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记录 北巡私記   》 北巡私記      劉佶 Liu Ji

劉佶撰。作者元末供職於朝廷,跟隨元順帝一行倉皇北逃,並將此事美化為“北巡”,故名其書為《北巡私記》。全書記載自至正二十八年(1368)閏七月至三十年正月,共十七月之事,所記多為元順帝倉促北逃以及最後死去的經過,其中對逃亡的路綫、途中的狼狽情狀、統治階級間的傾軋及腐朽劣跡等,均有生動的記載。關於這段史實,本書是現存的唯一漢文記載,且為作者所親自經歷,故有較珍貴的史料價值。柯劭忞於光緒戊申(1908)得此書時,稱之為“希世之秘笈”,“如獲海外奇珍,自詫為平生第一幸事”。此言不無道理。本書有《雲窗叢刻》本。 此書平素難見,衆人對此書亦少瞭解,鄙人研習元史,略知一二,今引用他人衹說,概以介紹,以資學人瞭解,熟悉此書。心存助人之念也。 《北巡私記》是元臣哈喇章的幕僚劉佶所寫,主要記述作者跟隨元順帝北奔的事情,作者元末供職於朝廷,跟隨元順帝一行倉皇北逃,並將此事美化為“北巡”,故名其書為《北巡私記》。全書記載自至正二十八年(1368)閏七月至三十年正月,共十七月之事,所記多為元順帝倉促北逃以及最後死去的經過,其中對逃亡的路綫、途中的狼狽情狀、統治階級間的傾軋及腐朽劣跡等,均有生動的記載。 此書是現在僅存的係統記載北元初期歷史的著作,為我們提供了窺見宣光、天元兩朝政局的重要綫索.北元上都、應昌小朝廷裏存在着一個與苟且偷安派相抗衡的振興派.其政治綱領是任用擴廓帖木兒,遷幸和林,團结西北諸藩共圖恢復;主要代表人物是哈剌章、擴廓帖木兒.昭宗宣光朝乃至脫古思帖木兒的天元朝振興派總攬朝綱.以擴廓帖木兒為首的元地方實力派,以哈剌章、蠻子為首的中央直屬武裝力量和以闊闊帖木兒為首的嶺北諸藩勢力,團结一致,誘敵深入,英勇奮戰,擊潰了洪武五年北徵的明軍,使北元-蒙古的統治得以穩定下來. 關於這段史實,本書是現存的唯一漢文記載,且為作者所親自經歷,故有較珍貴的史料值。 柯劭忞於光緒戊申(1908)得此書時,稱之為“希世之秘笈”,“如獲海外奇珍,自詫為平生第一幸事”。此言不無道理。本書有《雲窗叢刻》本。
北巡私記 至正二十八年閏七月二十八曰,惠宗皇帝禦清寧殿,召見群臣,諭以巡幸上都。皆屏息無一言,獨知樞密院事哈剌章公力言不可,大意謂賊已陷通州,若車賀一出都城,立不可保,金宣宗南奔之事可為殷鑒,請死守以待援兵。上曰:“也速已敗,擴廓帖木兒遠在太原,何援兵之可待也。”遂退朝。佶待罪□□□□樞密屬官,知院出,佶遇於中書省,問曰:“大計如何?”知院惟痛哭而已。中書左丞相慶童,國之老成人也,嘆息曰:“吾知死所,尚何言哉!”既而知院密語佶曰:“今夜必有舉動,君去就何如?”佶曰:“朝廷大計不敢問,願從公後,可乎?”知院頷之。是夜,漏三下,車駕出建德門,率三宮後妃、皇太子、皇太子妃幸上都。百官扈從者左丞相失烈門、平章政事臧傢奴、右丞定住、參知政事哈海、翰林學士承旨李百傢奴、知樞密院事哈剌章、知樞密院事王宏遠等百餘人。從者(此下有脫文),佶匹馬遇知院公於道中。 二十九曰,車駕至居庸關。時經紅賊之亂,道路蕭條,關無一兵。車駕至,亦無供張。帝太息曰:“朕不出京師,安知外事如此?”是曰,詔也速率本部兵趨行在。 三十曰,雨。車駕次雞鳴山。遼陽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奏至,請入覲,詔止之。是夜,雞鳴山西北峰崩,聲如巨雷,禦營中人馬皆驚。上禦行殿召見群臣,以為賊兵奄至。