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最贫穷国家衰败之谜:最底层的10亿人 》
第1节:序(1)
保罗·科利尔 Paul Collier
虽然全球经济空前繁荣,但仍有10亿人口被甩在了发展的行列之外,沦为全球经济社会中最底层的10亿人,而这其中有70%居住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长期陷入停顿或衰退,而且至今看不到改进的希望。这些人和这些国家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构成了世界不稳定的因素。本书剖析了制约这些国家发展的各种陷阱——战乱陷阱、自然资源陷阱、恶邻环绕的内陆陷阱以及小国劣政的陷阱,提出了帮助这些国家摆脱困境的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将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全球减贫事业当中,本书对于国人了解全球贫困状况、贫困的优抚机制以及当前国际上有关减贫的各种建议和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1节:序(1)
最底层的10亿人
--最贫穷国家为何日益衰败?如何起死回生?
保罗·科里尔(Paul Collier)
序
1968年,我在牛津大学求学。记得当时我参加了一个名为"牛津革命社会主义学生会"的组织,一个现在看来饱含滑稽模仿意味的名字,而当时却觉得那样单纯朴实。当我完成学业时,我想把在经济学上的所学用于非洲。非洲新成立的国家百废待兴,几乎没有哪个非洲人受过我刚刚完成的那种教育。当时许多牛津学子的家人都有过非洲的经历,比如父亲曾是殖民地的行政官员之类,当然这并不包括我--我父亲只是约克郡的一名屠户。但在那些殖民社会关系当中,必然有一些对我产生影响。我一个朋友的父亲一直担任一个名为尼亚萨兰(Nyasaland)的小国的总督,因此我阅读了不少有关它的书。而我所读到的种种令我决心到那里去。这个后来更名为马拉维的国家,是非洲大陆上最贫困的国家。改变国家的名字容易,改变国家的境况却绝非易事:35年后,马拉维依然如当年一样一贫如洗。我想,再过35年它也不会有所改观,除非……本书就是讨论这个"除非"的。
在过去的35年间,马拉维没有改变,而我在某种意义上也没有改变。作为一名牛津大学的教授,我仍在致力于与非洲相关的工作。在这35年中,我曾做过哈佛大学的教授,并经由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介绍,担任世界银行研究部门的主管,加强了它对于最贫困国家的关注。实际上,我在世界银行的首次任务,就是和斯蒂格利茨一起奔赴埃塞俄比亚。因为我刚刚成婚,那次旅行便成了我的蜜月之旅,只不过是由斯蒂格利茨代替了我的妻子而已。幸运的是,我的妻子对此十分理解--不知是巧合还是心有灵犀,大学毕业之后她也在马拉维工作。
本书要探讨当今世界许许多多像马拉维和埃塞俄比亚一样正处于全球经济体系最底层的少数发展中国家。一些国家,就像马拉维,始终处于最底层。而另一些,包括塞拉利昂,曾经只比印度或中国贫困一些。现在处于最底层的国家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它们是最贫困的,更在于它们在发展上的失败。它们跟不上其他大多数国家的发展步调;它们犹如浮萍般在风雨中飘摇。由于一度贫困的印度和中国以及其他类似的国家迎头赶上、奋勇向前,全球贫困化的图景便出现了波荡,掩饰住了这些最底层国家的分化趋势。当然,因为一些国家做得相对好些,另一些便必然相对差些。但处于最底层的国家的衰败,却并非是相对的,实际上常常是绝对的。在这些国家当中,有许多国家不仅是在日益落后,而是在日益崩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序(1) | 第2节:序(2) | 第3节:序(3) | 第4节:序(4) | 第5节:战乱陷阱(1) | 第6节:战乱陷阱(2) | 第7节:战乱陷阱(3) | 第8节:战乱陷阱(4) | 第9节:战乱陷阱(5) | 第10节:战乱陷阱(6) | 第11节:战乱陷阱(7) | 第12节:自然资源陷阱(1) | 第13节:自然资源陷阱(2) | 第14节:自然资源陷阱(3) | 第15节:自然资源陷阱(4) | 第16节:自然资源陷阱(5) | 第17节:恶邻环绕的内陆陷阱(1) | 第18节:恶邻环绕的内陆陷阱(2) | 第19节:恶邻环绕的内陆陷阱(3) | 第20节:错过的顺风船:被世界经济边缘化的最底层10亿人(1) | 第21节:错过的顺风船:被世界经济边缘化的最底层10亿人(2) | 第22节:错过的顺风船:被世界经济边缘化的最底层10亿人(3) | 第23节:错过的顺风船:被世界经济边缘化的最底层10亿人(4) | 第24节:错过的顺风船:被世界经济边缘化的最底层10亿人(5)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