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星荟萃 》 艺术人生:超越平凡的人生艺术 》
第1节:明星还原为普通人
王峥 Wang Zheng
朱军 Zhu Jun
《艺术人生》是中国最优秀的人物访谈节目。《艺术人生》追求“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以人文关怀的视角,与演艺明星共同分享人生故事与心路历程。该书为《艺术人生》栏目五周年人物访谈的精选集,特别摘选有:杨澜、张艺谋、陈凯歌、于洋、赵本山、刘欢、王志文、陈坤、王家卫、梁朝伟、赵雅芝、周华健、荒木由美子等人以及特别节目“红楼梦再聚首”、“2005理想”与“百年好合”,同时收录有纪念章节以怀念常香玉与傅彪。书中编辑体例的特殊安排,如绝对幕后部分,可以从中管窥艺术家、明星和电视人的生活实貌。这是一部出于电视高于电视的图书。
第1节:明星还原为普通人
明星还原为普通人
-《艺术人生》序
《艺术人生》是央视的名牌栏目。这个栏目之所以大受欢迎,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出场的嘉宾多是腕级明星,著名的导演、演员、歌手、主持人,人气本来就旺,公众的关注度本来就高。公众对明星的幕后生活从来有强烈的好奇,让他们走下舞台,作为普通人谈一谈自己的人生,公众自然不肯错过。但他们毕竟仍是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出现,面对的仍是镜头和观众,公众看到的也仍是他们在一个特定舞台上的表现。因此,能否使他们的表现最大限度地接近于生活中的真实模样,就要看电视制作者的本事了。《艺术人生》摄制组显然有这个本事,靠了真诚和敬业,节目前对被采访人尽可能充分的了解和沟通,节目中诚恳、质朴而又不失机敏的主持风格,善于营造出一种让嘉宾动真情、吐真言的氛围,使这些名人在不同程度上显出了普通人的"原形"。这也就是原因之二了。
现在,摄制组从开播以来的200多类期节目中选出有代表性的17期,编成这本书。我读了部分内容,觉得是一本有意思的书。也许可以把这本书定位为"幕后的幕后"之展示。第一层幕后,是明星们的幕后,朱军把他们的艺术装饰卸除,让我们看艺术背后的他们的人生故事。第二层幕后,是《艺术人生》节目本身的幕后,编者把演播室的道具撤除,让我们看演播背后策划和编导的故事。
不过,倘若这本书只是满足了人们窥探幕后的愿望,其价值就十分有限。在我看来,它的主要价值不在于此。我最欣赏的是节目组为自己设定的"用文化引导娱乐"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做出的努力。娱乐原是电视的本质属性,排除掉了娱乐性,电视就无法生存。我们只能要求它娱乐得有格调和有品位,亦即保证娱乐中文化的含量,由此而见出节目的优劣高下。请娱乐圈里的明星来谈自己的生活,这样一个节目完全可能做成彻头彻尾的娱乐节目,娱乐得一塌糊涂,与文化毫不沾边。我看到的情况正与此相反。
"把明星还原为普通人,提炼出明星经历和情感中那些普通人有共鸣的部分,给观众以启发",这是本书所表述的《艺术人生》节目的核心理念。我认为这个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按照我的理解,所谓"把明星还原为普通人"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明星在成为明星之前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有作为普通人的人生道路和人生故事。第二,明星在成为明星之后仍然是一个普通人,有作为普通人的性格、情感和真实生活状态。节目就是要把明星身上这两个作为普通人的方面显现出来,这不仅仅是为了拉近明星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亲切感,更重要的意义是揭示出艺术与人生之间的本质联系。一个明星,如果他不只是一个公众人物,同时也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就必定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人性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的前提,他的全部人生经历和他的个性永远是他的艺术植根于其中的土壤。