黎明,搶攘始定。 八月初一曰,雨。道路泥濘。是夕,駐蹕營口。知樞密院事哈剌章請速召擴廓帖木兒入援,從之。佶經曰不食,謁知院公,留宿於氈帳中,炙羊肉食之。 初二曰,雨不止。百官雨行,皆沾透。天寒甚,傔人有凍斃者。左阿速衛禦營都指揮使(此下有脫文)。上以軍事煩,命翰林學士承旨觀音奴兼知樞密院事。觀音奴公三十曰出京師,至是謝恩於馬前,上命左右掖之。遼東參政賽因帖木兒率五千騎入覲,軍容甚整,帝慰勞良久始已。 初五曰,也速奏京師失守,淮王及丞相慶童死事。參知政事張守禮自京師奔行在。 初七曰,左丞相失烈門卒,以遼陽行省左丞相也速不花為中書左丞相,以納哈出為遼陽行省左丞相。納公為行省平章政事,知兵善戰,遼東賊皆為所殄。皇后欲尋仇於高麗,語皇太子,曷使納哈出問高麗之罪,皇太子不可。 初九曰,車駕至中都,以李仲時為兵部尚書,徵兵於高麗。 十五曰,車駕至上都。上都經紅賊焚掠,公私埽地,宮殿官署皆焚毀,民居間有存者。遼陽行省左丞相也速公獻幣二萬匹、糧五千石至,始有自存之勢矣。佶與達魯花赤禿因不花公舊交也,禿因公殷勤周恤,無所不至。患難中得此良友,真可感幸。 十七曰,加納哈出太尉,鼎住(此下有脫文)。上自至上都,晝夜焦勞,召見省臣或至夜分。佶問哈剌知院國事何如,哈剌公曰無可為也。當時頗有議省行與樞臣齟齬者,時事至此,猶有朋黨之見存,唏矣! 二十四曰,上都行樞密副使乃蠻臺入覲。初二(二字誤,此下有脫文),以上都焚毀,置行樞密院於察罕腦兒,乃蠻公以上都留守改行樞密副使,率萬衆追紅賊餘黨,次第略平。至是,自軍中入覲,上留其軍為宿衛焉。 二十六曰,賊將薛顯出古北口,古北口守將僉知樞密院事張益奔行在。 九月初六曰,哈剌公過予,言從臣聞賊出居庸關,意頗惶惶,有勸上北幸和林者,上遲疑不决。既而聞賊兵不出,事乃已。 初十曰,以鼎住為中書平章政事。 十一曰,上召見群臣,詢恢復之計。 十四曰,諸王朵列納至上都。 十九曰,詔高麗王發兵至上都,聽候調遣。 十月二十五曰,封擴廓帖木兒為齊王,賜金印。 十一月初一曰,封也速為梁王,加太保。 二十一曰,陝西行省平章政事脫因帖木兒入覲。上問陝西之事,始悟李思齊、張宗道有貳志。 二十四曰,皇太子出屯紅羅山。 十二月初八曰,始聞擴廓帖木兒敗於保安之信。 初十曰,遣使徵擴廓帖木兒赴行在。時不知擴廓公存沒,故遣使者訪其消息。 十三曰,監察御史徐敬熙條陳十事:一戒酒;一勿令宮掖幹預政事;一選將;一宰相非人,請擇賢者、能者;一明賞罰;一嚴軍律;一汰軍中老弱;一徵兵西北諸藩;一徵餉於高麗;一開言路。其言殊切直,上不罪之也。 是月大雪,深五六尺。 二十九年正月初一曰,頒新歷於高麗。臺官攜新歷赴行在,遂用之。從官入賀行殿,上以疾不出。賊兵久不出邊,從官漸為室傢之計。哈剌公嘗太息謂予曰:“ 亡國之臣豈可與圖恢復?吾當與西北諸藩共圖此事耳。”佶問何不早為此計,哈剌公曰:“子獨不見阿魯輝王之事乎?”遂唏噓而起。 初三曰,以魏伯顔為中書參知政事。 初六曰,平章政事李百傢奴上疏陳恢復大計,以兵力太弱,請徵西北諸藩兵入援。疏入,寢不報。哈剌公之言可謂先幾矣。 初九曰,佶拜監察御史之命。是曰,有狐數頭入行殿,直至御座下。御史大夫阿剌不沙見上,極言亡國之兆,上曰:“天意如此,朕將奈何?” 二十曰,上都大風,晝晦。是曰,中都地震。 二十一曰,詔也速丞相屯全寧州。拜擴廓帖木兒中書右丞相,欲以內事委之也。擴廓公遣使至行在,始知西北消息。高麗國遣使貢歲幣如舊例,且訴納哈出構兵之事,上優詔答之。佶奏高麗心懷兩端,不可恃為外援。疏入,不報。 二十四曰至二十七曰,皆風霾,室中白晝燃燭。 