛烈地传染起来,成为中国帝王政治下,死鬼头目们的特征之一。
谎话多如驴毛
所谓“信史”,并不保证字字都可信。政治挂帅传统下,谎话多如驴毛。
一首悲歌 每一桩凶杀案都是一幕悲剧;而把帝王干掉的凶杀,除了是一幕悲剧,还是一首悲歌。它包含了太多的音符,人性的和兽性的,人权的和官权的,智慧的和愚昧的,供人沉思。
一块木头
在儒家学派要求下,圣人不是圣人,而是一块木头。
思古幽情 民主、自由、平等、法治,专医政治上的滤过性病毒。西洋哲人早鉴及此,中国哲人则独缺这种大脑。孔丘只提供了“想当年”的思古幽情,却没有为我们绘出未来的蓝图,依儒家学派看,最好的未来,就是过去。
扭曲颠倒
在政治挂帅的大纛之下,手握权柄的人有福了,真理正义、公道人心,都是他们的,连圣人都站在他们一边,努力化腐朽为神奇。效忠政府的成了叛逆,血腥镇压的反而备受歌颂。历史上斑斑史迹,一开始便被野心家利用,扭曲颠倒,黑变成白,白变成黑,成了“一犬吠影,百犬吠声”的奇观。
不算数
学院派最大的特点是,他们只有能力在文件上找根据,没有几个人想到政治现实。自然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研究出一套东西,总要先拿到外面当众表演,一切无误之后,才算成功。如果拿到外面当众表演时,轰的一声,脑袋开花,即令曾在实验室里头头是道,也不算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zīliàoláiyuán】rén mín wén xué chū bǎn shè |
|
|
tán zhèng zhì( 1) | shù zǐ de yuán zuì | zhèng zhì shì chǎng( 1) | zhèng zhì shì chǎng( 2) | zhèng zhì shì chǎng( 3) | zhèng zhì shì chǎng( 4) | zhèng zhì shì chǎng( 5) | tán shè huì( 1) | tán shè huì( 2) | tán shè huì( 3) | tán shè huì( 4) | tán shè huì( 5) | tán shè huì( 6) | tán shè huì( 7) | tán shè huì( 8) | tán shè huì( 9) | tán rén shēng( 1) | tán rén shēng( 2) | tán rén shēng( 3) | tán rén shēng( 4) | tán rén shēng( 5) | tán rén shēng( 6) | tán nán nǚ( 1) | tán nán nǚ( 2) | |
| dì I [II] y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