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古今詩話   》 古今詩話(一)      李頎 Li Qi

古今诗话 古今诗话(一)
《古今詩話》,不知捲數。原書久佚,亦不見諸傢著錄。《宋史·藝文志》集類文史類有《古今詩話錄》七十捲,作李頎撰,疑即此書。曾慥《百傢類說》有節編本,五十九條。《詩話總龜》前後集共錄存三百六十六條,他如《苕溪漁隱叢話》、《竹莊詩話》、《詩人玉屑》、《詩林廣記》、《修辭鑒衡》,以及《優古堂詩話》、《竹坡詩話》等亦有錄存。郭紹虞、羅根澤均曾據以上各書輯其佚文,郭得四百四十四條,羅得三百九十四條,略有出入。據羅根澤考,其成書最晚應於建炎(1127-1130)之前,最早應於元豐(1078-1085)之後,蓋哲、徽二宗時。原書多達七十捲,疑為詩話總集。所存文字多係采摭正史、別集、地志、野史、小說、筆記、類書、詩話等書中舊說,且大部為記事,自撰甚少。未見全書,其編纂意旨不詳。 古今詩話(一) 《古今詩話》論詩重在立意、感興。書中謂“少遊鐘情,故詩酸楚;魯直學道,故詩閑暇”。而蘇軾《南中》詩,別具“英特之氣”。蓋立意不同,詩風迥異。又謂意須詩外求之,貴在含蓄。如王安石“院落深沉杏花雨”一句,優於白居易、李賀、王勃,即因其“言盡而意不警。又如鬍擢作詩,狀花木鳥獸,多有“物外意”;王維作畫,繪山𠔌雲水,妙在“意出塵外”。鄭𠔌詠落葉,“未嘗及雕零飄墜之意,人一見之,自然知為落葉”;“偕以雪月鬆竹,難詠楊柳,作者雖多,鮮見其妙”,而杜牧、滕邁“不言楊柳”,則所詠“最佳”。是書論感興雲:“自古工詩,未嘗無興也。睹物有感焉,則有興。”又云:“今之作者以興近乎訕也,故不敢作,而詩之一義廢也。”故別興、訕之異,“始可言詩”。《古今詩話》以意、興言詩,於詩人審美意識、創作興會與詩之美感特徵,皆有所闡發,多得詩傢三昧,近於蘇軾元祐一派。 是書論鑒賞,主張不拘一格,隨其所好。如宋庠不愛韋應物,獨好李商隱;晏殊取杜甫多,取李白少,皆屬常情。又謂類比可鑒別詩之優劣,如杜甫“醉把茱萸仔細看”,王維“遍插茱萸少一人”,朱仿“學他年少插茱萸”三句中,當以杜句為優。論修辭,不取富豔,以為“善調脂粉”;又稱多用事者為“鬻冥器”,“垛迭死人”。此外,所記傳聞,如“虜中”好白居易詩,李商隱賦木蘭詩,周德華歌楊柳詞,貫休不改詩,蘇軾以海棠詩為“平生最得意詩”等,均足資研究。 書中謂王維《終南山》詩為“譏時宰”之作,失諸穿鑿。論奪胎、換骨,亦不可齲 哈哈兒據中華書局1980年9月版《宋詩話輯佚》錄校製作。
古今詩話(一) 一、杜詩愈疾 杜少陵因見病瘧者,謂之曰:“誦吾詩可療。”病者曰:“何?”杜曰:“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之句,瘧猶是也。又曰:“誦吾‘手提髑髏血模糊。’”①其人如其言,誦之,果愈。〔言感鬼神亦不妄。〕②(《總龜》前四十六、《類說》本) 案:《西清詩話》所引《樹萱錄》亦有此說,語句少異。葛立方《韻語陽秋》引子美詩中“患癘三秋孰可忍?寒熱百日相攻戰”及“三年猶瘧疾,一鬼不銷亡”諸句,謂子美亦嘗病瘧,是杜詩愈疾說之妄固不待辨矣。 ---------------- ①案此杜甫《戲作花卿歌》中句,應作“子章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韻語陽秋》十七引《古今詩話》,亦如此。此文當脫誤。 ②《類說》無末一句。又以上諸語,《類說》本亦較刪簡。 二、詩泣鬼神 李太白初自蜀到京師,賀知章聞其名,見之,請為文,出《蜀道難》示之。知章曰:“公非人間人,豈太白星精邪?”於是解金貂換酒醉而歸。及見《烏夜啼》曰:“此詩可以泣鬼神。”其詞曰:“姑蘇臺上烏飛①時,吳王宮裏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②山欲銜半邊日。金壺丁丁③漏水多,起看秋月墜④江波,東方漸明⑤奈樂⑥何。”