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全书 》 北堂书钞 》
序
虞世南 Yu Shina
类书之作,始于三国魏文帝救刘劭、王象等人编纂的《皇览》。魏、晋之后,历代王朝取其分门排比,便于检阅的优点,屡屡组织人力、物力、搜检政府藏书,辑成鸿篇巨制,但时及今日,多已佚失无存了素以成书较早,收录资料亦较为宏富著称于世。并与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白居易辑、宋人孔传续辑的《白氏六帖》、徐坚等撰集的《初学记》,合称为唐代的“四大类书”。
《北堂书钞》为虞世南在隋秘书郎任上所编。所谓北堂,指隋秘书省的后堂。唐刘禹锡《嘉言录》叙其事曰:“虞公之为秘书,于省后堂集群书中事可为文用者,号为《北堂书钞》。今北堂犹存,而《书钞》盛行于世”。其编辑此书,盖大抵是供文人撰文时采录参考资料所用。隋炀帝拒谏饰非,虞世南官卑职小,无所用事,故藉摘抄图书以自娱,而竟成此不朽之世制。
《北堂书钞》的版本流传,颇为复杂。《唐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一百七十三卷,宋晁公武撰《郡斋读书志》与之同;《中兴馆阁书目》与《宋史·艺文志》则皆作一百六卷。两相比较,似此书传之于宋时,已非全帙。宋王应麟《玉海》载:“二馆旧缺《书钞》,惟赵安仁家有本,真宗命内侍取之,手诏褒美”。说明在宋代,这部书已极为罕见。
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所录《北堂书钞》,为内府所藏明常熟陈禹谟校刊本。陈氏对此书大加删改增补,纂入唐贞观之后及五代十国杂著,尽失原貌。清钱曾《读书敏求记》云:“世行《北堂书钞》,搀乱增改,无从订正”,所指即陈本。并言自嘉禾收藏家处见原本,翻阅之下令人心目朗然。清朱彝尊《曝书亭集》亦指陈本之诬,称曾风《大唐类要》一百六十卷,反复观之,即《北堂书钞》。明人好窜改古书,以己意删改增补,为世所讥,陈氏故不能免俗。而钱、朱二人所言嘉禾木与《大唐类要》本,今亦不复见。明人俞安期称看到一个旧抄本,纂入《唐类函》本,亦多讹误。
本次据以影印的本子,为清光绪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年)南海孔氏三十有三万卷堂影宋刊本。此本先是清代学者孙星衍得影宋本,约严可均、王引之等分别校订,但有数十卷未校完。后南海孔广陶又约林国赓、孔昭熙、傅以礼等续校成书,镂版梓行,陈禹谟妄改之处,多加以更正,使本书大体复其旧观。故这个本子虽然在刻印年代上晚于陈本,却被公认为传之于今世的最好的本子。
《北堂书钞》的体例为先立类,类下摘引字句作标题,标题之下征引古籍。如:征役十二“以役国事”条下载:“《周礼·族师》云: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爱,以役国事”。征引资料重在溯源,叙述还是很清楚的。
《北堂书钞》全书分为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十九部,八百五十二卷,立类略显芜杂,引文亦有断章取义、首尾不连贯处,征引材料或有不注明出处的。但由于在现存类书中,此书成书很早,辑录资料皆采自隋以前古籍,其中相当一部分本子已不传,故其文献价值颇高,尤其在辑佚、校刊古籍等功用上,更不容忽视。现学苑出版社影印此书,应该说是一件有裨学界、嘉惠士林的善举。
此书卷帙浩繁,原书线装二十四岫,三千余页,翻检查找皆不便。此次影印,除原本序、叙录、凡例、目录以及每卷首页一仍原大,以利检索外,余皆按原书缩印,分装成两面巨册出版,即节省了篇幅,又方便使用、收藏,亦为整理、影刊古籍以为今用之所宜也。
序
○序一
影印《北堂书钞》序
