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讀論語心得全集   》 第1節:論語心得(1)      劉廣宇 Liu Anyu

常言道:“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人活一世,毀與譽,從來都是如影隨形的。名氣越大,越是難以避免。今天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將你狠狠地踩在腳下。豈衹是活着的人,即便是蓋棺之人,也難以定論。
第1節:論語心得(1) 第一章 為人之道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議論去吧 常言道:“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人活一世,毀與譽,從來都是如影隨形的。名氣越大,越是難以避免。今天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將你狠狠地踩在腳下。豈衹是活着的人,即便是蓋棺之人,也難以定論。 孔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自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建議以來,孔子一直為歷朝歷代的封建統治階級所推崇,頂禮膜拜了2500多年。五四時期,又被打翻在地,叱為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及至“文化大革命”,又被再踩上一腳,在轟轟烈烈的“批林批孔”運動中,全國共誅之,全民共討之。真可謂無常世道,險惡人心。 然而孔子還是那個孔子,加諸其身的毀也好,譽也好,又與孔子及其思想本身何幹? 孔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別人的攻訐也好,吹捧也罷,全不必當回事的。假如有人捧人捧得太厲害了,其背後一定隱藏着某種目的。就拿孔子本人來說吧,歷朝歷代的封建統治者們之所以如此推崇他,不過是利用他的學說,用以禁錮民衆思想,作為鞏固其階級統治的工具罷了。 “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大傢都在狂貶的那個人未必就真有那麽壞,大傢都在狂捧的那個人未必真就那麽好。因此於人於事,切勿輕信盲從,須得經過自己的考察判斷再下結論。明白了此中道理,對於當今社會的一些現象也就見而不怪了。 一般而言,毀謗的産生大致有以下三種情形:誤解、嫉妒、別有用心的惡意詆毀。對此,孔子有這樣的名言:“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所不能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天乎!”別人不瞭解你,嫉妒你、攻擊你,你也不惱怒,而是時常反省自己,我還有哪些不足之處?與其浪費時間去反擊別人的指責,倒不如埋頭做自己的事。不怨天,不尤人,努力充實和完善自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贊也好,貶也好,嘴巴是生在別人身上的,誰都有說話的權利,豈是我能左右得了的?對於別人的評說,套用《論語》裏的一句名言:“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吧。至於有些無聊的傢夥,你越理他越來勁,倒不如笑駡由人,隨他去。很多時候實在是沒道理可講的。 孔子在這方面有很多的見解與感悟,他說:“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像水一樣暗中浸漬的流言,以及切膚般的詆毀和誣陷,在你這裏都行不通,那你就可以稱得上是知事明理,境界高遠的人了。 《論語》裏有這樣一則故事,魯國有個名叫叔孫叔武的人在朝廷中說孔子的壞話。子貢說:“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絶,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真的聖賢,如日月之華,惡意的毀謗對他無傷分毫,倒是那些不自量力毀謗者自取其辱罷了。 承諾別人不可輕率,尊重別人要發自內心 在這裏,有子提出兩個觀點,一個是信守誠諾的標準,一個是尊重別人的基本標準。 前者,誠諾必須要適宜,不能超出能力所及的範圍,如果答應別人的事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那就失去了“義”,是對人對己都不尊重的事情。這是因為為人做事或是幫忙是需要花費成本的,如果成本的支出超過你的預期,那麽你就會陷入尷尬的境地。 有一個笑話,孩子問父親:爸爸,做人最重要的是什麽?父親嚴肅的回答:是誠信。孩子,做人一定要講誠信。孩子接着問:那麽爸爸,怎麽樣才能夠做到誠信呢?父親諄諄教導道:不要許諾,那麽你就不會失信於別人。 這雖然是一個笑話,卻道出了信用成本的經濟學原理。如果一個人答應別人的時候過於輕率,那麽他就有可能落得個“輕諾寡信”的結果,三國時的袁紹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劣評,所以纔導致了衆叛親離,在官渡之戰中敗於曹操,差一點性命也一同丟掉。可知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謹慎,但一旦答應了別人,那麽就要踏實地做到,唯其如此,才能夠有效地積纍起你的信用資源。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第1節:論語心得(1)第2節:論語心得(2)第3節:論語心得(3)第4節:論語心得(4)
第5節:論語心得(5)第6節:論語心得(6)第7節:論語心得(7)第8節:論語心得(8)
第9節:論語心得(9)第10節:論語心得(10)第11節:論語心得(11)第12節:論語心得(12)
第13節:論語心得(13)第14節:論語心得(14)第15節:論語心得(15)第16節:論語心得(16)
第17節:論語心得(17)第18節:論語心得(18)第19節:論語心得(19)第20節:論語心得(20)
第21節:論語心得(21)第22節:論語心得(22)第23節:論語心得(23)第24節:論語心得(2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