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品三國   》 第1節:青梅煮酒論英雄(1)      易中天 Yi Zhongtian

三國是一個風雲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英雄在那裏大顯身手,叱咤風雲,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響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後駡名最多,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姦雄。易中天教授將從平民角度為您解讀。
第1節:青梅煮酒論英雄(1) 青梅煮酒 在三國時代衆多的英雄人物中,劉備一直是一個謎。這個謎,就像他的字一樣,玄之又玄。劉備出道的時候,一無所有,一文不名,衹能東奔西走地寄人籬下,反復無常地投靠他人。然而他所到之處,總能受到尊重和款待,曹操甚至認為衹有自己和劉備纔是真正的英雄。那麽,曹操說了這句話嗎?他為什麽要這樣說?劉備是英雄嗎?他為什麽是英雄? 上一集我們說到,放走劉備,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因為曹操已經一眼看出劉備是當時真正的英雄。曹操甚至說了這樣的話:“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句話是載入史册的。《三國志?先主傳》說:“先主未出時,獻帝舅(嶽父)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這是原文。而在“先主方食,失匕箸”後面,裴鬆之註引《華陽國志》補充說:“於時正當雷震,備因謂操曰: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三國演義》當中那個著名的故事“青梅煮酒論英雄”,就是根據這個記載改編的。 平心而論,《三國演義》這半回篇幅的故事,從文學的角度看很精彩,從歷史的角度看也算真實,因為故事情節和人物對話大體上都有出處和來歷。比如“衣帶詔”事件,就既見於《三國志》,也見於《後漢書》;劉備種菜一事,見於裴鬆之註引鬍衝《吳歷》,而且言之鑿鑿,種的是大頭菜一類的東西(蕪菁);“望梅止渴”的故事,則見於《世說新語?假譎》,這個成語也典出於此。至於曹操評點當時人物的那些話,也都可以說是他的真實看法。靠不住的衹有一處,搞錯了的也衹有一點。 搞錯了的一點,是陳邇鼕先生發現的。《三國演義》說,曹操要劉備說說誰是當今英雄,劉備第一個就提到了袁術,曹操笑着說:“塚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其實“塚中枯骨”這個說法不是曹操的,是孔融的。他說的也不是袁術,而是袁術的先人。據《三國志?先主傳》,漢獻帝興平元年(故意194年),徐州牧陶謙因病去世,陳登等人要劉備來代理。劉備不敢貿然接手,說袁術近在咫尺,四世五公,海內所歸,你們何不把徐州送給他?這時北海相孔融就說話了。孔融說:“袁公路豈憂國忘傢者耶?塚中枯骨,何足介意!”也就是說,你不必擔心,老袁傢那“四世五公”早就在墳墓裏了,怕他做甚!劉備這纔代理了徐州牧。《三國演義》移花接木,把袁術本人說成“塚中枯骨”,是不確的。如果袁術已是“塚中枯骨”,又何必說“吾早晚必擒之”? 靠不住的一處,是劉備和董承他們的“立券書名”。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董承受獻帝密詔,聯合劉備等人反曹,是結了盟,立了誓,簽了字,畫了押的。那份“衣帶詔”和那份簽字畫押的“義狀”,最後也都是被曹操搜了出來的,可謂“鐵證如山”。所以毛宗崗父子認為,董承的失敗,在於事不機密。毛批說:“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事欲其秘,何必歃血會飲?跡恐其露,何必立券書名?”是啊,何必呢?因此,依我看,沒頭腦的恐怕不是董承,而是羅貫中。羅貫中也不一定就沒頭腦,衹不過寫小說要好看而已。 指出了這一點的,也是陳邇鼕先生。陳先生的《閑話三分》說,如果劉備、董承他們“立券書名”是實,而且曹操徵劉備就因“衣帶詔”一案而起,那麽,曹操在俘虜了劉備的老婆、孩子和關羽以後,就不會那麽客氣了,也不會由着關羽帶着嫂子和侄子一走了之了。因此陳先生認為,就連這個“衣帶詔”,是不是董承或董承父女偽造,也很難說。呂思勉先生的《三國史話》則說:“董承本來是牛輔的餘孽,哪裏是什麽公忠體國的人?”“就是要除曹操,如何會討托董承呢?這話怕靠不住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选集】話說三國
第1節:青梅煮酒論英雄(1)第2節:青梅煮酒論英雄(2)第3節:青梅煮酒論英雄(3)第4節:青梅煮酒論英雄(4)
第5節:天生奇才(1)第6節:天生奇才(2)第7節:天生奇才(3)第8節:天生奇才(4)
第9節:慧眼所見(1)第10節:慧眼所見(2)第11節:慧眼所見(3)第12節:慧眼所見(4)
第13節:三顧茅廬(1)第14節:三顧茅廬(2)第15節:三顧茅廬(3)第16節:三顧茅廬(4)
第17節:隆中對策(1)第18節:隆中對策(2)第19節:隆中對策(3)第20節:隆中對策(4)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