周心慧类书之作,始于三国魏文帝敕刘劭、王象等人编纂的《皇览》。魏、晋之后,历代王朝取其分门排比,便于检阅的优点,屡屡组织人力、物力、搜政府藏书,辑成鸿篇巨制,但时及今日,多已佚先无存了。在尚能见到的几部大型类书中,唐虞世南辑录的《北堂书钞》,素以成书较早,收录资料亦较为宏富著称于世。并与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白居易辑、宋人孔传续辑的《白氏六帖》、徐坚等撰集的《初学记〉,合称为唐代的「四大类书」。
虞世南(公元五五八-六三八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
少时与兄虞世基从学于顾野王,有文名;善书,师沙门智永,妙得其体,与欧阳询齐名,世称「欧虞」。南北朝时仕陈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亡入隋,官秘书郎,十年不迁. 炀帝于江都被弒后,一度陷于窦建德,后归唐,历任秘书监、弘文学士、银青光禄大夫。与太宗论治要,敢于规谏,太宗嘉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兼具。卒谥文懿。新、旧唐书有传。
《北堂书钞》为虞世南在隋秘书郎任上所编。所谓北堂,指隋秘书省的后堂。
唐刘禹锡《嘉言录》叙其事曰:「虞公之为秘书,于省后堂集群书中事可为文用者,号为《北堂书钞》。今北堂犹存,而《书钞》盛行于世」。其编辑此书,大抵是供文人撰文时采录参考资料所用。隋炀帝拒谏饰非,虞世南官卑职小,所用事,故藉摘抄图书以自娱,而竟成此不朽之巨制。
《北堂书钞》的版本流传,颇为复杂. 《唐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一百七十三卷,宋晁公武撰《郡斋读书志》与之同;《中兴馆阁书目》与《宋史。艺文志》则皆作一百六十卷。两相比较,似此书传之于宋时,已非全帙。宋王应麟《玉海》载:「二馆旧缺《书钞》,惟越安仁家有本,真宗命内侍取之,手诏褒美」。
说明在宋代,这部书已极为罕见。
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所录《北堂书钞》,为内府所藏明常熟陈禹谟校刊本。陈氏对此书大加删改增补,纂入唐贞观之后及五代十国杂着,尽失原貌。清钱曾《读书敏求记》云:「世行《北堂书钞》,搀乱增改,无从订正」,所指即陈本。并言自嘉禾收藏家处见原本,翻阅之下令人心目朗然。清朱彝尊《曝书亭集》亦指陈本之诬,称曾见《大唐类要》一百六十卷,反复观之,即《北堂书》。明人好窜改古书,以己意删改增补,为世所讥,陈氏故不能免俗。而钱、朱二人所言嘉禾本与《大唐类要》本,今亦不复见。明人俞安期称看到一个旧抄本,纂入《唐类函》内容,亦多讹
本次据以影印的本子,为清光绪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年)南海孔氏三十有三万卷堂影宋刊本。此本先是清代学者孙星衍得影宋本,约严可均、王引之等分别校订,但有数十卷未校完。后南海孔广陶又约林国赓、孔昭熙、傅以礼等续校成书,镂版梓行,陈禹谟妄改之处,多加以更正,使本书大体复其旧貌。故这个本子虽然在刻印年代上晚于陈本,却被公认为传之于今世的最好的本子。
《北堂书钞》的体例为先立类,类下摘引字句作标题,标题之下征引古籍。
如:征役十二「以役国事」条下载:「《周礼. 族师》云: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以役国事」。征引资料重在溯源,叙述还是很清楚的。
《北堂书钞》全书分为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十九部,八百五十二类。立类略显芜杂,引文亦有断章取义、首尾不连贯处,征引材料或有不注明出处的。但由于在现存类书中,此书成书很早,辑录资料皆采自隋以前古籍,其中相当一部分本子今已不传,故其文献价值颇高,尤其在辑佚、校刊古籍等功用上,更不容忽视。现学苑出版社影印此书,应该说是一件有裨学界、嘉惠士林的善