又曰:“黃雲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橫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停梭嚮人問故夫,⑦欲說遼西⑧淚如雨。”(《類說》本、《總龜》前四、《竹莊》五、《樂趣》七、《施註蘇詩》二十引此作《古詩話》、《詩林》一引此作《古今詞話》) 案:此則出孟棨《本事詩》。《類說》及《施註蘇詩》所引僅賀知章見李白《烏棲麯》曰:“此詩可以泣鬼神矣”二語。 ---------------- ①《太白集》、《本事詩》、《竹莊詩話》“飛”作“棲”。 ②《本事詩》“青”作“西”。 ③《詩林》“金壺丁侗作“銀水金壺”。 ④《詩林》“墜”作“瑩”。 ⑤《本事詩》、《詩林》“明”作“高”。 ⑥《詩林》“樂”作“爾”。 ⑦《詩林》“嚮人問故夫”作“悵然憶遠人”。 ⑧《詩林》“欲說遼西”作“獨宿孤房”。 三、明皇題詩 薛令之,閩之長溪人,嘗為右庶子,時開元東宮官僚清冷,令之作詩,題於壁曰:“朝日①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幹。〔飯澀匙難綰,羹稀箸易②寬。無以③謀朝夕,何由保④歲寒〕!⑤”明皇⑥行東宮見之,題於其傍曰:〔“啄木觜距⑦長,鳳凰毛羽⑧短〕。⑨若嫌鬆桂寒,任逐桑榆暖。”〔令之〕⑩遂謝病歸。(《類說》本、《總龜》前二十九) 案:吳曾《能改齋漫錄》四《閩人登第不自林藻》條亦引此事,謂出《唐摭言》,在今《雅雨》本《摭言》捲八中。又《太平廣記》四九四捲載此事,謂出《閩川名士傳》。 ------------------ ①何喬遠《閩書》引作“明月”。 ②《太平廣記》“箸易”作“箸多”。 ③《玉平廣記》、《閩書》“無以”作“衹可”。 ④《太平廣記》“保”作“廢”。 ⑤《類說》本無飯澀雲雲四句,據《總龜》增。 ⑥《類說》“明皇”作“上”。 ⑦《唐詩紀事》二十“觜距”作“口觜”。 ⑧《摭言》及《唐紀》“毛羽”作“羽毛”。 ⑨《類說》無此二句,據《總龜》增。 ⑩《總龜》無“令之”二字。 四、王貞白詩 王貞白《寄鄭𠔌詩》曰:“火鼠重燒①布,冰蠶獨繭②絲,直須天上手,裁作領巾披。”(《類說》本) 案:此則出《摭言》捲十二。 ---------------- ①《唐紀》六十七“燒”作“牧”。 ②《摭言》、《唐紀》“獨繭”作“乍吐”。 五、無聲詩 〔白樂天以詩名,與元微之同時,號元白。詩詞多比圖畫,如重屏圖,自唐迄今傳焉,乃樂天《醉①眠詩》也。詩曰:“放杯書案上,枕臂火爐前。老愛尋思睡,②慵便取次眠。妻教卸烏帽,婢與③展青氈。便是屏風檬,何勞畫古賢。”且詩之所以能盡人情物態者,非筆端有口未易到也〕④。詩傢以畫為無聲詩,⑤〔誠哉是言〕。⑥(《類說》本、《總龜》前二十、《施註蘇詩》十一) 案:此事亦見《研北雜志》。 ---------------- ①《研北雜志》“醉”作“偶”。 ②《研北雜志》“睡”作“事”。 ③《研北雜志》“與”作“為”。 ④《類說》及《施註蘇詩》無以上諸語,據《總龜》增。 ⑤《施註蘇詩》“傢”作“人”,又此句後更有“詩為有聲畫”五字。 ⑥《類說》、《施註蘇詩》均無此四字,據《總龜》增。 六、春日得春衣 柳公權從駕,①文宗謂②曰:“有一喜事,邊〔上賜〕③衣久不〔及〕④時,今年二月已給,公可賀我以詩。”公權進詩曰:“去歲雖無戰,今年未得歸。皇恩何以報?春⑤日得春衣。”(《類說》本、《總龜》前十七) ---------------- ①《總龜》“駕”字作“事未央宮”四字。 ②《類說》此三字作上。 ③《類說》無此二字。 ④《類說》、《唐紀》四十有“及”字。 ⑤《唐紀》“春”作“今”。 七、探驪獲珠 元稷劉禹錫、韋楚客,同會樂天捨,各賦《金陵懷古》。劉詩先成。白曰:“四人探驪,子先獲珠,所餘麟角,何用1三公乃遂罷作。(《類說》本) 案:此出《鑒誡錄》捲七。惟《鑒誡錄》所引劉詩乃《西塞山懷古》,非《金陵懷古》,當有誤。 八、詩瓢 〔唐末蜀州有唐求,①放曠疏逸,方外人也。