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记录 》 康巴的诱惑:行走文字扛鼎之作 》
第1节:打箭炉 康巴 高原
贝嘎 Bei Ga
中国当代行走文字扛鼎之作:近200幅圣地图片,10多万字的心灵记录文字比安妮宝贝的更透明,比虹影的更纯净献给用自己心灵和双脚旅行的人一个夏天,一个女人,一个遥远的地方……从格萨尔王的草原、德格印经院、太阳部落,到走婚大峡谷、仓央嘉措的故乡、丹巴美人谷……跟随内心的指引,走进一个地方;一些痉挛的记忆,就这样开始……
第1节:打箭炉 康巴 高原
序:打箭炉•康巴•高原
朋友曾是位诗人。写诗的人总有些诗化的特质。那是对文字不同于常人的偏嗜,及敏感。他曾说,他喜欢"打箭炉"这三个字,没有理由。后来,他又说"打箭炉"这个地名常出没于一些武侠小说中,让人产生好些联想。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打箭炉,史书上确有其名。清朝以前叫"打箭炉",清朝以后改叫"康定"。
康定这个地方,其实也并不遥远,在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一个美丽而雄壮的高原之上。
据史料记载,"打箭炉"这个地方,宋朝以前曾是一狭长山谷;元代形成一小村落;明代开始茶马互市,汉藏商人汇集于此;清代才成为闻名四方的商贸重镇。
"打箭炉"的称谓,何时开始的呢?
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军师诸葛亮率大军南征孟获途经雅安,曾遣一名叫"郭达"的将军,到今天的康定城一带为军队造箭。据说郭达将军一人每天能造箭数千支,当地百姓感到惊奇,将其视为神灵供奉,并将郭达造箭之地叫做"打箭炉"。
有关"打箭炉"由来,另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南征,为向该地头人借道,要求对方退"一箭之地",头人同意,于是诸葛亮急令郭达将军带一支特大的铁箭,星夜兼程背负今日康定,在临近康定时郭达累死,而箭头却插进康定城北高山石头中。
传说归为传说,据史料记载,三国时,蜀汉政权执行的是西和诸戒,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正理的政策。诸葛亮南征西昌、昆明等"夷越"时,是从泸定、汉源一带经过的,由于其以"和"、"抚"为主的策略(如对孟获的七擒七纵),给西南少数民族留下了好印象,于是人们自愿将当地与诸葛亮联系起来。
另据王怀林先生《寻找康巴》一书考证,"打箭炉"之名来源于藏语"打折多",意为"折河"和"多河"的汇合之处。
"万里遨游,西出炉关无尽头"。清雍正时,果亲王从康定去泰宁曾留下这诗句。由于出此地向西便是藏区,该城依地势顺理成章成为西康第一城,出城就成了出关。那时,驻藏大臣进藏时间也由出康定城之日来计算。
说到"打箭炉"为西康第一城,不得不说到西康。在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决定以边务大臣所辖地建立"西康省","康"即指原地名,"西"指在国家版图之西。西康省的辖境"东起打箭炉,西至丹达山顶止;南抵维西、中甸;北至甘肃西宁"。
在吐蕃强盛时期,除本土卫藏地区外,吐蕃还控制着阿里和西部游牧走廊的地区,总称为曲喀松,即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和下朵康六岗。下朵康六岗,即以后对康区依据其山川地貌的四水六岗来概括的。四水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一说黄河),六岗为色莫岗、察瓦岗、芒康岗、绷波岗、马杂岗和木雅岗,其中金沙江和雅砻江之间偏北地区为色莫岗,怒江和澜沧江之间为察瓦岗,澜沧江与金沙江间偏北地区为芒康岗,金沙江与雅砻江间偏南为绷波岗,青海省黄河以南至雅砻江上游以东为马杂岗,雅砻江以东为木雅岗,就是指游牧走廊一线的东部藏区。
在地域上,卫藏、康区都属于青藏高原。丹达山以东的人称"康巴"。"巴"是藏语"人"的意思,"康巴"是"康区之人",有时也以"康巴"指称"康"这一地理区域,而现在我们叫康区为康巴地区,是汉人不知其意而俗成的称谓。
此书,是一本充满异域色彩,在打箭炉以西的康巴藏区的行走笔记。
为什么要去康巴?
为什么要多年来反复去康巴?
在这些文字中,我能把自己见到的、经历的、和想到的,都用尽可能简洁、干净的方式陈述出来。因为,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答案--我所要给自己的。
篇前:又一个庙子
(《篇前》章节油画)
居里寺
居里寺的喇嘛说,居里寺本来不叫居里寺,也不在这个叫"居里村"的地方,而是在康定过来的折多山上,那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情了。
几百年以后,不知为了什么原因,居里寺搬迁到了新都桥镇东边营官的象鼻山上。然而象鼻山是座女神山,如果居里寺是觉姆(尼姑)寺的话,在象鼻山上也就兴盛起来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择树迁寺"的故事,也就看不到如今象鼻山上那些坍塌的断壁残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春风文艺出版社 |
|
|
第1节:打箭炉 康巴 高原 | 第2节:又一个庙子(1) | 第3节:又一个庙子(2) | 第4节:又一个庙子(3) | 第5节:又一个庙子(4) | 第6节:又一个庙子(5) | 第7节:又一个庙子(6) | 第8节:又一个庙子(7) | 第9节:又一个庙子(8) | 第10节:草原深(1) | 第11节:草原深(2) | 第12节:草原深(3) | 第13节:草原深(4) | 第14节:草原深(5) | 第15节:草原深(6) | 第16节:人 冰雹 狼(1) | 第17节:人 冰雹 狼(2) | 第18节:人 冰雹 狼(3) | 第19节:人 冰雹 狼(4) | 第20节:卡萨湖的传说(1) | 第21节:卡萨湖的传说(2) | 第22节:去放鱼吧(1) | 第23节:去放鱼吧(2) | 第24节:去放鱼吧(3)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