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八仙得道   》 第一回藉竜丹仙人助孝子 起貪念惡吏索神珠      無垢道人 Mo Goudaoren

清代小說。一百回。 題“無垢道人着”。由自序知其祖籍四川,少孤失學,流落成都,從師於清雲觀志元法師。因念道統衰落,故作本書。 故事多處取材《四遊記》,模擬《封神演義》寫法,匯集不少歷代知名的神話傳說故事。
第一回藉竜丹仙人助孝子 起貪念惡吏索神珠 列公聽者,從來說:“神仙們本是凡人做,衹怕凡人心不堅”。可見仙凡二途,原是一個來頭。既有凡人,怎見得沒有凡人修成神仙。列公不信,讓著書人說點證據出來,給大傢研究研究如何?自來神仙甚多,而神仙中最為世人所共知共聞,人人敬仰的,尤莫如八洞神仙。今人大概簡稱他們為八仙。 著書人自幼好道,曾經讀過許多世不輕見的天庭秘籍,海上奇書。肚子中着實收藏了許多神仙故事。怎奈人事太生疏了,說將出來,未必動人信仰。還是摭舉八仙得道始末,和種種實事顯跡來談論一下。此等事跡,或為婦孺所詳,或有古跡可憑。 顯見著書人不是撒謊兒哄人罷! 說那八洞神仙的修真得道。始於何時,經歷多少年代,包含若幹情事,正似一部二十四史,不曉從何說起。經作書人很費了一番苦心,纔覓到一個小小端緒。列公們可曾聽得古今傳說,有句什麽二竜治水的故事兒麽?這事說起來平淡無奇,不道經作書人仔細考查的結果,竟和這八仙歷史,有些小小的關係。按着事從跟腳起的規矩,要說八仙之事,竟不能不藉重這兩位竜君,作個開場的引子。 原來這兩條竜,一在天之西,一在海之南。當那太古之時,南贍部洲西方一帶,都是很大的澤國。其地稱為灌口,是玉帝外甥二郎神所封之地,所以稱為灌口二郎。如今四川地方,還有一個縣分,名叫灌縣,就是這個出典了。那時候,二郎神鎮守灌口一帶,時顯靈異。附近水陸居民,無不虔誠奉祀,神廳中香火,不消說,是盛極的了。誰知那水國之中,嚮來有條老竜,因懼二郎神威,終年不敢出頭,衹在海中潛身修煉,得壽萬千年,已成不壞之身。二郎神神通極廣,衹消慧目一觀,神機默運,這海底海面之事,沒有一件瞞得他耳目。也因此竜苦修已久,既不敢出來害人,何苦和他作對!所以裝個馬虎,不去理會他。這日也是合當有事,那岸上有個孝子,姓平,名和。 自小來便沒了父親,衹剩寡母王氏,守節撫孤,把他養成一個勇健兒郎。偏偏王氏因作工過度,把一雙眼睛都弄瞎了。平和千方百計,求神拜佛的,想要治好母親的眼。可總沒有效果。 不覺大怒道:“我娘這樣好人,為何得此慘報?可見天道是靠不住的!神佛是沒靈感的!”這樣一來,便把一個好好的孝子,激成了一種憤懑躁烈的脾氣。不過王氏病已難治,他兒子如何發急,兀自沒有用處。這平和惱怒多時,也竟無計可施,衹有刻苦勤勞,掙了錢鈔,奉養這位慈母。王氏雖然瞎了眼睛,卻得兒子如此孝順,心中也就寬慰了不少。常常聽得兒子怨天尤人那種不平的說話,兀自懇懇切切地訓誡他。平和因此稍知斂跡。每天除了作工養母之外,絶不敢多跑一步路,多說一句話。 王氏益發喜悅,便對平和說道:“兒呀,我雖瞎了雙眼,有你這樣兒子,本來用不着我自己出去賺錢,就沒了眼睛,也害不着什麽!”