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 姚淦銘說“老子” Yao Ming Gan said, "I" 》
老子其人
姚淦銘 Yao Ganming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傢,生活於春秋時期,楚國苦縣人,他對後世的影響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經》的著作,他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但有關老子本人的記載留下得不多,這就給後人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想像空間,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認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關老子的傳說不勝枚舉,種種的遐想賦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那麽老子到底是什麽樣的呢?
老子作為道教的開山鼻祖,被尊稱為太上老君,這位神話般的人物,具有和其他聖人不一樣的名字,老子,他不同於常人的稱謂也許衹有在神話傳說中才能解釋得清。
神話傳說給予了老子很多神秘的味道,這是一種後人對前人和聖人的敬仰。那麽,真實的老子是什麽樣的呢?
作為國傢管理圖書的官吏,老子閱讀了大量的文獻典籍,在他管理圖書的若幹年中,周王室日漸衰弱,老子决定離開東周,他的這一决定誕生了我國最早的哲學著作,卻也暴露了老子自相矛盾的問題,老子在他的《道德經》中說“言者不如知者默”,也就是說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老子主張大智慧的人不說話,不寫文章,可是為什麽老子自己卻寫了五千言的《道德經》,這不是拿己之矛攻己之盾嗎?究竟是老子愚蠢還是另有智慧?
走出函𠔌關的老子,除了給人們留下一部《道德經》外,再也沒有任何別的信息,直到現在,老子晚年究竟去了哪裏,最後死在哪裏,都是一個歷史之謎。而他的《道德經》也像一部謎書一樣,讓後人有說不盡的話語空間,《道德經》所闡述的道的精要人們未必全部理解。
《道德經》不過五千言,卻涵蓋了很多妙義,告訴我們許多法則。幾千年前過去了,老子和他的《道德經》一直活躍在我們身邊,有關老子的話題一直研究不完,解釋不盡,老子研究幾乎成了一個世界性的公共話題。
老子其人
老子和我們現代生活有關嗎?老子他在哪兒呢?這個問題我曾經做了一個測試,我到蘇州玄妙觀,碰到三個天真活潑的孩子,一看太可愛了,我就測試一下。我說你們知道老子嗎?他們說知道。當中一個男孩說了,他說老子就是我爸。還有一個男孩他說,老子不就是玄妙觀當中的那個塑像嗎?那個道士塑像嗎?我會心一笑,一個小女孩嫣然一笑,她說不不不,“老子”是一本書,我爸的書桌上就有這本書。我笑了,老子不就是和我們三個現代孩子生活在一起嘛,而且這三個孩子心目當中有三個不同的老子。一,老子是我爸,二,老子是那個道士的塑像,三,老子是一本書。老子真的就在我們生活中,衹不過我們和老子的那種接觸,有時候零距離的接觸,所以已經化到我們的血液當中去了,距離是零,所以我們反而覺察不到了。
我們在座的有的同志喜歡打太極拳,早晨到公園裏面打太極拳,看到人傢的動作軟綿綿的,但是太極高手,一推手,可以把一個大漢掀翻在地。什麽原理?老子說的,柔弱勝剛強。你看看,有的人喜歡下圍棋,有的人喜歡練書法,書法傢和圍棋高手經常說一句話,叫知白守黑,誰說的?老子說的。什麽叫知白守黑?寫書法,黑的地方是字,白的地方也是字,寫書法的人這麽看。真正懂書法的人他眼睛一看,黑的地方是字,白的地方也是字,所以叫你守住黑要知道白,這樣就達到一種高級層次。我看下圍棋的也是,要知白守黑,這是什麽道理?這就是立足一處,眼觀全局,這是何等的境界。所以老子的智慧,熔化在你我中間,熔化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行動當中,理念當中,大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小到我們公園裏打拳、下圍棋都是這種,老子的智慧。