此书卷帙浩繁,原书线装二十四册,三千余页,翻检查找皆不便。此次影印,除原本序、叙录、凡例、目录以及每卷首页一仍原大,以利检索外,余皆按原书缩印,分装成两巨册出版,即节省了篇幅,又方便使用、收藏,亦为整理、影刊古籍以为今用之所宜也。
一九九八年三月 于北京
○序二
北堂书
文献经籍考曰唐孔文馆学士赠礼部尚书虞世南仕隋为秘书郎时钞经史百家之事□葡用缅式百七十卷八百式类北堂者省之后堂世南成书之所也后又奉叙撰免策十卷云 天台陶九成孙星衍观于□
○序二
北堂书钞百六十卷明人影宋抄东理文学伪舛然是虞氏原书可宝也□此书成于隋代故隋志及旧唐志皆己著录惟作一百七十三卷与□不同玉海引中□书目则云分一百六十门奏教松苻知□后人刊落之东玉海又称之彼旧关性赵安仁众多在真宗命内传取之手诏褒美则白宋代已称秘之以校今陈禹谟刊本之禹谬所称是书来□□□□写讹□几不可读者即是□牵旧京所引古书今或亡佚禹误无从校正则无□或行书与今京不同别据俗京□充之所行涵承滞书索觐记之类又以今本易之陈本之深甚矣钱至称嘉禾收藏众名原书终印与京所由传抄后人守之勿失□仍记
○序三
四库书东收□□本但为陈禹谬本此书伪舛后乎校一过抄存□□汇以置 呈或募好事刊刻伙□宝□嘉□六年的月用白金购乃于吴门为函日星仍又识在金陵五松书屋嘉庆七年正二月又为王石华兄乎校一过春幻后一日呈似纪于五松书屋同治乙丑正月周君季贶新□福州陈氏□此本叚观一过戴望记
○序四
星诒昔读严铁翁漫稿知此本归之福州陈氏庚申岁以府同知分发福建候补即留意访求乃居会垣三年讯之故家旧族绝无知者癸亥九月来官郡武去福州几千里意不复可访求甚邑邑然未尝一日忘也甲子秋中谭仲仪以书告有旧家陈氏富藏书求售者不可得知诒癖书宛转达仲仪道意因触旧事且以其姓合也函致仲仪访之固在初索白金千五百两录副本亦须费一百四十两书十往返仲仪尽力为道地乃以兼金七百成议于次年正月命力士彭辰魁径赉以来于是遂为诒有榜所藏书之室曰书钞阁以企之稍稍得暇当检诸书正其讹误清录一本属侍御兄进呈 秘阁完渊如先生志也乙丑三月廿六日星诒记
○序五
右明钞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孙氏五松书屋致物孙氏暨高邮王氏临海洪氏均校勘卷一至卷二十六卷一百三十二至卷一百六十又经乌程严釚稿□丈覆校铁桥漫稿载有是书、后云阳湖孙渊如得书钞原本卷首有云章阁及纫佩斋收藏印不知何人渊如作跋尾别纸夹置卷首其书中用丹笔改字者王石华也卷首用墨笔录赐鬯类要跋者亦石华也书中校语用墨笔者余与洪筠轩也又称渊如藏本后为何梦华元锡所得梦华弃世其子以售子秀水令陈振之振之闽人罢官本今入闽按孙跋及收藏两旧印今书中具在惟类要跋失去陈六令名征芝非振之严氏得之传闻致音同字异同治乙丑六令之孙以是书出售祥符周季贶太守捐数百金得之予以孴辑傅子晋诸公叙囋及鹑觚中丞光禄各集屡从借观留斋中先后几及三载翻夗?巾循览数过谨就所载先世杂着芟订衍夺录入傅氏家书余祇点勘一二伊余腹笥单疏行胜又未能多携典籍不克通审定完严氏未竟之业良用恧然严氏尝谓书钞原本孙氏而外当时江浙尚有四本今去严氏又三十余年江浙均经兵火恐不免皆为昆明池下物已近时储藏家如丰润丁氏安陆氏亦各收得一本然均出后来传写且未经雠对讹脱尤伙则论书钞于今日不能不推此为最初最善之本矣季贶其珍秘之尤愿周氏子孙永宝之
光绪丁丑孟冬下浣大兴傅以礼节子识甲申初夏余为作缘此书已归吴门蒋香生太守三十年中三易其主难聚易散古与今如、丘之貉学者以善读为善藏可耳己丑花朝又
○序六
校刊北堂书钞元本序
国家应运龙兴朴学辈出傃自康熙而后逮于乾隆初年魁儒巨公联翩接踵号盛故凡前代四部秘笈實有裨益者靡□精校重梓毕力表彰其有久没将湮介于显晦续不尽关乎人事者似可恝然置之矣愿今有书于此厥体类书耳而既古且传大有稗于四部乃其书向本未成因之亦不臬见积函前明是我朝匪无雠校而校或未精匪无谋刊而刊或未尽故不特世无善来且无真本遂五代更六朝年历千百□之然□一发引千若灭若没此则天之犹未丧斯文而固不得谓可竟己于人事者也呜呼岂偶然哉北堂书钞者肇于隋显于唐几绝于宋羼乱于明居今日而欲求元书不可得矣征褚旧闻大江南北尚有三二钞存群推钱遵五深朱竹垞东黄荛圃得季沧苇本孙渊如得陶九成影宋本阳湖既得则招曰严铁桥王文简钱阮勤洪筠轩顾千里王石华诸名辈开馆分校冀扶微学以故孙本益着无何由金陵入钱唐入闽中自孙氏历□氏陈氏最后复抵周氏世遂相传为千金□云广陶谬荷门基 先太史请俸所遗夙沴手择笔未出都登四岳访酉阳装又载书十万卷意仍未餍阮稔闽中陈氏家富秘表丞购之因并物色书钞当是时陈欲以副床应予弗愿也冯邈生郑益之两司马先后为予邮?