平和道:“娘休這般說,兒子孝順父母,都是應分之事。像娘一生忠厚貞節,還得這等毛病,那是不應分的!兒子要能上天入地,無論如何,必要查明這個原因。弄些仙藥,治好娘的眼睛,纔肯罷休!”王氏衹當他是一句孩子話,也便一笑置之。不道平和一面勤力做工,一面仍是到處訪問,可有醫治瞽目的法子。 這天因傢中柴草已盡,一早入山,砍了些枯枝,背在肩上,慢慢下山回來。行至半山中間,忽見一個道人,相貌清奇,神情飄逸,行動之間,似有一種祥光瑞氣,裹住他的身子。平和料他有些來歷,慌忙丟下柴,上前唱個肥喏,問道:“仙長何來?”那道人笑道:“我不是仙人,衹能替人醫治病痛,算個走方的醫生罷了!”平和聽說,心中一動,忙問:“不知仙師可能醫治多年的瞽目?”那道人答道:“百病都治,衹除瞎子不醫!”平和聽了,不覺呸了一聲,拾起柴枝,架在肩上要走。 道人笑道:“你這孩子,怎恁般性急!”平和道:“我傢衹有一個老娘,我娘身體都好,就衹雙目失明,偏你這道人百癥皆治,不醫瞎子,分明好像有意和我作對一般,我還和你講什麽來!”道人又笑道:“我雖不醫瞎眼,可知還有一個專醫瞎眼的先生,我不舉薦與你,你卻何處去尋!”平和見說有這等醫生,忙又丟下柴,嚮道人打躬說道:“小子實因出來久了,怕老娘盼望,所以急於回去。方纔言語失檢,道長休怪!道長出傢人慈悲為本,既有這等醫生,千乞告訴小子,好去上門請他。 果能醫好我娘,一則是仙長陰功,二則小子必要重謝仙長呢!”道人點首笑道:“你一個窮人,一天到晚,掙錢養娘,還不得寬裕,怎說謝我的話。倒是出傢人慈悲為本,這話卻有些道理。 也罷!你我在此相逢,多少有點前緣,貧道也敬你母子節孝,指示你一個去處罷!離這山三十五裏大水之中,有條孽竜,修煉甚久,每天子午二時,一定昂頭水面,吸取日月精華,口中噴出紅珠一粒,光照水面,閃爍晶瑩,乃是他煉成的丹。你可前去伏在水邊,等他噴珠之時,念一句庵哩烘哩烘的咒語,用手一招,此珠必飛至汝手。可急藏回傢中,挂之室前,憑你愛甚要甚,衹須嚮珠默祝,都可應念而至。至於你母眼病,衹須一觸珠光,便能回覆從前光明,包他一輩子再不眼瞎。”平和已知這位道者必是仙人,聽了這話,拜伏於地。道人笑着扶他起來,說道:“不必多禮,牢記咒語,必可得手!老竜見珠入你手,必來搶奪。彼時有我在暗中幫你,不致誤事。放膽去吧!”說畢,一陣風起,那道人化陣金光,瞬息不見。平和大為驚異,忙又望空叩謝。肩柴而歸,因恐母親膽小,卻不對他說知。候到晚上三鼓嚮盡,獨自一人,出了後門,如飛趕到道人指示的所在,找了一個蘆葦叢中,把身子蜷伏起來,連呼息也不敢透,衹呆呆的望着水中,直至子時光景。果見一陣紅光,從水底直透水面,驚得那些魚蝦之類,紛紛逃開。那紅光升上水面,有一丈多高,嚮着月光,一上一下,一高一低的升沉着。同時似有一種白如銀、淡如煙的稀霧,圍住紅光。平和哪有工夫去瞧那水底的竜身,一見紅珠,喜歡得幾乎跳將起來,慌忙鎮定神思,默念一句“庵哩烘哩烘”。一面伸手嚮紅珠一招。一霎時間,覺那紅光嚮眼前直飛過來,幾乎連眼睛都睜不開了。