同志們如果到福建去,有個叫清源山,清源山有個老君岩,有個老子的石刻雕像,非常有名,有名在什麽地方?這個雕像非常大,而且這個雕像非常卡通,怎麽卡通法?就是他的兩個耳朵特別大,同志們想一想,為什麽老子的耳朵特別大呢?為什麽?因為老子叫李耳,姓李,所以他的耳朵上必有特徵,他的耳朵特別大。同志們我們來看一個漢字,聖人的聖,這是簡化字,如果我們還原成繁體字的話,左邊是一個耳朵的耳,聖人就和耳朵有關係。如果同志們對文字感興趣,不僅是看簡化字,而且看繁體字,再去看一個甲骨文更有意思了,在甲骨文上你看到什麽呢?下面一個人,上面一個大耳朵,人上面一個大耳朵,這就是聖人的聖,在甲骨文當中,這個“聖”字還有個寫法,一個人頭上一個大耳朵,然後一個“口”,什麽意思?就是古人把聖人的觀念,看作不僅這個人的聽力好,口才好,所以一個耳朵一個口,那麽同志想想看,到後來慢慢演變了,這個人的聽力又好,口才又好,這就引申到無所不通,無所不曉,無所不明,就變成了聖人了。所以聖人跟耳朵有關,老子就是個聖人,那麽我們要問了,老子是不是真的耳朵很大呢?中國的文化不得了,不僅有動人的民間故事,而且有生動的神話,還有美妙的仙話。
老子的媽媽把老子生下來了,一看這個孩子很奇怪,怎麽他的耳朵特別大,他老爸一看,這孩子的耳朵太大了,夫妻倆一商量,這個孩子給他起個什麽名字?姓李叫李耳,今天我們現代人哪有給兒子起耳朵,腳什麽的,沒有的,都起個文縐縐的名字。因為古人很天真,這叫童心,這是人類的童年,所以很有意思,給兒子叫個李耳。所以同志們今後去看雕塑,去看畫像,雕塑傢雕塑的老子,或者畫傢畫個老子,你看他耳朵特別大,這是一個特徵,那麽現在我們又一個問題來了。李耳,我懂了,老子叫李耳,請問為什麽叫老子呢?同志們想想看,孔子因為他姓孔,叫孔子。孟子因為他姓孟,尊稱他所以叫孟子。韓非子他姓韓,所以叫韓非子。荀子他姓荀所以叫做荀子。他姓李呀,為什麽不叫李子要叫老子?問題來了,中國的文化太有意思了,為什麽叫老子呢?據說這個孩子生下來爹媽一看,不僅耳朵大,而且好奇怪,他的眉毛是白的,他已經有鬍須,也是白的,你看看生出來的兒子,眉毛是白的,還有鬍須是白的,所以叫老子了。
還有我剛纔講了,有民間故事,有神話傳說,有仙話,《史記正義》當中,他就有浪漫的說法,說什麽呢?李母懷胎八十一栽,逍遙李樹下,割左腋而生,很浪漫。老子的媽媽懷胎了,懷得好大很大,懷胎了多少,八十一年。這個嬰兒在他的腹中八十一年,那天快要生了,他媽媽就來到李樹下,八十一年的孩子怎麽生法呢?她就割開自己的左腋,小孩子哇哇地生下來,你看看這不叫老子嗎?他在媽媽那裏已經八十一年了,生下來已經有八十一歲了。當然這是民間傳說,這是神話,這是仙話,那麽歷史學家寫的老子,應該怎麽樣呢?那麽我們看看司馬遷,司馬遷這位大歷史學家,花了18年的心血,寫了52萬字6千五百個字,給中國的哲學之父、智慧之父,寫評傳的話,很可憐,衹寫了450多個字。你看看,這麽大的一部《史記》就寫了450多個字,這麽一個大的哲學家,為什麽?沒有辦法,材料沒有,材料不夠,所以他很嚴謹。他怎麽寫的?他一開頭寫了27個字,他說:“老子者,楚苦縣厲鄉麯仁裏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這 27個字就介紹了他的籍貫,他的姓氏,他這樣說,老子這個人啊,是楚國苦縣,縣名叫苦,麯仁裏的人。他說姓李,名字叫耳,他的字叫聃,他的工作單位在周朝的守藏室之史,什麽意思?就是周朝的皇傢的國傢的圖書館館長,用今天我們學者的話來講,就是收藏圖書、保管圖書的這樣一個官員。那麽有的學者說,他是國傢圖書館館長。那麽照我的看法呢,還不僅是一個圖書館的館長,他這個地方應該不僅有圖書,而且有文物檔案,而且有其他的東西,這就好像我們現在的國傢圖書館還有國傢博物館,國傢檔案館。我想這些東西結合在一起管理的這麽一個館長,這樣一來,如果我們深層思考的話,我們就發現一個秘密,為什麽他寫了五千多個字?就成了中國的一大智慧經典?成了世界上的一大智慧,就五千來個字,為什麽他有這麽大的學問?為什麽他的思想這麽深刻?從他的職業上,從他的工作崗位上,我們可以找其中的秘密。你想想看,他做國傢圖書館的館長,做檔案館的館長,做博物館的館長。一、他看到的東西遠遠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能看到的,他看到的圖書、看到的檔案、看到的文物,當然大大超過一般人,一般人看不到。所以他不僅看到大量的東西,而且看到許多秘密的東西,甚至機密的東西。第二,我們可以想想看,他既然是那個時候國傢圖書館的館長,當時的一般人不能到那裏去查圖書的。你想想看,到他那裏的人,必然是高層次的文化人,高層次的學者,他碰到的就是這些高層次的文化人,高層次的學者,經常進行交流,我們有句話,聽人傢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當然他的知識在無形當中豐富起來了。第三個,他這個職位在京城,他這個職位靠近王朝,是政權的中心。你想想看,他不僅能夠知道大量的歷史信息,而且能夠和當時的皇朝的政權的核心,頻繁接觸,也就是他能夠獲取大量的王朝的時代信息。再加上老子的天分很聰明,悟性極高,你想想看,有這麽的智慧,有這麽的素質,又處在這麽優越的條件下,當然靈性煥發,就會誕生中國的哲學之父和智慧之父,所以他是有來竜去脈的。