终八年无成抑知孙本亦早已入周黎台民光禄特节使闽则又为介傅节子太守以达于周昭许假元书二百日昂然宝表果航海南来于时辛已六月之既抵舍则大喜盥薇雒诵如获异珍已乃鸠工影钞之往又不敢轻假俗校辄自以旧钞新影按行比勘细辨诸家旧校分五色笔录之溯自借书迄还书无晨无夕屏绝人事月得四十五日通昼夜计之亡虑三百日幸然返赵仅乃必约其艰苦备尝若此寻又获观黄荛圃本知蹖驳實甚益有幸此本之绝无仅有耳然此本虽□绝而当是时校阅两过则憪然蓄志谋所以再校者匪伊朝夕矣何也其书前后悖盩并有三四读不能晓者诸先哲闵其弗伦也或奋笔乙之楚失齐得共视世所传陈抱中本径庭几何至丰豊束宋典与陶阴又其末焉者矣惟铁桥援引赅洽文简阮勤筠轩亦颇有依据数者尚似可观益雠校之难也校近书易校古书难校完整书易校未成书难校现存书易校亡佚书难予虽谬欲再校然以诸先正之传硕渊□尚弗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鄙人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岂曰易之頠终岪自揆再鼓余勇先厘正百有余事并补徧元引书目□恍然非辑佚无以辨存亡非分汇无以收散漫遂校辑并举中间为欝攸几夺海氛乍张又作辍者四易寒暑矣老友林扬伯先生雅材好传馆书堂者十年深所推犹居恒相切劘一字不苟而戌夏因优行贡于廷六儿昭熙□从由阁归省后先南还出书共读因再与□□护凡先生且欣然为邪许之助遂尽出魏晋口?人上古书旧床并唐宋类书善本迹年辑佚稿本不下千有余种取资证左互相抄辨路杰昭望两儿举业暇亦并力??穸付惟熙儿旦夕还都深以未获卒业为憾然以数月间师友父兄實事求是奇共赏疑共析几不知人生百年恢恢天壤何者更乐于此矣计历二十有五月而书成昌黎云虽不无一二者焉固已得其十之七八矣吕呼予将愿固不及此即永兴当日留此残表初意亦未必至此其至此岂非天哉天何在说有七永兴信东时望大问讵书钞不与艺文类聚并出一也宋真宗取诸赵安仁不诏二馆养定官书而祗诏褒好古二也元季陶九成嗜古博洽得影钞而亲识之及避兵南村辍耕之暇杂编经史百氏而竟不及校误之也明陈庄靖有充栋宇汗牛马之蓄抱中何不读父书竟随意点窜至贻后世口实之也国朝四库馆开天下献书殆徧而此独不得与聚珍之列至以抱中本著录五也汤湖阮得严氏诸先生雠正刻资不继梓仅数十卷令铁桥惋惜欲绝六也周季贶号能蓄书虽文史溢几奈风尘鞅掌徒托空言七也总此七说岂朝千二百九十年后犹有天与好事若予师友父兄数人者爬梳??
穸剔铃摫兼呈几还旧观且拜梓之以待四库将来之采□完铁桥未竟之志□延虞永千数百年几亡未亡之绪呜呼奇矣昔亭林頠子 垞朱子均□广韵不已比诸斯文之未丧识者叹为特笔予谓以书钞视广韵未知奚如要其书阮有稗于四部印其传實有系于斯文卒之□□终种物护持□有难巳于人事者此其中亦必有天焉则断可识矣后之君子循通习传或将有少稗實用者其亦凉予今日蠠没??穸补之苦衷也夫
光绪十有四年岁在戊子孟秋之初南海孔广陶并书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 | 叙录 | 校订姓氏 | 凡例 | 卷第一 帝王部一 | 卷第二 帝王部二 | 卷第三 帝王部三 | 卷第四 帝王部四 | 卷第五 帝王部五 | 卷第六 帝王部六 | 卷第七 帝王部七 | 卷第八 帝王部八 | 卷第九 帝王部九 | 卷第十 帝王部十 | 卷第十一帝王部十一 | 卷第十二帝王部十二 | 卷第十三帝王部十三 | 卷第十四 帝王部十四 | 卷第十五帝王部十五 | 卷第十六帝王部十六 | 卷第十七帝王部十七 | 卷第十八帝王部十八 | 卷第十九帝王部十九 | 卷第二十帝王部二十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