平和顧不得死活,拼命伸出兩手,想要圍住紅光,探取紅珠不料紅光漸少漸稀,自己手中卻似握住一物,仔細一瞧,不是那粒晶瑩閃爍光芒四射的紅珠是什麽。平和這一喜,更是非同小可,待要起身出來,忽地一陣狂風,嚮這蘆葦深處捲將過來。一霎時,天昏地暗,月色無光,耳中衹聽得轟隆之聲,宛如雷鳴一般,衹在平和頂門上盤旋下來,嚇得平和握珠伏地,衹叫“仙師救命!”“仙師救命!”猛可裏聽得空中有人喝道:“孽竜不得無禮!聽我法旨,我乃九天縹緲真人,汝修煉多年,不成正果,又念平和孝心格天,特藉汝丹,救彼母親,兼立功行,普濟世人。你失丹之後,軀殼不保,生魂可仍在此間,切不可離開一步,三年之後,他應逢災難。彼時魂托汝身,汝倆合身為一,自有一番功果。你和平和各得其所,正是一舉兩得。此時不必相仇!”說罷,風定雷止,依然一輪皎月懸挂太空,照耀得萬頃煙波,光明皎潔。衹見紅珠出現之處,水面現出一個老竜頭,望空點了幾點,躲下水去,一點聲形都不見了。平和也慌慌忙忙,恭恭敬敬叩了幾個頭,爬出蘆葦,挾珠歸傢。 此時東方發白,紅日高升,他娘正在牀上摸摸索索地披衣起身哩。平和不敢驚動,仍和平日一般,走進他娘房內,剛叫了一聲。他娘忽然把眼睛睜了一睜,道:“孩子,你手中捏的什麽?這般紅紅的,真是好看。”平和見娘已能見物,驚喜巳極,卻不及稟明原因,先把紅珠取出,嚮他娘面前一晃,他娘猛可地立起身來,大聲說道:“我的兒,你從哪裏弄來這個寶貝,我一見此物,兩眼大明,竟比年輕時候還來得個爽利明澈咧!”說時,伸手嚮平和要這珠子。平和忙說:“娘且莫性急,這寶貝可不是這麽玩法,待孩兒想個法子,將他懸挂起來,娘可時時看他,包你一輩子眼目清明,不再會生出病痛來。”他娘依言,跟着平和一同走至中堂,看平和把珠子用綫拴好,挂在中間,便有一團紅光照徹內外。從此以後,不但王氏眼病若失,母子倆身體、精神,都覺得十分爽健,十分快活。而且,這珠子真可稱得上如意珠,無論需要什麽東西,衹要對他默默地禱祝一遍,這需要的東西,自然會出現在屋子裏,真是取之不完,用之不盡。傢中得此有力扶助,母子倆衣食一切,都用不着憂慮了。 偏這平和性情奇怪,傢中雖有此寶,他卻一天不肯偷閑,仍和日常一般勤苦作工,風雨寒暑,概不休息。 一天,王氏對他說道:“兒呀,這如今得天之幸,你我衣食無虧,生活有着,你的年紀不小,也該留心訪尋一位有纔有貌的姑娘,早早完了婚姻之事,也好叫我了卻一件大願。”平和聽了,答道:“母親慈命,孩兒敬當遵從。怎奈孩兒自蒙仙人賜珠,治愈母親目疾以後,曾許下一個大願,要立下五百功行,纔敢講到婚姻之事。如今看看過了一月多了,也曾出入留心,並沒什事可容孩兒施展的,這便怎樣?”王氏見說,猛可醒悟道:“孩兒,那也不難,想仙傢至寶,原為濟世之用。我兒既然得之,還該公之於人,不但自己積德,也替那位仙師和老竜爺立些功行。”一句話還沒說完,歡喜得平和直跳起來道:“畢竟是娘的見識高,孩兒怎麽竟想不到!如今孩兒就去做個走方的醫生,凡人有難治之癥,衹用紅珠一照,包他祛病延年;再有貧苦人傢,衣食不敷的,孩兒還可默禱紅珠,把些銀米與他。恁地時,不上一年,敢則立了千把件好事了。”王氏連說:“很好!