老子原來做國傢圖書館館長,周守藏者室也,後來又看王朝衰敗得太厲害了。不想做了,不想做他就出走了,他要到哪裏去呀,他要到秦國去,他要到西域去,要到秦國去,要到西域去。必定經過一個關口,叫函𠔌關,為什麽叫函𠔌關呢?兩面兩山,對峙,中間一道又深又險的小路。所以這條路就像一個“函”字裏一樣,所以叫做函𠔌關,必定要經過這個關口。這一天,守關的長官是叫關令尹喜,又叫令尹喜,守關的長官,那天他到城頭上暸望,一看不得了,空中飄過來一團紫氣,一團紫氣冉冉而來。關令尹很厲害,他眼睛一看說今天很妙,今天將會有聖人到來,然後他在關上遠望,看見一個人,騎着一匹青牛慢慢來了,再一看牛背上的那個人,風度非凡。遠得看不出,近的一看,這不就是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傢、哲學家老子嗎?高興得不得了,老子來了,你看紫氣飄來,老子來到。然後把他問他,你到哪裏去?我要到秦國去,西域去,我呆不住了。
不能,你要走的話,你非答應我個條件。老子說,答應你什麽條件?他說,你看你這麽一個大思想傢,哲學家,你不給我們留一點著作,留一點文字下來。老子說不不不,不留。老子他不願意留的,不留不留。關長嫣然一笑,你不留也好,我不給你簽護照,不給你簽證,不能過我的關,你非得留一點。所以這是個麻煩的事情,所以老子給他纏得沒有辦法,所以老子寫下了這部天下奇書,叫《道德經》。老子為什麽要寫這本書呢?剛纔我講了,第一,你不寫這個書,他不給你簽證,不給你護照上簽字,你不能出關,所以要出關得寫。第二,關令尹一番話,老子很有觸動,我一肚子學問,一肚子智慧,我為什麽不做點好事,給後人留點遺産呢?那不就浪費掉了嗎?第三,寫著作也要有知音,關令尹就是個學術非常高,修養非常高的人。關令尹學識非常高,同志們想想看,飄過一段雲氣來,就知道貴人來了,我們也不知道叫紫氣,也不叫紫氣東來,也不叫貴人來。當然這儘管是傳說,但是,關令尹是個非常有學問的人。這樣一來,我碰到一個知音,我寫出來的東西有人賞識,所以有這麽幾個原因,最後老子决定寫了,所以老子花了好幾天,寫完了。一看,五千多個字,一分八十一章,分成為上下兩篇。一篇叫《道經》,一篇叫《德經》,合起來叫《道德經》,我們簡稱為《老子》。寫完以後,關令尹一看高興得不得了,了不得,太美了。詩一樣的語言,深刻的含義,太美妙了。關令尹笑了,他說老子,我這個關長不做了,我要跟你一起出走了。據說後來他這個關長不做了,跟老子一起去西域去。後來人們還看到他們兩個人一起在流沙裏面走。兩個人都有學問,都是大學問傢,而且都是長壽。
那麽老子的《道德經》裏面,到底講了些什麽智慧呢?我們翻開他的書,最先接觸到的就是他的道,道路的道,最多接觸的也是道。所以我們現代人如果是聞其道,得其道,行其道的話,那就能夠把老子的智慧轉化為我們的智慧,把古代人的大智慧轉化成為我們現代人的智慧,這是一筆相當豐富的財富。
《老子》這個書當中,就五千多個字,講到“道”的地方有七十多處。他是多麽重視道,儘管道到底是什麽?現在還有不斷的爭論,道到底是什麽?但是有一個大傢是共通的,道就是宇宙的本體,事物種種的玄妙,都是因為從道裏邊出來的。如果我們認識了道,知道了萬物的玄妙,那你看我們活着是多麽令人愉快的一個人生。那麽道到底在哪裏呢,道就在宇宙當中,就在茶杯裏面,就在我的錄音機裏面,就在我的手錶裏面,天地當中。有道,一草一木有道,一器一皿當中有道。東郭子曾經問莊子,先生何為道?什麽叫道?道在哪裏?莊子嫣然一笑,無處不在,道在屎溺。這個話講得很難聽,道在哪裏?道在屎溺,大便小便當中都有。我們乍一聽,這個哲學家怎麽講得這麽庸俗。不,深刻,無處不有。如果我們細細想想,難道大便小便當中沒有道嗎?醫生拿你的大便小便一看,就看問題出來了,我們看清宮電影,太監老是拿着皇帝的大便要看,看看皇帝健康不健康,所以道在屎溺。多深刻,所以無處不在,所以《老子》是個智慧的書。他給人們訴說着道,辯論着道,就希望人們得道。如果你是搞政治的,你細細地讀他的書,就可以學到好多的道。你搞經濟的,你搞教育的,你要健身的,你要教育孩子等等,裏面都充滿着智慧的道,都能給你一種智慧的啓迪。
今天,我們處在這麽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老子離我們幾千年了,老子就和我們在一起,就能夠越過這個時代的鴻溝和我們溝通。
