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老俗事   》 第1節:序(1)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新春話年畫,端午拉雜談;鼕日鬥蟋蟀,伏天說浮瓜;旗人的吃喝,各地的風俗……作者以鄉土懷舊的筆觸,回憶北京和東西南北各地的古老淳樸的民情習俗,別具一格的市井小景和時令趣聞,令人回味。
第1節:序(1) 《民俗篇》序 鬍■青 華文出版社要我為《神州軼聞錄》中的《民俗篇》作序,可能因為其中百分之九十的篇幅說的是北京的民俗,而我是北京人,今年已九十餘歲,老矣,要老北京人談老北京的民俗,順理成章吧。我便遵命了。 先談談我讀這本書的感受。 首先是感到親切。凡是熟悉的東西都是親切的。書中所談大多是我非常熟悉的,讀起來倍感親切;雖然,有不少事情都已成為過去,甚至不復存在。而人的感情常常是矛盾的,對熟悉的東西,越是不存在的,越是有一種愛戀之情悄然産生,在迷茫中,在惆悵中,在惋惜中,流出一絲絲苦澀來,因為熟悉和親切的東西竟離我而遠去。那麽,留在書中的文字便更珍貴了。 其次是覺得豐富。篇目多,涉及廣,這也很難得。書中所敘,幾乎全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並不奇特,如果不是作者提起,也許完全會被人們忽略過去。正是這些一般人視而不見的事,專門的被提拎了出來,集中了起來,反而令人吃驚,教人不得不佩服;佩服作者的好眼力,也佩服他的好記性! 我還欣賞作者的寫法。完全是從個人的角度紀實,把個人的所見所聞如實地記錄下來,緩緩道來,充滿了感情色彩,頗似老人夏夜納涼時的漫談,平實自由,隨便一張嘴,便是故事;但保證是真實的,都是親身所見、所聞、所遇,信手拈來全成文章。正是這種隨想式、即興式和第一人稱的描述,保證了此書的趣味性,同時也决定了上面提到的親切感和豐富多彩。 民俗是絶對不可輕視的,不要因其"俗"而小看了它。 為什麽? 正是民俗的一個一個小單元能構成一個民族。試想,如果沒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能把中國人和朝鮮人或者日本人區別開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可以把十億人絲毫不費勁地攏在一起,不用任何人發令,一起吃餃子,吃元宵,吃粽子,吃月餅,何等不可思議的、神秘的、偉大的力量! 民俗是文化。國傢民族不論大小,凡是民俗越發達、越講究的,其文化必定越高,越不可徵服。因為,民俗是一種內聚力,這種內聚力越強勁,它的文化越是出類拔萃,光芒四射,什麽樣的艱難困苦都能扛得過去。不信,把民俗統統取消,獨特的文化色彩必定頓時消亡,絶對是一盤散沙;不要說八年抗戰那樣的大風大浪,就是小溝小塊也難以邁過,因為它是維係着億萬人的精神韌帶。所以,民俗又是潛力,埋藏得挺深,而層次很高。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1)第2節:序(2)第3節:'書春'的筆墨生涯
第4節:新春話年畫第5節:北京人買年貨第6節:北京人年關搪賬
第7節:門神挂錢窗戶花兒第8節:平民之傢做年菜第9節:佳餚美酒醉除夕
第10節:爆竹聲中一歲除第11節:迎春福、祿、壽(1)第12節:迎春福、祿、壽(2)
第13節:探親訪友話蒲包第14節:北京人吃餃子第15節:北京"雜拌兒"
第16節:新春逛廠甸(1)第17節:新春逛廠甸(2)第18節:新春逛廠甸(3)
第19節:新春逛廠甸(4)第20節:晚清官場拜年習尚第21節:侗族春節習俗
第22節:春節話青田年糕第23節:漫話"初五開市"第24節:元宵之夜燈如畫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