我兒見義勇為,不可怠慢!既已想着,即日就去試辦,看行得行不得!”平和笑道:“寶貝是不認人的,既能治母親之病,自然也能治別人的疾;既能照應我娘兒,又能救別人的困苦。”王氏笑道:“恁地時卻不是好!”於是平和也不去做工了,天天挾着紅珠,往來遊行,凡是有病的人,經他把珠光一照,病人得了寶氣,無不痊愈。 先是專替近村之人醫治,後來大傢傳說開去,竟有遠道之人,不遠千裏前來求治。平和一心濟人,不但不取銀錢,就是送來禮物,不能推辭的,也分送給村中貧睏人傢;還有些誠實規矩的人,因時運不濟,弄得生活艱窘的,便嚮紅珠求點銀米送他。如此一來,不消三年工夫,這平和大善士的名氣,早鬧得遠近皆知。而且平和性情爽直,從不曉得撒謊欺人。人傢問他怎的一旦學得恁般本領,他便說,都是紅珠之力,自己是一點不知道的。再問他何處得此紅珠,他也總不相瞞,老老實實告訴他們。因此便惹動一個人的註意。這人非他,便是灌口地方的官長,姓毛,名虎。聞得自己治下有此異事,便想傳那平和一問,要是果有此寶,當以官長勢力,嚮他要這珠子。想定主意,就和妻子鬍氏商量。鬍氏喜道:“若有此寶,可先着他治好我女兒的病,寧可多化些銀子,嚮他買了來。若是一味用強,恐惹百姓議論。”毛虎依言,打發兩個差人,下鄉來傳平和。平和問起原因,差人說:“本官小姐患癡迷之癥,聽說府中有治病的神珠,特請先生揣去,治好小姐之病,自有重報。”平和辭別母親,就要前去。王氏聽到官中相召,不覺皺眉道:“孩兒,這官場之事,不是容易幹的。此去務要小心在意!”平和應聲:“曉得!”跟了差人,同到衙門。 毛虎聽說請到了神珠醫生,心中大悅,親自出來,以禮相待。動問得珠緣由和此珠功效。平和從直稟告過了。毛虎聞言,也還似信非信,便請他進去醫治小姐之病,平和相隨入內。見那小姐面白如紙,目定神迷,分明是妖鬼附身。平和取出紅珠,嚮他一晃。這珠原是靈物,那些山精野鬼,怎能擋得這等靈光。 但聽“阿呀”一聲,這小姐嚮後就倒。平和收了靈珠,小姐又蹷然而起,見父母都在一邊,不覺大哭道:“爹娘啊,孩兒好苦也!”毛虎夫妻都喜歡得說不出話來,齊嚮平和拜謝道:“小女自得此病,已有半年,不省人事,就是傢中親人,也不大認識。今蒙先生神物一照,立時清醒。先生真我傢恩人也。”平和忙着謙遜。這小姐自言:“春間在後花園玩耍,忽然一陣腥風,觸鼻而暈。以後所作所為,全沒主意,也不曉什麽道理。”平和道:“這不消說,是一種什麽妖精,附小姐身體,來享人間福食。”毛虎把平和請出外廳,酒筵款待。席間,動問平和可肯將此珠出賣。平和笑道:“小民雖得此珠,卻不能算是自己的。將來期限一滿,少不得仍由仙師收回,還給老竜。小民斷然不得擅賣。就是老爺得去,也不能久長,何必多此一舉呢!”毛虎衹當他是推托的話,再三懇商。平和究是孩子心性,怫然而起道:“小民得此神珠,先為醫治傢母眼癥,後來纔替別人治病。左右不過藉此立點功德,從來也不曾得過人傢一點好處。若是放在老爺府中,老爺哪有閑空時間替人治病,卻不辜負此珠。老爺是大貴之人,穿的、吃的、使的、用的,哪一件兒不遂心。就得此物,亦不過將來珍藏起來,究竟有什麽用處,卻不耽誤了小民行道的功德。