吟詩有所得,即將〕②藁捻為丸,投大瓢中。後臥病,投瓢於江,曰:“茲瓢③苟不沉沒,得之者方知吾苦心耳。”瓢至新渠江,④有識者曰:“此唐山人詩瓢也。”接得十纔二三。《題鄭處士隱居》曰:〔“不信⑤最清曠,及來愁已空〕。⑥數點石泉⑦雨,一溪霜葉風。業在有山處,道成無事中。〔酌盡一杯酒,⑧老⑨夫顔亦紅。”〕⑩《贈〔行〕⑾如上人》雲:“不知名利苦,念佛老岷峨。⑿補衲雲千片,焚香篆一窠。戀山人事少,憐客道心多。日日齋鐘罷,⒀高懸瀘水羅。”《題青城山範賢觀》:“數裏緣山不厭難,為尋真訣問黃冠。苔鋪翠點仙⒁橋滑,鬆濕⒂香梢古道寒。畫旁緑畦薅⒃嫩玉,夜開紅竈捻新丹。孤鐘⒄已斷泉聲在,風動瑤花月滿壇。”(《類說》本、《總龜》前四十四、《竹莊》二十一、《樂趣》十七) 案:此則亦見黃休復《茅亭客話》捲三。又《茅亭客話》更有《贈僧詩》一首。 ---------------- ①《唐紀》五十作“球”。 ②《類說》無以上諸語,僅作“唐求喜吟詠”五字。 ③《玉屑》、《竹莊》“瓢”作“文”。 ④《類說》“渠江”作“橋”。 ⑤《茅亭客話》“不信”作“聞說”。 ⑥《類說》無此二句,據《總龜》增。 ⑦《唐紀》“石泉”作“泉石”。 ⑧《唐紀》、《茅亭客話》“酒”作“樽”。 ⑨《茅亭客話》“老”作“脖。 ⑩《玉屑》二又二十均引至此。又《類說》無此二句。 ⑾《唐紀》、《茅亭客話》有“行”字。 ⑿《茅亭客話》“峨”作“陁”。 ⒀《茅亭客話》“罷”作“後”。 ⒁《唐紀》“仙”作“山”。 ⒂《唐紀》、《竹莊》“濕”作“織”。 ⒃《竹莊》、《茅亭客話》“薅”作“鋤”。 ⒄《竹莊》、《茅亭客話》“孤鐘”作“鐘聲”。 九、戀鏡湖春色 元稹廉問浙東,喜官妓劉采春。稹嘗有詩①雲:“因循歸未得,②不是戀鱸魚。”人③註之曰:“戀鏡湖春春色耳”。謂劉采春也。(《類說》本) ---------------- ①《總龜》作《題東武亭詩》。 ②《總龜》錄全詩,此句前有“役役閑人事,紛紛碎簿書,功夫兩衙盡,留滯七年餘,病痛梅天發,親情海岸疏”諸語。 ③《總龜》作“盧簡夫侍禦”。 一○、鄭鷓鴣梅河豚 〔梅聖俞《河豚詩》曰:“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於此時,貴不數魚蝦。”劉原①甫戲曰:〕②“鄭都官有《鷓鴣詩》,謂之鄭鷓鴣。〔聖俞有《河豚詩》,當呼有③梅河豚也。”〕④(《類說》本、《總龜》前三十九) ---------------- ①“原”原作“厚”,疑誤。 ②《類說》無以上諸語,據《總龜》補。 ③“有”當作“為”。 ④《類說》無此二語。 一一、瑞錦窠 禮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謂之瑞〔錦〕①窠。 案:此語亦見《春明退朝錄》。 ---------------- ①原脫“錦”字。 一二、淮西碑帽子 劉夢得曰:“柳八駁①韓一②八《平淮西碑》雲:‘左飡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之雲‘仰父撫③子。’”柳雲:“韓《碑》兼有帽子,使我為之,便說用兵伐叛矣。”劉曰:“韓《碑》劉④《雅》,予為詩⑤雲:‘城中⑥早⑦雞喔喔鳴,城頭鼓角聲⑧和平’,美李愬入蔡賊無覺者者。落句云:‘始知⑨元和十二載,四海重見升平時’,⑩言十二載,以見平淮西之年。”(《總龜》前五、《類說》本) 案:此則見《唐語林》二。《類說》本原文雲:“柳子厚謂韓退之《平淮西碑》猶有帽子,僕若為之,便說用兵伐叛事。”又云:“‘左飡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之‘仰父俯子’。” ---------------- ①《總龜》“駁”誤作“駿”。 ②《唐紀》“一”作“十”。 ③《類說》、《全唐詩》十三“撫”作“俯”。 ④案“劉”當作“柳”。 ⑤《唐紀》“予為詩云”作“餘詩有雲”。 ⑥《劉賓客集》“城中”作“汝南”。 ⑦《唐紀》“早”作“晨”。 ⑧《劉賓客集》“聲”作“音”。 ⑨《唐紀》“知”作“於”,《集》“始知”作“忽驚”。 ⑩《集》及《唐紀》作“重見天寶承平時”。 一三、捉語意合處 元和中,長安有沙門善病人文章,①尤能捉人語意相合。張籍喜之。②一日③得句曰:“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傢時”,謂似應不與前輩合也。④僧曰:“此有人道來。”籍曰:“何人?”僧曰:“見他桃李樹,⑤憶着⑥後園枝。”⑦籍大笑。(《總龜》前六、《類說》本) 案:此則出《摭言》捲十三。又《樂趣》二引此則作《珊瑚詩話》。 ---------------- ①《類說》作“唐詩僧善論詩”。 ②《摭言》作“頗恚之”。 ③《總龜》“一日”作“或”,據《類說》改。《摭言》作“因”,因上有“冥搜愈切”四字。 ④《類說》作“自謂古人未道”。 ⑤《太平廣記》一九八引《摭言》“樹”作“發”。 ⑥《類說》、《摭言》“憶着”均作“思憶”。 ⑦《摭言》“枝”作“春”。 一四、樂天之宮 有商客過海值①風,〔俄抵一所,門宇聳秀,珍器爛然,〕②雲是樂天之宮。③樂天聞之,作二絶雲:“近有人從海上回,海山深處見④樓臺。中有仙龕藏⑤一室,皆言⑥此待樂天來。”又云:“吾學空門不⑦學仙,恐君此語⑧是虛傳。海山不是吾歸⑨處,歸則須⑩歸兜率天。”(《類說》本、《總龜》前四十五、《樂趣》十七) 案:此則見《太平廣記》四十八引《逸史》。 ---------------- ①《總龜》“值”作“遇”。 ②《類說》此數句作“抵一闕”三字。 ③《總龜》“宮”作“居”。 ④《總龜》“見”作“是”。 ⑤《總龜》“藏”作“開”,《香山集》作“虛”。 ⑥《香山集》“皆言’作“多傳”。 ⑦《香山集》“不”作“非”。 ⑧《香山集》“語”作“說”。 ⑨《總龜》“歸”作“居”。 ⑩《總龜》“須”作“惟”,《太平廣記》、《香山集》“則惟”作“即應”。 一五、詩中虎 詠牡丹詩甚多。羅鄴雲:“落盡春紅始見①花,幄籠輕日護香②霞;③買栽池館恐無地,看到子孫能幾傢?”人皆謂之詩中虎。④(《類說》本、《總龜》前六、《竹莊》十三、《樂趣》十) ---------------- ①《竹莊》“見”作“著”。 ②《樂趣》“香”作“幽”。 ③案《全唐詩話》五、《竹莊》十三、《唐紀》六十八、《全唐詩》二十四此句均作“花時比屋事豪奢”,幄籠句為此詩第六句。 ④《總龜》作“此詩中之虎也”。 一六、宋之問口過 宋之問,天後朝求為北門學士,不許,乃作《明河篇》以見其意,雲:“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臨邛賣卜人。”天後曰:“吾非〔不〕①知其才調,但以其有口過耳。”之問有齒疾,口臭故也。《本事詩》已載。(《類說》本) 案:此則出《本事詩》。《類說》本此條與上條合,疑當為另一條。 ---------------- ①“不”字據《本事詩》補。 一七、迷樓 ①浙人項升進新宮圖,〔隋煬帝〕②覽之大悅。令揚州依圖營建,③經歲而成,帑庫為之一空。幸之,喜謂左右曰:“使真仙遊其中,亦當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樓。”④〔每一幸即經月,宮女無數,後宮多不得進。有侯夫人者,有美色,忽自縊於棟下。臂懸錦囊,左右取進,有《自感詩》三首。其一曰:“庭絶玉輦進,芳草漸成窠。隱隱聞簫鼓,君恩何處多?”其二曰:“欲泣不成淚,悲來翻強歌。庭花方爛熳,無計奈春何1其三曰:“春陰正無際,獨步意如何?不及閑花草,翻承雨露多。”又云:“妝成多自恨,⑤夢好卻成悲。不及楊花意,春來到處飛。”又《遣意》雲:“秘洞扃仙卉,雕房⑥鎖玉人。毛君真可戮,不肯寫昭君。”煬帝見詩,反復傷感,視其屍已死,顔色尚爾,厚禮葬之。〕(《類說》本、《總龜》前二十五) 案:此則出《迷樓記》。 ---------------- ①《總龜》此句前有“隋煬帝迷於聲色,高昌薦”諸字。 ②《總龜》此句無“隋煬帝”三字。 ③《總龜》此句作“即日召有司具材役夫”。 ④《類說》引至此,以下據《總龜》增。 ⑤《迷樓記》“恨”作“惜”。 ⑥《迷樓記》“房”作“窗”。 一八、馬三花 〔唐開元天寶間,承平日久,世尚難微,多愛三花飾馬。郭若虛傢藏貴戚閱馬圖,中有三花馬。蘇大參傢有韓幹畫三花御馬。晏元獻傢藏一畫,號國出行圖,亦有三花馬。〕①三花者,剪鬃②為三瓣〔也〕。③白樂天詩云:“舞衣裁四葉,馬鬣剪三花”④。(《類說》本、《總龜》前二十八) ---------------- ①《類說》無以上諸語,僅作“韓幹畫閱馬圖並御馬皆有三花馬”。 ②《類說》“鬃”作“發”。 ③《總龜》無“也”字。 ④《總龜》“花”下有“是也”二字。 一九、舉人試燒燭三條 〔唐製:舉人試,日既暮,許燒燭三條。〕①韋承貽,〔鹹通②中策試,夜潛紀長句於都堂南壁雲〕:③〔“裒衣博帶滿塵埃,獨上都堂納捲④回。蓬巷幾時聞吉語,棘籬何日卻⑤重來。〕⑥三條燭盡鐘初動,九轉丹成鼎⑦未開。日⑧月漸低人擾擾,不知誰是謫仙纔。”〔又云:“白蓮千朵照廊明,一片升平雅韻⑨聲。纔唱第三條燭盡,南宮風月⑩畫⑾難成。”〕⑿(《類說》本、《總龜》前十、《樂趣》十二) 案:此則出《摭言》捲十五。 ---------------- ①《總龜》無此語。 ②《摭言》“通”作“光”。 ③《類說》此句作“試日先畢作詩云”。 ④《摭言》“捲”作“試”。 ⑤《摭言》、《唐紀》五十六、《全唐詩》二十一“卻”作“免”。 ⑥《類說》無此四句,據《總龜》補。 ⑦《摭言》“鼎”作“丸”。 ⑧《摭言》、《總龜》“日”作“殘”。 ⑨《摭言》、《唐紀》、《全唐詩》“韻”作“頌”。 ⑩《摭言》“月”作“景”。 ⑾《唐紀》“畫”作“寫”。 ⑿《類說》無此數語,據《總龜》補。 二○、????麯 交趾有《黃帝????麯》。按唐譜有《突厥????》、《阿鵲????》等。施肩吾詩云:“顛狂楚客歌成雪,媚賴吳娘笑是????。”(《類說》本) 二一、飲硯水 禮部試不給茶湯,但飲硯水,皆黔其口吻。(《類說》) 二二、調脂弄粉垛迭死人 徐仲稚、李九臯俱善詩。徐詩富豔,李多用事。李謂徐公曰:“〔公〕①詩如美女,善調脂粉。”徐曰:“公乃鬻冥器者,但垛疊死人耳。”(《類說》本) ---------------- ①案當脫“公”字。 二三、秋聲詩 徐鍇作《秋聲詩》:①“井梧紛②墮砌,塞雁遠橫空。雨滴③莓苔老,④風吹⑤薜荔紅。“(《類說》本) 案:《總龜》前二引此則作《詩史》。 ---------------- ①《詩史》“秋聲詩”作“秋詞”。 ②《詩史》“紛”作“分”。 ③《詩史》“滴”作“久”。 ④《詩史》“老”作“紫”。 ⑤《詩史》“風吹”作“霜濃”;《玉壺清話》“風歸”。 二四、釣叟圖 張文懿傢有《春江釣叟圖》,上有李煜①《漁父詞》二首。其一曰:“浪花有意千裏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鱗。世上如儂有幾人?”其二曰:“一棹春風一葉舟,一輪繭縷一輕鈎。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總龜》前二十、《類說》本、《鄭五代》一、王校《王五代》一) 案:《類說》本頗多刪節,僅雲“世傳《江南釣叟圖》,上有《漁父詞》二首,有‘繭縷一釣輕’之句”。 ---------------- ①《五代詩話》作“李後主”。 二五、長年三老 川陝呼梢工篙手為三長老。①〔蓋②推一船之最尊者言之。〕③杜詩云:“長年三老歌聲④裏,白馬灘前白⑤浪中。”(《總龜》前十八、《類說》本、《歷代》三十八) 案:戴埴《鼠璞》雲:“《古今詩話》謂川陝以篙手為三長老,蓋惟一船之最尊者言之。”趙與時《賓退錄》雲:“長讀如長幼之長;攤錢,謂博也。”又案:此則亦見江休復《醴泉筆錄》下。 ---------------- ①《歷代》無“長”字。 ②《歷代》“蓋”作“乃”。 ③此句據《鼠璞》及《歷代》補。《歷代》“之”下有“耳”字。 ④《賓退錄》四引作“長歌”。 ⑤《類說》“白”作“高”。案《少陵集》作“白晝攤錢高浪中”。