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老滋味 》
第1節:乾隆賜匾"都一處"(1)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仿善話當年,悠久名吃說南北,便宜坊和全聚德,柳泉居與沙鍋居,煎餅果子鍋巴菜,玉堂醬原鬆花蛋,北京的老小吃,杭州的舊茶館,天津的燒酒,新疆的特産……本書一百多篇美味佳餚的文章,既有名菜佳餚,也有地方民間風味、佳釀名茶和蔬菜鮮果,書中還穿插了許多關於吃的趣聞軼事、傳說掌故,很多著名的老小吃還追溯其歷史淵源,讀來令人興味盎然。北京的老小吃,杭州的舊茶館,天津的燒酒,新疆的特産……關於吃的趣聞軼事、傳說掌故……令人回味。圖文並茂。收錄100多幅難得一見的關於吃的老照片。
第1節:乾隆賜匾"都一處"(1)
飯莊佳餚
乾隆賜匾"都一處"
清代自順治入關後,經歷順治、康熙、雍正三朝,近百年時間,到乾隆大局底定,民生蘇發。乾隆皇帝弘歷登基的時候纔二十四歲,他在位時,文治武功均稱隆盛,他又喜歡外出遊覽"巡幸",詩文書法雖不見佳,卻又樂此不疲。民間流傳乾隆皇的故事不少。單說乾隆皇遊江南的古就能說上幾天,不過真實性如何就難說了。這裏所說的乾隆賜匾"都一處",卻真有其事,因為至今尚有原匾為證。
據說是在乾隆三年(1738年)舊歷除夕那天,乾隆到通州府(今京郊通縣)便衣私訪歸來,到前門外已是午夜亥時(十一點鐘)了。按北京人的習慣,除夕之夜,多傢店鋪早已關門閉戶,各自在傢中團圓守歲過年了。這時乾隆卻發現在前門外鮮魚口南側有一個小酒館依然開門營業,裏面還坐着不少老人在喝酒聊天,便走進去,掌櫃的招呼甚周。乾隆喝了酒,還同酒客們閑聊一陣。臨走時,問掌櫃此店是什麽字號,掌櫃說此店從不曾有過字號,乾隆便告辭而歸。
幾天之後,忽有太監帶來一匾,說是皇帝欽賜的。衹見這匾不大不小,精工雕刻,黑漆鎏金,花邊連虎頭,匾正中"都一處"三個字流光溢彩。那小酒店的掌櫃原是山西省浮山人,名叫王嶺玉,當時是如何欣喜若狂,自不消說,"都一處"卻從此譽滿京華。
乾隆所賜原匾經過了二百四十多年,至今仍然完好地保留下來。今天的"都一處"開設在原址斜對面的前門大街上,門面上的"都一處"係郭沫若的瀟灑勁遒的墨跡。乾隆所賜原匾則挂在大餐廳的正面墻上。
"都一處"經營的美味頗多,最富盛名的有梢麥、炸三角、糟肉和馬蓮肉等。各種名酒藥酒樣樣齊全。雅座中書畫陳設有緻,每天門庭若市,生意興隆。
有人說乾隆賜匾"都一處",是因為到這裏來吃了梢麥,覺得味道和皇官的禦饌比也不相上下,一喜之下題字賜匾。此說雖不無道理,但據店裏老師傅說,經營梢麥是在"都一處"揚名之後。原來的小酒館擴大業務,纔開始經營梢麥。梢麥確實有其獨特的風味,它是一種由面皮包餡的食品,製作十分精細。首先用面粉和成湯面團,然後擀成薄片,又用一種特製的軸錘擀成直徑三寸、帶有二十三四摺,形如蓮花葉的薄皮。包的餡多種多樣,可隨季節變換,其中以三鮮餡(海參、大蝦肉、玉蘭片或雞蛋為三鮮,加豬肉,但不算為"鮮",加韭黃或韭花腰子及其他佐料,用香油調勻)最好,包的皮薄餡大成石榴形,收口處又形如麥穗,餡微露可見,上挂一層薄霜狀的粉,宛如四五月正當抽穗揚花挂粉的麥子梢端,故稱梢麥。後來有人誤寫為燒麥,卻把原義盡改。包好的梢麥上屜蒸熟,吃時極為鮮美,既可當點心,又作主食,是著名的北京風味食品之一。後來,北京開設的梢麥館有好幾處,但仍以"都一處"最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乾隆賜匾"都一處"(1) | 第2節:乾隆賜匾"都一處"(2) | 第3節:便宜坊和全聚德 | 第4節:仿膳話當年 | 第5節:竜袍、活魚宴、聽鸝館 | 第6節:歷史悠久緻美齋 | 第7節:譽滿京華泰豐樓 | 第8節:萃華樓的雞湯菜 | 第9節:悠久美味話水餃 | 第10節:"八大樓"外又一樓 | 第11節:"八大堂"中惠豐堂 | 第12節:柳泉居與砂鍋居(1) | 第13節:柳泉居與砂鍋居(2) | 第14節:譚傢菜名重京華 | 第15節:阮元與"滿漢全席" | 第16節:恭王府畔"厲傢菜" | 第17節:"教席"之首兩益軒 | 第18節:東來順如何發跡?(1) | 第19節:東來順如何發跡?(2) | 第20節:銀錠橋畔"烤肉季" | 第21節:"清真烤肉宛"滄桑 | 第22節:譽滿京華"爆肚王" | 第23節:津門"天下第一坊" | 第24節:難忘的中立園飯館(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