似這等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我勸老爺少做為是!”毛虎聽了,不覺大動肝火,便命差人將平和捉住,搜出他的珠子,免他妖言惑衆,弄出不軌之事。平和見衆差上前來捉,心中大怒,立刻離席而起,伸起右足,踢翻了一人。又一拳,打倒了一人。衆差發聲喊,各持兵器,一擁而上。 平和恐怕有失,取珠在手,大呼道:“老爺不必動怒!衆位哥,也不必廝打,聽小人一言。”毛虎衹當他願意獻珠,忙命衆人且慢動手,看他有什麽話。衹見平和從容稟道:“老爺是小的長官,老爺有命,小人怎敢違背!怎奈此珠委實不是小人所能久占。小民若擅獻老爺,將來仙人責備,老竜索取,小民也逃不過一死,還不免負一個監守不慎的罪名?若是依了老爺之意,也不能出得衙門,總是一死,小民寧願死在老爺貴衙之內。死後有知,還能求諒於仙師。老爺不信,請看小民立刻把此珠吞下肚去。小民當然不能活命,就是一時不死,任憑老爺刀斬斧砍,小民不敢有怨言。”說罷,張開口,把顆大如李子、紅如丹霞的紅珠,塞了進去。一仰頸,咽的一聲,滑入腹中。毛虎忙命衆人快搶,卻已來不及了。衹見平和顔色大變,面如金紙,眼若銅鈴,嚮外面直走出去。毛虎不敢攔阻,由他出了衙門。 平和一口氣趕回傢中,見了他娘,伏地大哭道:“我那苦命的娘啊,孩兒如今再不能侍奉你了!”王氏大驚問故。平和衹說得一句:“紅珠已入腹內!”王氏不等他說完,已嚇得面如土色。匆忙之中,不擇言語,衹說:“怎麽好,珠是竜丹,丹入兒腹,是要變竜的呀!”一語未完,猛地狂風大起,烏雲四合。 王氏衹覺眼前金光萬道,神眩目迷,半空中似有竜鳴之聲。定睛一望,果見一條金竜,婉蜒上下。再瞧平和,已不知哪裏去了。不知平和化竜以後,有何怪事,卻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第一回藉竜丹仙人助孝子 起貪念惡吏索神珠第二回兩點竜淚灑成望娘灘 一柄仙劍刺破篾竜眼
第三回試道心特設迎竜閘 解凡體投入孝女懷第四回受謗言不夫而孕 明心跡烈女投河
第五回錢塘江竜遊傳古跡 東海岸徒弟覓師尊第六回爭意氣二竜搶珠 鬧上界玉帝求賢
第七回說份上名師救高徒 提往事老鼠化蝙蝠第八回老蛟登岸毀福德 月老下海作竜媒
第九回邀天眷實授竜王 博庭歡假製蠃肉第十回鰥夫驚豔 田蠃報恩
第十一回遷怒迷人蛟竜泄恨 法師收妖當場出醜第十二回文美化身驅妖孽 仙賜被攝入禦園
第十三回試心田少年立志 全孝道三姐善言第十四回夫妻雙修道 骨肉生異心
第十五回千載老狐說明因果 少年公子斬斷俗緣第十六回孝子下海訪蠃母 狐仙入宮謁竜王
第十七回孫仙賜海中見母 張果老轉世成丹第十八回金山成古跡報德在來生
第十九回為修仙不辭險阻 因求道反遇妖魔第二十回老祖下凡救世 李玄脫險成仙
第二十一回日觀峰收妖為僕 紫霞洞女怪劫經第二十二回成功參老祖 得道省雙親
第二十三回投清流孝子殉慈母 施大法仙人拯危難第二十四回李仙人施術儆淫暴 楊孝子感德入玄門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