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pǐn sān guó   》 1 jiéqīng méi zhǔ jiǔ lùn yīng xióng (1)      zhōng tiān Yi Zhongtian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后骂名最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易中天教授将从平民角度为您解读。
第1节:青梅煮酒论英雄(1) 青梅煮酒 在三国时代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刘备一直是一个谜。这个谜,就像他的字一样,玄之又玄。刘备出道的时候,一无所有,一文不名,只能东奔西走地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然而他所到之处,总能受到尊重和款待,曹操甚至认为只有自己和刘备才是真正的英雄。那么,曹操说了这句话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刘备是英雄吗?他为什么是英雄? 上一集我们说到,放走刘备,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因为曹操已经一眼看出刘备是当时真正的英雄。曹操甚至说了这样的话:“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句话是载入史册的。《三国志?先主传》说:“先主未出时,献帝舅(岳父)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这是原文。而在“先主方食,失匕箸”后面,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补充说:“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三国演义》当中那个著名的故事“青梅煮酒论英雄”,就是根据这个记载改编的。 平心而论,《三国演义》这半回篇幅的故事,从文学的角度看很精彩,从历史的角度看也算真实,因为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大体上都有出处和来历。比如“衣带诏”事件,就既见于《三国志》,也见于《后汉书》;刘备种菜一事,见于裴松之注引胡冲《吴历》,而且言之凿凿,种的是大头菜一类的东西(芜菁);“望梅止渴”的故事,则见于《世说新语?假谲》,这个成语也典出于此。至于曹操评点当时人物的那些话,也都可以说是他的真实看法。靠不住的只有一处,搞错了的也只有一点。 搞错了的一点,是陈迩冬先生发现的。《三国演义》说,曹操要刘备说说谁是当今英雄,刘备第一个就提到了袁术,曹操笑着说:“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其实“冢中枯骨”这个说法不是曹操的,是孔融的。他说的也不是袁术,而是袁术的先人。据《三国志?先主传》,汉献帝兴平元年(故意194年),徐州牧陶谦因病去世,陈登等人要刘备来代理。刘备不敢贸然接手,说袁术近在咫尺,四世五公,海内所归,你们何不把徐州送给他?这时北海相孔融就说话了。孔融说:“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耶?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也就是说,你不必担心,老袁家那“四世五公”早就在坟墓里了,怕他做甚!刘备这才代理了徐州牧。《三国演义》移花接木,把袁术本人说成“冢中枯骨”,是不确的。如果袁术已是“冢中枯骨”,又何必说“吾早晚必擒之”? 靠不住的一处,是刘备和董承他们的“立券书名”。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董承受献帝密诏,联合刘备等人反曹,是结了盟,立了誓,签了字,画了押的。那份“衣带诏”和那份签字画押的“义状”,最后也都是被曹操搜了出来的,可谓“铁证如山”。所以毛宗岗父子认为,董承的失败,在于事不机密。毛批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事欲其秘,何必歃血会饮?迹恐其露,何必立券书名?”是啊,何必呢?因此,依我看,没头脑的恐怕不是董承,而是罗贯中。罗贯中也不一定就没头脑,只不过写小说要好看而已。 指出了这一点的,也是陈迩冬先生。陈先生的《闲话三分》说,如果刘备、董承他们“立券书名”是实,而且曹操征刘备就因“衣带诏”一案而起,那么,曹操在俘虏了刘备的老婆、孩子和关羽以后,就不会那么客气了,也不会由着关羽带着嫂子和侄子一走了之了。因此陈先生认为,就连这个“衣带诏”,是不是董承或董承父女伪造,也很难说。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则说:“董承本来是牛辅的余孽,哪里是什么公忠体国的人?”“就是要除曹操,如何会讨托董承呢?这话怕靠不住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hòuyīzhānghuí >>   


【选集】huà shuō sān guó
1 jiéqīng méi zhǔ jiǔ lùn yīng xióng (1) 2 jiéqīng méi zhǔ jiǔ lùn yīng xióng (2) 3 jiéqīng méi zhǔ jiǔ lùn yīng xióng (3) 4 jiéqīng méi zhǔ jiǔ lùn yīng xióng (4)
5 jiétiān shēng cái (1) 6 jiétiān shēng cái (2) 7 jiétiān shēng cái (3) 8 jiétiān shēng cái (4)
9 jiéhuì yǎn suǒ jiàn (1) 10 jiéhuì yǎn suǒ jiàn (2) 11 jiéhuì yǎn suǒ jiàn (3) 12 jiéhuì yǎn suǒ jiàn (4)
13 jiésān máo (1) 14 jiésān máo (2) 15 jiésān máo (3) 16 jiésān máo (4)
17 jiélóng zhōng duì (1) 18 jiélóng zhōng duì (2) 19 jiélóng zhōng duì (3) 20 jiélóng zhōng duì (4)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