《醴泉筆錄》同。 二六、水鳥 鸊鵜,水鳥也。其膏可以塗刀劍,令不銹。〔《爾雅註》雲,膏玉瑩劍續英華〕①〔古〕②詩云“馬銜苜蓿葉,劍瑩鸊鵜膏”③是也。(《類說》本、《總龜》前二十八、《樂趣》六) ---------------- ①《類說》無此數字,據《總龜》增。案《爾雅·釋鳥》鸊字註云:“鸊,鸊鵜,似鳧而小,膏中瑩刀”,文與此異。 ②《總龜》無“古”字。 ③案此戴嵩《度關山詩》。 二七、打瘠詩 盧延讓《哭邊將詩》①曰:“自是碉砂發,非幹炮石傷。牒多身上職,②盌大背邊瘡。”人謂是打瘠詩。(《類說》本) 案:此則亦見《詩史》。 ---------------- ①《詩史》作《哭陣亡將》詩。 ②《詩史》“職”作“字”。 二八、爾汝歌 孫皓為晉〔所滅〕,①封歸命侯。武帝問皓曰:“聞南人好作爾汝詩,爾頗能否?”皓〔被酒②〕舉觴曰:“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勸汝一杯酒,令妝壽萬春。”帝悅③之。(《類說》本、《總龜》前三十五) ---------------- ①《類說》無此二字,據《總龜》增。 ②《類說》無此二字,據《總龜》增。 ③《總龜》“悅”作“悔”。 二九、第三廳 兵部李濤字①社翁,《寄翰林求酒一絶》雲:“社翁今日沒心情,為乏治②聾酒一缾。惱亂玉堂將欲遍,依稀媚③到第三廳。”(《類說》本) 案:此則見《李文正公談錄》,亦見《石林詩話》。又《總龜》前三十九有此,未言出處。 ---------------- ①《總龜》作“小字”。 ②《總龜》及《全唐詩話續編》上“治”作“逃”。 ③“媚”當作“巡”。《總龜》及《全唐詩話續編》作“循”。 三○、鐘山公 後唐李建勳出師臨川,歸拜司空,纍表乞致仕,自稱鐘山公,詔授司徒,不起。學士楊①悅緻狀賀之。建勳答詩曰:“司空猶未許,②那③敢作司徒,幸有山公號,如何④不見呼?”先是,宋齊丘退歸九華,未碁,一徵而起,時論少之。或以建勳比宋者,因作詩曰:“桃花流水須相信,不學劉郎去又來。”(《類說》本) 案:此則出《江表志》及《南唐書》。 ---------------- ①“楊”當作“湯”。 ②《江表志》“未許”作“不作”。 ③《南唐近事》“那”作“爭”。 ④原作“何如”,據《南唐近事》改。 三一、賈至詠薛瑤英詩 元載納薛瑤英為姬,處以金絲帳,卻塵褥,衣以竜綃衣。賈至詩曰:“舞祛銖衣重,笑疑桃臉開。方知漢成帝,虛築避風臺。” 案:此則出《杜陽雜編》捲上。 三二、何遜能詩 何遜八歲能詩。瀋約曰:“每讀卿詩,一日三復不已。”故李義山詩曰:“寄言何遜休聯句,瘦盡東陽姓瀋人。” 三三、太白入月 李太白三擬詞選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別賦》。及祿山反,製《鬍無人》雲:“太白入月敵可摧。”及祿山死,太白入月去。 三四、杜詩 楊大年不喜杜子美詩,謂之村夫子。有鄉人以子美詩強大年①曰:“公試為我續‘江漢思歸客’一句。”大年亦為屬對。鄉人曰:“乾坤一腐儒。”大年默然②。〔歐公亦不甚愛杜詩,而謂韓退之絶倫。退之於唐世文章,未嘗屈下,獨稱李、杜不已。歐公不悅子美,所不可曉;則又愛賞李白,將太白騰趠飛動,易為感動歟〕?③(《類說》本、《總龜》前五) 案:此出《中山詩話》。 ---------------- ①《總龜》“大年”下有“不服睏”三字。 ②《總龜》“默然”作“似少屈”。《中山詩話》作“默然似少屈”。 ③《總龜》無以上數語。 三五、張文昌馬詩 張文昌〔樂府詞清麗深婉,五言亦平淡可喜,至七言詩則質多文少。〕①《謝裴司空②馬詩》雲:“乍離華廄移③蹄澀,初到貧傢舉眠驚。”乃一遲鈍不能行多驚馬也。〔詩人之辭微而顯,亦少其比〕。④(《類說》本、《總龜》前五) 案:此出《中山詩話》。 ---------------- ①《類說》、《中山詩話》均有此數語,《總龜》無之。 ②《全唐詩》十四“司空”下有“寄”字。 ③《總龜》“移”作“疑”。 ④《類說》無此二語,據《總龜》增。 