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味至濃時即家乡 》
第1節:西施舌 火腿
梁實秋 Liang Shiqiu
在平實的語言後面;飽含着梁實秋先生對生活和點滴感悟;於尋常中洞察人生百態;於艱難中閃爍諧趣幽默;循着先生的心跡;在淡淡的沉思中品苦品樂品人生。本册主要收錄梁實秋先生在字裏行間品味傳統美食的文章。
第1節:西施舌 火腿
西施舌
鬱達夫一九三六年有《飲食男女在福州》一文,記西施舌雲:
《閩小記》裏所說西施舌,不知道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鮮,以雞湯煮得適宜,長圓的蚌肉,實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閩小記》是清初周亮工宦遊閩垣時所作的筆記。西施舌屬於貝類,似蟶而小,似蛤而長,並不是蚌,産淺海泥沙中,故一名“沙蛤”。其殼約長十五公分,作長橢圓形,水管特長而色白,常伸出殼外,其狀如舌,故名“西施舌”。
初到閩省的人,嘗到西施舌,莫不驚為美味。其實西施舌並不限於閩省一地。以我所知,自津沽青島以至閩臺,凡淺海中皆産之。
清張燾《津門雜記》錄詩一首詠西施舌:
燈火樓臺一望開,
放杯那惜倒金罍。
朝來飽啖西施舌,
不負津門鼓棹來。
詩不見佳,但亦可見他的興致不淺。
我第一次吃西施舌是在青島順興樓席上,一大碗清湯,浮着一層尖尖的白白的東西,初不知為何物,主人曰“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軟的感覺,嘗試之下果然名不虛傳,但覺未免唐突西施。高湯氽西施舌,蓋僅取其舌狀之水管部分。若鬱達夫所謂“長圓的蚌肉”,顯係整個的西施舌之軟體全入釜中。現下臺灣海鮮店所烹製之西施舌即是整個一塊塊軟肉上桌,較之專取舌部,其精粗之差不可以道裏計。鬱氏盛譽西施舌之“色香味形”,整個的西施舌則形實不雅,豈不有負其名?
火腿
從前北方人不懂吃火腿,嫌火腿有一股陳腐的油膩澀味。也許是不善處理,把“滴油”一部分未加削裁就吃下去了,當然會吃得舌矯不能下,好像舌頭要粘住上膛一樣。有些北方人見了火腿就發怵,總覺得沒有清醬肉爽口。後來許多北方人也能欣賞火腿,不過火腿究竟是南貨,在北方不是頂流行的食物。道地的北方餐館做菜配料,絶無使用火腿,永遠是清醬肉。事實上,清醬肉也的確很好,我每次作江南遊總是攜帶幾方清醬肉,分饋親友,無不贊美。衹是清醬肉要輸火腿特有的一段香。
火腿的歷史且不去談它。也許是宋朝大破金兵的宗澤於無意中所發明。宗澤是義烏人,在金華之東。所以直到如今,凡火腿必曰“金華火腿”。東陽縣亦在金華附近,《東陽縣志》雲:“薫蹄,俗謂火腿,其實煙薫,非火也。腌曬薫將如法者,果勝常品,以所腌之????必臺????,所薫之煙必鬆煙,氣香烈而善入,製之及時如法,故久而彌旨。”火腿製作方法亦不必細究,總之手續及材料必定很有考究。東陽上蔣村蔣氏一族大部分以製火腿為業,故“蔣腿”特為著名。金華本地常不能吃到好的火腿,上品均已行銷各地。
我在上海時,每經大馬路,輒至天福市得熟火腿四角錢,店員以利刃切成薄片,瘦肉鮮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飯為無上妙品。至今思之猶有餘香。
一九二六年鼕,某日吳梅先生宴東南大學同仁於南京北萬全,予亦叨陪。席間上清蒸火腿一色,盛以高邊大瓷盤,取火腿最精部分,切成半寸見方高寸許之小塊,二三十塊矗立於盤中,純由醇釀花雕蒸製熟透,味之鮮美無與倫比。先生微酡,擊案高歌,盛會難忘,於今已有半個世紀有餘。
抗戰時,某日張道藩先生召飲於重慶之留春塢。留香塢是雲南館子。雲南的食物産品,無論是蘿蔔或是白菜都異常碩大,豬腿亦不例外。故云:腿通常均較金華火腿為壯觀,脂多肉厚,雖香味稍遜,但是做叉燒火腿則特別出色。留春塢的叉燒火腿,大厚片烤熟夾面包,豐腴適口,較湖南館子的蜜汁火腿似乎尤勝一籌。
臺灣氣候太熱,不適於製作火腿,但有不少人仿製,結果不是粗製濫造,便是腌曬不足急於發售,帶有死屍味;幸而無屍臭者,亦是一味死鹹,與“家乡肉”無殊。逢年過節,常收到禮物,火腿是其中一色。即使可以食用,其中那根大骨頭很難剔除,運斤猛斫,可能砍得稀巴爛而骨尚未斷,我一見火腿便覺束手無策,廉價出售不失為一辦法,否則衹好央由菁清持往熟識商店請求代為肢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西施舌 火腿 | 第2節:醋熘魚 烤羊肉 | 第3節:燒鴨 | 第4節:獅子頭 | 第5節:熗青蛤 | 第6節:生炒鱔魚絲 | 第7節:醬菜 水晶蝦餅 | 第8節:湯包 核桃酪 | 第9節:鐵鍋蛋 | 第10節:瓦塊魚 溜黃菜(1) | 第11節:瓦塊魚 溜黃菜(2) | 第12節:鍋燒雞 | 第13節:核桃腰 豆汁兒 | 第14節:芙蓉雞片 烏魚錢 | 第15節:蟹 | 第16節:炸丸子 | 第17節:佛跳墻 | 第18節:慄子 海參 | 第19節:滿漢細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