首先我們看宗教界人士非常喜歡老子,1788年,兩百多年之前,一位天主教的教士,傳教士,他就把《老子》這本書帶到了歐洲。從此《老子》兩百多年以前,開始了在歐洲的國外的蔓延。有一個羅馬的天主教教士,他是第一個用拉丁文來翻譯老子的。我們特別要提到日本,日本人研究老子很厲害,我到日本去,他們研究老子很厲害。日本上世紀有一個首屈一指的禪學大師叫鈴木大拙。同志們可以看看他的名字,鈴木。日本人的,大拙,誰的?《老子》裏的。他特別喜歡這個詞,叫大巧若拙。所以你看他的名字上有個大拙,他對老子太喜歡了。他怎麽喜歡?名字上叫鈴木大拙。而且他怎麽樣呢?老子最講究無,老子他喜歡無。他往往就拿起毛筆來寫一個“無”字,揮筆而成。在寫“無”字當中,表示對“無”的深深智慧的悟。這個人很長壽,有近一百歲,九十幾歲的時候,還有飛機到處飛來飛去,到處做學術報告,他的學生就問他,先生你怎麽這麽健康?這麽長壽?他笑笑說這就是無為。宗教界的人士喜歡老子,文學家也喜歡老子。你看1891年俄國的托爾斯泰,這麽大的文學家。當時有一個彼得堡的出版傢,跟他談話,就問,他說你是這麽一位大的文學家,請問你受世界上的哪些作傢思想傢影響大?托爾斯泰說,他說我受中國的孔子孟子影響很大,受老子的影響巨大。文學家真會說話,一個叫很大,一個叫巨大,衹差一個字,很大、巨大,你看不同的影響突現出來了。
哲學家也喜歡老子,世界的哲學家也喜歡老子。黑格爾這麽一個大哲學家,他就說了,他是老子的哲學不得了,和希臘的哲學一起,作為世界哲學的源頭,你看看得多高啊。當代還有一個大哲學家,叫海德格爾。他這個思想和西方的那個傳統不一樣,但他和我們老子的思想傳統倒很合拍。老子說 “有無相生,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他看到老子這種思想很合拍,很感動。同志們,我們來舉個例子,同學們看這個茶杯,茶杯裏如果沒有水。那麽我們就要問大傢了,茶杯裏有東西嗎?沒有啊。我們的一般常識,老子來了不一樣,老子說有。怎麽沒有?我看見有。大傢不明白,這茶杯裏明明是沒有東西,怎麽是有呢?老子說了,你倒上水不就有了嗎?你裝上????不就有了嗎?你放上糖不就有了嗎?你放上其他東西不就有了嗎?厲害,什麽意思?正因為它是無,所以它能夠有。同志們想想看,如果這是一個實心的東西,一個木疙瘩。你裏面能放水嗎?不能放水,同志們想想看,正因為我們的嘴巴是空的,是無,所以聽完講座,大傢可以吃飯。飯可以進去呀,如果我們嘴巴是滿的,是有的,怎麽吃東西呀,所以這裏有個大秘密,就是這個有。是隱蔽在這個無當中的,這就是哲學家的智慧和眼光。
所以這個“無”並不是真的“無”,而是有的“有”,這個“有”是隱蔽在裏邊的。同志們再想想看,我們墻上開一個窗,開一個洞,我們開這個洞以後,有沒有,沒有是空的,但是老子就發現這個智慧,無中有。如果我們整個房間一個窗子都沒有,不悶死人嗎?正因為無,開着窗洞,所以多舒服啊,空氣流通,這不是有嗎?這種思想給海德格爾一看,太吻合了,知音。所以他對老子那個思想,非常贊賞,非常合拍。他把老子的哲學開始用西方的文字來翻譯了,經常琢磨。怎麽把中國古典的話語用現代的西方的語言,不是馬馬虎虎翻過去了,他在辦公室,他的書房裏寫了兩句話,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就是誰能夠解釋一下,太深刻了。誰能夠把一個渾濁的東西,亂糟糟的東西,我能夠把它沉靜下來,慢慢地沉靜沉靜下來。誰又能夠把一個死水一團一樣的東西,把它掀動起來,使它生動活潑,誰能?這是老子的話,太深刻了。同志們想想這些智慧,一個單位,一個企業亂糟糟的,我去了,你去了。記得老子這兩句話,這麽渾濁的一個單位,我去了以後,把它慢慢地沉靜沉靜沉靜下來,搞得好好的,福利上去了,大傢很高興。但是高興的話,大傢懶惰了,享福了,誰又能夠把這個平靜的環境再掀起生命的波浪,使它永遠朝氣蓬勃。所以你看這個哲學家,看到老子這兩句充滿哲理的話,怎麽能夠不激動,不感動,不衝動。所以,老子不僅和我們同在,而且老子和世界的人們同在。這一講我就講到這裏,謝謝各位。
I was a great thinker in ancient China, lived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Chu suffering County, his major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 is a book called "moral" of the book, he created a precedent of ancient philosophy. But the I left my record not by much, which gives future generations has created a huge imagination, was his apotheosis, some people think he is Lord Lao Zi, Lao Zi's legends abound about, all sorts of reverie I given too much mystery, so in the end is what I like?
