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lùn běi   》 1 jiéběi bǎi niánguāng róng chǐ (1)      qián qún Qian Liqun

本书乃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的最新作品,汇聚了先生历年来关于北大的文章,对于北大,北大人,北大精神,北大传统的思考,涉及的面很宽,问题意识相当尖锐,产生的影响弥足深远。而为泣血之论,激切之语。正所谓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如是,方可体会先生辛辣文字背后的热诚与温情。本书虽说论的是北大,但又不止于北大;所谓北大者,当是中国一象征耳。
第1节:北大百年:光荣和耻辱(1) 北大百年:光荣和耻辱 ——《走近北大》《走近北大》,钱理群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序 (一) 刚刚闭幕的北大百周年校庆庆典中,看到了无数的文章,当时也留下了这样、那样的印象,时过景迁,已记忆模糊了;唯有一篇发表在边城小报上的短文,却使我如揣烈火,至今也仍然感到那烧灼于心的疼痛。我要把它抄录在这里,也算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北大是一个象征,也是一种寄托。 远在边远之地的我们,在百年北大的喜庆中也感受到了一种北大精神的存在,凡俗的我们好像也跟着感染到了一种神秘的崇高与激动。随着辉煌的展示一天天地过去,一种淡淡的失望却悄悄地来到了心头。 开风气之先的北大,您为什么没有今天的《新青年》呢?边远小城的书摊上人们见到的是《读书》、《南方周末》、《杂文报》……来自北大的声音是什么呢?听说你们有《北京大学学报》,可惜它只高居圣坛,民间没有它的身影。 尊重科学与理性的北大,当你推出了《北大旧事》、《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声》、《青春的北大》等等几十种书刊时,为什么就没有《文革中的北大》、《红卫兵与北大》呢?难道精神的反思与自审不在百年北大的关注范围吗?但我辈真是不明白,北大的传统与理性为什么就不能阻拦红卫兵运动在燕园的疯狂?人称带有“兽性”的红卫兵队伍里,为什么就有“北大方阵”? 敢于“兼容并包”的北大,历史上你有这么多可堪称道的包容,为什么到后来,你所包容的声音就越来越少了呢?在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面前,你“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风范何在呢?直到今天,也还有北大人不明白,为什么“思想者”竟成了“有问题者”,并因此成了“严加防范”的对象。 在历史关头举起过“五四”大旗的北大,为什么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历史时刻,你就没有登高一呼的再度辉煌?你是没有准备好,还是最为珍贵的传统已经“流失”得太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什么你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表现自己的机会?被北大人一再提起的辉煌为什么总是集中在蔡元培时代的北大? 北大百年:光荣和耻辱 论北大 “集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北大,你们有一流的图书馆、现代化的教学楼、财源滚滚的北大方正,但为什么就没有《顾准文集》呢?作为“精神圣地”的北大,有一个顾准比有一个北大方正更重要啊!因为在顾准身上,从《顾准文集》的字里行间,越看你就越能看到“北大魂”。对旧思想的那种神圣权威的无情批判;鲁迅般的那种让人久久不能忘却的尖锐与深刻;大胆求索中的那种舍身忘我、勇往直前的自由精神;在反抗中的那种充满历史感的爱国情怀……这些都不是任何企业的巨额利润能够换来的。 北大!你应该永远是我们精神世界的神。我们愿跟着你,参加那必然到来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北大!你准备好了吗?景风:《圣坛上的北大》,原载1998年6月15日《贵州广播电视报·安顺版》副刊《小世界》第23期。 人们(特别是北大人)可以不同意文章中的某些具体观点,却不能不正视所揭示的一个基本事实:我们在回顾北大百年历史时,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许多东西。我们高谈北大的“光荣”,却不敢触及同样惊心动魄的“耻辱”;我们一厢情愿地描绘了一个“一路凯歌行进”的百年辉煌,却闭眼不承认前进路途中的坎坷、曲折,倒退与失误;我们用鲜花(其中有的竟是假制的纸花)与甜腻的歌唱掩盖了历史的血腥与污秽!而更为无情的事实,还在于我们在片面描述,以至曲解、阉割历史时,实际上正是在掩盖现实北大的种种矛盾、诸多黑暗与丑恶!当某些人用夸大北大的光明面(本来北大的光明面是谁也否认不了的,根本用不着夸大其词)来壮胆,声嘶力竭地高喊“北大不败”时,却正是暴露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缺乏自信与空虚。鲁迅早在五四运动中就已经指出,“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论睁了眼看》)。自称五四传统的继承者的北大在纪念自己的百周年时,竟然“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这是怎样的耻辱与悲哀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hòuyīzhānghuí >>   
1 jiéběi bǎi niánguāng róng chǐ (1) 2 jiéběi bǎi niánguāng róng chǐ (2)
3 jiéběi bǎi niánguāng róng chǐ (3) 4 jiéběi bǎi niánguāng róng chǐ (4)
5 jiéběi bǎi niánguāng róng chǐ (5) 6 jiéjiào shǐ shàng de jiàn wǎng shì (1)
7 jiéjiào shǐ shàng de jiàn wǎng shì (2) 8 jiémàn shuō běi jīng xué xīn wén huà yùn dòng (1)
9 jiémàn shuō běi jīng xué xīn wén huà yùn dòng (2) 10 jiémàn shuō běi jīng xué xīn wén huà yùn dòng (3)
11 jiéběi jīng xué jiào shòu de tóng xuǎn (1) 12 jiéběi jīng xué jiào shòu de tóng xuǎn (2)
13 jiéběi jīng xué jiào shòu de tóng xuǎn (3) 14 jiéběi jīng xué jiào shòu de tóng xuǎn (4)
15 jiéběi jīng xué jiào shòu de tóng xuǎn (5) 16 jiéběi jīng xué jiào shòu de tóng xuǎn (6)
17 jiéběi jīng xué jiào shòu de tóng xuǎn (7) 18 jiéběi jīng xué jiào shòu de tóng xuǎn (8)
19 jiéběi jīng xué jiào shòu de tóng xuǎn (9) 20 jiéběi jīng xué jiào shòu de tóng xuǎn (10)
21 jiéběi jīng xué jiào shòu de tóng xuǎn (11) 22 jiéběi jīng xué jiào shòu de tóng xuǎn (12)
23 jiéběi jīng xué jiào shòu de tóng xuǎn (13) 24 jiéběi jīng xué jiào shòu de tóng xuǎn (14)
dì   I   [II]   [III]   yè

pínglún (0)