三六、詩動靜 古人①有“風定花猶落”之句,〔無人能對〕。②舒王對以“鳥鳴山更幽”,〔本宋王籍詩。元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上下句衹是一意。若對“風定花猶落’,則〕③上句靜中有動,下句動中有靜。(《類說》本、《總龜》前五、《樂趣》二、《名言》三) 案:此則出《夢溪筆談》捲十四。 ---------------- ①《類說》“人”作“時”。 ②《類說》無此語,據《總龜》增。 ③《類說》無“本宋王籍詩”至此數語,據《總龜》增。 三七、院落深沉杏花雨 舒王①雲:“梨花一枝春帶雨”,“桃花亂落如紅雨”,“珠簾暮捲西山雨”,皆警句也。〔然終〕②不若“院落深沉杏花雨”為佳,③〔言盡而意不盡也。〕④(《類說》本、《總龜》前六、《鑒衡》一) ---------------- ①《修辭鑒衡》作“王荊公”。 ②《總龜》無“終”字,《鑒衡》無“然”字。 ③《鑒衡》“佳”作“優”。 ④《總龜》無此句。《鑒衡》“不頸作“有餘”。 三八、範希文詩 範希文《贈釣者詩》雲:“江上往來人,盡愛鱸魚美。看君一葉舟,出沒風濤裏。”又觀杜詩:①“一棹輕如葉,旁觀亦②損神。他時③在平地,無忽險中人。”(《類說》本) ---------------- ①案《後山詩話》,此是范仲淹《淮上遇風詩》。 ②《後山詩話》“亦”作“欲”。 ③《後山詩話》“時”作“年”。 三九、文喜宴賜詩 太宗好文,每進士及第,賜文喜宴御制詩,遂為故事。仁宗詩尤多。有雲:“寒儒逢景運,報國合何如?” 案:此事出《中山詩話》,亦見《庚溪詩話》。 四○、蝴蝶詩 謝學士《吟蝴蝶詩》〔三百首,人呼為謝蝴蝶,其間絶有佳句,〕①如②“狂隨柳絮有時見,舞入梨花何處尋。”〔又曰:“江天春晚暖風細,相逐賣花人過橋。”古詩有“陌上斜飛去,花間倒翅回”,又云:“身似何郎貪③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終不若謝④句意深遠。〕⑤(《類說》本、《總龜》前六、《玉屑》十、《名言》六) 案:《說詩樂趣》捲十引此則作《直方詩話》。 ---------------- ①《類說》無此數語,據《玉屑》增。 ②《類說》“如”作“雲”。 ③《玉屑》“貪”作“全”。 ④《名言》無“古詩”至“終不若謝”數語。 ⑤《類說》無“又曰”至此數語,據《總龜》、《玉屑》增。 四一、李氏宮中詩 歐公雲:詩源乎心,貧富愁樂,皆係其情。江南李氏宮中詩曰:“簾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微聞簫鼓奏。”①與夫“時挑野菜和根煮,亂斫生柴帶葉燒”異矣。(《類說》本) ---------------- ①案此李後主《浣溪沙詞》。 四二、丘瀎詩 丘瀎至山陽,太守召飲。瀎詩曰:“醜卻天下婦①人面,止得世間君②子心。”(《類說》本) 案:此則見《翰府名談》。 ---------------- ①《翰府名談》“婦”作“美”。 ②《翰府名談》“君”作“男”。 四三、調元地養病坊 王隨入相而病甚,①尤好釋氏。時有人作詩曰:“誰謂調元地,番成養病坊。但見僧盈室,寧知②火燎③房。”(《類說》本、《總龜》前二十六) 案:此則亦見《江鄰幾雜志》。 ---------------- ①《總龜》此句作“王文惠相府中脖。 ②《類說》“知”作“如”,《江鄰幾雜志》作“憂”。 ③《江鄰幾雜志》“燎”作“掩”。 四四、魏野詩 章聖遣使召魏野,仲先聞使至,留詩一聯於壁,而遽去。①雲:“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使還,以壁間詩對。章聖曰:“野不求仕矣。”遂不召。(《總龜》前四十四、《類說》本、《樂趣》十七) ---------------- ①《類說》作“魏野隱華山,真宗屢召不起,留題壁間遁去”。 四五、三入翰林 劉子儀三入翰林,詩曰:“蟠桃三竊成何味?上盡①鰲頭勢②轉孤。”