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xiāo qián rén wén jié ruò shēn qíng huí liǎ lǎo tóu 'ér héng héng jīn xiāo qián   》 zuó dāng niánshào shí (1)      wén jié ruò Wen Jiere

假若巴金不认识萧乾巴金还是巴金,但假若萧乾不认识巴金就不一样了。萧乾曾说:“我一生最大的幸运之一,沈从文教我怎样写文章,巴金教我如何做人。”本书为萧乾夫人文洁若对“俩老头儿”交往的深情回忆。
一 昨日当我年少时(1) (1904-1923) 整整一个世纪前的11月25日(农历十月十九日),一个宁馨儿在成都通顺街一座大公馆里呱呱坠地。头天夜间,母亲做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梦。送子娘娘告诉她:“这个娃娃本来是给你的弟媳妇的,因为怕她不会好好待他,所以送给你。”① 一觉醒来,产妇刚好在自己的诞辰分娩,她格外疼爱这个新生儿,从小对他循循善诱,教导他:“爱一切人,不管他们贫或富……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助的人。”此儿在成年后写的回忆中,称亲娘为“我的第一个先生”②。 这位知书识礼、谦和厚道的妇女,再也想不到日后她这个儿子会成为人品和文品均受举世敬仰的思想家、作家——2004年喜迎一百零一岁华诞的巴金。 巴金,原籍浙江嘉兴。到了高祖李介菴这一代,移居四川成都。曾祖李璠、祖父李镛都做过县官。关于李镛,巴金是这样介绍的:“祖父是一个能干的人。他在曾祖死后,做了多年的官,后来‘告归林下’。他买了不少的田产,修了漂亮的公馆,收藏了好些古玩字画。 他结过两次婚,讨了两个姨太太,生了五儿一女,还见到了重孙。”③ 巴金的父亲是长子,叫李道河。二叔李道溥,清末举人,后赴日本,在早稻田大学学法律。民国后,成了大律师。他器重巴金,曾给这个早慧的侄子讲解《春秋》、《左传》。三叔李道洋也曾留学日本,与李道溥进同一座大学,回国后任南充知县。辛亥革命后丢了官,回成都赋闲。大姑妈排行第四,叫李道沅。祖母汤氏生了以上四个子女,继祖母濮氏生了五叔李道沛。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最后被妻儿逐出家门,沦为“惯窃”,病死狱中。六叔李道鸿则是祖父的宠妾曾姨太所生。 由于李道河官运不济,他的妻子陈淑芬没少跟着受罪。陈思和指出:“巴金已经有了生命但尚未出世的一段日子里,他母亲是在忧郁伤心,担惊受怕,忍气吞声中度过的。这正是巴金生命的形成时期,母亲的忧郁对他的性格形成不会没有影响。”④只有从这一点着眼才能解释巴金为什么反复这么诉述了:“黑暗,恐怖,孤独,在我的灵魂的一隅里永远就只有这些东西。……我永远走着那寂寞的大沙漠……”⑤ 俩老头儿——巴金与萧乾巴金:“忏悔”一昨日当我年少时(1904—192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出生时,已有二兄二姊。大哥叫李尧枚,二哥叫李尧林(按照大家庭惯俗排行,巴金称他三哥)。 巴金长到五岁,父亲李道河出任广元县令。母亲带着五个子女,从成都到了川北的广元,与丈夫团聚。家里聘请一位刘先生,教孩子们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晚上,母亲教他们读《白香词谱》或娓娓动听地给他们讲故事。 在父亲的县衙门里,巴金度过了五至七龄这段岁月。十妹出生后,他和三哥离开母亲的房,由善良的杨嫂照料。日后,他在散文《最初的回忆》里,记下了当时发生的三件事。大致情节是: 一、宰大花鸡 丫头香儿告诉巴金,太太已经吩咐厨子杀他心爱的大花鸡。巴金跑进母亲的房,向她求情。母亲同意喊厨子把鸡放了。然而当他们奔进厨房时,大花鸡已经被宰,双目紧闭,耷拉着头,颈项上的大伤口里滴着血。 这是巴金第一次看到死的挣扎。 巴金五岁时,萧乾出生在北京。无独有偶,他也自幼喜欢生灵,什么蟋蟀、金钟、蚂蚁、鸽子、蝈蝈、兔子、松鼠、猫、狗、小鸟,他全爱。他在短篇小说《蚕》中写道:“幼时被我喂养过的蟋蟀,身后都曾享受过我安排至周的葬礼——一具贴了花纸的丹凤火柴盒制的小小棺材,一些些食物,一星儿水,有时还不能吝惜一点点眼泪!”可以说,他那孤寂的童年是在善良的小动物伴随下度过的。及至他开始写作,这些活物就一个个地出现在他的作品里,而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hòuyīzhānghuí >>   


【zīliàoláiyuán】zhōng guó gōng rén chū bǎn shè
zuó dāng niánshào shí (1) zuó dāng niánshào shí (2) zuó dāng niánshào shí (3) zuó dāng niánshào shí (4)
zuó dāng niánshào shí (5)èr · chuǎng wén tán (1)èr · chuǎng wén tán (2)èr · chuǎng wén tán (3)
èr · chuǎng wén tán (4)èr · chuǎng wén tán (5)sān xiǎo sān xiǎo (1)sān xiǎo sān xiǎo (2)
sān xiǎo sān xiǎo (3)sān xiǎo sān xiǎo (4)sān xiǎo sān xiǎo (5)sān xiǎo sān xiǎo (6)
sān xiǎo sān xiǎo (7)sān xiǎo sān xiǎo (8) dài biǎo zuòhán wèn shì (1) dài biǎo zuòhán wèn shì (2)
dài biǎo zuòhán wèn shì (3) dài biǎo zuòhán wèn shì (4) dài biǎo zuòhán wèn shì (5) dài biǎo zuòhán wèn shì (6)
dì   I   [II]   yè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