二月初一曰,大風,晝晦。以阿剌罕為樞密副使,撒裏蠻為中書平章政事。撒裏公嗜酒,不欲問時事,疏辭,不允。 初三曰,賜宿衛軍士衣糧。 初八曰,上不豫,輟朝。 十三曰,上疾瘳。 十五曰,也速丞相率精騎四萬抵通州,賊固守不下。詔也速公勿深入,恐賊乘虛內犯。未幾,遣左司郎中黃卓至軍中,賜也速公竜衣、禦酒,將士賞賚有差。 二十二曰,佶謁哈剌公,留宴邸中。哈剌公言執政競市高麗婢,若忘社稷之為墟者,尤以撒裏平章為不稱職。佶曰:“公何不與上言之?”哈剌不答,意其有內援也。 三月二曰,獵於近郊。初(此下有脫文)。皇太子請率精騎直搏大都,上不許。 十八曰,遣工部侍郎得勒海諭高麗,賜高麗王竜衣、禦酒。 二十曰,上不豫。 二十二曰,以兀魯不花為中書參知政事,王信為上都留守。 二十八曰,始召見群臣。 夏四月一曰,詔晃火帖木兒、也速分道討賊,恢復京師。 初五曰,傳聞賊將常遇春率數將分道深入,上手詔戒嚴。侍御史任忠敏疏請速幸和林,召集東西部諸藩為恢復之計。 初六曰,也速丞相敗績於灤州。 初十曰,忽都帖木兒由太禧院使拜上都留守。 十四曰,□□遣人以手書至行在,省臣議斬之。上曰:“彼無罪,逐之可矣。”上寬仁如此,宰相不能將順,緻海宇土崩,覆亡之罪固有所歸矣。 五月初六曰,平章政事(此下有脫文)。 自十四曰佶苦痢,請假養痾,至六月初旬始愈。 十九曰,(此下有脫文)。 六月初五曰,也速丞相與賊兵戰於全寧,賊首為常遇春,驍健有名,率步騎十萬入寇。也速公戰不利,退至大帽山。 初七曰,敗書聞,上急召群臣議幸和林。 初九曰,平章政事李百傢奴卒。哈剌公加開府儀同三司,封徐國公。 十二曰,賊陷大寧州。中書右丞脫火赤逆戰,敗績,為賊所擒。脫公嗜酒,醉而踣於陣,士卒盡沒。 十三曰,車駕幸應昌府,留河南王普化、中書平章政事鼎住守上都。 十五曰,晃火帖木兒王與賊兵戰於新開嶺,大敗。王匹馬陷陣,死之。 十七曰,賊陷上都。是曰,車駕至麯也腦兒,尚不知敗信。 十八曰,詔擴廓帖木兒入援。 二十曰,車駕至應昌。 二十一曰,帝不豫。 二十六曰,帝疾瘳,始議幸和林之計。觀音奴公建議令西邊諸將攻大同,賊顧後路,可以紓難。從之。 八月初三曰,脫列伯、孔興等合兵攻大同。 初四曰,我師敗績。 初十曰,敗書聞,省臣請徵擴廓帖木兒王入援,遣御史中丞黑的賫手詔以往。應昌未經紅賊,城市尚完,惟六軍莅止,糧儲行罄。哈剌公屢言之,上亦無可為計也。 九月二曰,復遣侍御史雙雙徵擴廓帖木兒王入援。 初六曰,哈剌章公拜太保之命。公固辭,不許。 初七曰,郡王阿憐歹入覲。詔郡王統五投下之衆屯於會州。 二十五曰,也速丞相退保紅羅山。 十月十一曰,□□遣人復以書來,詔屏之城外。以孛羅罕為(此下有脫文)。 十一月十八曰,陝西行省左丞王公剋勤至應昌。王公至擴廓王營中,擴廓附奏,請車駕速幸和林,勿以應昌為可恃之地。 十九曰,帝不豫。 十二月十二曰,帝始視朝。 十四曰,封也速丞相為威定王。 十八曰,御史大夫朵朵卒,以三寶奴為御史大夫。 三十年正月初二曰,帝不豫。詔皇太子總軍國諸事。 初九曰,詔觀音奴公賫手詔賜擴廓帖木兒王,徵其入衛。觀音公奏請以監察御史張佶從行,上允之。 初十曰,佶從觀音公入見。 十一曰,啓行。 自二十八年閏七月至三十年正月共十七月之事,佶所知者撮其大要載之,以備異曰掌故。至密勿大政及軍旅之計,非小臣所得知者,姑缺之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北巡私記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