一个遗弃了自己普通人生经历的人,一个不再把自己当作普通人的人,他也许仍是一个明星,但决不是一个艺术家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时会被打动。使我感动的是嘉宾面对自己的严肃和面对观众的坦诚。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印证了我一向的看法,即有大才华的人往往是骨子里相当自卑的人。比如梁朝伟和张艺谋,都谈到自己性格上的自卑、内向、压抑、拙于交往,因而专注于艺术,在电影中寻求释放和平衡。成龙是另一种自卑,因为早年的贫困和学艺的挫折,铆着劲要做给那些小看他的人看,终于成名。从节目中可以看到,他是一个非常率真的人,口无遮拦,句句大实话。
我还欣赏一些嘉宾所表达的对艺术的理解和态度,在这里做一个不完整的摘录。王家卫:好电影必须老实,有一些电影做得很好,但里面有一些虚假,有一些虚伪,对我来说就不是好电影。梁朝伟:最重要的是自己满不满意。陈凯歌:最好的创作就是保持童心,别记着得过什么奖、成过什么名,永远保持普通人的状态,才能继续往前走;培育成熟的商业市场需要一个能够吸引中国观众注意力的电影体制,为此我会拍非常商业的电影。张艺谋:我都50岁了,已经不会为名利、拿奖等一般的目的做电影了,实际上就是喜欢、就是爱,拍电影的过程让我迷恋;我仰慕的那些电影大师的伟大作品,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我的电影不能说是经典,只能说有几部还不错。这些话都说得很中肯也很大器,证明了艺术观说到底就是人生观。
读这本书对于许多热心观众来说,既是收获也是乐趣。
周国平
2005年8月29日
解读《艺术人生》
王峥
回顾《艺术人生》走过的道路,总有泪盈于眶的感受。因为艰难,也因为我们嘉宾的魅力和我们这个团队的可爱,更因为媒体的力量和时代的重量。
作为这个节目的制片人,我最愉快的经历是每一天都在进行的采访和策划过程。像航行在一条河流,看到了波澜壮阔的人心、社会和国家。我愿意与读者分享我关于《艺术人生》的思考,这是2004年的文章,是我们操作节目的一个文本。
●每一个成功的栏目都有自己的灵魂,《艺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艺术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仅仅是做节目吗?
●《艺术人生》的主创应该有何种品质?
1.用艺术点亮生命
-《艺术人生》的终极理想:将电视文艺节目"知识分子"化
对于电视人的身份界定,我倾向于相当的编导和管理者首先是"大隐隐于市"的知识分子。我喜欢这种对知识分子的解释,即所谓知识分子有三层含义:一,社会的良心;二,智慧的传播者;三,对真理与神圣的亵渎与怀疑者。这是做《艺术人生》最强有力的力量源泉。
当《新周刊》将知识分子现世为知道分子时,作为文艺节目的导演和制片人,我依然尊敬着知识分子的"门风优美",尝试在现有的生存和工作中,在大众的狂欢中远远地呼应着自己的理想,我努力让文艺节目有深度、有文化,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种实践中,我将它尊为"事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
|
第1节:明星还原为普通人 | 第2节:用文化引导娱乐 | 第3节:我们尊敬直面历史的老人 | 第4节:发展再聚首品牌 | 第5节:朱军访谈录 | 第6节:有责任心的男人 | 第7节:《摔三弦》一举成名 | 第8节:迷迷糊糊闯央视 | 第9节:导演、制片人赵本山 | 第10节:为什么心情不好 | 第11节:绝对幕后 | 第12节:本期主人公陈凯歌导演 | 第13节:愧对父亲 | 第14节:第五代的黄土情结 | 第15节:诚意电影和商业电影 | 第16节:道具的背后 | 第17节:陈坤 | 第18节:服务员的理想 | 第19节:电影学院的好学生 | 第20节:偶像是有责任的 | 第21节:忧郁的背后 | 第22节:五福临门赠傅彪 | 第23节:夫妻患难见真情 | 第24节:真浪漫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