(《類說》本) 案:《總龜》前三十八有此則,文詞較詳,不言出處。 ---------------- ①“頸原作“畫”,據《總龜》改。 ②《總龜》“勢”作“跡”。 四六、江南麯 寇萊公年十九,①〔進士及第,知東巴②縣,詩云:“野③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④又為《江南春》⑤詩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⑥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膾炙人口。〕⑦(《總龜》前十三、《類說》本) 案:此出《溫公續詩話》。 ---------------- ①《類說》“年十九”作“少年時”。 ②《溫公續詩話》作“巴東”。 ③《寇忠愍公詩集》“野”作“遠”。 ④《類說》無“進士及第”至“盡日橫”諸語。 ⑤《類說》作“江南麯”。 ⑥《類說》無“波渺渺”至“杏花飛”諸句。 ⑦《類說》無此句。《類說》下有“又云:‘日暮江南一望時,愁情不斷如春水’,意皆凄慘,末年果南遷”諸語。 四七、江山留人 蘇子美〔久〕①失意,〔秋日〕②登蘇之閶門〔題〕③雲:“年光冉冉催人老,④雲物涓涓⑤又變秋。傢在鳳凰城闕下,江山何事⑥苦相留?”又書其旁雲:“江山留人也,〔人留江山也。”卒不用,亦詩之讖。〕⑦(《總龜》前三十二、《類說》本、《宋紀》十四) ---------------- ①《類說》有“久”字。 ②《類說》無此二字。 ③《類說》有“題”字。 ④《類說》作“時光苒苒都如夢”。 ⑤《類說》作“風物蕭蕭”。 ⑥《類說》“何事”作“安用”。 ⑦《類說》無“人留江山也”諸語。 四八、湘靈鼓瑟詩 錢起寓宿驛捨,窗外有人詠曰:“麯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及殿①試《湘靈鼓瑟詩》,落句意久不屬,遂以此一聯續之,因中魁眩②(《類說》本) 案:此事見《唐詩紀事》三十。又《總龜》前四十八引此,不言出處,但於下節引《古今詩話》,知即《詩話》中文。 ---------------- ①《總龜》“及殿”二字作“起怪之,十年後,就試座主李時”諸語。 ②《總龜》此句後舉此詩全文。 四九、閩士詩賦 章聖①朝,試《天德清明賦》,有閩士破題雲:“天道如何?仰之彌高。”②會考試者亦閩人,遂中眩又荊南士人吟雪詩,用先字韻,其末句云:“十二峰前③旋旋④添⑤。”(《總龜》前二十九、《類說》本、《耆舊續聞》七、《示兒編》二十三) 案:此出《中山詩話》。又案《永樂大典》八百二十三捲引《宰相令復癡聾》雲:“近世士大夫頗笑閩人作賦協韻雲‘天道如何仰之彌高’,殊不知蘇子由蜀人也,文集第一捲《嚴顔碑》長韻磨訛高豪何曹河戈亦相間而用雲。” ---------------- ①《類說》作“真宗”。 ②原註:“高”讀作“歌”。 ③《中山詩話》“前”作“巒”。 ④《履齋》、《示兒編》“旋旋”作“漸漸”。 ⑤原註:“添作天”。 五○、詩人用也字 詩傢用“也”字,本皆音“夜”。杜詩云:“清袍①也〔自公②〕”;元稹③雲:“也嚮慈恩寺裏④遊。”今人讀〔為〕⑤如字,非也。(《類說》本、《總龜》前二十九、《示兒編》二十三) 案:此出《中山詩話》。 ---------------- ①“袍”原作“絶”,據《中山詩話》、《示兒編》改。 ②《總龜》脫“白公”二字,據《中山詩話》補。 ③《中山詩話》“元鴇作“白公”。案此元鴝使東川梁州夢詩》,疑《中山詩話》誤。 ④《唐紀》三十七、《全唐詩》十五“寺裏”作“院院”。 ⑤《類說》無“為”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古今詩話(一)古今詩話(二)古今詩話(三)古今詩話(四)
古今詩話(五)古今詩話(六)古今詩話(七)古今詩話(八)
古今詩話(九)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