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各自的朝聖路 》
第1節:序
周國平 Zhou Guoping
我仿佛結識了一個個不同的朝聖者,他們在各自的朝聖路上。是的,世上有多少個朝聖者,就有多少條朝聖路。每一條朝聖的路都是每一個朝聖者自己走出來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衹要你自己也是一個朝聖者,你就不會覺得這是一個缺陷,反而是一個鼓舞。你會發現,每個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獨的追求加入人類的精神傳統的,而衹要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聖路上,你其實並不孤獨。
第1節:序
本書是我1995年4月至1998年散文的結集,在與原出版社合同到期後,交北嶽文藝出版社重新出版。我的散文出過不同的版本和選本,其中,《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自成一個係列,是按時間順序的完整結集,收入了到2002年8月為止將近二十年間我所發表的幾乎全部散文。現在,這三種書均由同一傢出版社出版,方便了讀者的選取和配套。
我不知道基督教所許諾的靈魂不死最終能否兌現,但我確信人是有靈魂的,其證據是人並不因肉體欲望的滿足而滿足,世上有一些人更多地受精神欲望的折磨。我的大部分文章正是為了療治自己的人生睏惑和精神苦惱而寫的,將心比心,我相信同時代一定還有許多人和我面臨並思索着同樣的問題。在本書初版序中,我曾表示:我寫作時心中懸着的對象是隱藏在人群裏的今日的朝聖者,不管世風如何浮躁,我始終讀到他們存在的消息。事實證明了我的直覺,我欣慰地發現,我的書不但在青年學生中廣有讀者,而且在社會各界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知音,包括相當多的政界、企業界、文化界人士。
常常有人建議我為青年學生寫一本哲學讀本,用通俗的語言講清楚哲學究竟是什麽。其實,本書末尾的兩組文章,即《哲學:對世界的認識》和《精神的故鄉》,已經初步地做了這件事,對哲學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讀一下。今後倘若有時間,我願意再寫一本書,係統地闡述我所理解的哲學。
不久前,有一位可愛的讀者做了一件可愛的事。她從我的書中選取一些段落,自己朗誦和配樂,刻成光盤,分送給她的朋友,據說極受歡迎。有一天,她來訪問我,把這張光盤放給我聽。她朗誦得非常自然,仿佛是某個靈魂直接發出的聲音,不過那不是我的靈魂,我覺得好像是第一次聽到這些內容。聽完後,我半晌無言,最後半開玩笑地說了一句:"特受教育,沒想到我這樣會教育人。"這次經驗使我約略體會了別人--當然是那些喜歡我的讀者--讀我的作品時的感覺,這個感覺將長留在我的心間,鼓勵我為自己也為我的可愛的讀者們繼續寫作。
20031222
第一版序第一版序
托爾斯泰年老的時候,一個美國女作傢去拜訪他,問他為什麽不寫作了,托爾斯泰回答說:"這是無聊的事。書太多了,如今無論寫出什麽書來也影響不了世界。即使基督再現,把《福音書》拿去付印,太太們也衹是拼命想得到他的簽名,別無其它。我們不應該再寫書,而應該行動。"
近來我好像也常常有這樣的想法。看見人們正以可怕的速度寫書、編書、造書、"策劃"(這個詞已經堂而皇之地上了版權頁)書,每天有無數的新書涌入市場,叫賣聲震耳欲聾,轉眼間又都銷聲匿跡,我不禁想:我再往其中增加一本有什麽意義嗎?
可是,我還是往其中增加了一本。
我如此為自己解嘲:我寫作從來就不是為了影響世界,而衹是為了安頓自己--讓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義或者似乎有意義。所以,對於我來說,寫作何嘗不是一種行動呢。
托爾斯泰晚年之所以拒斥寫作,是因為恥於智識界的虛偽,他决心與之劃清界限,又憤於公衆的麻木,他不願再對愛慕虛榮的崇拜者說話。然而,事實上,托爾斯泰始終不是一個真正的社會活動傢。他從前的文學創作也罷,後來的宣傳宗教、上書沙皇、解放傢奴、編寫識字讀本等所謂行動也罷,都是為瞭解决他自己靈魂的問題,是由不同的途徑走嚮他心目中的那同一個上帝。正像羅曼·羅蘭在駁斥所謂有前後兩個截然不同的托爾斯泰的論調時所說的:"衹有一個托爾斯泰,我們愛他整個,因為我們本能地感到在這樣的心魂中,一切都有立場,一切都有關連。"我相信,這立場就是他對人生真理的不懈尋求,這關連就是他一直在走着的同一條朝聖路。
但我還是要慶幸托爾斯泰一生主要是用寫作的方式來尋找和接近他的上帝的,我們因此纔得以辨認他的朝聖的心跡。我想說的是,我要慶幸世上畢竟有真正的好書,它們真實地記錄了那些優秀靈魂的內在生活。不,不衹是記錄,當我讀它們的時候,我鮮明地感覺到,作者在寫它們的同時就是在過一種真正的靈魂生活。這些書多半是沉默的,可是我知道它們存在着,等着我去把它們一本本打開,無論打開哪一本,都必定會是一次新的難忘的經歷。讀了這些書,我仿佛結識了一個個不同的朝聖者,他們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是的,世上有多少個朝聖者,就有多少條朝聖路。每一條朝聖的路都是每一個朝聖者自己走出來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衹要你自己也是一個朝聖者,你就不會覺得這是一個缺陷,反而是一個鼓舞。你會發現,每個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獨的追求加入人類的精神傳統的,而衹要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聖路上,你其實並不孤獨。
本書是我1996年至1998年所發表的文章的一個結集。東方出版社還曾出版過我此前文章的結集《守望的距離》,為了保持連續性,我把那個集子未及收進的1995年的部分文章也收在了本書中。我給這本書取現在這個名字,一是因為其中我自己比較滿意的文章幾乎都是讀了我所說的那些朝聖者的書而發的感想,二是因為我自己寫作時心中懸着的對象常是隱藏在人群裏的今日的朝聖者,不管世風如何浮躁,我始終讀到他們存在的消息。當然,這個書名同時也是我對自己的一個鞭策,為我的寫作立一標準。我對本書在總體上並不滿意,但我還要努力。假如有一天寫作真成了托爾斯泰所說的無聊的事,我就堅决擱筆,决不在這個文壇上瞎摻和下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 | 第2節:苦難的精神價值 | 第3節:與世界建立精神關係 | 第4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1 | 第5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2 | 第6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3 | 第7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4 | 第8節:孤獨的價值1 | 第9節:孤獨的價值2 | 第10節:孤獨的價值3 | 第11節:勇氣證明信仰1 | 第12節:勇氣證明信仰2 | 第13節:守望的角度 | 第14節:被廢黜的國王 | 第15節:在沉默中面對 | 第16節:哲學與孩子與通俗化 | 第17節:名人和明星 | 第18節:讀書的癖好1 | 第19節:讀書的癖好2 | 第20節:讀書的癖好3 | 第21節:讀書的癖好4 | 第22節:讀書的癖好5 | 第23節:都市裏的外鄉人 | 第24節:記住回傢的路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