Taoist Lao Tzu as a pedigree, is known as the Lao Zi, the mythical characters, and other saints do not have the same name, Lao Tzu, his title may be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people only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myths and legends so clear.
I give a lot of myths and legends of the mysterious flavor, which is a descendants of the past and the admiration of saints. So, what is the real father like?
Officials as a national management books, I read a lot of literature books, management books in his years, the Zhou royal family increasingly frail, I decided to leave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and his decision was born of the earliest philosophical works, but also exposed Laozi paradox, Lao Tzu in his "moral" that "to know who the speaker as silent," meaning wise man, must be quiet, I do not claim to speak great wisdom, not writing articles, but why do I write a thousand words themselves are the "moral", this is not a spear of attack has been taking the shield of it? Whether I stupid or are there other wisdom?
Out of the Hangu Pass of the I, in addition to give people the impression of a "moral", but no longer has any other information, until now, I really gone his later years, the last death where is a historical mystery. And his "moral" as the book like a mystery, so that future generations are not the words of that space, "the moral" _set_ forth the essence of the road, not all people understand.
, "Moral", but five thousand words, but it covers a lot of wonderful justice, tell us a lot of rules. Thousands of years passed, and I and his "moral" has been active in our side, the I have been studying the topic of endless,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I study the public seems to have become a worldwide topic.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